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和思考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ny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物流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入手探讨了物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内容,并分析了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保障。
  [关键词]物流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F2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130-02
  引言
  近年来,学生在就业问题上体现出的与企业需求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就物流专业分析来看,培养物流专业学生除要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着力提高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做好校企之间的衔接工作。而培养模式一直是各个院校开展创新教学的重点。笔者结合有限的教学经验,拟就此文,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 物流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
  物流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边缘学科,现代物流学源于军事后勤,发展于社会生产实践之中。我国要发展市场经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走向国际市场,必须研究和掌握这门综合性的边缘应用学科。随着应用的深入和扩大,物流学也在不断分化。一方面物流学拓展为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物流,甚至社会物流、国际物流等;另一方面,基础物流学又发展为各自独立的部分,如运输学、仓储学、流通加工学、物流配送、物流信息系统、国际货代、物流管理、物流技术和物流成本学等。物流学科的深化和拓展对于培养21世纪物流高级人才、物流操作人才以及指导与推动我国物流企业、企业物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物流人才的需求方包括物流企业、企业物流部门、政府机关、科研院所以及少量外企。据调查表明我国未来的7~10年都将处于物流人才需求的高峰期。其人才培养有如下特点:
  1 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大
  物流专业要重在培养技能应用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管理人员,如仓库管理员、配送员、叉车工、报关员、电脑操作员、网络管理员等。从物流运作的角度看,现代物流包括企业物流、第三方物流两大部分。企业内部物流的岗位群包括原材料、能源、配件、工具等的采购、储存保管、半成品或成品库管理、包装、分拣、配装等;企业外部物流的岗位群涵盖了分销计划、发送、运输、发布与接受电子商务购销信息等;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有储存、运输、调配、保管、分装、加工、信息发布与接受、集装箱管理、报关、结算、货运代理、物流服务器管理等岗位群,岗位工种较杂。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也就比较多样化,对这些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带来较大的难度。
  2 对态度和能力的要求高于对知识的要求
  物流专业面向的岗位群,由于这些岗位工作的灵活性大,工作认真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经营效益和管理效率。从往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来看,只会埋头看书、学习成绩优秀的“好学生”在企业中的表现不一定优秀。在这里,态度和能力比知识更为重要。
  3 技能的运用强调艺术更甚于科学
  物流专业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对一个行动方案的评价高低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又如对一些数据和现象,不同的人也往往产生不同的判断,从而使这些专业的技能实训不能脱离企业实际,也导致这些专业技能操作鑒定缺乏客观的标准,因此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二 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内容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一般认为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中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由于专业的不同,则表现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的教学参与模式、教学过程安排、课程设计、教育方法等要素。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实现培养高等技术性专门人才的根本任务,其教学过程必须改变以往以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模式,探索以培养技术应用为主线的、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要遵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中等教育要重视培养技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要求,同时注重态度与注重知识能力的提高相结合。
  (一)借鉴“双元制”的教学模式,实施理论——实践教学全程街接、分段管理
  1 课程设置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设置教学模块,建立了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及素质教学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适当减少理论教学环节,本专业的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内案例分析和讨论、社会调查、模拟作业、阶段性实习和毕业综合实习等内容。通过课堂的理论学习和实验相结合,再辅以重点课程的课程实训,通过课程实训对课程内容实现融会贯通,在后续的专业综合实训中,运用理论课程、实验的相关知识,依据岗位职责进行模拟岗位实训,加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达到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生产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物流专业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教学策略,现代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全面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等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落到实处,使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很强的实践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具体做法有:
  ⑴校内实训
  本专业课程,虽然并不要求学生熟练操作各种业务,但需对基本业务流程、常用物流设备和设施有基本的认识,属认知性实习,可根据学校条件进行。比如,首钢高级技工学校利用校内空置厂房改造的物流实训基地。
  ⑵去校外物流企业调研、参观
  利用良好的产学研合作,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参观、调研,了解物流活动现状,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
  ⑶案例分析与设计
  教师对案例分析课进行充分的设计,并向学生下发有关管理案例资料,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进行巡回指导。由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口头或书面解答,或在黑板上进行演示,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案例分析,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比如在分析范德龙物流设计案例中,加入了录像片的播放,学生能更形象地把握案例的内容。最后由学生进行了结合实际企业物流管理运作过程中的设计实践,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析讨论,以提高学生管理运作能力,积累初步的管理经验。   2 以“态度、知识、技能和能力”训练的有机融合设计实践教学,并分段分块管理
  中等职业教育既是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又是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起点,它兼具两者的性质。其教育过程“包括普通教育,技术和与之有关的学科的学习,以及为获得与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职业有关的态度、知识、技能和能力所进行的教育”(引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技术和职业教育术语通义》)。职业能力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首先,它包括态度、知识、技能、能标准有效地从事某项工作的能力,以及学习与自我发展等能力,并不仅指职业技能。其次,不宜把职业能力设想为一系列完成各项具体工作任务的孤立的行为,而应把它设想为一种复杂的素质结构,即可将建立职业能力的基础分解为若干要素,由此构成职业能力要素的网络图,任何单项的能力要素都是作为结构化的整体发挥作用的。再次,职业能力不仅包括达到本职业或本组织的主要目的所需的能力;也包括与创造性或系统改进有关的能力;维持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所需的能力。因此,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时还应注重学生职业态度、职业素质的培养,否则,中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就会与职业培训重叠。而职业态度的培养需通过认知教学、情感陶冶和行为训练,因此既要开设必要的教养课程,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又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并通过全部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加强行为训练及考评反馈,逐步构成职业所要求的意识、心理素质与基本行为规范。
