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能我们已经知道赞美的几个原则:比如要即时、要具体、要赞美努力并不是说一句空洞的“天下你最棒”,可我们知道什么样的赞美能提升孩子自尊吗?要知道,自尊可是孩子开展自己人生的设计与规划的基础!
赞美的顺序和形式
总看孩子的不足显然是不好的,无论是直接的“你别骄傲,差得远呢”“你是不是有点得意忘形”“你怎么这么笨,这么懒”“我看你就是烂泥扶不上墙”,还是间接的“你造句造得很好,但是卷面太乱了”,都会给听者不是很好的感受。我们可能会以为先称赞然后再说“但是”会让听者更容易接受批评意见,可这是一个重要的句型,“但是”之后通常是人们接收的重点,孩子会认为“卷面太乱”才是你真正想要表达的。所以,如果你想称赞可以颠倒顺序:你的卷面实在太乱了,可你的造句真的很好。
然而,也不是所有的称赞都令人愉快和滋养。空洞、盲目的鼓励式称赞同样让人不舒服。有一次,我在电视台的一档幼儿选秀节目做评委,我看到八九成的妈妈都在孩子上场前对孩子说:“宝贝,你是最棒的!”5分钟后可能这个孩子就被淘汰了,评委的打分、观众的反应让孩子直接地感到自己和某些选手相去甚远,而你告诉她是最棒的,孩子会怎么想呢?如果是我,我会对孩子说:“孩子,没有人和你一样,你就去展现你自己,不管怎样,那都是美的!”
是赞美还是催促
我觉得,除非你真的看到孩子的好,否则不要去“鼓励”和“夸奖”孩子,只有真实才有力量,即便出于善意,虚伪也不令人愉快,因为那个善意不过是我们以为的罢了,常常不是孩子的需要。如果你是出于让孩子更自信或者和你关系更好,而去努力地“赏识”“鼓励”“赞美”,孩子会抵触,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他能很快觉察到你的讨好或催促。
比如,妈妈对孩子说:“孩子,你做得真好,我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孩子,加油!你会更优秀的!”“孩子,这次你棒极了,希望你继续保持(或)再接再厉!”……这些都不是纯然的称赞,称赞不过是开篇,重点在期待更好,而相对于那个未来的更好,现在的好并不够给力。孩子很容易担心辜负你的期待,要是下次我原地踏步没有“更好”怎么办?要是我退步了那岂不是更糟?孩子从中得到的是不足够的肯定和隐藏的压力,所以,有的孩子不愿意表现最好的自己,比如他能考进前三名,却只在十名左右晃,因为他害怕进步后父母期望升级,自己达不到又挨说,还不如这样安全。
除此之外,这样的鼓励其实暗含着一种不相信,比如说“孩子,加油!继续努力!”你怎么知道孩子没油?你怎么知道孩子不会自己加油?有时候,我的来访者对我说:“孟迁,谢谢你,我会努力的!”我会说:“不用太努力,随便努努力就行了。”这样对方往往不仅放松而且更自如有力。
赞美过程中的角色问题
除上述几点外,很容易被忽视的是称赞过程中的角色问题,在日常话语背后的角色,往往体现出孩子是否被重视,若他能够被充分的重视,他就可以慢慢建立比较高的自尊。关于角色问题,我想说三种情况。
“你刚才故事讲得真好”VS“我觉得你讲得很好”(或者我很喜欢听你讲故事/你的故事让我入迷)
这两类中,前者是判定者,好像我们是权威,有一个无形的高低和上下;后者很平等,我表达的是我的理解和感受,当然如果我选的话,我更喜欢表达感受而不是观点。
