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读初一的妹妹告诉我,他们班的女英语老师很年轻,是上海某知名大学英语专业的。我表示很诧异,她学历这么好,怎么会愿意屈尊来小县城里的普通中学教书?
县城毕竟只有这么大,在一次家族聚餐中,一位同属教育机构的长辈随口说起了那位年轻女老师的事:
她从小成绩就好,家庭教育也好,属于那种乖巧懂事、聪明能干的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又加上父亲是学校的语文老师,所以在学校里,她几乎是人人皆知的风云人物。她高考也正常发挥,考上了排名很靠前的一所上海的大学,学的专业是她喜欢的英语,还是前景很好的商务英语。她家摆升学宴的时候,教育局局长都来了,好不风光。
她上大学的第一天晚上,父亲在回家的火车上打电话给她,她正在操场上哭。父亲劝她别太念家,她说不是这个事。父亲问怎么啦,她说,她的室友正在寝室拉小提琴。
父亲说,小提琴那么好听的乐器,你为什么不坐在寝室好好听,要跑到操场上去哭呢?
她说,是很好听,可我只想哭,我什么乐器都不会,什么都不会,坐在寝室里面浑身不自在!
父亲安慰她,傻姑娘,你才不是什么都不会呢,你会读书啊!
她在电话里对父亲吼道,我跟她们考进的是同一个大学,大家都会读书,她们不仅会读书,还会很多别的!
也不知后来父亲是怎么把她劝回寝室去的,大致是她自己哭累了吧。
她们寝室的姑娘家境都非常殷实,准确说是这种专业的普遍水准都较为殷实,毕竟是商务英语,她的大部分同学都是有出国打算的,像她这种小县城里普通教职工家庭出身的姑娘,除非得到学校的公费留学机会,否则出国留学的可能几乎为零。
她跟家里抱怨这个事情。父亲说,你努力学习得到公费出国的机会就行啦。她搪塞了几句,挂掉了电话。
要在这样的环境里出类拔萃,光靠埋头读书是根本不够的。在小县城里,学的几乎是哑巴英语,只要你卷面分能得到,口语怎样老师并不在乎。可在大学就不行了,口语底子差就在起跑线上输给了别的同学,在口语课上羞于开口,再加上心理素质不好,长此以往,上口语课就简直是一场折磨。
她并不漂亮,也不会化妆,室友帮她化了,她羞于出门,最后还是擦掉了。室友见她没有化妆品,分自己的给她用,她觉得对方在施舍,没有接受。
寝室姐妹出去玩刚开始是一起的,她融入不了,觉得唱歌是吵闹又肤浅的,吃饭吃得兴师动众完全没有必要,AA制下来,她也觉得费用无法承担,室友也渐渐不叫她了,经常寝室里只有她一个人。
室友渐渐谈上了男朋友,隔三差五地煲电话粥和收礼物,她一方面在电话里跟父母倾诉着自己对这种行为的不齿,一方面又在心里介意着自己没有人追求。
她在学校社团中担任小职务,觉得耽误了时间又没有存在感,她选择退出。
外语角和一些社交活动她也几乎不会去参加,所有热闹的场合都让她感到自卑和害怕。
她就这么孤独地度过了大学两年,她已经好吃力地在听课在自习了,她的成绩在班级里却勉强只算中等,别说公费留学资格,连拿三等奖学金的资格都没有。
种种事情的打击,她敏感又脆弱的神经几乎被压垮。大三上学期开学前,她不再愿意去学校了,父亲怎么说她都不愿意,上海在她眼中,是真正的魔都,充满轻视与排斥。
在家人的努力下,她同意请假两个月在家里休养。两个月后,似乎精神恢复了的她重新返校,成绩更加追不上,室友依然是无法接近,每天一个人盼天黑又盼天亮。终于,她还是给家里打了电话,说要休学,家里不同意,她说你们不同意的话,会后悔的。
家里被“后悔”二字吓怕,怕她做傻事,只好去学校把她接了回来。
在父亲的关系下,还没毕业的她在父亲所在的中学当了一名英语老师,现在,已经当了两年多了,可能以后也会一直在这里,没有人再提起那个优秀的榜样式的考上名校的女孩。
伤仲永般的故事,长辈讲起时,满满的可惜。
其实,很多从小地方高分考入名校的学生,都会面临她那样的处境吧,从众星捧月的家乡突然到了周围人都比自己优秀的环境,心理巨大落差,可想而知。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心态放低些,把过去的荣耀和骄傲都清零,不被暂时的自卑和偏见笼罩,时刻保持当主角的激情和冲劲,也欣然接受着配角的身份,去承认别人的优秀。
作者简介:巫小诗,灵气作者,作品刊登于多家报刊,擅长写真人真事,坚信生活比文学更传奇。特立独行,静可闭门造字,动可浪迹天涯。
县城毕竟只有这么大,在一次家族聚餐中,一位同属教育机构的长辈随口说起了那位年轻女老师的事:
她从小成绩就好,家庭教育也好,属于那种乖巧懂事、聪明能干的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又加上父亲是学校的语文老师,所以在学校里,她几乎是人人皆知的风云人物。她高考也正常发挥,考上了排名很靠前的一所上海的大学,学的专业是她喜欢的英语,还是前景很好的商务英语。她家摆升学宴的时候,教育局局长都来了,好不风光。
她上大学的第一天晚上,父亲在回家的火车上打电话给她,她正在操场上哭。父亲劝她别太念家,她说不是这个事。父亲问怎么啦,她说,她的室友正在寝室拉小提琴。
父亲说,小提琴那么好听的乐器,你为什么不坐在寝室好好听,要跑到操场上去哭呢?
