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60分,占整个语文试卷的40%,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可见作文之重要性。而在高考阅卷中,阅卷老师发现,有很多同学写的作文,尤其是议论文,内容空乏,结构不完整,因此痛失宝贵的分数。其实只要我们在结构上动一番心思,定然会有让人惊喜的收获。下面给同学介绍三种行之有效的议论文结构模式。
一 清晰明朗、条分缕析的“三三制”式
这是非常典范的议论文结构模式,也可以叫“中心论点加分论点式”,许多名篇都是采用这种模式的。例如,《理想的阶梯》《六国论》《谈骨气》等等。把它展开就是:开头三句话提出中心论点,主体三段文论证中心。三个事例充当论据。下面是2002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选择》的结构提纲:
中心论点:我们要学会心灵的选择。
分论点一:我们要选择真理。
分论点二:我们要选择国家利益。
分论点三:我们要选择光明的前途。
这篇高考优秀作文就是典型的“三三制”式,给人的感觉是清晰明朗,条分缕析,使阅卷人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思维进程,同时又给人内容厚实,论据充分之感。
但使用此结构,要注意以下问题:一篇议论文最好有三个分论点;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要控制在15字以内:分论点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三个分论点应尽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题,重点解决其中一个问题。
二,层次分明、内容丰富的“六段综合式”
“六段综合式”展开就是:
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论点。
第二段:详例剖析,叙议结合。
第三段:略例排比,形成气势。
第四段:正反对比。凸现中心。
第五段:辩证分析,立论周全。
第六段:联系实际,升华主题。
下面是全国卷高考作文《=走出旧框框,冲破习惯势力》的结构:
第一段,追根溯源,引出习惯:千年历史,沉重习惯。
第二段,初举一例,习惯可变:人们习惯了“T型台”。
第三段,连举三例,强调危害:爱迪生、赵王和猿人。
第四段,辩证分析,指明危害:缺乏创新,永远落后。
第五段:冲破习惯,安于现状:正反对比,敲响警钟。
第六段:联系实际,习惯沉重:呼吁冲破,焕发潜能。
此文就是六段定“乾坤”,此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论据充实,内容丰富,逻辑严密。一气呵成,深受阅卷者的青睐。
三 逻辑严密、论证充分的“推迭式”
其基本模式为:“立论——人据——结承——迭据——归纳。”下面分别加以解说:
第一步,立论。即在文章开篇首先提出论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当然,也可以说明论证的背景、缘由等有关前提,通过简单的引述,提出论点。
第二步,人据。即在上面提出论点后,第一次进入论据阐述。这一步定位的论据最好选用史实,一般应是较古老的历史论据。有时,可以是寓言、传说、历史掌故、名人轶闻轶事等。
第三步,结承。即在第二步阐述论据的基础上,进行简要的分析,指出其具有的一般意义,进行小结。在此基础上,要随之联系现实生活,对论点加以阐述,承上启下,为下一步论证做准备。
第四步,达据。即在上文小结承转之后,再一次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论据进行论证。选用的事例要新,最好是当前媒体中新出现的典型事例。这些论据实际上与第二步中的历史论据形成推进和达加关系,故称之为“迭据”。这样一古一今,一旧一新,选择的论据有变化,为论点提供了扎实有效的证明事例。
第五步,归纳。在前面双重的事实论据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以进一步解释论点在当代的现实意义,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全文加以总结。
此结构模式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论据充实,论证充分,环环相扣,一气呵成,使阅卷人一看即明,值得同学借鉴。
总之,以上三种模式易于掌握,可操作性强,优点很多,尤其适合高考考场作文,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师进行议论文写作教学时向学生推荐的首选模式,以此训练学生写作,定能让同学在高考中收获惊喜。语文新课标下高中生作文互评探索/谭志永
一 背景
