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从当初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形成了开放型的经济体系,市场已经基本上成为资源分配的主导力量。
40年来,中国经济在改革的春风中,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成就,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稳定之锚。
经济总量翻倍增长
看似略为枯燥的数据,却是中国40年经济建设成就的最好说明。
国家统计局2018年8月27日发布的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會发展成就报告显示, 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按不变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了33.5倍,年均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按照经济学家林毅夫所说,“以这么高的速度持续这么长时间的增长,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1978年,我国GDP只有3679亿元,2017年首次站上80万亿元的历史新台阶。
改革开放40 年来,中国前后共计有7 亿多人脱贫,占世界1/5 的人口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日益变得富裕起来。
经济总量的惊人增长,带来了国家财政实力的显著加强和外汇储备的大幅增长。1978年,国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1132亿元,到2017年达到172567亿元,1979年至2017年年均增长13.8%。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位居世界第38位,2017年末的外汇储备余额达31399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
在整体经济规模上,我国1978年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十一位,但到2010年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7年,我国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在15%左右,比1978年提高13个百分点左右。
近40年的经济增长奇迹,并不仅仅包括经济增长的指标,更体现在中国百姓日益鼓起来的腰包上。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前后共计有7亿多人脱贫,百姓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占世界1/5的人口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日益变得富裕起来。
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人民币,仅为同期印度人均GDP的2/3,是当时世界上典型的低收入国家;而2017年,中国人均GDP已经高达59660元人民币(近8800美元),已经跻身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22.8倍,年均实际增长8.5%。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也由1978年的200美元提高到2016年的8250美元,超过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在世界银行公布的217个国家(地区)中排名上升到第95位。
多产业领域跨越式发展
从社会生活水平的角度看,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中国在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科教文卫等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取得诸多辉煌成就。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结构日趋合理化,第三产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2017年,中国三产结构的比例分别为7.9%、40.5%和51.6%。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幅已经超过第一、第二产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数据显示,2017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比1978年末增长1.5倍,其中高速铁路达到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60%以上。2017年末,公路里程达到477万公里,比1978年末增长4.4倍。全国移动电话普及率2017年末达到102.5部/百人;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移动宽带网,移动宽带用户达11.3亿户。
1978年,正是从农村开始的联产承包制,启动了经济改革的列车,小岗村18个手印的故事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统计显示,40年来,农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被不断强化,吃饭问题早就不再是问题。201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比1978年翻了一番。近年来,我国谷物、肉类、花生、茶叶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油菜籽产量稳居世界第二位,甘蔗产量稳居世界第三位。
40年来,我国工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已经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从改革开放前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十分有限,跃升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2017年,中国钢材产量达到10.5亿吨,比1978年增长46.5倍;水泥产量23.4亿吨,增长34.8倍;汽车产量2902万辆,增长193.8倍。
40年前,自行车、缝纫机,这些还都是人们眼里的奢侈品,到了现在,中国的汽车、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现代产品的产量,已经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中国成了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有220多种的产量全球第一都是中国。1990年的时候,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还只有2.7%, 2010年的占比就提高到了19.8%,世界排名也从第九,上升到第一位,自此连续多年稳居首位。
产量从小到大,从短缺到丰富,如今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中国制造”,那中国要造出价值1个亿的工业产品需要多长时间?央视用一组数据,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制造”的能力飞跃:在1978年,需要5个多小时,现如今,只需要不到2分钟。2017年我国的工业增加值达到了28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40年前增长了53倍,年平均增速超过10%。
