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2月最后一周,一则消息刷爆了朋友圈。首先是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在微博转发一篇名为《宁高宁憾别中粮》的文章,并称“宁总,我的老师”。文中提到,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即将被调离工作了11年的中粮集团,下一站很可能是到中化集团担任一把手。
接着多家媒体连番报道追问,并且纷纷预测宁高宁的去留。
2016年1月5日“靴子落地”。中粮集团和中化集团同时宣布领导层调整,原中储粮总公司董事长赵双连接替宁高宁出任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则将出任中化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宁高宁则写诗告别中粮,称“如果有遗憾的事,中粮的画圈还没有绘完”。
“央企放牛娃”
“外媒都说您是红色摩根,您对这个称呼如何看?”这是2011年记者采访宁高宁时的提问。
“那都是媒体的称呼,中粮是坚持走全产业链,希望打通从田园到餐桌。”宁高宁如是回答。
彼时正是宁高宁掌管中粮5年之际。2005年12月28日,宁高宁接替周明臣出任中粮集团董事长。此前,他在华润集团服务了近20年,把华润从外贸企业转型为投资集团;入主中粮后,宁高宁力推全产业链,集团2011年盈利首次突破百亿元。
和改革开放后的大多数企业家一样,作为中国最后一批知青,宁高宁是时代的幸运者。他出生在山东滨州,1978年从军队考入山东大学,读的是经济系,毕业后赴美国匹兹堡大学攻读工商管理学硕士,主修财务。回国后进了香港华润,一待就是18年。
无论是学历还是经历,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二批大学生、第一批国内MBA,宁高宁抓住了时代的机遇。
在华润集团,宁高宁利用收购整合,在地产、啤酒、零售、纺织、电厂、制药、建材多个领域跑马圈地,如同一个多世纪前横扫美国金融与实业界的摩根,被媒体誉为“中国红色摩根”。但他自己说,“我的角色是职业经理人,是央企的‘放牛娃’”。
以并购打天下
在华润的操盘成功,让宁高宁空降到中粮之后,企业操作手法也延续了之前的逻辑:重组新疆屯河,重组中土畜,重组中谷,招纳华润酒精,收购深宝恒,控股丰原生化,接盘五谷道场,入股蒙牛……
据媒体统计,中粮11年间发起了50起并购,这不仅让中粮成为中国食品行业的巨无霸,还实现了诸多品牌产品与服务组合,拥有福临门食用油、长城葡萄酒、香雪面粉、五谷道场方便面、悦活果汁等50多个品牌。宁高宁被外界誉为“并购狂人”。
按照宁高宁的说法,中粮的并购貌似“加法”实际是“减法”,并购不是横向战略而是纵向战略,目的是加强板块协同性。他希望用全产业链这根“竹签”,将整个中粮像糖葫芦一样穿起来。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粮资产从宁高宁任职前的600亿元增长至今,已超过719亿美元,336个分公司和机构覆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拥有超过180家工厂,2014年其营收为1991亿元,旗下拥有蒙牛和中粮屯河等8家上市公司。
说宁高宁用投资收购打下了中粮的天下,一点也不为过。在其诸多大手笔收购中,对蒙牛的收购最为外界乐道。2009年7月6日,中粮联手厚朴基金,以61亿元港币入股蒙牛乳业,创造了迄今为止国内食品行业最大的买卖纪录。
如今再看闹得沸沸扬扬的“宝万之争”,中粮对蒙牛的收购更加值得关注。
2009年,在中粮全面启动全产业链战略之时,蒙牛成为当时最受瞩目的收购案。“我们是一拍即合,一洽谈,就触及很核心的地方。”宁高宁如此描述这次收購。事实上,这桩收购案的促成远没有宁高宁说的那样简单。
与现在的“宝万之争”类似,蒙牛乳业也是一家股权非常分散的上市公司,在牛根生捐股之前,蒙牛持股超过10%的大股东几乎没有。
“按照国际上的惯例,低于25%持股比例的警戒线,就有被恶意收购的危险。”牛根生表示,如何避免被外资恶意收购,一直是他关注的问题。
2008年10月,蒙牛股价大幅下挫,被抵押的股票亦大幅贬值,面临被动出售,从而引发了蒙牛被外资恶意收购的风险。彼时,牛根生也像现在的王石一样四处求援,希望赎回抵押股权,并向其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和长江商学院的朋友和同学发布了“万言书”。
