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与此不相协调的是经管类人才相对稀缺,虽然各高校经管类专业在大规模扩招,但所培养的人才存在着和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审视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对经管类专业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该专业教育教学方法和路径进行深入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该专业学生的从业素质。
关键词:经管学科;教学质量;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3-157 -02
一、经管类学科课堂教学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对经管类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研究相对欠缺
如今,许多高校并没有针对经管类学科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方法。经管类学科与自然科学学科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学习方法,而国内外目前对课堂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自然科学学科旨在说明自然, 最多是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经管类学科则是对社会现象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是关于人的科学或者关于人际关系的学科。因此,我们大多数高校所采取的采用自然科学学科的管理方法来管理经管理类学科是不合理的。虽然近些年对经管类教育教学进行着不断的探索,但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在该领域的探究依然任重而道远。
(二)经管类学科教学质量评估标准难量化
教师的工作成绩绝大部分体现在学生的素质提高上,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应通过衡量学生的全面素质来体现。而教育产品不同于物质产品,教育产品是有思想、有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同时教育教学质量具有模糊性、迟效性、动态性的特点。因此从学生的全面素质角度去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是较为困难的。即使我们把可评价的范围进行一定的限定,如通过课程教学质量来衡量不同教师的教学质量。但我们传统的做法——用一张试卷来衡量学生的学科成绩是否科学?这是不是又会助长像高中阶段的死读书的现象呢?还是应该鼓励学生多去参与社会活动,感受工作岗位?这些又如何来纳入我们的成绩考核系统呢?
二、经管类学科课堂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设置和企业需求脱节
高校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然而,如今一方面企业出现了招工难、用工荒,另一方面大学生面临就业难,这说明我们培养的学生和社会需要的人才之间是有距离的。很多用人单位反映,大学毕业生到工作岗位后很长时间进入不了状态,常常表现出实际应用水平的欠缺。这就要求我们高校要与时俱进,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相关岗位所需的人才需具备哪些素质和技能,从而不断更新并完善我们的教学内容。虽然,近年来高校一直在倡导教学改革,但往往有浮于形式。从高校管理层面,鼓励教学改革无从下手;从课程教学层面,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老套。
(二)学生缺乏企业体验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大学生中的大多来自于高中三年后,涉世未深,没有任何企业工作经验,没有体验就难以深刻。作为一个大学经管类学科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我深有体会,我在给成教班学生上管理课程时,学员们的眼神中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求,他们时而皱眉,时而沉思,即使课间也凑上讲台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提出各种问题。而同样的课程上给高中三年后的学生,学生们的脸上更多展现的是迷茫,听到动听处虽也动容,却往往课上哈哈一乐,课下却难有多少收获。
(三)实践教学环节虚浮
经管类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其特色是必须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经管类学科的教学内容应更加强调同实践紧密结合,加强学生的体验式学习环节。但是现在大多高校的经管类课程,教学计划上设置了专业所必须的实践内容,可是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却只是停留在课堂讲授教材的层面上,而很少安排教学实践活动。甚至有的院校在毕业实习这个最重要的环节,由于经费紧张或联系不到接收学生实习的单位等原因,对学生进行放羊式管理,结束后拿回一个实习证明即可,从而使得毕业实习形同虚设。
(四)专注技能培养,而对综合素质重视不够
经管类学科外延广泛,更加强调应用性,相对于理工科来讲,要求学生涉猎的内容要更加广泛,要具有较强的发散型思维。如今,我们的教学内容在不断细化,要求每一门学科提炼出主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其实,不断细化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管理类学科的知识点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和影响的。而我们的学科教学更多关注的是本课程的知识点,显然对相关学科和课程的涉及非常少。久而久之,就造成了经管类学生的“专而不全”,这样知识结构显然是做不好管理工作的。将来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亦是如此,管理工作的成功,是受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优秀的管理者是不能有“短板”的。
三、加强经管类学科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一)从领导到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
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先导。从领导到教师彻底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切实把专业素质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来抓。要打破传统的为考试服务、以教师为中心的思路,改变过去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只有领导重视,才能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只有教师重视,才能使工作落到实处。
(二)经管类学科教学内容改革
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但更是素质教育。由于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经管类专业课程设置,不仅要构建管理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要全方位提高其执行能力。所以,经管类专业的课程应在对社会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基础课程以“必需、够用”为度,强调广基础;专业课侧重学生专业业务素质的提高,强调适应性;实践课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强调应用性;素质拓展课重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个性发展,强调前瞻性。各高校还应依托地方经济,结合本校专业优势,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服务地方经济。
(三)深化校企合作,改进教学方法
校企共建共同培养人才是学校和企业接轨是高校改革的方向。高校要根据企业需求设置专业,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调整师资结构,鼓励企业专业进校园,安排学生有计划地深入企业,将教、学、做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实践性。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设专业专用实验室,加大实验设备的投入,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展,提倡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开展各类竞赛。
(四)提高经管类教师教学水平
学校的活动主要是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直接由教师组织和主持的,因此教师的思想态度,业务能力直接制约着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长久的,也是巨大的。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使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谈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教师的素质始终未受到真正的重视。事实上,大多经管类专业的教师从高校到高校,普遍缺乏从事经管工作的实践经验,因此,教学时泛泛空洞、坐而论道现象较严重,为此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就必须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大“双师型”教师比例,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近年来,用人单位对经管类毕业生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愈来愈高,现代管理理念的普及和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对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活动方式的改变,使管理人员知识、能力结构有了新的标准。企业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是一种综合性工作,它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管理工作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一个单位的整体工作水平和效率。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是具备大局观念,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钱方明.地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J].实验室研究索,2008,27(12):122-125.
