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陀所在的印度社会,种姓与阶级制度极其森严。佛陀所倡导的众生平等的观念,大大超越了那个时代,其平等弘法的风范不断冲击着印度社会的固有习俗。其中引发社会反响最持久、最猛烈的,是佛陀接受女众出家的大胆创举。
父亲净饭王去世以后,为了家乡的福祉,佛陀频繁地回到故乡居住弘法。有一年的夏季,佛陀在迦毗罗卫城外的尼拘律园度过了3个月的安居修行,这期间发生了一件让佛陀深感为难的事情——王后摩诃波阇波提两次郑重请求出家修行。安居结束的时候,王后为佛陀精心制作了两件袈裟,并第三次提起出家的愿望,佛陀再一次明确地回绝了母后的请求。
然而,拒绝母后向往修行的正当要求,对于佛陀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首先,佛性面前男女完全平等,女性具备证入涅槃的一切条件,当然也拥有出家修行的权利;但另一方面,古印度社会男尊女卑非常严重,从未有过女性沙门的先例,如果佛陀接受母后出家,必会引起轩然大波,保守人士对佛教的敬重之心将受到影响,甚至有人会因此远离佛教,对佛教未来的发展非常不利;再者,女众在心理上需要男众支持和保护,但男女众的频繁接触自然容易滋生情欲,将严重障碍修行。面对这些尖锐问题,即便是大智佛陀,也深觉棘手。另外,释迦族的女眷常年生活在优越的王宫中,她们能经受艰苦修行的考验吗?出于这些原因,第二天一早,佛陀便帶着比丘们悄然离开了故乡。
虽然屡遭拒绝,王后出家的意愿反而越来越坚定。她召集所有渴望出家的女众,经过商量,大家决定马上就去追随佛陀。为了表明决心,她们自行剃除头发,穿上僧袍,赤着脚,一路追赶佛陀,走了近百里路,一直追到毗舍离大城。几天的艰难跋涉之后,释迦族的女众们已是衣衫褴褛,许多人的脚上满是血泡。但经过这一路的考验,她们出家修行的意志更加坚定了。
阿难尊者从佛陀的禅房中出来,突然撞见王后和诸位亲眷又累又饿地跪坐在佛陀精舍的门口。他看到她们,每个人都剃除头发、身穿僧袍、神情哀伤,着实吃了一惊。王后请求阿难通报佛陀,并代为请求佛陀接受她们出家。极富同情心的阿难尊者马上回身,去向佛陀禀报。听到母后带着诸位亲眷剃发染衣追了过来,佛陀的表情非常严肃,坚决地拒绝了阿难的求情。阿难告诉王后佛陀的决定,女众们顿时哭声一片。看着亲眷们绝望的神情,阿难也落下了眼泪。王后请他再去求情,说即使病饿而死也绝不会再回王宫。
阿难再次来见佛陀,直率地建议佛陀应当念及母后自幼抚养的恩德,慈悲答应她们出家修行的请求。佛陀回答:自己深知母后的养育之恩,但这涉及佛法的兴衰,不能感情用事;女众在家努力修行,一样能成就圣果,接受女众出家将会影响僧团未来的发展,因此不能答应。
沉思了片刻,阿难向佛陀请教:“世尊啊!如果女众出家,精进修行,她们能证得阿罗汉圣果吗?”佛陀回答:“能证圣果。”“既然女众出家能证圣果,世尊为什么不接受她们出家呢?”阿难抓住机会继续请求。
“阿难!你的认识并不全面。女众出家将会障碍僧团的发展,我是为了正法能长久住世,才拒绝她们的请求。”佛陀坚定地回答。
阿难仍不放弃:“世尊啊!以您圆满的智慧,一定能找到两全的办法,既能成就女众的愿望,又能令正法久住。”
佛陀思忖良久,然后告诉阿难:“如果她们接受八敬法的要求,并答应终身受持,就可以出家修行。”八敬法是关于女众僧团生活礼仪的八项特殊要求,一方面强调女众要接受男众的指导监督,另一方面强调女众无论长幼,都要礼敬男众比丘。
阿难听到佛陀终于答应允许女众出家了,喜出望外。他赶紧到外面通知王后一行人,她们欢喜地答应终身受持八敬法。