虽然柳传志出手暂时缓解了蒙牛的燃眉之急,但对牛根生来说,蒙牛乳业股权分散的问题如果没有解决,被外资收购的风险就一直存在。
相比此后大行其道的“毒丸计划”,牛根生选择引入“白衣骑士”,宁高宁就是牛根生引入的白衣骑士。不过,宁高宁在谈判时就提出,中粮至少得持有2096的股权。
事实上,这桩收购案从一开始双方就各有打算。“入股蒙牛是中粮集团高起点进入乳制品行业的良好契机,有助于中粮集团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做大中国食品品牌,实现价值链前移带来更大成长空间。”宁高宁在入股蒙牛之初如是表示。
牛根生引入中粮之初,意在寻找一个可以救急的长远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据对蒙牛、中粮都比较了解的业内人士舒国华介绍,入股蒙牛后,中粮就开始有意在文化、战略思路上调整蒙牛乳业,让蒙牛深深打上了中粮的烙印,蒙牛的扩张步伐也有所放缓。
2011年6月,牛根生辞任蒙牛乳业董事会主席一职,宁高宁接任董事会新主席,正式入主蒙牛。蒙牛是宁高宁进入中粮后最受瞩目的作品,即使是近两年逐步卸任中粮旗下多个子公司一把手的职位,他仍旧保留着蒙牛董事长的身份。
受众多企业家推崇
宁高宁有极强的企业管理能力,也非常有人格魅力。有与宁高宁接触过的记者表示,他说话直接,有问必答,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特点是十分幽默。宁高宁与众多企业家的关系更是非常深厚。
一位蒙牛的管理层表示,宁高宁有职业追求,有大格局的企业家常有,但兼有人格魅力,让人发自内心尊敬的不多,宁高宁就是这样的人。宁高宁有时还有点儿萌,有点大智若愚,看大方向,信任就会放手大度,能让人跟随他无所畏惧。 知名地产人士任志强在华润进军房地产时与宁高宁有了交集,同时因为并购与其有交集的还有王石,且关系要好。
此外,宁高宁与多位风投基金合伙人的关系也很密切,曾有行业研究人士表示,宁高宁进入一个新产业后,会在一定阶段引入外资或投资人,对产业进行证券化。
宁高宁与IDG合伙人熊晓鸽和赛富亚洲创始合伙人阎焱就关系匪浅。熊晓鸽和阎焱投资了中粮我买网B轮,在合作发布会上,阎焱曾说与熊晓鸽、宁高宁三人是20年的老朋友,合作非常愉快。在一起合作多年甚至连不高兴的事情都没有,无论赚钱赔钱都很快乐。宁高宁则笑称阎焱和熊晓鸽两个投资人是老板,他则是为两人打工的。
去年10月,中粮我买网进行C轮融资,投资方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表示,“有人问我为什么投国企,第一笔投我买网怎么赚钱,风险在哪里,但我只做一个判断,这个判断就是跟宁高宁合作,我很敬佩他,宁高宁是个优秀的人物。”
宁高宁则幽默回复,“陈总虽然投资不是很大,但是把我的名声、声誉、历史都拿出来了,我的责任很大,声誉丢不起啊。”
宁高宁的遗憾
宁高宁带领中粮取得显著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盈利压力。相比王石的表面洒脱,以宁高宁为代表的职业经理人必须面临这样的尴尬境地:在逐步完善企业战略布局的过程中,常常无法陪企业走到最后的收获期。这也是宁高宁的全产业链计划备受诟病的原因。
“好像一位陌生人闖进了一场热热闹闹的家庭聚会,不知道大家正在谈什么,也不清楚这个家里的很多故事,这时候开口讲话,很容易唐突。”宁高宁如此描述他刚到中粮时的感受,如今他在中粮的故事面临戛然而止的命运。
未能陪中粮走到最后的收获期,这大概是宁高宁在中粮留下的最大遗憾。
实行全产业链计划以来,随着产业链的扩大,各板块业务尚未梳理完毕,改革重组、整体上市的计划尚未出台。
记者梳理发现,中粮集团旗下上市公司2015年上半年的业绩显示,除蒙牛能够保持利润增长以外,其余上市平台均呈现净利润减少甚至亏损的局面。目前,中粮集团的负债率已经高达60%以上。
之前,有消息称,为了改善集团旗下上市平台业绩,中粮有希望实现整体上市来达到利好。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粮商们对“带头大哥”中粮一直寄予厚望,但中粮也面临着许多并购后遗症,例如“资本运作新招迭出,但投资回报实堪忧虑”。宁高宁的做法也面临着一些争议,例如一些收购是不是物有所值,风险如何控制?
