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进展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急性、进行性、炎性肺损伤过程.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死率高达30% ~ 60%.近年来随着对该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在其诊断、治疗方面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该文着重就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血流动力学监测重要性体现在对监测结果的正确解读并同时根据正确的解读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策略.休克的实质为全身组织灌注不足导致组织缺氧和器官功能失调,血流动力学的本质是氧供和氧耗的失衡.因此休克液体复苏终点现越来越强调混合/中心静脉氧饱和度和血乳酸、乳酸清除率的监测。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β细胞选择性破坏或胰岛e细胞分泌胰岛素迟缓和胰岛素抵抗而使胰岛素相对不足所致.β细胞的数量只有减少50%~60%时才会出现相关的症状.由于胰腺位置较深,β细胞含量少,目前临床诊断主要采用有创性方法,且难于进行早期诊断.因此,通过无创性的方法进行β细胞相关代谢疾病的早期诊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影像学诊断也就成了关注焦点,但是如何进行β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常见的严重呼吸系统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而炎症被认为是早产儿BPD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内外对炎症反应在BPD发病中的作用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该文就感染、氧化应激、机械通气等因素导致的炎症反应在早产儿BPD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一类细胞表面受体大家族,通过G蛋白介导其细胞作用,在介导细胞间信号转导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G蛋白和GPCR与辐射损伤关系密切,这些研究为充分认识辐射损伤机制及提高防治水平提供了新的观点。
目的 观察放射性榄香烯三羰基铼(ETRC)对荷小细胞肺癌裸鼠模型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并分析其在裸鼠体内的分布、靶向性.方法 以中草药有效成分β-榄香烯为起始原料,人工合成ETRC;制备荷H128小细胞肺癌BALB/c裸鼠模型,12只荷瘤裸鼠尾静脉注射ETRC,分别在不同时间测量肿瘤组织及各器官的放射性,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将20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4组:①对照组;②榄香烯治疗组
关于来稿中涉及的缩略语用法,本刊规定: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例如:DNA、RNA、ATP、PCR、RT-PCR、CT、MRI、PET、SPECT、PET-CT等。另外,本刊允许直接使用的与放射医学和核医学相关的缩略语如下:
期刊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和营养支持的发展,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率明显上升.随着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被抢救存活,围产医学的关注焦点逐渐由新生儿护理技术方面扩大至早产儿出生后的生长发育随访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记录并研究早产儿出生后包括身高、体重、头围、体重指数的生长发育情况,可以更清楚地评价早产儿在出生后通过有效的营养支持和医疗决策对其健康发育和生活质量是否产生影响.该文就目
第一次查房 主治医师查房,入院后第1天.住院医师汇报病史:患儿,女,10岁4个月,因“发热、头痛、呕吐6d”人院.入院前6d,患儿因“骶前囊肿复发”于外院行“骶前切开引流、肛周封闭术”.术后当日患儿即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9℃,伴持续头痛,以额颞区为主,呕吐5次,非喷射性,无胆汁及咖啡样物.患儿无抽搐及意识障碍,无皮疹、腹痛、腹泻.外院行血常规检查未见异常、血培养未见细菌生长,先后予头孢呋辛、阿
期刊
中华预防医学会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全国学术会议暨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拟定于2012年9月16日至19日在宁夏银川市召开。会议由中华预防医学会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主办。会议将以特邀报告、大会报告和分组报告进行学术交流。会议期间将进行中华预防医学会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的换届改选工作。本次会议为学会继续教育项目,申报I类学分10分。参会优秀论文可以优先刊登在《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是勘,现向国内学
期刊
核素乏氧显像是一种可以为肿瘤乏氧程度提供定性及定量信息的显像,方法简便、安全、无创伤性.常用的乏氧组织显像剂有硝基咪唑类和非硝基咪唑类,前者进入细胞后,被还原的有效基团(-NO2)在乏氧细胞中不能再氧化而滞留于肿瘤细胞中,后者在乏氧组织中的滞留机制因显像剂的不同而不同.运用核素乏氧显像了解肿瘤组织的乏氧状态,对临床制定合理的放疗方案、评估放疗疗效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