表面看起来两者差别不大,但是如果你不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权威评定者而是一个平等的反馈者的话,会利于孩子的自我重视,比较容易发展孩子的独立性,他会慢慢知道“那是你的感受、观点,不代表我”,而不是像绝大多数孩子和成人那样,别人不看好或者不喜欢,自己就失落、受挫。
“你真是我的好孩子”VS“作为你的爸爸,我好自豪”
当然,前者也是一句很好的话,也有营养,但是后者我更提倡。因为前者的主体在我们,好像他的好从属于我们,有一种“强将手下无弱兵”的感觉,兵不弱是因为将的强;而后者的主体在于孩子,我们的自豪、开心是因为他。再者,当我们称赞“你真是我的好孩子”的时候,有一种暗示是他要为我们负责,要让我们满意;当我们说“作为你的爸爸”的时候,是以孩子为主体,不是要他让我们满意,而是我们因为他而满意。我觉得,这才是公正的、平等的称赞。当然这种做法完全可以迁移到其他关系中,比如用“你真是我的好老公”换为“作为你的老婆”,把“你真是我的好老爸”换为“作为你的女儿,我感到幸运。”
“孩子,我觉得你很好”VS“亲爱的,你觉得呢”
我的朋友告诉我,有一次女儿拿着一张考了75分的英语试卷问她:“妈,你觉得我考得怎么样?”朋友说:“女儿,英语之前一直是你的弱项,这次你进步了很多,我觉得你考得很好。”女儿开心地走了。
我对朋友说,这样不如发展孩子的自我评价重要,但也是不错的。朋友有点惊讶,让我说细一点。我说,比如当孩子拿着试卷来问的时候,我们可以对孩子说:你觉得呢?孩子很有可能说“我不知道,才来问你”或者说“我不知道,你告诉我嘛”。
我们就可以对孩子说:“孩子,我觉得谁的态度也不比我们自己怎样看待自己更重要。我告诉你我是怎么判断的,我是看成长而不是结果的,我不会因为你的排名和分数看你,我会从你的学习、努力和进步看你,如果你有学习有努力有进步就很好,暂时没有进步,你在从中学习也很好。所以,从这次英语测验来说,我非常欣赏你前段时间的刻苦,作为你的妈妈,我好开心。当然,这是我的眼光,你也可以不同意我,有自己的想法。”
孟老师提示:
我们在生活中做出的所有判断,没有比对自己做出的判断更重要的了。这个判断实际上就是“自我价值感”,就是“自尊”。一个人所有的自我期许、设计,都是基于自尊的水平开展的,这个世界是足够广阔和深邃的,一个人的自尊水平决定了他往哪里走、怎样走以及坐在世界大餐桌的哪个位置。在我看来,身为父母,没有比教孩子重视自己、发展孩子对自己的珍爱更意义深远的了。
赞美的顺序和形式
总看孩子的不足显然是不好的,无论是直接的“你别骄傲,差得远呢”“你是不是有点得意忘形”“你怎么这么笨,这么懒”“我看你就是烂泥扶不上墙”,还是间接的“你造句造得很好,但是卷面太乱了”,都会给听者不是很好的感受。我们可能会以为先称赞然后再说“但是”会让听者更容易接受批评意见,可这是一个重要的句型,“但是”之后通常是人们接收的重点,孩子会认为“卷面太乱”才是你真正想要表达的。所以,如果你想称赞可以颠倒顺序:你的卷面实在太乱了,可你的造句真的很好。
然而,也不是所有的称赞都令人愉快和滋养。空洞、盲目的鼓励式称赞同样让人不舒服。有一次,我在电视台的一档幼儿选秀节目做评委,我看到八九成的妈妈都在孩子上场前对孩子说:“宝贝,你是最棒的!”5分钟后可能这个孩子就被淘汰了,评委的打分、观众的反应让孩子直接地感到自己和某些选手相去甚远,而你告诉她是最棒的,孩子会怎么想呢?如果是我,我会对孩子说:“孩子,没有人和你一样,你就去展现你自己,不管怎样,那都是美的!”