多年来的心愿终于实现了,摩诃波阇波提等人感动地前来礼敬佛陀。佛陀示意众人安静地坐下来,接着做了非常重要的开示。听着佛陀清净的法音,摩诃波阇波提当下就证得了阿罗汉圣果,成为人间第一个觉悟的女性阿罗汉,同行的每个人也都有不同的觉悟。这就是女众僧团的肇始。
摩诃波阇波提带领女众们回到迦毗罗卫国,在国王摩诃男的大力支持下,很快建成了一座女众的专修道场。摩诃迦叶的妻子跋陀、佛陀的妻子耶输陀罗、频婆娑罗王的王妃忏摩以及释迦族的亲眷500多人很快加入了比丘尼的队伍。随着比丘尼僧团的不断扩大,善于组织和协调的摩诃波阇波提长老尼,在诸位护法国王的支持下,在很多国家都建立了女众专修道场。
很多年后,摩诃波阇波提和几位长老尼找到阿难尊者,向他提出意见:“阿难尊者,我们几位多年精进修行,久已证得阿罗汉圣果。而按照八敬法的要求,遇见刚出家受戒的年轻比丘,我们也要予以最尊贵的礼敬,这是为什么呢?”阿难一听,深觉有理,于是马上去问佛陀:“世尊啊!为什么德高望重的比丘尼长老一定要礼敬年少比丘呢?”“阿难,快不要提这样的问题,如来制定戒律依据的是真实规律和众生的差别因缘。八敬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正法的久住,也是为了保护比丘尼和比丘们的修行,并无贬低女众之意。就像防范水患,需要建立堤岸;又如欲度大水,需要桥梁和舟船。八敬法是对比丘尼和比丘们修行的保护屏障。”阿难把佛陀的开示转述给几位长老尼,她们理解了佛陀的慈悲用意,莫不深感惭愧。
卑己尊人是礼的核心内涵,一方面用来调伏自心的我慢,一方面给他人以尊重。礼仪更可以用来规范复杂的人际关系。八敬法的深意便是以礼来为男女二众建立一道安全的界限,能有效防止男女二众过多接触,保护比丘尼和比丘的修行得以顺利深入。
女众僧团的建立为佛法普渡众生开辟了新天地,但也为僧团的管理提出复杂的课题。八敬法作为出家女众生活的律仪规范,是清净修行的制度保障。佛陀对男众与女众心理的微细洞察,对僧团礼仪制度建设的智慧善巧,也值得两性关系平等、开放的现代人借鉴。
父亲净饭王去世以后,为了家乡的福祉,佛陀频繁地回到故乡居住弘法。有一年的夏季,佛陀在迦毗罗卫城外的尼拘律园度过了3个月的安居修行,这期间发生了一件让佛陀深感为难的事情——王后摩诃波阇波提两次郑重请求出家修行。安居结束的时候,王后为佛陀精心制作了两件袈裟,并第三次提起出家的愿望,佛陀再一次明确地回绝了母后的请求。
然而,拒绝母后向往修行的正当要求,对于佛陀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首先,佛性面前男女完全平等,女性具备证入涅槃的一切条件,当然也拥有出家修行的权利;但另一方面,古印度社会男尊女卑非常严重,从未有过女性沙门的先例,如果佛陀接受母后出家,必会引起轩然大波,保守人士对佛教的敬重之心将受到影响,甚至有人会因此远离佛教,对佛教未来的发展非常不利;再者,女众在心理上需要男众支持和保护,但男女众的频繁接触自然容易滋生情欲,将严重障碍修行。面对这些尖锐问题,即便是大智佛陀,也深觉棘手。另外,释迦族的女眷常年生活在优越的王宫中,她们能经受艰苦修行的考验吗?出于这些原因,第二天一早,佛陀便帶着比丘们悄然离开了故乡。
虽然屡遭拒绝,王后出家的意愿反而越来越坚定。她召集所有渴望出家的女众,经过商量,大家决定马上就去追随佛陀。为了表明决心,她们自行剃除头发,穿上僧袍,赤着脚,一路追赶佛陀,走了近百里路,一直追到毗舍离大城。几天的艰难跋涉之后,释迦族的女众们已是衣衫褴褛,许多人的脚上满是血泡。但经过这一路的考验,她们出家修行的意志更加坚定了。
