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写照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po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景汉教授毕生致力于社会调查,著作等身,他是我国社会调查运动的先驱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便写出了关于《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的调查报告。尽管如作者自己所说,由于当时还缺乏阶级分析的知识,因而未能充分反映事物的本质,对农村穷困的根源也未能正确地分析。但是,作者抱着客观的态度,忠实地记录了当时当地劳苦农民的贫困生活,离乡背井的悲惨情景,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
  时隔三十年后的一九五六年,李景汉教授又接受《人民日报》的一位同志的建议,重访北京郊外的农家,写出了调查报告,其中一部分以《北京郊区乡村家庭生活的今昔》为题,在《人民日报》连载三天,外文版的《北京周报》也予以刊登,引起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强烈兴趣。此后,作者又再次作调查访问,补充了内容,整理成《北京郊区乡村家庭生活札记》一书,于他八十七岁高龄的一九八一年出版。
  本书以翔实而生动的材料,记录了北京郊区解放前后农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作为一面历史的镜子,对于了解我国五十年代中期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农村生活情况极有参考价值。作者观察之精细,分析之剔透,材料之丰富,对比之强烈,内容之广泛,探索之深刻,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在收入、生产同生活水平关系的今昔对比中,作者先从实际收入的增加这一层入手,对一般的普通家庭的全年实际收入作了今昔对比。指出,如果同昔日家庭的全年收入三百二十元对比,则今日超过昔日约二百六十元,约增加百分之八十一。如果同稍好一些的家庭全年收入三百四十元对比,则超过二百四十元,约增加百分之七十一。如果同更好一些的家庭全年收入三百七十元对比,则超过二百一十元,约增加百分之五十七(见本书第26页)。接着,作者又如剥笋一样,层层深入,先分析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关系,然后调查和分析生产的增加及其增加的因素。
  关于精神生活的今昔对比,作者写得十分精采,引人入胜。作者就象通过多棱镜和广角镜从各个角度透视了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婆媳之间,姑嫂之间,妯娌之间以及兄弟,伯侄,叔侄,叔嫂,翁媳之间种种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颇有点使人如读《红楼梦》一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解剖得淋漓尽致,真是研究中国家庭社会学的绝妙材料。作者指出,由于农村生产关系,家庭经济来源,家庭男女之间的经济关系,家庭里面的物质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家庭里面的一般精神生活面貌也跟着引起了巨大的改变。具体表现在:不平等变平等,苦痛变愉快,仇恨变亲爱,对立冲突变团结合作,猜疑变信任,虚伪变忠实,拘束变自然,相互依赖变劳动竞赛……接着,作者又分析了亲戚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亲家之间,岳婿之间,舅甥之间,姨甥之间,姑侄之间,大姨妹丈之间,小姨姐丈之间,小舅姐夫之间,大舅妹丈之间的种种关系。作者写道:“这种种新发展起来的人与人间的关系,就改变了家庭关系和亲戚关系的原有面貌。这种转变有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早日完成”(见本书第55页)。这些论述不仅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学分析,无疑也是思想教育的好材料。
  通过调查,作者在报告的最后提出了农村中存在的自留地和副业问题,个人支配时间少的问题,工业消费品质量问题,个别家庭的照顾问题,妇女劳动保护问题,思想教育问题,发挥潜力问题,村容需要改观问题,民主办社问题,大家庭制度问题,男女找对象问题以及节制生育问题等十五个问题。由于作者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所以提出的问题都比较实在,许多问题至今看来都表现了作者的远见。
  本书充分体现了作者从事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和谨严的精神。作者认为搞社会调查,要怀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心情,要有“百闻不如一见”的唯物主义态度,要对被调查者有深厚的感情,并取得被调查者的耐心合作,甚至达到“酒逢知己千杯少”的程度。在调查的步骤上,要步步深入,首先做一个大概的观察,避免“只见木而不见林”的毛病,要见木又见林,既要看到个别,又要看到总体;然后对每一个问题逐一进行调查。这些经验之谈,都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北京郊区乡村家庭生活调查札记》,李景汉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一九八一年十二月第一版,0.24元)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