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展开,语文新课标的全面实施,均对高中作文教学提出了新挑战,作文评改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新形势,教师要有新思路、新措施。在传统的写作教學过程中,作文评改困扰语文教师,已经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教师辛辛苦苦地阅读,修改,评定,然后诵读优秀习作,讲解写作过程中暴露的共同问题,指点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些做法,耗时长,强度大,但遗憾的是收效甚微。因为不少学生只对教师的评语感兴趣,却往往忽视教师在评阅过程中指出的问题。如果教师的评语写得不中听,不少学生会不高兴,将作文本搁置一边,不再理会,根本就不看教师作了哪些修改,更不会思考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修改。更有甚者,连作文本都不打开,看都不看。这样,写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就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了。存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评改的次数再多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是典型的“吃力不讨好”的做法。所以,作文评改迫切地需要改变现状。基于这些形势,笔者认为高中生互评作文成为了一种不错的选择,或许是一种必需。
二 做法
1.教师在作文评改前给学生印发并且讲解《高中生作文互评表》。此表参照全国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制定,并结合湖北高考作文等级评分的操作实际作了修改)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事先明白评改的标准、要求及操作步骤。
2.教师在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后,及时地安排时间(以学生完成作文后3天内为宜)让学生相互评改作文。可按座位顺序将前后两排的四名或六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依次由每位作者先向组内其他同学交待自己的写作意图,然后诵读自己的文章,组内其他同学认真听读,然后结合训练要求,按《高中生作文互评表》的评改细则认真讨论,评改并给出分数,填写互评表。在这个过程中,完成错字病句的修改任务。
3.各小组评改完毕后,共同总结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把优秀文章推荐出来。
4.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探讨本次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由优秀文章的作者依次在全班诵读自己的文章,并请小组内其他同学简要陈述小组的评改意见。
5.激师对优秀文章及小组评改意见作适当的点评,然后让全班学生讨论并从所推荐的优秀文章中选出这次习作中的夺魁之作,予以表扬。如条件许可,给予物质奖励。
6.学生将评阅表粘贴在作文本上,然后将作文本上交教师,教师统一检查:对评改不公正的予以纠正,对评改不负责的予以批评,对评改效果好的予
一 清晰明朗、条分缕析的“三三制”式
这是非常典范的议论文结构模式,也可以叫“中心论点加分论点式”,许多名篇都是采用这种模式的。例如,《理想的阶梯》《六国论》《谈骨气》等等。把它展开就是:开头三句话提出中心论点,主体三段文论证中心。三个事例充当论据。下面是2002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选择》的结构提纲:
中心论点:我们要学会心灵的选择。
分论点一:我们要选择真理。
分论点二:我们要选择国家利益。
分论点三:我们要选择光明的前途。
这篇高考优秀作文就是典型的“三三制”式,给人的感觉是清晰明朗,条分缕析,使阅卷人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思维进程,同时又给人内容厚实,论据充分之感。
但使用此结构,要注意以下问题:一篇议论文最好有三个分论点;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要控制在15字以内:分论点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三个分论点应尽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题,重点解决其中一个问题。
二,层次分明、内容丰富的“六段综合式”
“六段综合式”展开就是:
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论点。
第二段:详例剖析,叙议结合。
第三段:略例排比,形成气势。
第四段:正反对比。凸现中心。
第五段:辩证分析,立论周全。
第六段:联系实际,升华主题。
下面是全国卷高考作文《=走出旧框框,冲破习惯势力》的结构:
第一段,追根溯源,引出习惯:千年历史,沉重习惯。
第二段,初举一例,习惯可变:人们习惯了“T型台”。
第三段,连举三例,强调危害:爱迪生、赵王和猿人。
第四段,辩证分析,指明危害:缺乏创新,永远落后。
第五段:冲破习惯,安于现状:正反对比,敲响警钟。
第六段:联系实际,习惯沉重:呼吁冲破,焕发潜能。
此文就是六段定“乾坤”,此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论据充实,内容丰富,逻辑严密。一气呵成,深受阅卷者的青睐。
三 逻辑严密、论证充分的“推迭式”
其基本模式为:“立论——人据——结承——迭据——归纳。”下面分别加以解说:
第一步,立论。即在文章开篇首先提出论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当然,也可以说明论证的背景、缘由等有关前提,通过简单的引述,提出论点。
