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其语文理解和运用能力的综合反映,为此,为了追求高效的语文教学,很多语文教师极力思考教学形式,试图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学法指导 小学语文 学习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1-0137-01
本文主要从学法指导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具体的语文学习指导策略。
1.整体把握教材内容
(1)重视课内阅读
语文教材内容是小学生获得语文基础知识的基本来源,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语文阅读材料,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多阅读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语文的痕迹,在阅读中掌握基本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悟性。但在现实中,很多语文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进度,而忽略学生的阅读,导致学生对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只可“言传”不可“意会”。所以,语文教师要先从自身的教学形式上做出改变,将学生的阅读时间还给他们,让他们“意读”,即要读懂文章的基本含义,通过上下文联系和分析,让学生对整篇文本有整体的了解。
(2)重视排练表演
现在是追求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时代,学生不仅要学习基本的书本知识,还要领会知识背后的深层意义。在语文教材中,有些知识的理解若仅停留在文字表面,将无法达到深层的挖掘意境。为此,语文教师要变换教学形式,让学生有兴趣复述文本、再读教材。当前,鼓励学生排练表演文本内容是很适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将文本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地呈现出来。例如,在《诚实与信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我”、陌生男子等,让学生展开声情并茂的表演,展现“我”的诚实与陌生男子对“我”的感激之情,不仅锻炼了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记忆。
2.局部揣摩,培养语感
(1)变“泛读”为“诵读”
泛读是没有目的、没有要求地盲目阅读,这种阅读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印象是浅显的,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是需要学生深刻记忆的,为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诵读。只有诵读才能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体会文本的意境美、节奏美,才能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
例如,在学习《桂花雨》时,笔者让学生进行反复诵读,并让学生找出文本内容最吸引自己的地方,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认真诵读起来。在诵读之后,有的学生说最喜欢文本中的“不说香飘十里……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因为阅读这句话,感觉自己已经置身于桂花香里了。听到学生的这一解释,笔者及时给予了学生表扬:“你真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老师为你的想象感到高兴。”然后笔者让学生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学生们很快就回答:“这句话足以说明桂花的香气逼人。”通过诵读,既提升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2)精读课文,揣摩语言
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养成精读的习惯。精读就要认真阅读文本,多比较文本的相关词语,多体会文本反复出现的词语等。只有精读过的文章,才会在读者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将文本中的情节印刻在读者的脑海中。在语文教学中,笔者经常要求学生精读一些具有深刻内涵并对学生有启发的文章。
例如,在学习《最后的姿势》时,笔者要求学生精读文本,并解释为什么文本的题目叫“最后的姿势”。这样一来,学生们开启了精读的历程,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在精读过程中还将文本中反复出现的“人生的价值”画了出来。当学生精读回答了笔者的第一个问题时,笔者说道:“咱们班的XX同学是一个很细心的同学,他在阅读中画出了一些词语,我看到他画出了‘人生的价值’,那么在阅读文本之后,你觉得谭千秋老师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呢?”学生们再度陷入了沉思,并最终明白谭千秋老师用爱和生命保护了四个学生,他的大爱就是人生的价值。通过精读,学生的人生领悟得以提升,语感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3)合理想象,提升写作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具体而言,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诵读、精读等方式,在头脑中构建文本中的形象,然后将头脑中的想象写出来,即形成学生的写作。
例如,在学习《黄山奇松》中,文本出现了“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在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精读文本,并找出文本中的写作手法,然后让学生仿照文本中的例句仿写一个拟人句。这样的教学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中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语感,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语文知识对小学生的成长意义是重大的,语文教材中的很多知识或来源于生活,或来源于作者的经历,只要学生认真研读总能发现其中的情感寄托或精神内涵。但语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就能形成的。语文教师要给予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学生创设简单轻松而人性化的語文课堂。一旦学生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技巧,相信他们就会更加积极地学习语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终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方清桂.小学高年级语文“自主学习外储内化”阅读指导研究[J].学周刊,2017(05).
