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的确立,突出了语文的文化内涵的教育意义,突出了语文学科对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所承担的任务,强调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基础。人文教育最根本的价值在于培养人的人格和精神,唤起人对自由精神的追求,这也是一切教育的根本立场。
纵观我们现在的高中教育,急功近利,分数第一,更多地强调应试技巧,重视解题规律、方法的归纳总结,死记硬背字词的音形义,只要能明显提高高考成绩就学、就教,而对不能明显提高高考成绩的人文教育则忽视了。即使有人文教育,也仅仅是一些灌输式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缺失所造成的后果很少有人考虑。2008年10月4日,山西朔州第二中学学生李明在课堂上连捅老师四刀,致其不治身亡——这是一件多么骇人听闻的血案!两人之间并无任何仇怨,而被害的年轻老师在该校任教还不到一个月,是什么引起了学生的仇杀心理?是什么造成了老师被害的恶果?我不禁为被同事及学生们公认的好老师的逝去而叹惜,叹惜他逝去的悲哀,也为那名行凶的学生而惋惜,惋惜他逝去的未来人生。2007年1月6日,广东化州市新时代中学语文老师蒙燕清被自己的学生杀害。杀人者是初三(2)班16岁的学生林家乐,该生经常旷课,即使到教室也是打瞌睡。因为以前跟蒙老师借的钱还没还,所以当该生再一次向蒙老师借钱时便遭到了拒绝,于是他放学后寻上门来,举刀刺向了自己的语文老师。蒙老师身上有20多处刀伤,几乎是刀刀致命,内脏器官多处受损,额头至眼角一侧及手部也有严重刀伤。被送到医院抢救了约7个小时,仍然止不了血,1月9日凌晨4时左右,抢救无效死亡。2000年浙江省金华市一个中学生不堪学习压力残杀自己的母亲……
一件件血淋淋的事实无不证明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而灌输式的人文教育没有把人内心的真、善、美唤醒,反而把这些美好的人性压抑了、扼杀了,使受教育者由反感到仇恨,爱变成了恨。所以,教育要以人为本,把人文关怀放在第一,把人的精神提升、人格提升放在第一,而不是把知识技能放在第一。如果丧失了人性,即使考上北大清华,也还是一个工具而已,人性永远都得不到涵养,难免有轻视生命的行为。
作为一个高中语文老师,在教给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语文教育是不容置疑的实施人文教育的最佳途径。语文教育与人文教育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因为,首先人文精神说到底是一种情感的、主观的、个性化的价值判断,又由于情感是内心需要的真实反映,因而它包容了对真、善、美的价值判断与追求。语文正是一门极富情感、主观色彩、个性化的学科,它承载了人类文化,也承载了丰富复杂的情感体验,极大地包容了对真、善、美的理想追求与创造。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因此,我们可以借语文陶冶人文情操,培养人文精神。其次,人文教育并非抽象模糊,而是要靠具体的生命情感经历与体验来完成的,因而是生动活泼的。语文是一条活泼的生命之流,品读一篇佳作就犹如和作者做一次心灵沟通。语文的这种特殊载体决定了语文教育对人文教育的重大推进作用。最后,人文教育是精神的而非物质的、是间接长期的而非直接经济的,但又是可转化的,即人文精神能推动科技的发展。这一点也等同于语文教育。当社会上因语文与经济物质无直接关系而重理轻文时,人们也只一味地惊诧于科技的巨大功能,人文被抛到了角落。其实,人们不知道人文对科技制衡的重要性,正如不清楚学了文科对学理科的用处一样。所以,语文教育与人文教育关系密切,二者有非常多的共性与牵连。为了新世纪的教育健康有效发展,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利用语文来进行人文教育。
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呢?其实,我们老师只要好好地利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优秀篇目,就足以培养好学生的人文精神了。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正是人文教育的有效材料。无论是它的专题式的安排、作文题的设计还是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设计都为人文教育提供了实施的条件。以必修部分来说,它分为3个向度、20个专题。3个向度是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20个专题(以必修一、二为例)分别是:必修一 ——“向青春举杯”、“获得教养的途径”、“月是故乡明”、“像山那样思考”;必修二——“珍爱生命”、“和平的祈祷”、“历史的回声”、“慢慢走,欣赏啊”。这些都是以人文话题统领的专题。“向青春举杯”的专题学习,要让学生在青春的旋律中感受生命的多彩,对人生有所规划,实现精神成长与人格的丰盈。“获得教养的途径”的专题学习,要让学生明白:人要想从蒙昧而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就要读书学习,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积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应当具有终身学习的追求。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有赖于人开掘潜能、运用智慧、产生先进的思想,这就需要公民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有学习的需求和欲望。