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埃博拉病毒病既往疫情年表》显示,该病情出现将近40年的历史上,这是迄今最大、最严重和最复杂的一次疫情爆发。此次疫情爆发地区均是以往从未发生过埃博拉疫情、毫无应对经验的国家,如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
2014年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拉响埃博拉疫情“全球警报”。
一、埃博拉病毒是何方“妖怪”?
埃博拉病毒病(以往称“埃博拉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是世界上最凶猛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即“第四级病毒”(艾滋病为二级,非典——SARS为三级)。
1.发病率高。
实验室检测证实,埃博拉病毒在常温下较稳定,对热有中等度抵抗力,56℃不能完全灭活,60℃时30分钟方能破坏其感染性;紫外线照射2分钟可使之完全灭活。该病毒主要是通过患者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它传播速度很快,潜伏期(感染上该病毒到出现症状)2~21天。健康人的破损皮肤或黏膜接触被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污染的环境或物品(如脏衣物、床单或者用过的针头)时,也可发生感染。其传播区域以潮湿的南方为主。
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这和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有关。感染者一旦出现症状就具有传染性,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据了解,发病与传统习俗密切相关。例如,西非部分地区居民有为逝者守灵、擦洗、拥抱、亲吻过世亲属等根深蒂固的风俗习俗,这有利于埃博拉病毒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等国家快速传播;该三国边境人员的大规模流动,也推动埃博拉疫情迅速蔓延。在社区以及卫生设施内的感染传播问题也在持续发生。
2.致死率高。
埃博拉病毒是迄今发现的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尚无有效疗法。据报道,境外埃博拉病毒病死亡率可达50%~90%。截至目前,上述国家共计报告埃博拉病毒造成的累计报告病例1779例,死亡961人,死亡率超过50%。
3.高危人群。
在疫区出现疫情时以下4类人群为高危感染人群:①医务人员;②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人;③在葬礼过程中直接接触死者尸体的人员;④在雨林地区接触了森林中死亡动物的人。
二、怎样早期识别本病?
临床发现,埃博拉病毒患者大多是突然发病,主要症状有发热、极度虚弱、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等,数天后可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皮疹。严重病例可出现无黄疸型肝炎和胰腺炎,以及轻重不一的出血倾向,包括内脏出血和体外出血。重症患者常表现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昏迷等,容易出现低血压、休克、心肌炎、肺炎和其他多脏器损伤。患者死亡时会有全身多脏器出血(俗称“七窍流血”),模样十分恐怖。
本病易误诊为肾综合征出血热、伤寒、恶性疟疾等病,临床上须注意进行鉴别。临床检验结果包括血液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降低,肝酶升高。该病毒感染只有通过实验室检测才可确认。国内目前最快可以在4小时内检测诊断。迄今为止对该病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主要对症支持治疗。
三、防范埃博拉病毒病须全民行动
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认知,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减少发病和死亡的唯一方法。
(一)政府出台防控措施
2014年7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外交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旅游局已联合发布《关于防止非洲埃博拉出血热传入我国的公告》,《公告》要求来自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的人员,如有发热、极度虚弱、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等症状,入境时应立即、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口头申报。口岸不能明确诊断的,应当移交指定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治。入境后3周内出现上述症状者,应当立即到医院就诊,并向医生说明近期的旅行史,以便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病例,应按要求及时报告。
中国已掌握埃博拉病毒抗体基因。国家近日将派出3支公共卫生专家组赴非援助,分别前往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三国,对当地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进行技术指导。这次专家组携带的援助物资主要包括个人防护用品、环境消杀药品和治疗药物。
(二)个人防护最重要
由于本病发病率快,致死率高,故国人对这场恶战绝不能掉以轻心。
1.因公出境前应了解目的地疫情情况及预防措施,在境外应避免接触野生动物、有症状的人员,勿食用未煮熟食物,勿饮用生水。
2.如在境外出现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可向所在国使领馆寻求帮助。
3.如入境旅客此前曾到过非洲(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及周边区域)、中东地区(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约旦、伊朗等)国家,或回国时有发热、咽痛、虚弱、畏寒、腹泻、急性肢体麻痹等症状,在入境时应主动向检验检疫机构申报;由于本病有潜伏期,故去过疫区要留意自己21天内的健康状况;如旅客在入境通道被要求抽检,须主动配合检疫人员工作,以便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入境后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当立即到医院就诊,并向医生说明近期旅行史。
4.埃博拉病毒疫苗有望明年投入使用。世卫组织官员8月9日表示,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疫苗有望明年投入使用。目前美国科学家研发的一种疫苗,已在灵长类动物体测试中取得积极效果。
我国公卫专家一致认为,对埃博拉病毒病不必恐慌,只要全社会高度重视,沉着应对,防护措施到位,埃博拉疫情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2014年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拉响埃博拉疫情“全球警报”。
一、埃博拉病毒是何方“妖怪”?