阿难尊者从佛陀的禅房中出来,突然撞见王后和诸位亲眷又累又饿地跪坐在佛陀精舍的门口。他看到她们,每个人都剃除头发、身穿僧袍、神情哀伤,着实吃了一惊。王后请求阿难通报佛陀,并代为请求佛陀接受她们出家。极富同情心的阿难尊者马上回身,去向佛陀禀报。听到母后带着诸位亲眷剃发染衣追了过来,佛陀的表情非常严肃,坚决地拒绝了阿难的求情。阿难告诉王后佛陀的决定,女众们顿时哭声一片。看着亲眷们绝望的神情,阿难也落下了眼泪。王后请他再去求情,说即使病饿而死也绝不会再回王宫。
阿难再次来见佛陀,直率地建议佛陀应当念及母后自幼抚养的恩德,慈悲答应她们出家修行的请求。佛陀回答:自己深知母后的养育之恩,但这涉及佛法的兴衰,不能感情用事;女众在家努力修行,一样能成就圣果,接受女众出家将会影响僧团未来的发展,因此不能答应。
沉思了片刻,阿难向佛陀请教:“世尊啊!如果女众出家,精进修行,她们能证得阿罗汉圣果吗?”佛陀回答:“能证圣果。”“既然女众出家能证圣果,世尊为什么不接受她们出家呢?”阿难抓住机会继续请求。
“阿难!你的认识并不全面。女众出家将会障碍僧团的发展,我是为了正法能长久住世,才拒绝她们的请求。”佛陀坚定地回答。
阿难仍不放弃:“世尊啊!以您圆满的智慧,一定能找到两全的办法,既能成就女众的愿望,又能令正法久住。”
佛陀思忖良久,然后告诉阿难:“如果她们接受八敬法的要求,并答应终身受持,就可以出家修行。”八敬法是关于女众僧团生活礼仪的八项特殊要求,一方面强调女众要接受男众的指导监督,另一方面强调女众无论长幼,都要礼敬男众比丘。
阿难听到佛陀终于答应允许女众出家了,喜出望外。他赶紧到外面通知王后一行人,她们欢喜地答应终身受持八敬法。
多年来的心愿终于实现了,摩诃波阇波提等人感动地前来礼敬佛陀。佛陀示意众人安静地坐下来,接着做了非常重要的开示。听着佛陀清净的法音,摩诃波阇波提当下就证得了阿罗汉圣果,成为人间第一个觉悟的女性阿罗汉,同行的每个人也都有不同的觉悟。这就是女众僧团的肇始。
摩诃波阇波提带领女众们回到迦毗罗卫国,在国王摩诃男的大力支持下,很快建成了一座女众的专修道场。摩诃迦叶的妻子跋陀、佛陀的妻子耶输陀罗、频婆娑罗王的王妃忏摩以及释迦族的亲眷500多人很快加入了比丘尼的队伍。随着比丘尼僧团的不断扩大,善于组织和协调的摩诃波阇波提长老尼,在诸位护法国王的支持下,在很多国家都建立了女众专修道场。
很多年后,摩诃波阇波提和几位长老尼找到阿难尊者,向他提出意见:“阿难尊者,我们几位多年精进修行,久已证得阿罗汉圣果。而按照八敬法的要求,遇见刚出家受戒的年轻比丘,我们也要予以最尊贵的礼敬,这是为什么呢?”阿难一听,深觉有理,于是马上去问佛陀:“世尊啊!为什么德高望重的比丘尼长老一定要礼敬年少比丘呢?”“阿难,快不要提这样的问题,如来制定戒律依据的是真实规律和众生的差别因缘。八敬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正法的久住,也是为了保护比丘尼和比丘们的修行,并无贬低女众之意。就像防范水患,需要建立堤岸;又如欲度大水,需要桥梁和舟船。八敬法是对比丘尼和比丘们修行的保护屏障。”阿难把佛陀的开示转述给几位长老尼,她们理解了佛陀的慈悲用意,莫不深感惭愧。
卑己尊人是礼的核心内涵,一方面用来调伏自心的我慢,一方面给他人以尊重。礼仪更可以用来规范复杂的人际关系。八敬法的深意便是以礼来为男女二众建立一道安全的界限,能有效防止男女二众过多接触,保护比丘尼和比丘的修行得以顺利深入。
女众僧团的建立为佛法普渡众生开辟了新天地,但也为僧团的管理提出复杂的课题。八敬法作为出家女众生活的律仪规范,是清净修行的制度保障。佛陀对男众与女众心理的微细洞察,对僧团礼仪制度建设的智慧善巧,也值得两性关系平等、开放的现代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