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1985年3月动工建设,是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2011年,地方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占全市的18.3%;工业总产值增长16.3%,占全市的22.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6.7%,占全市的12.5%;外贸出口占全市的54.3%。在全省首家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O9001行政质量管理体系“双认证”,被联合国环境署确定为“中国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示范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连续五年位居国家级开发区前六位。
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十二五”期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级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烟台市委、市政府已经把蓝色经济战略作为统领全市发展的第一战略,举全市之力打造蓝色烟台。烟台开发区作为全市科学发展的排头兵,肩负着率先突破、引领示范的重任,理应也必须按照省市要求,努力为蓝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按照蓝色经济区发展的部署要求,我们将牢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工业化为基础,以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为总方向,做高做强制造业、做亮做优服务业,提升东部、完善中部、拓展西部,打造经济结构清晰合理、产业结构高端强劲、城市个性鲜明朝气的创新型、现代化、靓丽文明的滨海新区”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努力在融入全局中凸显特色,在全面推进中重点突破,倾力打造蓝色经济区的产业高地和区域性龙头。力争到2015年,实现GDP1600亿元,工业总产值5200亿元,进出口460亿美元,占全市比重分别再提升3-5个百分点。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坚持以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理念为指导,更加突出科学规划引领和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努力打造高层次的蓝色经济发展框架和支撑。
打造蓝色经济发展高地,高起点超前规划是引领,高标准要素支撑是关键。为此,我们一方面更加突出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发展。去年以来,紧紧抓住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以全域建设蓝色经济区的视野和定位,全面启动了引领未来发展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发展蓝色经济的总体思路、战略重点和发展路径。聘请国内外一流规划设计机构,在原有规划的良好基础上,高起点启动完成了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形成了“双核、一轴、一带、四片”的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另一方面,更加突出以重大基础设施布局提升城市承载力。2011年,全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60多亿元,启动建设了20万吨新水厂、热力基础设施改造、公交总站等一批事关城市未来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重点工程项目,未来城市发展的框架全面拉开。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更加注重用市场手段和经营理念推进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双港优势,着力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大开发商参与城市改造和建设,同时加快与龙烟铁路、疏港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建设对接,强化要素保障体系,更好地融入蓝色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大局。
二、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第一要务的核心,全力抓好龙头项目引进、招商领域拓展和企业上市工作,努力打造蓝色经济开放格局的重要板块。
开发区诞生于开放、成长于开放,打造蓝色经济发展高地,更需要在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的更大突破。一是全力抓好龙头项目引进。过去一个时期,在省市的强力支持下,我区先后引进了东岳汽车、富士康、浪潮LG、大宇造船等一批龙头项目,带动形成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成为支撑全区发展的中流砥柱。下步,我们将继续瞄准国际国内两个“500强”以及央企、国家科研院所集中攻坚,“十二五”期间,力争引进一批重大战略性龙头项目,构建更具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二是全力抓好招商領域拓展。把更大的精力放到总部经济、服务业和商业地产招商上。2011年,我们在已引进7个区域总部的基础上,又引进了投资20亿元的中化石油山东总部项目、投资270亿元的中海油、投资60亿元的齐合天地、投资6亿元的希尔顿酒店、投资3000万美元的法国欧尚购物中心等项目。下步,要更加注重总部经济、商业地产招商,力争实现更大突破。三是全力抓好企业上市工作。坚持把企业上市、资本运营作为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培育的重大战略性任务,出台了鼓励企业上市的意见,近两年来先后有泰和新材、龙源电力、正海磁材、烟台万润等4户企业成功上市,力争 “十二五”期间全区上市企业达到10户以上。
三、坚持构建具有强大支撑力的现代工业体系,倾力培育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打造蓝色经济的重要制造业基地。