[2]杨晓,田源,田冠军. 理工类地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索——基于重庆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改革思路的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0,12:133-136.
作者简介:
张静,女,河北辛集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创业教育。
关键词:经管学科;教学质量;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3-157 -02
一、经管类学科课堂教学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对经管类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研究相对欠缺
如今,许多高校并没有针对经管类学科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方法。经管类学科与自然科学学科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学习方法,而国内外目前对课堂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自然科学学科旨在说明自然, 最多是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经管类学科则是对社会现象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是关于人的科学或者关于人际关系的学科。因此,我们大多数高校所采取的采用自然科学学科的管理方法来管理经管理类学科是不合理的。虽然近些年对经管类教育教学进行着不断的探索,但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在该领域的探究依然任重而道远。
(二)经管类学科教学质量评估标准难量化
教师的工作成绩绝大部分体现在学生的素质提高上,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应通过衡量学生的全面素质来体现。而教育产品不同于物质产品,教育产品是有思想、有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同时教育教学质量具有模糊性、迟效性、动态性的特点。因此从学生的全面素质角度去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是较为困难的。即使我们把可评价的范围进行一定的限定,如通过课程教学质量来衡量不同教师的教学质量。但我们传统的做法——用一张试卷来衡量学生的学科成绩是否科学?这是不是又会助长像高中阶段的死读书的现象呢?还是应该鼓励学生多去参与社会活动,感受工作岗位?这些又如何来纳入我们的成绩考核系统呢?
二、经管类学科课堂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设置和企业需求脱节
高校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然而,如今一方面企业出现了招工难、用工荒,另一方面大学生面临就业难,这说明我们培养的学生和社会需要的人才之间是有距离的。很多用人单位反映,大学毕业生到工作岗位后很长时间进入不了状态,常常表现出实际应用水平的欠缺。这就要求我们高校要与时俱进,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相关岗位所需的人才需具备哪些素质和技能,从而不断更新并完善我们的教学内容。虽然,近年来高校一直在倡导教学改革,但往往有浮于形式。从高校管理层面,鼓励教学改革无从下手;从课程教学层面,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老套。
(二)学生缺乏企业体验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大学生中的大多来自于高中三年后,涉世未深,没有任何企业工作经验,没有体验就难以深刻。作为一个大学经管类学科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我深有体会,我在给成教班学生上管理课程时,学员们的眼神中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求,他们时而皱眉,时而沉思,即使课间也凑上讲台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提出各种问题。而同样的课程上给高中三年后的学生,学生们的脸上更多展现的是迷茫,听到动听处虽也动容,却往往课上哈哈一乐,课下却难有多少收获。
(三)实践教学环节虚浮
经管类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其特色是必须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经管类学科的教学内容应更加强调同实践紧密结合,加强学生的体验式学习环节。但是现在大多高校的经管类课程,教学计划上设置了专业所必须的实践内容,可是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却只是停留在课堂讲授教材的层面上,而很少安排教学实践活动。甚至有的院校在毕业实习这个最重要的环节,由于经费紧张或联系不到接收学生实习的单位等原因,对学生进行放羊式管理,结束后拿回一个实习证明即可,从而使得毕业实习形同虚设。
(四)专注技能培养,而对综合素质重视不够
经管类学科外延广泛,更加强调应用性,相对于理工科来讲,要求学生涉猎的内容要更加广泛,要具有较强的发散型思维。如今,我们的教学内容在不断细化,要求每一门学科提炼出主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其实,不断细化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管理类学科的知识点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和影响的。而我们的学科教学更多关注的是本课程的知识点,显然对相关学科和课程的涉及非常少。久而久之,就造成了经管类学生的“专而不全”,这样知识结构显然是做不好管理工作的。将来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亦是如此,管理工作的成功,是受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优秀的管理者是不能有“短板”的。
三、加强经管类学科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一)从领导到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
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先导。从领导到教师彻底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切实把专业素质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来抓。要打破传统的为考试服务、以教师为中心的思路,改变过去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只有领导重视,才能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只有教师重视,才能使工作落到实处。
(二)经管类学科教学内容改革
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但更是素质教育。由于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经管类专业课程设置,不仅要构建管理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要全方位提高其执行能力。所以,经管类专业的课程应在对社会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基础课程以“必需、够用”为度,强调广基础;专业课侧重学生专业业务素质的提高,强调适应性;实践课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强调应用性;素质拓展课重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个性发展,强调前瞻性。各高校还应依托地方经济,结合本校专业优势,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服务地方经济。
(三)深化校企合作,改进教学方法
校企共建共同培养人才是学校和企业接轨是高校改革的方向。高校要根据企业需求设置专业,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调整师资结构,鼓励企业专业进校园,安排学生有计划地深入企业,将教、学、做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实践性。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设专业专用实验室,加大实验设备的投入,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展,提倡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开展各类竞赛。
(四)提高经管类教师教学水平
学校的活动主要是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直接由教师组织和主持的,因此教师的思想态度,业务能力直接制约着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长久的,也是巨大的。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使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谈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教师的素质始终未受到真正的重视。事实上,大多经管类专业的教师从高校到高校,普遍缺乏从事经管工作的实践经验,因此,教学时泛泛空洞、坐而论道现象较严重,为此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就必须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大“双师型”教师比例,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近年来,用人单位对经管类毕业生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愈来愈高,现代管理理念的普及和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对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活动方式的改变,使管理人员知识、能力结构有了新的标准。企业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是一种综合性工作,它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管理工作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一个单位的整体工作水平和效率。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是具备大局观念,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钱方明.地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J].实验室研究索,2008,27(12):122-125.
[2]杨晓,田源,田冠军. 理工类地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索——基于重庆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改革思路的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0,12:133-136.
作者简介:
张静,女,河北辛集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