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口腔门诊 医院感染 易感因素 管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93
口腔科是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之一,医院感染控制是对医患双方的双向控制。口腔科的诊疗操作大多数都是在口腔内进行,操作中的牙科器械与患者血液、唾液、口腔组织频繁接触,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可以经此途径造成交叉感染。在口腔诊疗中发生医源性感染不但给患者增加不必的痛苦和负担,也使口腔医生成为传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
本文通过找出口腔门诊医院感染因素,建立健全制度,只有增强医护人员安全防患意识,强化无菌观念,加强器械消毒灭菌,减少诊疗环境污染等相应对策,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医患安全。制度健全、管理到位、措施得力,口腔门诊医院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医院感染因素
环境污染:口腔诊室是集检查、诊断、治疗为一体的空间,一室几张综合治疗台,诊疗空间小、人流量大、通风不足。高速涡轮手机、超声洁牙机、牙钻等在高速旋转时所产生大量气溶胶、飞沫,未经消毒的修复体打磨、调合、牙洁后机械抛光等所产生的碎屑或固有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可在1分钟内散发细菌1000CFU(菌落计数)[1],对病室的空气、物体表面造成很大的污染。
器械及材料污染:①诊疗器械的污染:口腔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螺旋体等,器械进入患者口腔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和唾液,同时也可被诊室环境、医务人员手的污染而导致器械污染。②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不彻底:口腔科器械种类多、结构复杂、缝隙较多、使用频率多、污染严重,如手机、吸唾器、水气枪等内部存有大量的有机物,更难清除,如不用酶洗剂和超声清洗机对器械进行清洗,很难保证器械清洗彻底。③一次性物品及用具不合格:如果不把好一次性消毒灭菌物的进货关、无菌操作关、储存关、使用后的处理关,物品进货不合格或进货后的几个关卡中造成污染,也可以发生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防护意识不强:①手卫生观念不强:医务人员给患者诊疗时时有不戴手套,每诊治一患者也不换手套并洗手或手消毒;诊疗前、脱手套后不洗手或手消毒。有资料表明,手是造成医院感染最直接的传播途径,由于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30%。据报道我国大中型医院中,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相对较低(40%~50%)[2],口腔科卫生洗手合格率70.3%~87.9%,医生操作前后未按规定洗手,带有血液、唾液的手反复进入患者的口腔,污染消毒物品与器械,极易引起患者间,甚至是医生与患者间的交叉感染[3]。②戴口罩不规范,未能正确使用防护用品:高速旋转的手机及超声洁牙机使用时,将含有血液、唾液及其他感染性的碎屑向口周飞溅,不戴护目镜或面罩防护,可喷溅或污染医务人员的眼结膜、口、鼻黏膜,通过皮肤、黏膜吸收而感染;医生操作与患者距离较近,这些气雾集中口周60.96~90.44cm,正是医生呼吸的范围内,可通过防护不严的口罩进入呼吸道内或不戴口罩是直接进入呼吸道内。③锐器伤害:口腔科使用的锐器器械种类较多,锐器伤发生的概率较大,医务人员可被患者血液或唾液污染的口腔锐器不慎刺破皮肤,而导致感染机会增多。有资料报道,在口腔锐器伤害中,伤害概率顺序依次为探针、医用针头、车针、扩大针、玻璃。
管理对策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组织落实: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要求,建立健全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成了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定期对口腔科的医务人员进行院感知识培训,使医务人员树立牢固的控制观念。
改善诊疗环境,减少传播机会:改善诊疗环境,使牙科综合治疗台的净使用面积≥6cm2,综合治疗台间距≥1.9m。注意诊疗室的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每天两次自然通风,每次≥1小时,以带走空气中的微生物、气溶胶等;每天诊疗前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1~2次,每次至少1小时,以降低空气病原微生物的浓度。
加强诊疗器械的消毒管理:严格遵守器械消毒灭菌程序,正确使用多酶洗制剂及超声清洗机。所有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酶洗-冲洗-消毒或灭菌”的程序进行。耐高温高压的器械按标准包装后,一律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凡进入患者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
加强一次性物品的管理:按正规渠道进货,严格把好“三证”和“三期”,必须有设备科统一购进;储存在离地面高度20~25cm、离墙5~10cm、距天花板50cm的无菌物品柜里,在有效期内正确使用,不能重复使用一次性消毒灭菌物品;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行分类收集、运送、储存、交接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执行标准预防,提高防护能力:从患者的病史及部分检查中不能完全判断病人是否感染了HBV、HCV、HIV或其他传染性疾病,都把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或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都具有潜在感染的危险的观念,都要加强防护,采取预防隔离措施。
做好监测:使用中的含氯消毒剂现配现用,使用前监测合格才能使用。紫外线消毒进行日常监测,每半年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1次,强度不能<70μw/cm2;新灯管强度必须>90μw/cm2。消毒灭菌物品、物表、空气、医务人员手微生物污染监测,每季度最少1次;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包化学监测、每锅工艺监测、每周1次生物监测,以达到各种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1 卢爱工,李莉莉,刘东玲,李爱华.口腔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2):190-192.
2 韩黎,朱士俊,郭燕红,等.中国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2):140-142.