十八大以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推动下,工业经济发展由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据测算,2015年到2017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速,一直保持在10%以上,大大跑赢了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1/4,新能源汽车、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等代表性产品增势强劲。
电子商务撑起“一片天”
供销社、国营百货商店、各类超级市場、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是中国老百姓在各个时代消费集中释放的主要场所,也是中国人消费能力不断增长的历史见证。进入21世纪,当电子商务在互联网大潮中日益普及,被激发起新一轮消费动力的人们发现,这种彻底打破了时间、空间界限的购物方式,俨然已经撑起中国经济“一片天”。
1999年9月,马云和他的十八罗汉在杭州创办了一家名为阿里巴巴的公司。没有人会想到,这家企业将来会是一家改变全球购物生态的电商巨无霸。
经过10余年的酝酿,中国电子商务初具规模,而消费者网购的内容,也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实体商品,虚拟商品、餐饮服务等均被覆盖其中。从2010年起,中国电子商务进入爆发式发展阶段,“双11”逐渐演变为商家认可且万不能错过的重要节点。有关数据显示,“双11”成交额从2009年的5200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9.36亿元,再到2018年的创记录2135亿元。从2012年至2017年,我国移动支付的用户规模也从5531万人增长至5.62亿人,2017年天猫“双11”后,当时阿里巴巴公示的订单中移动支付占比已超90%。
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从2008年的3.14万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29.16万亿元,同期网上零售规模从0.13万亿元猛增到7.18万亿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6.63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48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5%。2017年,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我国已成为当前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大国。
电子商务的兴盛,也带动了快递业等上下游产业的大发展。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17年,我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实现了从10.6亿件到400.6亿件的飞跃,快递业务收入也实现了从299.7亿元到4857.1亿元的激增。此外,截至2016年底,我国快递业务量规模已居世界第一。
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改革开放,让由国家统一经营,统负盈亏的高度垄断的外贸体制被打破,开始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营,对外经营主体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经济经营格局。
统计显示,我国贸易规模稳步扩张。2017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1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197.9倍,年均增长14.5%,居世界第一位。在扩大进口,引入全球丰富商品的同时,“中国制造”也越来越受到世界认可,我国货物出口总额从1980年的第26位,到2009年就跃升到了全球第一,一直持续到现在。尤其是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的出口,在2017年达到了1.3万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份额超过17%,连续9年保持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的地位。
随着对外开放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推进,外商在中国的投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2017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310亿美元,比1984年增长91.3倍,年均增长14.7%。1979年至2017年,我国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达18966亿美元,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从2018年起,我国对外开放新举措密集落地,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利好政策相继兑现。外资进入银行、证券、汽车制造、电网建设、铁路干线路网建设、连锁加油站建设等领域一系列限制将放宽甚至完全取消。同时,国企改革关键领域对外资开放也在加速推进,外资入股国企有望驶入“快车道”。
与此同时,中国对外投资合作也在快速发展。2017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不含银行、证券、保险)1201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41.1倍,年均增长30.6%。
中国企业由弱变强
当李书福这个乡镇企业家在浙江开始制造汽车,几乎所有人都在讥笑他的不自量力,然而十多年过去,李书福的吉利汽车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最大的自主品牌,而且居然还实现了收购沃尔沃汽车,入股德国戴姆勒集团等一系列的商业大手笔,这是之前无人可以预料的。
四十年间的改变,中国企业也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发展新篇章,特别是一批世界级企业在中国诞生。2017年,在世界500强的榜单上,中国企业的数量连续十四年增长,达到115家,紧随美国的132家,远高于日本的51家,使得中国成为全球世界500强第二多的国家,中国企业成为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新名片。而在1995年世界500强榜单正式推出时,只有中国银行、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和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3家中国企业上榜。
与此同时,中国民营企业的数量、规模、创造的就业机会、提供的社会资源,也随着其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呈现出几何级数一般的增长。在2017年的世界500强榜单中的115家中国企业,包括25家民营企业上榜,这意味着中国民营企业正在中国经济中展示出更大的担当。目前,中小微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比例已达99.5%。它们用近40%的资源,创造了我国60%以上GDP,缴纳了50%以上的税收,贡献了70%以上发明专利,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最为重要的力量和主力军。
如今包括海尔、华为、OPPO等等一批中国品牌已然随着他们的产品出海而蜚声世界;以阿里、腾讯、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正在成为世界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引领者;一批新消费与新科技公司正在通过其卓越表现佐证优质商业的价值;金融、地产领域同样诞生了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企业。从国资到民营,中国企业正在变得更强大,更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