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舞蹈跨界公共艺术的现象分析与路径探索

来源 :舞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io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掀起的信息技术革命在推动核心技术转型的同时,也给各行各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跨界融合”已成为各艺术的发展走向.“舞蹈是一种以人的身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但是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离不开音乐、诗歌、美术等因素,它们同样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由此可见,舞蹈艺术有着较强的包容性,有着与其他艺术门类交叉融合的可能性,并且随着科学技术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呈现出与更多的艺术、科技等交叉融合的现象.时至今日,舞蹈艺术不断拓展领域、丰富表现形式,与其他许多艺术、科技等进行了融合,共荣发展.但对于大众而言,舞蹈仍多发生于剧院、舞台、学校等区域,主要服务对象是小范围的人群,而非公众.那么,倘若舞蹈艺术跨界至公共艺术领域,与公共艺术的理念相结合,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其他文献
期刊
写诗几十年,总觉得还没写好,还能写得好一些,最好能有一些新的诗的发现.rn多年前曾跟诗人老乡先生说,想写一些不易写成诗的诗.这话的背景是要从那些看似远离诗意的事物里挖掘到诗意.老乡赞同这话.可说过也就说过了,其根本可能还是自己缺少那种发现的能力.所谓的远离寻常诗意,其实只是避开了显性、容易感到的诗意,而有独出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发现——原来诗还能这样写.而这需要不同寻常的能力.
期刊
期刊
期刊
我国北朝长篇叙事诗《木兰诗》,用别具一格的手法刻画了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木兰.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木兰的故事不断传承、发展,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经典传奇.而对于木兰故事的运用,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戏曲、舞蹈、电影等诸多演绎形式.2020年,由妮基·卡罗执导的迪士尼真人版电影《花木兰》登陆国内院线;同期,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获奖作品,由周莉亚、韩真编创的舞剧《花木兰》也再度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本文以电影、舞剧为例,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分析对比同一中国传统经典故事在不同演绎形式下的
期刊
期刊
时隔近30年,舞剧《阿诗玛》作为新中国“百年百部”经典精品,历经半年多的采风、复排、打磨,2021年7月18日终于在第十六届云南省新剧目展演活动中重新回到了大众视野,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rn舞剧《阿诗玛》是云南民族文化艺术的一块金字招牌,也是云南文学艺术界一张不可多得的文化名片,于1993年获“文华大奖”,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省获得的第一个文华奖.同年5月,《阿诗玛》又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舞剧》一书称《阿诗玛》为中国舞剧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被誉为“东方的天鹅湖”“民族艺
期刊
作为城市化写作的对应,“草根化写作”大部分根扎农村,以脚下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父老乡亲、草木、牲畜、庄稼等为题,述说着这片土地上雾霭般升起的低矮梦想,玉米糊糊般黏稠的乡情,当然还有一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偏僻之美.其间涌现出不少令人刮目相看的诗人,如杨键、雷平阳、江一郎、江非、刘年、张二棍等等,堪称诗坛的一道风景线.当牛梦牛这组诗歌摆到桌面上的时候,我眼前一亮,又一个“僵卧孤村不自哀”的草根诗人被发现了.
期刊
诗评家许霆在他的论文《“找一种诗的思维术”——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研究之一》中引用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发生时期的诗人穆木天于1926年在《谭诗》中关于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的论述:“我希望中国作诗的青年,得先找一种诗的思维术,一个诗的逻辑学.”尽管这段关于现代诗歌的早期论述已经过去了近百年,可是对于现代诗歌的写作者来说,寻找诗歌的独特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仍然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