经过多年培育,开发区已构筑起机械制造和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2011年完成产值、利税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均达到80%以上。“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全面实施做高做强制造业“3115”战略,力争到2015年,培育通用汽车及零部件、富士康消费电子以及万华化工新材料三个过千亿产业,10户产值过百亿企业,10户上市公司,培育50户产值过10亿元、成长性好的潜力企业。在主导产业培育上,重点做好“高”和“强”两篇文章。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着力推动东岳汽车三期、动力总成二期项目投达产的同时,力争再引进一批核心配套项目,继续巩固和放大产业优势;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加快富士康产品结构调整,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把万华工业园作为全区一号工程加快推进,力求早见成效。同时,加大对张裕工业园、鹏晖铜业、齐合天地、华新丽华等重点项目的推进力度,加快形成新的增长极。在战略新兴产业培育上,推进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光电三大产业板块加快崛起,以现代化园区吸纳更多高端项目,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四、坚持准确把握二三产业互动发展规律,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全力突破高端服务业,做亮做优消费性服务业,努力打造结构清晰合理的蓝色经济格局。
开发区制造业的基础比较好,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而服务业本身也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增长点。近年来,开发区把服务业发展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提高。一是优先发展以现代物流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依托现有产业优势和新建空港、烟台西港区的双港优势,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建设好国际综合物流园,加快引进一批综合实力强、辐射带动力大的物流项目进区落户。二是着力突破以软件开发、服务外包和金融服务为重点的高端服务业。要按照建设现代化园区的标准,加快启迪科技园建设,进一步加大金融投资机构引进力度,加快建立创新、风投、股权投资新平台,推动现代服务业向更高端迈进。三是快速提升以旅游、高档酒店和大型商贸设施为重点的消费性服务业,努力实现二三产业互动协调发展。
五、坚持加快推进创新型开发区建设,全力构建两大创新体系和两大科技平台,努力打造蓝色经济发展的科技先导区。
近年来,我们坚持突出“转调发展”主旋律,以科技助推结构调整,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76%以上。工作中,主要是着力构建两大创新体系,打造两大科技平台。两大创新体系,一是创新政策体系。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创新型开发区建设的意见”,从项目培育、人才引进、载体建设以及知识产权创造等4个方面,提出了17条扶持措施,用高含金量的政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引导。二是创新资金体系。近年来,我区科技投入资金每年以超过30%的速度递增,2011年,专门设立了创新型开发区建设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两大科技平台,第一是企业科技创新平台。依托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多措并举引导和支持企业组建高层次、高水平研发中心。二是产学研合作平台。目前,已有10位院士、200多位高层专家与区内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95%以上的重点科技企业建成了产学研联合体,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800多项。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为烟台以及烟台开发区的科学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我们将充分发挥当前的战略叠加优势和多年来打造的产业基础优势,进一步凝心聚力、奋勇拼搏,努力在蓝色经济区中率先突破、带动引领,争当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产业高地和区域性龙头,加快建设创新型、现代化、靓丽文明的滨海新区。
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十二五”期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级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烟台市委、市政府已经把蓝色经济战略作为统领全市发展的第一战略,举全市之力打造蓝色烟台。烟台开发区作为全市科学发展的排头兵,肩负着率先突破、引领示范的重任,理应也必须按照省市要求,努力为蓝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按照蓝色经济区发展的部署要求,我们将牢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工业化为基础,以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为总方向,做高做强制造业、做亮做优服务业,提升东部、完善中部、拓展西部,打造经济结构清晰合理、产业结构高端强劲、城市个性鲜明朝气的创新型、现代化、靓丽文明的滨海新区”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努力在融入全局中凸显特色,在全面推进中重点突破,倾力打造蓝色经济区的产业高地和区域性龙头。力争到2015年,实现GDP1600亿元,工业总产值5200亿元,进出口460亿美元,占全市比重分别再提升3-5个百分点。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坚持以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理念为指导,更加突出科学规划引领和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努力打造高层次的蓝色经济发展框架和支撑。
打造蓝色经济发展高地,高起点超前规划是引领,高标准要素支撑是关键。为此,我们一方面更加突出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发展。去年以来,紧紧抓住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以全域建设蓝色经济区的视野和定位,全面启动了引领未来发展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发展蓝色经济的总体思路、战略重点和发展路径。聘请国内外一流规划设计机构,在原有规划的良好基础上,高起点启动完成了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形成了“双核、一轴、一带、四片”的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另一方面,更加突出以重大基础设施布局提升城市承载力。2011年,全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60多亿元,启动建设了20万吨新水厂、热力基础设施改造、公交总站等一批事关城市未来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重点工程项目,未来城市发展的框架全面拉开。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更加注重用市场手段和经营理念推进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双港优势,着力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大开发商参与城市改造和建设,同时加快与龙烟铁路、疏港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建设对接,强化要素保障体系,更好地融入蓝色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大局。
