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检查76例银屑病患者,男54例,女22例,平均年龄38.2岁。分3组,第1组19例,平均病程12.2年。无尿酸代谢障碍,血和尿的尿酸水平正常。平均皮损面积占体表的28.2%。第2组33例,嘌呤代谢障碍,16例有高尿酸血症,12例有高尿酸尿症,5例尿和血尿酸均增高。平均病程16年,13例有银屑病家族史,平均皮损面积占体表35.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检查76例银屑病患者,男54例,女22例,平均年龄38.2岁。分3组,第1组19例,平均病程12.2年。无尿酸代谢障碍,血和尿的尿酸水平正常。平均皮损面积占体表的28.2%。第2组33例,嘌呤代谢障碍,16例有高尿酸血症,12例有高尿酸尿症,5例尿和血尿酸均增高。平均病程16年,13例有银屑病家族史,平均皮损面积占体表35.1%。
其他文献
角朊细胞滴落是角朊细胞的一种与坏死不同的特殊死亡形式,普遍地发生于健康皮肤和体外培养的角朊细胞,而在某些皮肤疾患这种滴落现象可能表现出明显的增强或减弱。组织病理学的突出表现是形成以角蛋白中间丝和残存细胞器为主要内容并有膜包绕的角蛋白体。抗角蛋白自身抗体与角蛋白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角朊细胞滴落的发生可能与内源性核酸内切酶选择性活化等因素有关,在皮肤的生理平衡和发病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中都有重要的价值
参加本研究的6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均经过仔细的临床检查,根据阴道分泌物pH>4.5、氨试验阳性、阴道分泌物湿片中有线索细胞或异常的阴道分泌物这4条诊断标准中的任意3条进行诊断.若检查出特殊的微生物,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白念珠菌或阴道毛滴虫或非特异性的阴道炎、宫颈炎者均排除.
侵袭性曲菌病, 已成为免疫低下病人的主要威胁之一, 在这些人中有很高的病死率, 早期诊断可改善预后, 但难以确定。血浆中循环抗原检测阳性常为该病最早的指征, 且有高度特异性, 是很有用的诊断指标。
阐述了儿童HIV感染的流行病学、传播途径以及未来的发展.据估计世界上约有100万儿童感染了HIV,这些儿童的母亲大多有性乱、静脉药瘾史或患有AIDS.除了母婴传播外,儿童HIV感染还可由使用消毒不充足的针头或注射器以及输入未筛检的血液或未处理的血制品引起.对于儿童HIV感染的防治措施是加强血清学监测,尽早地确定出生于HIV血清阳性母亲的感染婴儿,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
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引人瞩目.其新技术、新方法正越来越多地在医学领域得到应用.本文就感染性皮肤病、原因不明及多病因性皮肤病、皮肤肿瘤及遗传性皮肤病4部分近4年来Southern印迹杂交、原位杂交、多聚酶链式反应、脉冲场凝胶电泳等技术在皮肤科领域的应用现状做-简述,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报告1983~1991年埃塞俄比亚全非康复培训中心麻风防治规划中麻风病人联合化疗(MDT)后的复发.在3065例少菌型(PB)病人中,有34例(1.1%)诊断为复发.复发在停止MDT后平均6.1年(2.5~7.5年)发生,其中16例复发时诊断为多菌型.复发症状为皮损活动,新的神经功能丧失,皮损或神经内查到抗酸菌(AFB).但14例皮肤查菌阳性者无1例见到完整染色菌.
作者报告1例经临床、组织病理、免疫病理及超微结构等检查,诊断为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的患者,用皮质类固醇、硫唑嘌呤、依曲替酯和DDS治疗4年以上,由于病情反复,强的松的剂量有时达到120mg/d,硫唑嘌呤150mg/d,依曲替酯1mg/kg/d,DDS200mg/d,仅能短期部分缓解。
18株由临床分离的菌株用API20C法鉴定为新型隐球菌,再测试尿素酶、酚氧化物酶为阳性,全部菌株均不同化硝酸盐.18株中3株可在CGB培养基上生长,血清分型为B型,属格特变种.
本文报告多中心试验体外光化学疗法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效果,并以D-青霉胺为对照.79例新近发病(平均病期1.83年)及近6个月有进行性皮肤累及的系统性硬皮病患者接受随机、对照、单盲临床研究.以皮损严重程度(厚度)、体表累及范围百分比、口张开度以及手指弯曲度、连续皮肤活检及肺功能检查来判断疗效.
恶性黑素瘤预后差,死亡率高,多种因素与其自然病程和生存期限密切相关。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改变和免疫状况等资料,有可能对其预后作一大体评估,在临床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