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生;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8-0180-01
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在人的认识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明白的问题或者现象。并且通常会产生疑问、探求的心理状态。小学生经常会碰到一些不明白的问题或者现象。这就要求老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数学中应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那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数学素养。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激发兴趣 让孩子们会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孩子对提出问题感兴趣,首先,要让孩子明确什么是问题。告诉孩子们: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就是问题。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数学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例如,在教学《数与顺序》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设计了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当我宣布说:我们这节课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游戏规则:每一轮选1人为“老鹰”,6人为“小鸡”。活动前先让“老鹰”观察1分钟,蒙上眼睛,然后由“老鹰”抓住“小鸡”。由“小鸡”提问。生1:我的左边是谁?生2“我的右边是谁?生3:我排第几?生4:我的左边有几人?生5:我的右边有几人?生6:一共有几人……孩子们兴趣盎然。问题如泉水般涌出来。可想而知,孩子们在兴趣浓厚的情况下,提出这么多问题,孩子们的问题意识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2.创设情境 让孩子们敢问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有了思考才能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小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时,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不是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让孩子们敢问。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四册《数据收集整理》一课时,为了培养孩子们的问题意识,在完成本节重点:记录数据的方法。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我们班选1人参加比赛,根据统计的结果:王明明15票、陈小菲22票,根据这些信息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生1:应该选谁参加比赛?生2:王明明比陈小菲少几票?生3:一共几人参加投票?孩子们情绪高涨,问题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我乘胜追击,抛出问题: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么样?这时学生又展开热烈的讨论,把问题推向高潮,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敢问。
3.教给方法 让孩子们善问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是前提,会学才是最终目的。学生会问,想问,还要善问。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提问的方法的培养,使学生知道“问什么”,“怎么问”。教给一些基本提问方法,使学生学会提问。
首先,可以教孩子们从课题切入,课题一般都是学生学习的中心,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的重点。学生抓住课题提问的过程,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也是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例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我出示课题,接着问孩子们,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1:我想知道什么是除法?生2:什么时候用除法算?生3:除法怎么算?孩子们一下就提出了很多问题。其实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也正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教孩子们解读文本,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进行质疑。例如,在學完《混合运算》时。有孩子提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为什么?53-24+38要先算53-24,再算29+38不是先算24+38。比如,24÷3×4为什么要先算24÷3再算8×4;而不是先算3×4呢?这就是孩子们没有理解同级运算的道理。这两道题只含有一级运算,应该从左往右计算。通过这样的质疑孩子们对同级运算的运算定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4.激励评价,让孩子们乐问
问题的提出,并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它需要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为了引导孩子们乐于经历这样一个思考过程,调动提问题的积极性,同时考虑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激励。首先争取家长的支持,强化问题意识,学生放学回家,建议家长问一问,今天你在学校提问了吗?提了几个问题?让家长对孩子提问题的情况进行口头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评价哪个问题提得好,好在哪里,对那些有创新性的问题,老师给予表扬“真了不起”,“这个问题与从不同”,“和老师的想法一致”,这样的激励性评价,让孩子们乐问。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的教学难点。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什么时候相同(等分除),什么时候不同(包含除)。我出示两道练习。
(1)9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 )人,还剩( )支。
(2)9支铅笔,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 )支。还剩( )支。
讲评时就有孩子提出:为什么第1小题商和余数的单位不同,第2小题商和余数的单位相同?这正是这道题的价值所在。我及时的表扬这位孩子:你真是个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孩子们得到表扬不仅积极的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而且更多的孩子乐于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孩子们会问、敢问、善问、乐问,逐步提升孩子们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