二、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第一要务的核心,全力抓好龙头项目引进、招商领域拓展和企业上市工作,努力打造蓝色经济开放格局的重要板块。
开发区诞生于开放、成长于开放,打造蓝色经济发展高地,更需要在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的更大突破。一是全力抓好龙头项目引进。过去一个时期,在省市的强力支持下,我区先后引进了东岳汽车、富士康、浪潮LG、大宇造船等一批龙头项目,带动形成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成为支撑全区发展的中流砥柱。下步,我们将继续瞄准国际国内两个“500强”以及央企、国家科研院所集中攻坚,“十二五”期间,力争引进一批重大战略性龙头项目,构建更具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二是全力抓好招商領域拓展。把更大的精力放到总部经济、服务业和商业地产招商上。2011年,我们在已引进7个区域总部的基础上,又引进了投资20亿元的中化石油山东总部项目、投资270亿元的中海油、投资60亿元的齐合天地、投资6亿元的希尔顿酒店、投资3000万美元的法国欧尚购物中心等项目。下步,要更加注重总部经济、商业地产招商,力争实现更大突破。三是全力抓好企业上市工作。坚持把企业上市、资本运营作为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培育的重大战略性任务,出台了鼓励企业上市的意见,近两年来先后有泰和新材、龙源电力、正海磁材、烟台万润等4户企业成功上市,力争 “十二五”期间全区上市企业达到10户以上。
三、坚持构建具有强大支撑力的现代工业体系,倾力培育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打造蓝色经济的重要制造业基地。
经过多年培育,开发区已构筑起机械制造和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2011年完成产值、利税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均达到80%以上。“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全面实施做高做强制造业“3115”战略,力争到2015年,培育通用汽车及零部件、富士康消费电子以及万华化工新材料三个过千亿产业,10户产值过百亿企业,10户上市公司,培育50户产值过10亿元、成长性好的潜力企业。在主导产业培育上,重点做好“高”和“强”两篇文章。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着力推动东岳汽车三期、动力总成二期项目投达产的同时,力争再引进一批核心配套项目,继续巩固和放大产业优势;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加快富士康产品结构调整,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把万华工业园作为全区一号工程加快推进,力求早见成效。同时,加大对张裕工业园、鹏晖铜业、齐合天地、华新丽华等重点项目的推进力度,加快形成新的增长极。在战略新兴产业培育上,推进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光电三大产业板块加快崛起,以现代化园区吸纳更多高端项目,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四、坚持准确把握二三产业互动发展规律,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全力突破高端服务业,做亮做优消费性服务业,努力打造结构清晰合理的蓝色经济格局。
开发区制造业的基础比较好,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而服务业本身也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增长点。近年来,开发区把服务业发展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提高。一是优先发展以现代物流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依托现有产业优势和新建空港、烟台西港区的双港优势,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建设好国际综合物流园,加快引进一批综合实力强、辐射带动力大的物流项目进区落户。二是着力突破以软件开发、服务外包和金融服务为重点的高端服务业。要按照建设现代化园区的标准,加快启迪科技园建设,进一步加大金融投资机构引进力度,加快建立创新、风投、股权投资新平台,推动现代服务业向更高端迈进。三是快速提升以旅游、高档酒店和大型商贸设施为重点的消费性服务业,努力实现二三产业互动协调发展。
五、坚持加快推进创新型开发区建设,全力构建两大创新体系和两大科技平台,努力打造蓝色经济发展的科技先导区。
近年来,我们坚持突出“转调发展”主旋律,以科技助推结构调整,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76%以上。工作中,主要是着力构建两大创新体系,打造两大科技平台。两大创新体系,一是创新政策体系。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创新型开发区建设的意见”,从项目培育、人才引进、载体建设以及知识产权创造等4个方面,提出了17条扶持措施,用高含金量的政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引导。二是创新资金体系。近年来,我区科技投入资金每年以超过30%的速度递增,2011年,专门设立了创新型开发区建设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两大科技平台,第一是企业科技创新平台。依托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多措并举引导和支持企业组建高层次、高水平研发中心。二是产学研合作平台。目前,已有10位院士、200多位高层专家与区内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95%以上的重点科技企业建成了产学研联合体,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800多项。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为烟台以及烟台开发区的科学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我们将充分发挥当前的战略叠加优势和多年来打造的产业基础优势,进一步凝心聚力、奋勇拼搏,努力在蓝色经济区中率先突破、带动引领,争当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产业高地和区域性龙头,加快建设创新型、现代化、靓丽文明的滨海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