第二步,人据。即在上面提出论点后,第一次进入论据阐述。这一步定位的论据最好选用史实,一般应是较古老的历史论据。有时,可以是寓言、传说、历史掌故、名人轶闻轶事等。
第三步,结承。即在第二步阐述论据的基础上,进行简要的分析,指出其具有的一般意义,进行小结。在此基础上,要随之联系现实生活,对论点加以阐述,承上启下,为下一步论证做准备。
第四步,达据。即在上文小结承转之后,再一次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论据进行论证。选用的事例要新,最好是当前媒体中新出现的典型事例。这些论据实际上与第二步中的历史论据形成推进和达加关系,故称之为“迭据”。这样一古一今,一旧一新,选择的论据有变化,为论点提供了扎实有效的证明事例。
第五步,归纳。在前面双重的事实论据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以进一步解释论点在当代的现实意义,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全文加以总结。
此结构模式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论据充实,论证充分,环环相扣,一气呵成,使阅卷人一看即明,值得同学借鉴。
总之,以上三种模式易于掌握,可操作性强,优点很多,尤其适合高考考场作文,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师进行议论文写作教学时向学生推荐的首选模式,以此训练学生写作,定能让同学在高考中收获惊喜。语文新课标下高中生作文互评探索/谭志永
一 背景
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展开,语文新课标的全面实施,均对高中作文教学提出了新挑战,作文评改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新形势,教师要有新思路、新措施。在传统的写作教學过程中,作文评改困扰语文教师,已经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教师辛辛苦苦地阅读,修改,评定,然后诵读优秀习作,讲解写作过程中暴露的共同问题,指点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些做法,耗时长,强度大,但遗憾的是收效甚微。因为不少学生只对教师的评语感兴趣,却往往忽视教师在评阅过程中指出的问题。如果教师的评语写得不中听,不少学生会不高兴,将作文本搁置一边,不再理会,根本就不看教师作了哪些修改,更不会思考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修改。更有甚者,连作文本都不打开,看都不看。这样,写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就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了。存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评改的次数再多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是典型的“吃力不讨好”的做法。所以,作文评改迫切地需要改变现状。基于这些形势,笔者认为高中生互评作文成为了一种不错的选择,或许是一种必需。
二 做法
1.教师在作文评改前给学生印发并且讲解《高中生作文互评表》。此表参照全国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制定,并结合湖北高考作文等级评分的操作实际作了修改)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事先明白评改的标准、要求及操作步骤。
2.教师在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后,及时地安排时间(以学生完成作文后3天内为宜)让学生相互评改作文。可按座位顺序将前后两排的四名或六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依次由每位作者先向组内其他同学交待自己的写作意图,然后诵读自己的文章,组内其他同学认真听读,然后结合训练要求,按《高中生作文互评表》的评改细则认真讨论,评改并给出分数,填写互评表。在这个过程中,完成错字病句的修改任务。
3.各小组评改完毕后,共同总结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把优秀文章推荐出来。
4.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探讨本次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由优秀文章的作者依次在全班诵读自己的文章,并请小组内其他同学简要陈述小组的评改意见。
5.激师对优秀文章及小组评改意见作适当的点评,然后让全班学生讨论并从所推荐的优秀文章中选出这次习作中的夺魁之作,予以表扬。如条件许可,给予物质奖励。
6.学生将评阅表粘贴在作文本上,然后将作文本上交教师,教师统一检查:对评改不公正的予以纠正,对评改不负责的予以批评,对评改效果好的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