埃博拉病毒病(以往称“埃博拉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是世界上最凶猛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即“第四级病毒”(艾滋病为二级,非典——SARS为三级)。
1.发病率高。
实验室检测证实,埃博拉病毒在常温下较稳定,对热有中等度抵抗力,56℃不能完全灭活,60℃时30分钟方能破坏其感染性;紫外线照射2分钟可使之完全灭活。该病毒主要是通过患者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它传播速度很快,潜伏期(感染上该病毒到出现症状)2~21天。健康人的破损皮肤或黏膜接触被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污染的环境或物品(如脏衣物、床单或者用过的针头)时,也可发生感染。其传播区域以潮湿的南方为主。
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这和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有关。感染者一旦出现症状就具有传染性,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据了解,发病与传统习俗密切相关。例如,西非部分地区居民有为逝者守灵、擦洗、拥抱、亲吻过世亲属等根深蒂固的风俗习俗,这有利于埃博拉病毒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等国家快速传播;该三国边境人员的大规模流动,也推动埃博拉疫情迅速蔓延。在社区以及卫生设施内的感染传播问题也在持续发生。
2.致死率高。
埃博拉病毒是迄今发现的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尚无有效疗法。据报道,境外埃博拉病毒病死亡率可达50%~90%。截至目前,上述国家共计报告埃博拉病毒造成的累计报告病例1779例,死亡961人,死亡率超过50%。
3.高危人群。
在疫区出现疫情时以下4类人群为高危感染人群:①医务人员;②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人;③在葬礼过程中直接接触死者尸体的人员;④在雨林地区接触了森林中死亡动物的人。
二、怎样早期识别本病?
临床发现,埃博拉病毒患者大多是突然发病,主要症状有发热、极度虚弱、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等,数天后可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皮疹。严重病例可出现无黄疸型肝炎和胰腺炎,以及轻重不一的出血倾向,包括内脏出血和体外出血。重症患者常表现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昏迷等,容易出现低血压、休克、心肌炎、肺炎和其他多脏器损伤。患者死亡时会有全身多脏器出血(俗称“七窍流血”),模样十分恐怖。
本病易误诊为肾综合征出血热、伤寒、恶性疟疾等病,临床上须注意进行鉴别。临床检验结果包括血液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降低,肝酶升高。该病毒感染只有通过实验室检测才可确认。国内目前最快可以在4小时内检测诊断。迄今为止对该病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主要对症支持治疗。
三、防范埃博拉病毒病须全民行动
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认知,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减少发病和死亡的唯一方法。
(一)政府出台防控措施
2014年7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外交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旅游局已联合发布《关于防止非洲埃博拉出血热传入我国的公告》,《公告》要求来自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的人员,如有发热、极度虚弱、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等症状,入境时应立即、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口头申报。口岸不能明确诊断的,应当移交指定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治。入境后3周内出现上述症状者,应当立即到医院就诊,并向医生说明近期的旅行史,以便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病例,应按要求及时报告。
中国已掌握埃博拉病毒抗体基因。国家近日将派出3支公共卫生专家组赴非援助,分别前往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三国,对当地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进行技术指导。这次专家组携带的援助物资主要包括个人防护用品、环境消杀药品和治疗药物。
(二)个人防护最重要
由于本病发病率快,致死率高,故国人对这场恶战绝不能掉以轻心。
1.因公出境前应了解目的地疫情情况及预防措施,在境外应避免接触野生动物、有症状的人员,勿食用未煮熟食物,勿饮用生水。
2.如在境外出现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可向所在国使领馆寻求帮助。
3.如入境旅客此前曾到过非洲(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及周边区域)、中东地区(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约旦、伊朗等)国家,或回国时有发热、咽痛、虚弱、畏寒、腹泻、急性肢体麻痹等症状,在入境时应主动向检验检疫机构申报;由于本病有潜伏期,故去过疫区要留意自己21天内的健康状况;如旅客在入境通道被要求抽检,须主动配合检疫人员工作,以便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入境后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当立即到医院就诊,并向医生说明近期旅行史。
4.埃博拉病毒疫苗有望明年投入使用。世卫组织官员8月9日表示,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疫苗有望明年投入使用。目前美国科学家研发的一种疫苗,已在灵长类动物体测试中取得积极效果。
我国公卫专家一致认为,对埃博拉病毒病不必恐慌,只要全社会高度重视,沉着应对,防护措施到位,埃博拉疫情是完全可以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