[2]朱树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20).
学法指导 小学语文 学习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1-0137-01
本文主要从学法指导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具体的语文学习指导策略。
1.整体把握教材内容
(1)重视课内阅读
语文教材内容是小学生获得语文基础知识的基本来源,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语文阅读材料,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多阅读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语文的痕迹,在阅读中掌握基本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悟性。但在现实中,很多语文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进度,而忽略学生的阅读,导致学生对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只可“言传”不可“意会”。所以,语文教师要先从自身的教学形式上做出改变,将学生的阅读时间还给他们,让他们“意读”,即要读懂文章的基本含义,通过上下文联系和分析,让学生对整篇文本有整体的了解。
(2)重视排练表演
现在是追求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时代,学生不仅要学习基本的书本知识,还要领会知识背后的深层意义。在语文教材中,有些知识的理解若仅停留在文字表面,将无法达到深层的挖掘意境。为此,语文教师要变换教学形式,让学生有兴趣复述文本、再读教材。当前,鼓励学生排练表演文本内容是很适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将文本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地呈现出来。例如,在《诚实与信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我”、陌生男子等,让学生展开声情并茂的表演,展现“我”的诚实与陌生男子对“我”的感激之情,不仅锻炼了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记忆。
2.局部揣摩,培养语感
(1)变“泛读”为“诵读”
泛读是没有目的、没有要求地盲目阅读,这种阅读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印象是浅显的,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是需要学生深刻记忆的,为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诵读。只有诵读才能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体会文本的意境美、节奏美,才能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
例如,在学习《桂花雨》时,笔者让学生进行反复诵读,并让学生找出文本内容最吸引自己的地方,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认真诵读起来。在诵读之后,有的学生说最喜欢文本中的“不说香飘十里……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因为阅读这句话,感觉自己已经置身于桂花香里了。听到学生的这一解释,笔者及时给予了学生表扬:“你真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老师为你的想象感到高兴。”然后笔者让学生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学生们很快就回答:“这句话足以说明桂花的香气逼人。”通过诵读,既提升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2)精读课文,揣摩语言
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养成精读的习惯。精读就要认真阅读文本,多比较文本的相关词语,多体会文本反复出现的词语等。只有精读过的文章,才会在读者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将文本中的情节印刻在读者的脑海中。在语文教学中,笔者经常要求学生精读一些具有深刻内涵并对学生有启发的文章。
例如,在学习《最后的姿势》时,笔者要求学生精读文本,并解释为什么文本的题目叫“最后的姿势”。这样一来,学生们开启了精读的历程,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在精读过程中还将文本中反复出现的“人生的价值”画了出来。当学生精读回答了笔者的第一个问题时,笔者说道:“咱们班的XX同学是一个很细心的同学,他在阅读中画出了一些词语,我看到他画出了‘人生的价值’,那么在阅读文本之后,你觉得谭千秋老师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呢?”学生们再度陷入了沉思,并最终明白谭千秋老师用爱和生命保护了四个学生,他的大爱就是人生的价值。通过精读,学生的人生领悟得以提升,语感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3)合理想象,提升写作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具体而言,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诵读、精读等方式,在头脑中构建文本中的形象,然后将头脑中的想象写出来,即形成学生的写作。
例如,在学习《黄山奇松》中,文本出现了“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在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精读文本,并找出文本中的写作手法,然后让学生仿照文本中的例句仿写一个拟人句。这样的教学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中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语感,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语文知识对小学生的成长意义是重大的,语文教材中的很多知识或来源于生活,或来源于作者的经历,只要学生认真研读总能发现其中的情感寄托或精神内涵。但语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就能形成的。语文教师要给予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学生创设简单轻松而人性化的語文课堂。一旦学生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技巧,相信他们就会更加积极地学习语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终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方清桂.小学高年级语文“自主学习外储内化”阅读指导研究[J].学周刊,2017(05).
[2]朱树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