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积骨沙漠漆状若鸟巢,横横竖竖似用枯枝、泥团搭就,让人在佩服鸟儿为家含辛茹苦地劳动之时,也感叹自然造化的神奇巢中静卧着的两只鸟儿,白色的俏色极其精彩,白上有红,且红色正好在眼睛位置,自然又可爱黄色的圆头圆脑,似乎张着嘴巴嗷嗷待哺,憨态可掬。如此温暖又安宁的组合,仿佛连赏者也有了想家的感觉。
其他文献
根据中国观赏石协会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理论研究科普教育主要研究课题或项目有:  1、研究建立观赏石理论体系  2、研究“中华名石”评选方案  3、研究建立观赏石命名原则  4、研究建立观赏石价值评估体系  5、研究制定观赏石国家鉴评标准  6、研究建立普及观赏石基础知识新机制  7、组织编撰《中国石谱》  以上这些研究课题,有的是作为“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实施赏石文化创新工程”
期刊
越南。虽然和我所在的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仅一水之隔,但一直没有机会前往,特别是听说那边有好石头,想一睹为快的心情更加迫切。20lO年年底,总算办到了一本有效期半年的边境通行证,有了前往越南的机会。12月29日至30日,我和金平县奇石协会会员杨福发、罗荣清以及向导小黄(金平县金水河村人)组成了一个所谓奇石“考察团”,一起到越南“侦查”石情。  29日中午,我们在金平县金水河那发口岸办完人和车
期刊
记得第一次在石界前辈那儿看到戈壁石,就立刻被那炙热而浓烈的色彩和变化万千的形态所深深吸引,而它那丰富多变的材质更是令人着迷。无论是清透的玉髓、温润的冻玉,还是色彩艳丽的彩石,件件都让人目眩神迷、爱不释手。  每次看着石友挑出一个个精品,说猴就像个孙大圣,要人物还能摆出个十八罗汉,而我挑出来的却啥都不像,只是每一块都五彩斑斓、质地出众,都是加工的上选材料。一直记得第一次加工研磨戈壁石的感觉,当我在研
期刊
百合,原名李艳菊,四川泸州人,爱石成痴。其人美,石美,文也美,在石界被称为“才女百合”。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常常做着一个相同的梦:在一片四周都围绕着水的石滩上,我们姐妹三人漫步其中。天空一片湛蓝,江水轻摇着细浪,洁净的沙滩上,清浅的流水间,芳草稀疏的石滩上,到处散落着一颗颗五彩的雨花石,我们欢快地寻觅着,拾掇着,偶尔因觅到的一两颗精美石头而惊呼雀跃……其实,这不是梦,而是我那段缤纷快乐的童年时
期刊
泥石自上世纪90年代末发现于哈密南湖乡以南80公里的泥石坑并被开发以来,一直以令人匪夷所思的造型、古朴沉静的颜色、奇幻莫测的图纹以及与紫砂相媲美的包浆,不断受到全国各地玩家的追捧。目前的哈密石市,20公分以上的泥石几乎绝迹,仅几个资深玩家尚有极少数家藏,大多哈密石友都以藏有几方像样的泥石为“炫耀的资本”。外地石友来哈密淘宝觅石,泥石是必选品种,泥石坑自然也成为哈密石友“招待”外地石友的必到之处。 
期刊
橘生淮北则为枳。禅宗是由大乘佛教和本土文化相结合所形成的宗教流派,是中印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混血儿,印度禅学给了它肉身与外形,老庄哲学和魏晋玄学赋予了它骨骼和脏腑。范文澜先生曾说:“禅宗是披天竺式袈裟的魏晋玄学,释迦其表,老庄其实。禅宗思想,是魏晋玄学的再现,至少是受玄学的甚深影响。”  禅宗之“禅”,已不再局限于原来的本义:静虑和思维修。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汉民族文化异质,已成为内涵更广,思想
期刊
和友人聊起自己的夙愿——一个萦绕脑间、挥之不去的家园梦:回归大草原,卜一清静地,两三匹好马,四五间土屋,五六亩田园,七八条牧犬。读书写字养精神,赏石种花度天年。一室图书,不染红尘;满架奇石,不带铜臭。终日只与书香为伴,老死不与俗世往来,优哉游哉,自得其乐……  惜乎不过是书生为境遇所累,试图遁世的乌托邦之想。  既不能出世,不妨寄情木石,读书码字。因为心中浓郁的毡乡情结,很久以来一直在寻找两方奇石
期刊
石头,自地壳裂变产生之后,就被风吹、日晒、沙磨、水蚀,亿年之后,有的有观赏价值,成了天然艺术品。古人米芾见石就拜,史称“米癫”;今人石某卖房购石,可谓“石痴”。但若问“米癫”、“石痴”留下了什么奇石艺术佳作,恐无人知晓。  现在石界有一种观点:“人生在世短短百年,说人在玩石。还不如说人被石玩。”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把石头捡回、清洗、配座(饰)、摆放,要不把玩、联想、自乐;要不买卖、收银、他图。联想
期刊
收藏,收集保存,收聚蓄藏。收藏对象可以是邮票,可以是石头,可以是古董……所以收藏可以是每个人的事。但达到什么程度才能叫“藏家”?代表着收藏领域高端的藏家们,决定着收藏品市场的发展与走向,一代代新老藏家的交替也让收藏市场起起伏伏。关注新藏家,关注石市新动向,把握奇石市场收藏脉博,让我们和专家一起探讨!  为了更深入地探讨“新藏家”的问题,本刊邀请了几位嘉宾坐客本期《对话》栏目,进行讨论。他们是:刘建
期刊
随着赏石文化活动近30年的复苏及近10年来的深入开展,观赏石资源急速地被开发利用,使得有的知名石种已经出现资源萎缩,甚至面临绝产[图1]。在我国东部的某些省区,已经由于资源的后劲不足而感到难于采捡到上品的天然石头了,甚至已面临无地可捡、无石可采的境地;相当一部分优质的传统石种,也只有被迫向原生露头的基岩直接开采后用人工打磨的手段来扩充资源了。观赏化石、观赏矿物也不例外,比如盛产一时的湘西奥陶纪“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