3 李淑霞,邵泽注,周晓.临沂市口腔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3):302-30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93
口腔科是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之一,医院感染控制是对医患双方的双向控制。口腔科的诊疗操作大多数都是在口腔内进行,操作中的牙科器械与患者血液、唾液、口腔组织频繁接触,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可以经此途径造成交叉感染。在口腔诊疗中发生医源性感染不但给患者增加不必的痛苦和负担,也使口腔医生成为传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
本文通过找出口腔门诊医院感染因素,建立健全制度,只有增强医护人员安全防患意识,强化无菌观念,加强器械消毒灭菌,减少诊疗环境污染等相应对策,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医患安全。制度健全、管理到位、措施得力,口腔门诊医院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医院感染因素
环境污染:口腔诊室是集检查、诊断、治疗为一体的空间,一室几张综合治疗台,诊疗空间小、人流量大、通风不足。高速涡轮手机、超声洁牙机、牙钻等在高速旋转时所产生大量气溶胶、飞沫,未经消毒的修复体打磨、调合、牙洁后机械抛光等所产生的碎屑或固有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可在1分钟内散发细菌1000CFU(菌落计数)[1],对病室的空气、物体表面造成很大的污染。
器械及材料污染:①诊疗器械的污染:口腔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螺旋体等,器械进入患者口腔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和唾液,同时也可被诊室环境、医务人员手的污染而导致器械污染。②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不彻底:口腔科器械种类多、结构复杂、缝隙较多、使用频率多、污染严重,如手机、吸唾器、水气枪等内部存有大量的有机物,更难清除,如不用酶洗剂和超声清洗机对器械进行清洗,很难保证器械清洗彻底。③一次性物品及用具不合格:如果不把好一次性消毒灭菌物的进货关、无菌操作关、储存关、使用后的处理关,物品进货不合格或进货后的几个关卡中造成污染,也可以发生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防护意识不强:①手卫生观念不强:医务人员给患者诊疗时时有不戴手套,每诊治一患者也不换手套并洗手或手消毒;诊疗前、脱手套后不洗手或手消毒。有资料表明,手是造成医院感染最直接的传播途径,由于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30%。据报道我国大中型医院中,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相对较低(40%~50%)[2],口腔科卫生洗手合格率70.3%~87.9%,医生操作前后未按规定洗手,带有血液、唾液的手反复进入患者的口腔,污染消毒物品与器械,极易引起患者间,甚至是医生与患者间的交叉感染[3]。②戴口罩不规范,未能正确使用防护用品:高速旋转的手机及超声洁牙机使用时,将含有血液、唾液及其他感染性的碎屑向口周飞溅,不戴护目镜或面罩防护,可喷溅或污染医务人员的眼结膜、口、鼻黏膜,通过皮肤、黏膜吸收而感染;医生操作与患者距离较近,这些气雾集中口周60.96~90.44cm,正是医生呼吸的范围内,可通过防护不严的口罩进入呼吸道内或不戴口罩是直接进入呼吸道内。③锐器伤害:口腔科使用的锐器器械种类较多,锐器伤发生的概率较大,医务人员可被患者血液或唾液污染的口腔锐器不慎刺破皮肤,而导致感染机会增多。有资料报道,在口腔锐器伤害中,伤害概率顺序依次为探针、医用针头、车针、扩大针、玻璃。
管理对策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组织落实: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要求,建立健全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成了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定期对口腔科的医务人员进行院感知识培训,使医务人员树立牢固的控制观念。
改善诊疗环境,减少传播机会:改善诊疗环境,使牙科综合治疗台的净使用面积≥6cm2,综合治疗台间距≥1.9m。注意诊疗室的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每天两次自然通风,每次≥1小时,以带走空气中的微生物、气溶胶等;每天诊疗前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1~2次,每次至少1小时,以降低空气病原微生物的浓度。
加强诊疗器械的消毒管理:严格遵守器械消毒灭菌程序,正确使用多酶洗制剂及超声清洗机。所有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酶洗-冲洗-消毒或灭菌”的程序进行。耐高温高压的器械按标准包装后,一律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凡进入患者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
加强一次性物品的管理:按正规渠道进货,严格把好“三证”和“三期”,必须有设备科统一购进;储存在离地面高度20~25cm、离墙5~10cm、距天花板50cm的无菌物品柜里,在有效期内正确使用,不能重复使用一次性消毒灭菌物品;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行分类收集、运送、储存、交接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执行标准预防,提高防护能力:从患者的病史及部分检查中不能完全判断病人是否感染了HBV、HCV、HIV或其他传染性疾病,都把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或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都具有潜在感染的危险的观念,都要加强防护,采取预防隔离措施。
做好监测:使用中的含氯消毒剂现配现用,使用前监测合格才能使用。紫外线消毒进行日常监测,每半年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1次,强度不能<70μw/cm2;新灯管强度必须>90μw/cm2。消毒灭菌物品、物表、空气、医务人员手微生物污染监测,每季度最少1次;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包化学监测、每锅工艺监测、每周1次生物监测,以达到各种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1 卢爱工,李莉莉,刘东玲,李爱华.口腔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2):190-192.
2 韩黎,朱士俊,郭燕红,等.中国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2):140-142.
3 李淑霞,邵泽注,周晓.临沂市口腔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3):3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