然而这些需要更多时间来解决的问题,都将变成宁高宁的遗憾。
下一站的巨大挑战
作为央企掌门人,宁高宁在中化集团会如何操盘?与中粮集团一样,中化集团也是全球500强企业,而且体量更大。
资料显示,中化集团主业分布在能源、农业、化工、地产、金融五大领域,是中国四大国家石油公司之一,最大的农业投入品一体化经营企业;也是化工产品综合服务商,同时涉足高端地产酒店和非银行金融领域。目前,中化集团在境内外拥有300多家经营机构,控股中化国际、中化化肥、方兴地产等多家上市公司,同时是“远东宏信”的第一大股东,并于2009年6月整体重组改制设立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
中化也面临着改革与转型。据媒体报道,中化集团己成为石油和化工行业第一家成立高规格国企改革领导机构的央企,但下属子公司众多,存在较大的整合空间,面临着行业利润下滑、国企改革进入实质阶段等挑战。在国际上,境外资产已经超过7096的中化集团也有一场“硬仗”要打:该公司正在寻求收购瑞士知名农化企业先正达。据媒体报道,中化开出的收购价格达到440亿美元,拟分两个阶段完成。
2015年10月,中化集团成立深化国企改革领导小组,总裁蔡希有为组长。按照计划,中化集团深化国企改革工作将分两个阶段进行:2015年底前,与相关部委沟通,并研究细则;2016年初至年中,形成整体方案(讨论稿),职能部门也形成各自专项工作方案,并在征求意见、完成审批程序后实施。同时,在中化集团“走出去”的战略中,中化原董事长刘德树曾表示,要以“一带一路”作为重点,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和产业转移,围绕石油、农药、天然胶这些重要行业,做长久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外贸行业“老兵”,中化集团实现了从贸易代理向营销服务、产业服务的战略转型。宁高宁履新后会在中化复制华润和中粮的大刀阔斧吗?
和宁高宁打过交道的研究集团管控的专家白万钢对宁高宁的评价是:“他是个理想主义者,有时候主动跳出来代表一个群体发言,有点堂·吉诃德的气质。”外界希望宁高宁可以再走一程,利用他的国际化经验交出新的答卷。(资料来源:《中国经济周刊》、《时代周报》、《新京报》)链接
如果
如果能再年轻一回,还要来中粮。
……
如果有高兴的事,是兄弟姐妹们的汗水和笑声催生了新中粮。
如果有骄傲的事,今天的中粮已很不一样。
如果有遗憾的事,中粮的画圈还没有绘完。
如果有内疚的事,我修养不够性情急躁自以为是伤害同事,恳请原谅!
如果有不足的事,我才学不够,没能和大家一起走到更成功的远方。
如果有期望的事,真想看到中粮是全产业链的,遍布全球的,
竞争力强的,国际化大粮商。
……
如果有句话说出来很苍白还要说,那就是谢谢了中粮!
谢谢这十一年如此丰富美好而又短如瞬间的时光!
