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引导农村中学生写好作文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wowangzhe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农村初中学生的烦恼。确实,本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了学生对写作文(特别是考试时写作文)的畏惧。
  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本人提出几点经验,与大家共勉:
  
  一、写好提纲,框定内容
  
  老舍先生说:“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由此可见,学会写提纲,养成作文前写提纲的习惯,是有效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不少中学生写作文时没有写提纲的习惯,有的不明白写提纲的重要性,怕耽误时间,会写而不写,更多的是不会写或不会写符合要求的、有用的提纲。提纲犹如工程的蓝图、作战的计划,要力求写得符合作文要求、体现体裁特点,又要简明扼要。作文前应该写好提纲,这是保证作文成功一个重要步骤。
  
  二、引导阅读,唤起兴趣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外书籍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要让学生学会积累。同时,学生所学习的语文课本中有大量著名作家的著作,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
  
  三、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四、学生评改,提高能力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本人常用的是集体批改,就是把本班学生分成几个组,本班作文分成几份发给各组。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组长先召集本组成员,对每一篇作文通篇阅读,体会作文是否符合要求,然后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及错别字,并用圈标出,大家说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单评语。这样,基础好的学生能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分析、解决心里的疑难,同时,基础好的学生自己也能从中得到锤炼和经验教训,写得差的学生在批改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示、得到提高。这种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形式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五、赏识成功,激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还要找出其微弱的缺点,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又能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同时,我每一次都会挑出一些优秀的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总之,要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写作水平,从厌学怕写的阴影中走出来,变成会写、能写的学生,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作为农村的语文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学习,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为中华五千年璀璨文化在农村得到继承、传播和发扬,寻找一条适合当地民族习惯和风土人情的语文教学之路。
其他文献
根据现阶段中学物理的教学现状,要完成新的课程教学目标,大面积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可以在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兴趣培养、思维启发、学法指导、实践方式等方面进行系列的改革,促进学生物理学习的主动性转化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挖掘学与教的内在联系,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笔者非常重视常规教学,试通过“四式”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     一、实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尤其是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更是以读为主。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我认为教学实践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文与图相结合
期刊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它对人才的要求不仅是知识丰富、能力超群,而且还要求人才要具有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健康的体魄,要德才兼备。众多有识之士认为,未来应把德育教育放在全部教育的首位。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已经把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四有”人才,作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时代呼唤着德育教育,它是神圣而伟大、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要求学校、家庭、社
期刊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是现行普通高中语文教材中水平最高、内容最丰富、体例最完备的一种,“衣被学人,非一代也”,足见其影响之巨大。经过校订,这部教材日臻完善,然而千虑一失,白璧微瑕,大醇小疵,在所难免。笔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文言文中的一些注释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现就指出一些例子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通假字与古今字混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
期刊
文章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作文要有内容,必须留心观察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观察事物总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子,描述起来语无伦次,观察比较笼统模糊,观察时不会联系阅读所学的内容,不善于驱动想象的翅膀。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教学时重视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积累素材,有目的地指导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开拓学生的思路,从平时的积累中
期刊
高中新课改理念,犹如在一潭没有活力的水中注入了新鲜血液,激起了师生共同的激情。在课堂教学中探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满腔热忱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在新课改教学中本人一直思考的问题,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    一、分类指导,用不同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所有教师的心愿。为实现这一心愿,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将班级的学
期刊
小学美术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和优势,这是其它学科不能代替的。作为在新课标理念引导下的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常常想:能否从自身学科入手,结合新课标教学的理念,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独特作用,寻求正确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以利于学生健康地发展和成长呢?现将自己在探索中的点滴感受总结如下:    一、创设美的情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得到美的享受、情的陶冶    新
期刊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视读写结合,总是从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正确地寻找和恰当地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学生提供有关素材,让学生写作“有米下锅”。他在寻找和选择读写结合点方面,表现出了很高的教学艺术。     一、读写结合点是文中的一个词语     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于老师让学生预习时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其中有一个词语是“饱经风霜”,其句子是:“他(车夫)听见脚步声
期刊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学习兴趣在引起、鼓舞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激发、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兴趣点”,以兴趣作为内在的“激素”,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活动中,知识得到增长,个性得以张扬。    一、打破“常规”教学,创设虚拟情境引起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充满悬念、欢乐的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
期刊
乡镇中学的学生有怕学语文的心理,因为见识少,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窄,语文基础差,很多同学还特怕写作文,“语文难教”是不少乡镇语文教师发出的感慨,“语文难学”又是许多乡镇中学生共有的感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一年来实践新课程的教学实际,从几方面简单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所做的尝试。    一、开展活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