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散文学的内涵、流变及“流散性”主题表现--以犹太流散文学为中心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y4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散文学"是具有切身流散生存经历和体验的流散作家创作的表现个体流散或群体流散生活,艺术地反映流散文化现象及其生成变化事实的各类文学作品。作家流散生存经历和作品"流散性"主题是界定"流散文学"的两个核心要素。这一界定意图解决长期以来"流散文学"内涵与外延模糊不清的问题,既避免当前学界将"流散文学"泛化为"移民文学"的倾向,也弥补界定过于窄小的缺憾,为进一步研究世界流散文学奠定基础。犹太流散文学是世界流散文学的总源头和典范,其表现的"流散性"主题既彰显了犹太流散文学鲜明的民族特性,又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世界各族流散文学的共性。明确这些问题,有助于对各民族"流散文学"和"全球流散文学史"进行系统研究。
其他文献
中国电商产业的繁荣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学界也大多在探讨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为此,本文将延续劳工研究的批判传统,通过考察电商平台企业和卖家之间的互动关系来揭示我国电子商务领域已被数字资本的运作逻辑所控制,资本凭借高度集中的客户与数据资源形成了垄断,中小卖家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受资本剥削的劳动力。但由于卖家仍掌握一定的生产资料,能够通过商品贸易给自身创造价值,他们成为亦商亦工的"创业劳工"。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他们会选择屈从于平台,一旦弊大于利则会抗拒甚至退出。这种实用主义的屈从表明卖家在
在告别大范围产品短缺之后,资产短缺随之成为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中的典型事实。资产短缺引致资产泡沫此起彼伏、影子银行泛滥、金融过热以及资金"脱实向虚"等现象,与经济重大结构性失衡紧密关联。需要从金融供给侧加大资产供应来平抑资产短缺所带来的"虚火旺盛",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金融资产供应要以现实资本创造的未来收入流为依据,这意味着增加金融资产供应就要把经济运行方式从GDP导向转为国民财富导向,以提升现实资本的质量。国民财富导向要求金融的功能定位做相应调整,金融业发展的重点应是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供
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基于CGSS2010-2015年数据,考察了我国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地区差异。研究发现:(1)个人因素、家庭因素以及宏观经济因素显著影响了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其中女性、党员、有配偶、教育水平高、身体健康、收入高、房产多、社会地位提升以及对环境满意度高的农村居民会更加幸福;(2)党员身份及家庭房产数量对于农村女性幸福感的获得和提升尤为重要,而农村男性更在乎绝对收入的提升、社会地位的提升以及稳定的婚姻生活;(3)东部农民的幸福感明显高于中西部农民,该
通常认为中国法学界对"法律文化"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的民国时期,受日本学者牧野英一的影响,"法律文化"一词便已经开始出现在中文文献当中。在50年代后期中国法学界围绕"法的继承性问题"而生发的学术争鸣中,也可见到"法律文化"一词的身影。从1979年开始,几乎已销声匿迹二十多年的"法律文化"一词又重新回到了中国法学界,并基本延续了50年代后期那种将"法律文化"一词锁定在"法的继承性问题"之话语结构中加以使用的惯性。而到了80年代中叶,随着国外
中国法律史研究近些年来虽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由于法律史研究主体性定位不明确及其所引发研究方法的不统一,并未获得法学学科内部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视和承认。法律史研究最为重要的意义应当是,建立起历史与当下之间的联系,从法律史的维度为当下实证法或法教义提供具体支撑和反思。对于这一前提性的认识,19世纪萨维尼及其他历史法学派人物已经通过构建德国"法律科学"给出了证明。与史学的法律史研究不同的是,法学的法律史研究是以中国当下实在法为起点的,它不仅需要依据扎实史料对固有法处理典型社会生活进行"历史性的研究
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逐步将最初分产到户的临时性土地承包方案固定下来并长期保持不变,确实有利于社会稳定和鼓励长期投资,但因为未能解决超生的家庭与没有超生的家庭之间、人少地多的家庭与人多地少的家庭之间、进城的农民和留在农村的农民之间的利益冲突等问题,因而仍然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按照我国建立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初衷,集体土地上权益的分配应遵循保障"耕者有其田"的原则、对多元利益冲突进行合理权衡的原则、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配的原则以及集体经济组织自主分配与政府适当干预相结合的原则。为平衡上述
量化投资大致可分为五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赖于大数据情报分析。大数据情报分析可以帮助投资主体发现和挖掘盈利机会,进行投资决策,执行交易操作,预测预警交易风险,助力管控风险。金融大数据情报分析是情报学中相关性原理的延伸。借助基于可信大数据和可信人工智能的新型情报分析,人类有望在获得金融经济发展繁荣、防控金融风险、预警金融危机和维护金融安全等方面做得更好。在量化投资领域,大数据情报分析能充分发挥作用和体现其价值,对金融大数据情报分析的研究亟待加强。
文学翻译研究自进入21世纪以来,呈现出了新的发展特征和发展方向。本文从文学翻译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既从20世纪至21世纪语言学、文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背景出发来考察文学翻译研究的认知、过程和方法三大转向,也切实探讨文学翻译研究理论及其方法对文学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学翻译研究,本文尝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描绘出一幅21世纪文学翻译研究运行及发展的地图。
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版本变迁是一个很普遍的文学现象,但这种现象几乎没有引起多少研究者的注意。本文以文学史中的路遥叙述作为切入点对当代文学史的版本流变进行考察,归纳出文学史修订过程中出现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版本变迁现象--篇幅消长、措辞变更、命名变化,并从路遥作品自身的品质和影响力,文学史家的知识结构和文学史观,政治、文化语境等方面对其原因进行探析,力图为文学史"重写"总结出一点经验和教训。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观念最初源于18世纪末的德国,它的发生、演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于清末民初时期传入中国。苏曼殊作为"浪漫主义"文学在中国发生期的代表作家之一,其文学作品中的"浪漫主义"表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个是自叙传特征,一个是抒情主体的自我确立,第三个则是其文本中所蕴含的革命色彩。这也体现了其时中国近现代文学"浪漫主义"的特殊性。多声部的"浪漫主义"不仅存在国别史的差异,更呈现出类型学的演变趋势,同时,与西方"浪漫主义"比较,其中还存在时间上的错位。这是我们研究苏曼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