如果我是一缕轻风,我要时常回到中粮。
如果我是一片白云,我要时常看着中粮。
可我知道我不可能是轻风白云。
如果光阴如梭不停留,如果我老态龙钟,如果我白发苍苍,我仍要回到中粮。
仍要和大家相聚,欢声笑语,慷慨激昂……
多好啊,和我们年轻时一样。
——节选自宁高宁《如果》
接着多家媒体连番报道追问,并且纷纷预测宁高宁的去留。
2016年1月5日“靴子落地”。中粮集团和中化集团同时宣布领导层调整,原中储粮总公司董事长赵双连接替宁高宁出任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则将出任中化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宁高宁则写诗告别中粮,称“如果有遗憾的事,中粮的画圈还没有绘完”。
“央企放牛娃”
“外媒都说您是红色摩根,您对这个称呼如何看?”这是2011年记者采访宁高宁时的提问。
“那都是媒体的称呼,中粮是坚持走全产业链,希望打通从田园到餐桌。”宁高宁如是回答。
彼时正是宁高宁掌管中粮5年之际。2005年12月28日,宁高宁接替周明臣出任中粮集团董事长。此前,他在华润集团服务了近20年,把华润从外贸企业转型为投资集团;入主中粮后,宁高宁力推全产业链,集团2011年盈利首次突破百亿元。
和改革开放后的大多数企业家一样,作为中国最后一批知青,宁高宁是时代的幸运者。他出生在山东滨州,1978年从军队考入山东大学,读的是经济系,毕业后赴美国匹兹堡大学攻读工商管理学硕士,主修财务。回国后进了香港华润,一待就是18年。
无论是学历还是经历,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二批大学生、第一批国内MBA,宁高宁抓住了时代的机遇。
在华润集团,宁高宁利用收购整合,在地产、啤酒、零售、纺织、电厂、制药、建材多个领域跑马圈地,如同一个多世纪前横扫美国金融与实业界的摩根,被媒体誉为“中国红色摩根”。但他自己说,“我的角色是职业经理人,是央企的‘放牛娃’”。
以并购打天下
在华润的操盘成功,让宁高宁空降到中粮之后,企业操作手法也延续了之前的逻辑:重组新疆屯河,重组中土畜,重组中谷,招纳华润酒精,收购深宝恒,控股丰原生化,接盘五谷道场,入股蒙牛……
据媒体统计,中粮11年间发起了50起并购,这不仅让中粮成为中国食品行业的巨无霸,还实现了诸多品牌产品与服务组合,拥有福临门食用油、长城葡萄酒、香雪面粉、五谷道场方便面、悦活果汁等50多个品牌。宁高宁被外界誉为“并购狂人”。
按照宁高宁的说法,中粮的并购貌似“加法”实际是“减法”,并购不是横向战略而是纵向战略,目的是加强板块协同性。他希望用全产业链这根“竹签”,将整个中粮像糖葫芦一样穿起来。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粮资产从宁高宁任职前的600亿元增长至今,已超过719亿美元,336个分公司和机构覆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拥有超过180家工厂,2014年其营收为1991亿元,旗下拥有蒙牛和中粮屯河等8家上市公司。
说宁高宁用投资收购打下了中粮的天下,一点也不为过。在其诸多大手笔收购中,对蒙牛的收购最为外界乐道。2009年7月6日,中粮联手厚朴基金,以61亿元港币入股蒙牛乳业,创造了迄今为止国内食品行业最大的买卖纪录。
如今再看闹得沸沸扬扬的“宝万之争”,中粮对蒙牛的收购更加值得关注。
2009年,在中粮全面启动全产业链战略之时,蒙牛成为当时最受瞩目的收购案。“我们是一拍即合,一洽谈,就触及很核心的地方。”宁高宁如此描述这次收購。事实上,这桩收购案的促成远没有宁高宁说的那样简单。
与现在的“宝万之争”类似,蒙牛乳业也是一家股权非常分散的上市公司,在牛根生捐股之前,蒙牛持股超过10%的大股东几乎没有。
“按照国际上的惯例,低于25%持股比例的警戒线,就有被恶意收购的危险。”牛根生表示,如何避免被外资恶意收购,一直是他关注的问题。
2008年10月,蒙牛股价大幅下挫,被抵押的股票亦大幅贬值,面临被动出售,从而引发了蒙牛被外资恶意收购的风险。彼时,牛根生也像现在的王石一样四处求援,希望赎回抵押股权,并向其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和长江商学院的朋友和同学发布了“万言书”。