通过有效的探讨,学生从基本的“读书求知”意识逐步上升为自我完善、服务人类的精神追求。“月是故乡明”专题学习要使学生对故乡和思乡这一人文主题有一个清晰而系统的认识。“像山那样思考”专题学习应使学生对丰富的自然美有独特的审美感悟,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珍爱生命”专题学习要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启示学生学会珍爱生命、乐观向上,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和平的祈祷”专题学习,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战争和战争文学,培养起学生关爱生命、珍惜和平的情感。“历史的回声”专题学习,要学习审视历史、反思历史、接受和借鉴历史经验,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通过沉吟涵泳古代诗文,进行体味和品赏,丰富感情世界,提高文学素养。“慢慢走,欣赏啊”专题学习,要带领学生走进文学作品这片激情的森林、诗化的王国,聆泉听松、迷花倚石,使他们意荡心驰、目眩神迷。文学鉴赏的核心就是美的探寻——感悟美、发现美、创造美。通过活泼流转的美的体验,我们会将文学作品这块感情的结晶重新熔化、重新奔涌,汇进自己的生命之流;通过富于灵性的美的发现,我们将文学作品这抔“美的息壤”,焕发出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既然语文是人类文化、人类情感体验的载体,那么它对一个人的人文素养的养成也必然是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
语文教育应该重视人文教育,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着语言文字听说读写的训练,语文教育应渗透着认识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伟抱负,“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进取勇气,质朴、坚强、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无私品格,“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探索精神,“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德修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永远应该是语文素质教育激越而辉煌的主旋律。希望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师行动起来,让语文教学回归人文的本色。
(责任编辑 韦 雄)
纵观我们现在的高中教育,急功近利,分数第一,更多地强调应试技巧,重视解题规律、方法的归纳总结,死记硬背字词的音形义,只要能明显提高高考成绩就学、就教,而对不能明显提高高考成绩的人文教育则忽视了。即使有人文教育,也仅仅是一些灌输式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缺失所造成的后果很少有人考虑。2008年10月4日,山西朔州第二中学学生李明在课堂上连捅老师四刀,致其不治身亡——这是一件多么骇人听闻的血案!两人之间并无任何仇怨,而被害的年轻老师在该校任教还不到一个月,是什么引起了学生的仇杀心理?是什么造成了老师被害的恶果?我不禁为被同事及学生们公认的好老师的逝去而叹惜,叹惜他逝去的悲哀,也为那名行凶的学生而惋惜,惋惜他逝去的未来人生。2007年1月6日,广东化州市新时代中学语文老师蒙燕清被自己的学生杀害。杀人者是初三(2)班16岁的学生林家乐,该生经常旷课,即使到教室也是打瞌睡。因为以前跟蒙老师借的钱还没还,所以当该生再一次向蒙老师借钱时便遭到了拒绝,于是他放学后寻上门来,举刀刺向了自己的语文老师。蒙老师身上有20多处刀伤,几乎是刀刀致命,内脏器官多处受损,额头至眼角一侧及手部也有严重刀伤。被送到医院抢救了约7个小时,仍然止不了血,1月9日凌晨4时左右,抢救无效死亡。2000年浙江省金华市一个中学生不堪学习压力残杀自己的母亲……
一件件血淋淋的事实无不证明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而灌输式的人文教育没有把人内心的真、善、美唤醒,反而把这些美好的人性压抑了、扼杀了,使受教育者由反感到仇恨,爱变成了恨。所以,教育要以人为本,把人文关怀放在第一,把人的精神提升、人格提升放在第一,而不是把知识技能放在第一。如果丧失了人性,即使考上北大清华,也还是一个工具而已,人性永远都得不到涵养,难免有轻视生命的行为。
作为一个高中语文老师,在教给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语文教育是不容置疑的实施人文教育的最佳途径。语文教育与人文教育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因为,首先人文精神说到底是一种情感的、主观的、个性化的价值判断,又由于情感是内心需要的真实反映,因而它包容了对真、善、美的价值判断与追求。语文正是一门极富情感、主观色彩、个性化的学科,它承载了人类文化,也承载了丰富复杂的情感体验,极大地包容了对真、善、美的理想追求与创造。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因此,我们可以借语文陶冶人文情操,培养人文精神。其次,人文教育并非抽象模糊,而是要靠具体的生命情感经历与体验来完成的,因而是生动活泼的。语文是一条活泼的生命之流,品读一篇佳作就犹如和作者做一次心灵沟通。语文的这种特殊载体决定了语文教育对人文教育的重大推进作用。最后,人文教育是精神的而非物质的、是间接长期的而非直接经济的,但又是可转化的,即人文精神能推动科技的发展。这一点也等同于语文教育。当社会上因语文与经济物质无直接关系而重理轻文时,人们也只一味地惊诧于科技的巨大功能,人文被抛到了角落。其实,人们不知道人文对科技制衡的重要性,正如不清楚学了文科对学理科的用处一样。所以,语文教育与人文教育关系密切,二者有非常多的共性与牵连。为了新世纪的教育健康有效发展,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利用语文来进行人文教育。