  (二)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1.以案例教学为主的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可按解剖案例、讨论案例和阅读案例三个层次建设与课程相配套的案例集。
  2.开展体验式教学。通过游戏、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技巧的灵运应用。现在拓展訓练已开始进人校园,学生在完成规定项目时可感受到团队的重要性,能克服恐惧、自利心理,将理论贯彻到实际生活中。
  3.以校企联合教学为主线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
  与企业紧密联系,到企业去寻找项目,走出模拟训练的误区。由于物流专业其技能的运用艺术性更胜于科学性,唯有真实的环境和资料才能不断锤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比如,我们尝试了在讲解《物流装卸与搬运》、《仓储实务》、《运输实务》时走出课堂,走进首钢销售公司进行实地讲解和器械操作。通过与企业共同完成一个个的项目,不仅使专业实训能在全真的环境中展开,解决校内模拟无法涉及的实际技巧训练,同时又能为社会、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三 物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保障
  (一)加强引进和培养,铸造一支懂理论善实战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之根本,而物流专业的技能操作没有客观标准,更多的是主观判断,因此,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⑴积极引进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中高级专业人才;⑵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⑶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经济师、国际商务师、物流师、报关员等国家中级技术资格考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按照产学结合的思路,积极联系、多方沟通,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需要有功能齐全的校内实训基地和容量较大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中心的建设除按照产学研结合的原则设计外,更需要企业的参与,使学生的实训由模拟走向实战。作为首钢技师学院来说,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可以很好的利用现有的企业资源,但要注意保证企业本身的正常运行,同时注意解决学生不同阶段的实训和实习的需要,而且也要很好地解决教师的实践锻炼问题,做到教学相长,校企共荣。
其他文献
[摘 要]依据海拉尔站旅客地道现场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时钢  板桩围堰施工的工程实践,探讨钢板桩围堰施工技术  [关键词]基坑支护、钢板桩围堰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120-02  一、工程概况  本地道工程位于海拉尔站场内,地道桥中心里程为:旅客地道JIK747+521.5m,地道净宽1-8.3m,净高为3.5m,地道全长72.9m。出入
期刊
[摘 要]农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用的技术与设备越来越先进,农业的产量有了较大的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中,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很大,相关部门应保证供电的安全性以及连续性,如果电力供应不足,会影响农业的生产效率。本文对农电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预防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农电 安全生产 管理 问题 预防策略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思想定位,探讨了供电企业电力營销理念创新要点,提出了加强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创新对策。  [摘 要]供电企业 电力营销管理 思想定位 要点 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148-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个供电企业之间有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传统的电力营销管理理念,并没有很好地将现代化的
期刊
[摘 要]ArcGIS是一款重要的可编程应用开发软件,其包含多样化的组件,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端应用功能。土地管理过程中需要大量数据作为参考,其包含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ArcGIS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土地管理效率。本文分析了ArcGIS在规划用地管理中的应用,阐述了ArcGIS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ArcGIS 土地管理 作用  中图分类号:P23.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护理工作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全国的护理工作者们为我国护理事业及人民健康做出了巨大的奉献。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护理学科发展缓慢,护理工作在服务质量和服务范畴等方面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护士是构成医疗队伍的主体,应充分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必,继续为人民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医院 患者 护理人员 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供电企业需要创新政治思想方面的管理方式,以提高政工工作对于企业发展,凝聚企业文化以及增强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创新 供电企业 政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M5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155-01  一、创新政工工作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公路和桥梁这两种重要的交通运输路线的施工项目也日渐增多,对于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特别是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已经逐渐成为施工人员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公路与桥梁建设施工技术在其质量管理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公路与桥梁的连接处施工技术直接影响着整条公路的质量安全和工程的使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电网事业得到了一定的进步与發展,在这种大趋势下,加强电费账务的管理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因为用电用户会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而逐渐增多,如果我们依旧沿用传统的电费管理模式,将会造成电费的管理不当,并且影响电力事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电费账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制定新的电费账务管理模式。本文的论述重点就在于如何有效的提高电费管理业务,促进电力企业的进
期刊
[摘 要]近些年,随着计算机在生活及办公中的普及应用,局域网在办公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针对局域网出现的病毒和漏洞,严重影响计算机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如何正确预防、解决上述威胁,更好的借助局域网为大众日常生活带来便利成为当今研究的重要课题。文中以局域网出现的安全威胁展开分析,探讨局域网使用的安全攻防策略。  [关键词]局域网 安全攻防测试 安全威胁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 要]我国电网建设不断的发展完善,我国电网建设的规模不断的扩大,用电负荷量也逐年的增长,传统的配电系统难以满足日前的电网建设的要求,配电系统的改进与升级势在必行。为了提高电网的工作效率,促进配电网系统的改善与优化,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完成了基于GIS的电力配网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目前,这一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较大的优势。本文将主要分析探讨基于GIS的电力配网系统的相关原理以及应用优势。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