虽然柳传志出手暂时缓解了蒙牛的燃眉之急,但对牛根生来说,蒙牛乳业股权分散的问题如果没有解决,被外资收购的风险就一直存在。
相比此后大行其道的“毒丸计划”,牛根生选择引入“白衣骑士”,宁高宁就是牛根生引入的白衣骑士。不过,宁高宁在谈判时就提出,中粮至少得持有2096的股权。
事实上,这桩收购案从一开始双方就各有打算。“入股蒙牛是中粮集团高起点进入乳制品行业的良好契机,有助于中粮集团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做大中国食品品牌,实现价值链前移带来更大成长空间。”宁高宁在入股蒙牛之初如是表示。
牛根生引入中粮之初,意在寻找一个可以救急的长远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据对蒙牛、中粮都比较了解的业内人士舒国华介绍,入股蒙牛后,中粮就开始有意在文化、战略思路上调整蒙牛乳业,让蒙牛深深打上了中粮的烙印,蒙牛的扩张步伐也有所放缓。
2011年6月,牛根生辞任蒙牛乳业董事会主席一职,宁高宁接任董事会新主席,正式入主蒙牛。蒙牛是宁高宁进入中粮后最受瞩目的作品,即使是近两年逐步卸任中粮旗下多个子公司一把手的职位,他仍旧保留着蒙牛董事长的身份。
受众多企业家推崇
宁高宁有极强的企业管理能力,也非常有人格魅力。有与宁高宁接触过的记者表示,他说话直接,有问必答,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特点是十分幽默。宁高宁与众多企业家的关系更是非常深厚。
一位蒙牛的管理层表示,宁高宁有职业追求,有大格局的企业家常有,但兼有人格魅力,让人发自内心尊敬的不多,宁高宁就是这样的人。宁高宁有时还有点儿萌,有点大智若愚,看大方向,信任就会放手大度,能让人跟随他无所畏惧。 知名地产人士任志强在华润进军房地产时与宁高宁有了交集,同时因为并购与其有交集的还有王石,且关系要好。
此外,宁高宁与多位风投基金合伙人的关系也很密切,曾有行业研究人士表示,宁高宁进入一个新产业后,会在一定阶段引入外资或投资人,对产业进行证券化。
宁高宁与IDG合伙人熊晓鸽和赛富亚洲创始合伙人阎焱就关系匪浅。熊晓鸽和阎焱投资了中粮我买网B轮,在合作发布会上,阎焱曾说与熊晓鸽、宁高宁三人是20年的老朋友,合作非常愉快。在一起合作多年甚至连不高兴的事情都没有,无论赚钱赔钱都很快乐。宁高宁则笑称阎焱和熊晓鸽两个投资人是老板,他则是为两人打工的。
去年10月,中粮我买网进行C轮融资,投资方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表示,“有人问我为什么投国企,第一笔投我买网怎么赚钱,风险在哪里,但我只做一个判断,这个判断就是跟宁高宁合作,我很敬佩他,宁高宁是个优秀的人物。”
宁高宁则幽默回复,“陈总虽然投资不是很大,但是把我的名声、声誉、历史都拿出来了,我的责任很大,声誉丢不起啊。”
宁高宁的遗憾
宁高宁带领中粮取得显著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盈利压力。相比王石的表面洒脱,以宁高宁为代表的职业经理人必须面临这样的尴尬境地:在逐步完善企业战略布局的过程中,常常无法陪企业走到最后的收获期。这也是宁高宁的全产业链计划备受诟病的原因。
“好像一位陌生人闖进了一场热热闹闹的家庭聚会,不知道大家正在谈什么,也不清楚这个家里的很多故事,这时候开口讲话,很容易唐突。”宁高宁如此描述他刚到中粮时的感受,如今他在中粮的故事面临戛然而止的命运。
未能陪中粮走到最后的收获期,这大概是宁高宁在中粮留下的最大遗憾。
实行全产业链计划以来,随着产业链的扩大,各板块业务尚未梳理完毕,改革重组、整体上市的计划尚未出台。
记者梳理发现,中粮集团旗下上市公司2015年上半年的业绩显示,除蒙牛能够保持利润增长以外,其余上市平台均呈现净利润减少甚至亏损的局面。目前,中粮集团的负债率已经高达60%以上。
之前,有消息称,为了改善集团旗下上市平台业绩,中粮有希望实现整体上市来达到利好。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粮商们对“带头大哥”中粮一直寄予厚望,但中粮也面临着许多并购后遗症,例如“资本运作新招迭出,但投资回报实堪忧虑”。宁高宁的做法也面临着一些争议,例如一些收购是不是物有所值,风险如何控制?