她说,是很好听,可我只想哭,我什么乐器都不会,什么都不会,坐在寝室里面浑身不自在!
父亲安慰她,傻姑娘,你才不是什么都不会呢,你会读书啊!
她在电话里对父亲吼道,我跟她们考进的是同一个大学,大家都会读书,她们不仅会读书,还会很多别的!
也不知后来父亲是怎么把她劝回寝室去的,大致是她自己哭累了吧。
她们寝室的姑娘家境都非常殷实,准确说是这种专业的普遍水准都较为殷实,毕竟是商务英语,她的大部分同学都是有出国打算的,像她这种小县城里普通教职工家庭出身的姑娘,除非得到学校的公费留学机会,否则出国留学的可能几乎为零。
她跟家里抱怨这个事情。父亲说,你努力学习得到公费出国的机会就行啦。她搪塞了几句,挂掉了电话。
要在这样的环境里出类拔萃,光靠埋头读书是根本不够的。在小县城里,学的几乎是哑巴英语,只要你卷面分能得到,口语怎样老师并不在乎。可在大学就不行了,口语底子差就在起跑线上输给了别的同学,在口语课上羞于开口,再加上心理素质不好,长此以往,上口语课就简直是一场折磨。
她并不漂亮,也不会化妆,室友帮她化了,她羞于出门,最后还是擦掉了。室友见她没有化妆品,分自己的给她用,她觉得对方在施舍,没有接受。
寝室姐妹出去玩刚开始是一起的,她融入不了,觉得唱歌是吵闹又肤浅的,吃饭吃得兴师动众完全没有必要,AA制下来,她也觉得费用无法承担,室友也渐渐不叫她了,经常寝室里只有她一个人。
室友渐渐谈上了男朋友,隔三差五地煲电话粥和收礼物,她一方面在电话里跟父母倾诉着自己对这种行为的不齿,一方面又在心里介意着自己没有人追求。
她在学校社团中担任小职务,觉得耽误了时间又没有存在感,她选择退出。
外语角和一些社交活动她也几乎不会去参加,所有热闹的场合都让她感到自卑和害怕。
她就这么孤独地度过了大学两年,她已经好吃力地在听课在自习了,她的成绩在班级里却勉强只算中等,别说公费留学资格,连拿三等奖学金的资格都没有。
种种事情的打击,她敏感又脆弱的神经几乎被压垮。大三上学期开学前,她不再愿意去学校了,父亲怎么说她都不愿意,上海在她眼中,是真正的魔都,充满轻视与排斥。
在家人的努力下,她同意请假两个月在家里休养。两个月后,似乎精神恢复了的她重新返校,成绩更加追不上,室友依然是无法接近,每天一个人盼天黑又盼天亮。终于,她还是给家里打了电话,说要休学,家里不同意,她说你们不同意的话,会后悔的。
家里被“后悔”二字吓怕,怕她做傻事,只好去学校把她接了回来。
在父亲的关系下,还没毕业的她在父亲所在的中学当了一名英语老师,现在,已经当了两年多了,可能以后也会一直在这里,没有人再提起那个优秀的榜样式的考上名校的女孩。
伤仲永般的故事,长辈讲起时,满满的可惜。
其实,很多从小地方高分考入名校的学生,都会面临她那样的处境吧,从众星捧月的家乡突然到了周围人都比自己优秀的环境,心理巨大落差,可想而知。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心态放低些,把过去的荣耀和骄傲都清零,不被暂时的自卑和偏见笼罩,时刻保持当主角的激情和冲劲,也欣然接受着配角的身份,去承认别人的优秀。
作者简介:巫小诗,灵气作者,作品刊登于多家报刊,擅长写真人真事,坚信生活比文学更传奇。特立独行,静可闭门造字,动可浪迹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