是赞美还是催促
我觉得,除非你真的看到孩子的好,否则不要去“鼓励”和“夸奖”孩子,只有真实才有力量,即便出于善意,虚伪也不令人愉快,因为那个善意不过是我们以为的罢了,常常不是孩子的需要。如果你是出于让孩子更自信或者和你关系更好,而去努力地“赏识”“鼓励”“赞美”,孩子会抵触,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他能很快觉察到你的讨好或催促。
比如,妈妈对孩子说:“孩子,你做得真好,我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孩子,加油!你会更优秀的!”“孩子,这次你棒极了,希望你继续保持(或)再接再厉!”……这些都不是纯然的称赞,称赞不过是开篇,重点在期待更好,而相对于那个未来的更好,现在的好并不够给力。孩子很容易担心辜负你的期待,要是下次我原地踏步没有“更好”怎么办?要是我退步了那岂不是更糟?孩子从中得到的是不足够的肯定和隐藏的压力,所以,有的孩子不愿意表现最好的自己,比如他能考进前三名,却只在十名左右晃,因为他害怕进步后父母期望升级,自己达不到又挨说,还不如这样安全。
除此之外,这样的鼓励其实暗含着一种不相信,比如说“孩子,加油!继续努力!”你怎么知道孩子没油?你怎么知道孩子不会自己加油?有时候,我的来访者对我说:“孟迁,谢谢你,我会努力的!”我会说:“不用太努力,随便努努力就行了。”这样对方往往不仅放松而且更自如有力。
赞美过程中的角色问题
除上述几点外,很容易被忽视的是称赞过程中的角色问题,在日常话语背后的角色,往往体现出孩子是否被重视,若他能够被充分的重视,他就可以慢慢建立比较高的自尊。关于角色问题,我想说三种情况。
“你刚才故事讲得真好”VS“我觉得你讲得很好”(或者我很喜欢听你讲故事/你的故事让我入迷)
这两类中,前者是判定者,好像我们是权威,有一个无形的高低和上下;后者很平等,我表达的是我的理解和感受,当然如果我选的话,我更喜欢表达感受而不是观点。
表面看起来两者差别不大,但是如果你不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权威评定者而是一个平等的反馈者的话,会利于孩子的自我重视,比较容易发展孩子的独立性,他会慢慢知道“那是你的感受、观点,不代表我”,而不是像绝大多数孩子和成人那样,别人不看好或者不喜欢,自己就失落、受挫。
“你真是我的好孩子”VS“作为你的爸爸,我好自豪”
当然,前者也是一句很好的话,也有营养,但是后者我更提倡。因为前者的主体在我们,好像他的好从属于我们,有一种“强将手下无弱兵”的感觉,兵不弱是因为将的强;而后者的主体在于孩子,我们的自豪、开心是因为他。再者,当我们称赞“你真是我的好孩子”的时候,有一种暗示是他要为我们负责,要让我们满意;当我们说“作为你的爸爸”的时候,是以孩子为主体,不是要他让我们满意,而是我们因为他而满意。我觉得,这才是公正的、平等的称赞。当然这种做法完全可以迁移到其他关系中,比如用“你真是我的好老公”换为“作为你的老婆”,把“你真是我的好老爸”换为“作为你的女儿,我感到幸运。”
“孩子,我觉得你很好”VS“亲爱的,你觉得呢”
我的朋友告诉我,有一次女儿拿着一张考了75分的英语试卷问她:“妈,你觉得我考得怎么样?”朋友说:“女儿,英语之前一直是你的弱项,这次你进步了很多,我觉得你考得很好。”女儿开心地走了。
我对朋友说,这样不如发展孩子的自我评价重要,但也是不错的。朋友有点惊讶,让我说细一点。我说,比如当孩子拿着试卷来问的时候,我们可以对孩子说:你觉得呢?孩子很有可能说“我不知道,才来问你”或者说“我不知道,你告诉我嘛”。
我们就可以对孩子说:“孩子,我觉得谁的态度也不比我们自己怎样看待自己更重要。我告诉你我是怎么判断的,我是看成长而不是结果的,我不会因为你的排名和分数看你,我会从你的学习、努力和进步看你,如果你有学习有努力有进步就很好,暂时没有进步,你在从中学习也很好。所以,从这次英语测验来说,我非常欣赏你前段时间的刻苦,作为你的妈妈,我好开心。当然,这是我的眼光,你也可以不同意我,有自己的想法。”
孟老师提示:
我们在生活中做出的所有判断,没有比对自己做出的判断更重要的了。这个判断实际上就是“自我价值感”,就是“自尊”。一个人所有的自我期许、设计,都是基于自尊的水平开展的,这个世界是足够广阔和深邃的,一个人的自尊水平决定了他往哪里走、怎样走以及坐在世界大餐桌的哪个位置。在我看来,身为父母,没有比教孩子重视自己、发展孩子对自己的珍爱更意义深远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