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呢?其实,我们老师只要好好地利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优秀篇目,就足以培养好学生的人文精神了。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正是人文教育的有效材料。无论是它的专题式的安排、作文题的设计还是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设计都为人文教育提供了实施的条件。以必修部分来说,它分为3个向度、20个专题。3个向度是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20个专题(以必修一、二为例)分别是:必修一 ——“向青春举杯”、“获得教养的途径”、“月是故乡明”、“像山那样思考”;必修二——“珍爱生命”、“和平的祈祷”、“历史的回声”、“慢慢走,欣赏啊”。这些都是以人文话题统领的专题。“向青春举杯”的专题学习,要让学生在青春的旋律中感受生命的多彩,对人生有所规划,实现精神成长与人格的丰盈。“获得教养的途径”的专题学习,要让学生明白:人要想从蒙昧而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就要读书学习,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积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应当具有终身学习的追求。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有赖于人开掘潜能、运用智慧、产生先进的思想,这就需要公民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有学习的需求和欲望。通过有效的探讨,学生从基本的“读书求知”意识逐步上升为自我完善、服务人类的精神追求。“月是故乡明”专题学习要使学生对故乡和思乡这一人文主题有一个清晰而系统的认识。“像山那样思考”专题学习应使学生对丰富的自然美有独特的审美感悟,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珍爱生命”专题学习要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启示学生学会珍爱生命、乐观向上,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和平的祈祷”专题学习,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战争和战争文学,培养起学生关爱生命、珍惜和平的情感。“历史的回声”专题学习,要学习审视历史、反思历史、接受和借鉴历史经验,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通过沉吟涵泳古代诗文,进行体味和品赏,丰富感情世界,提高文学素养。“慢慢走,欣赏啊”专题学习,要带领学生走进文学作品这片激情的森林、诗化的王国,聆泉听松、迷花倚石,使他们意荡心驰、目眩神迷。文学鉴赏的核心就是美的探寻——感悟美、发现美、创造美。通过活泼流转的美的体验,我们会将文学作品这块感情的结晶重新熔化、重新奔涌,汇进自己的生命之流;通过富于灵性的美的发现,我们将文学作品这抔“美的息壤”,焕发出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既然语文是人类文化、人类情感体验的载体,那么它对一个人的人文素养的养成也必然是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
语文教育应该重视人文教育,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着语言文字听说读写的训练,语文教育应渗透着认识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伟抱负,“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进取勇气,质朴、坚强、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无私品格,“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探索精神,“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德修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永远应该是语文素质教育激越而辉煌的主旋律。希望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师行动起来,让语文教学回归人文的本色。
(责任编辑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