然而这些需要更多时间来解决的问题,都将变成宁高宁的遗憾。
下一站的巨大挑战
作为央企掌门人,宁高宁在中化集团会如何操盘?与中粮集团一样,中化集团也是全球500强企业,而且体量更大。
资料显示,中化集团主业分布在能源、农业、化工、地产、金融五大领域,是中国四大国家石油公司之一,最大的农业投入品一体化经营企业;也是化工产品综合服务商,同时涉足高端地产酒店和非银行金融领域。目前,中化集团在境内外拥有300多家经营机构,控股中化国际、中化化肥、方兴地产等多家上市公司,同时是“远东宏信”的第一大股东,并于2009年6月整体重组改制设立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
中化也面临着改革与转型。据媒体报道,中化集团己成为石油和化工行业第一家成立高规格国企改革领导机构的央企,但下属子公司众多,存在较大的整合空间,面临着行业利润下滑、国企改革进入实质阶段等挑战。在国际上,境外资产已经超过7096的中化集团也有一场“硬仗”要打:该公司正在寻求收购瑞士知名农化企业先正达。据媒体报道,中化开出的收购价格达到440亿美元,拟分两个阶段完成。
2015年10月,中化集团成立深化国企改革领导小组,总裁蔡希有为组长。按照计划,中化集团深化国企改革工作将分两个阶段进行:2015年底前,与相关部委沟通,并研究细则;2016年初至年中,形成整体方案(讨论稿),职能部门也形成各自专项工作方案,并在征求意见、完成审批程序后实施。同时,在中化集团“走出去”的战略中,中化原董事长刘德树曾表示,要以“一带一路”作为重点,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和产业转移,围绕石油、农药、天然胶这些重要行业,做长久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外贸行业“老兵”,中化集团实现了从贸易代理向营销服务、产业服务的战略转型。宁高宁履新后会在中化复制华润和中粮的大刀阔斧吗?
和宁高宁打过交道的研究集团管控的专家白万钢对宁高宁的评价是:“他是个理想主义者,有时候主动跳出来代表一个群体发言,有点堂·吉诃德的气质。”外界希望宁高宁可以再走一程,利用他的国际化经验交出新的答卷。(资料来源:《中国经济周刊》、《时代周报》、《新京报》)链接
如果
如果能再年轻一回,还要来中粮。
……
如果有高兴的事,是兄弟姐妹们的汗水和笑声催生了新中粮。
如果有骄傲的事,今天的中粮已很不一样。
如果有遗憾的事,中粮的画圈还没有绘完。
如果有内疚的事,我修养不够性情急躁自以为是伤害同事,恳请原谅!
如果有不足的事,我才学不够,没能和大家一起走到更成功的远方。
如果有期望的事,真想看到中粮是全产业链的,遍布全球的,
竞争力强的,国际化大粮商。
……
如果有句话说出来很苍白还要说,那就是谢谢了中粮!
谢谢这十一年如此丰富美好而又短如瞬间的时光!
如果我是一缕轻风,我要时常回到中粮。
如果我是一片白云,我要时常看着中粮。
可我知道我不可能是轻风白云。
如果光阴如梭不停留,如果我老态龙钟,如果我白发苍苍,我仍要回到中粮。
仍要和大家相聚,欢声笑语,慷慨激昂……
多好啊,和我们年轻时一样。
——节选自宁高宁《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