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索护理干预的应用对于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收治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患者20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具体情况。结果:两组干预4周后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施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生存质量,使手术预后更为理想,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护理干预;心脏介入手术;心理状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变快,逐渐的人们所需要承受的社会压力、家庭压力以及经济压力越来越大,这使得我国心脏病患者人数不断增加,心脏病的病发率也一直呈逐年上升状。近年来[1],介入治疗技术作为心脏病治疗的新型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快速的普及与发展,其疗效明确、创伤较小的优势也在治疗中突显出来,这些优点使得心脏介入手术成为治疗心脏病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是,随着医院近几年转为服务业开始,医院逐渐开始关注患者术后的心理状态的心理状态对患者术后身体各方面恢复的影响。为了能够帮助患者的术后恢复,护理人员发现,对患者使用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的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等。本研究结合患者的心理特点、个体化特点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缓解了患者的负面情绪,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主要以本院收治的200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7~77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岁。本次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 符合介入治疗适应证,且无相关禁忌证。之后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100例。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全部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术前向患者讲解手术相关情况及知识,帮助患者正确理解手术的作用与意义,并监督患者严格遵守术前医嘱,禁食禁水,术后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出现异常及时查明原因或通知医师、
辅助其进行处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附加综合护理。综合护理则包括①介入手术前的认知护理;②心理护理:在术前基础护理中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倾诉想法,分析患者的心理活动,把握其心理动向,并结合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采取恰当的心理护理方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比如每日为患者定时播放音乐,并指导患者在舒缓的音乐中进行冥想训练,随着护士的语音引导逐渐平静情绪,想象能够带来幸福感、愉悦感的画面或回忆美好的事情; 或指导患者进行放松疗法,包括对头部以及四肢的渐进性放松。③行为干预,术后对患者进行体位指导,帮助患者摆放舒适的体位,增强其舒适性; 并进行排便指导,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卧位排尿训练,帮助其消除卧位排尿造成的不适心理,术后患者卧床期间指导其床上排便,能够下床后辅助其完成正常排便,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与尊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干预前、干预2周后的心理状态评分(使用 SAS、SDS 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统计学方法为SPSS统计方法[2],将本次研究所有的数据进行收集,利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对数值变量不同的组别使 用t进行检验,而分类变量不同的则是使用x2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根据本次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其术后心理的各项状况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干预前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4周后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 SAS、SDS 評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现代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也成为临床上对患者机体与生活均造成严重影响的主要老年慢性病之一,该病情如不能有效控制会出现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等情况,甚至可以导致患者猝死,也是死亡率较高的重点疾病之一。心脏介入手术[3]是一种随着医疗及科技水平提升而出现的新型诊断与治疗心血管机疾病技术,通过施行手术能够对心脏病进行诊治,属于临床中的一种有创治疗方法,兼具良好治疗效果。但是由于该术式应用时间短,多数患者对新的治疗方法常带有恐惧、焦虑、怀疑等心理,从而降低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其预后。
本研究将多种宣教方式结合起来,提高患者对疾病、手术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安定患者的情绪;强化围术期的心理护理,指导患者通过多种心理宣泄方法宣泄负面情绪,以乐观的态度接受手术治疗,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护理配合度,利于各项护理治疗工作顺利开展。强化术后的运动干预、自我护理干预和饮食干预,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综上所述,将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治疗具有良好效果,患者的不良的心理症状得到缓解对于心脏介入手术的进行是非常有利的,保证手术顺利开展,且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因此,将护理干预应用在心脏介入手术当中是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的,值得我们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红梅.护理干预对实施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32):143-144.
[2]张爱武.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手术预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8):66.
[3]李青峰,李昂.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手术预后的影响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1):119-120.
关键词:护理干预;心脏介入手术;心理状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变快,逐渐的人们所需要承受的社会压力、家庭压力以及经济压力越来越大,这使得我国心脏病患者人数不断增加,心脏病的病发率也一直呈逐年上升状。近年来[1],介入治疗技术作为心脏病治疗的新型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快速的普及与发展,其疗效明确、创伤较小的优势也在治疗中突显出来,这些优点使得心脏介入手术成为治疗心脏病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是,随着医院近几年转为服务业开始,医院逐渐开始关注患者术后的心理状态的心理状态对患者术后身体各方面恢复的影响。为了能够帮助患者的术后恢复,护理人员发现,对患者使用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的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等。本研究结合患者的心理特点、个体化特点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缓解了患者的负面情绪,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主要以本院收治的200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7~77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岁。本次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 符合介入治疗适应证,且无相关禁忌证。之后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100例。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全部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术前向患者讲解手术相关情况及知识,帮助患者正确理解手术的作用与意义,并监督患者严格遵守术前医嘱,禁食禁水,术后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出现异常及时查明原因或通知医师、
辅助其进行处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附加综合护理。综合护理则包括①介入手术前的认知护理;②心理护理:在术前基础护理中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倾诉想法,分析患者的心理活动,把握其心理动向,并结合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采取恰当的心理护理方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比如每日为患者定时播放音乐,并指导患者在舒缓的音乐中进行冥想训练,随着护士的语音引导逐渐平静情绪,想象能够带来幸福感、愉悦感的画面或回忆美好的事情; 或指导患者进行放松疗法,包括对头部以及四肢的渐进性放松。③行为干预,术后对患者进行体位指导,帮助患者摆放舒适的体位,增强其舒适性; 并进行排便指导,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卧位排尿训练,帮助其消除卧位排尿造成的不适心理,术后患者卧床期间指导其床上排便,能够下床后辅助其完成正常排便,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与尊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干预前、干预2周后的心理状态评分(使用 SAS、SDS 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统计学方法为SPSS统计方法[2],将本次研究所有的数据进行收集,利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对数值变量不同的组别使 用t进行检验,而分类变量不同的则是使用x2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根据本次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其术后心理的各项状况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干预前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4周后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 SAS、SDS 評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现代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也成为临床上对患者机体与生活均造成严重影响的主要老年慢性病之一,该病情如不能有效控制会出现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等情况,甚至可以导致患者猝死,也是死亡率较高的重点疾病之一。心脏介入手术[3]是一种随着医疗及科技水平提升而出现的新型诊断与治疗心血管机疾病技术,通过施行手术能够对心脏病进行诊治,属于临床中的一种有创治疗方法,兼具良好治疗效果。但是由于该术式应用时间短,多数患者对新的治疗方法常带有恐惧、焦虑、怀疑等心理,从而降低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其预后。
本研究将多种宣教方式结合起来,提高患者对疾病、手术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安定患者的情绪;强化围术期的心理护理,指导患者通过多种心理宣泄方法宣泄负面情绪,以乐观的态度接受手术治疗,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护理配合度,利于各项护理治疗工作顺利开展。强化术后的运动干预、自我护理干预和饮食干预,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综上所述,将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治疗具有良好效果,患者的不良的心理症状得到缓解对于心脏介入手术的进行是非常有利的,保证手术顺利开展,且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因此,将护理干预应用在心脏介入手术当中是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的,值得我们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红梅.护理干预对实施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32):143-144.
[2]张爱武.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手术预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8):66.
[3]李青峰,李昂.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手术预后的影响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1):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