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验音乐的美感应是音乐课堂的主要内容,感动学生的,应该是音乐本身。大音乐教育的音乐课堂,学生只是音乐的尝试者,并不是专业音乐人,教师想从音乐技法上吸引学生,学生还没有这么专业的鉴赏力,想单从音乐的兴趣上激发学生,我们的课堂音乐在流行音乐面前,完全不能使学生有更特别的兴趣。所以,要想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感,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创设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音乐背景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但是离开了相关音乐背景的了解,音乐的美感体验就要大打折扣。对于教师来说,创设这个背景一定要生动,时间和空间具体,情感悬念强烈。例如,在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教师应该设想到,这个乐曲起伏颇大,包含着人生的起落悲喜,并且和贝多芬本人的生活经历情感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就应该着重介绍贝多芬的性格,生活处境,历经的坎坷,还应该结合当时资产阶级大革命的风起云涌,让学生感受乐曲诞生的大时代背景。这种背景介绍和音乐是分不开的,启发学生的情感悬念,才能使学生在聆听时进入音乐情境。
其次,设计一个完美的音乐聆听环境
完美的音乐聆听环境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尽量做好准备。良好的音响设备,是演绎音乐最好的载体。人声的纯净与秀美,不需要教师的夸夸其谈,是真正从声音中传递到每个人心中。音乐之美,不是教师的讲述能强加给学生的,只能是聆听,只能是优美的声音效果让学生自己感受。如果在常规教学中,学生欣赏到的都不是最优美的音乐,那长期如此,学生对音乐就开始持怀疑态度,不再认同音乐的感人魅力了。对此,我对某些出版社教材中的配套音像资料颇有意见,那就是,这些磁带灌制质量并不高,优美的《祝酒歌》在我们课堂播放时候,不光不能让学生感受到美,甚至让有的学生尖声讥笑,这样的音乐资料在课堂上给学生听,实在是适得其反。所以,音乐的聆听,是需要教师选取最优美的音乐资料,用好的音响效果呈现出来给学生聆听的,并且,一定要成在常规,长年累月积累,给学生一种完美的音乐感受。
第三,重视音乐课堂中音乐聆听所占的比重
在音乐面前,教师介绍多少,说多少音乐的美,那都是教师的个人感受,这种感受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要学生认同,还不如教师提示一两句,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听,给学生感受。
一堂音乐课,学生听的时间应该起码有半堂课。可以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先完整的听。教师应该提示学生尽量静下心来闭目聆听。完整的音乐形象对学生非常的重要,第一遍完整的聆听,学生其实有很多感受,有的学生并不会用语言描述出来,教师也不应该追求在这个过程之后,有多少个学生说出了自己听音乐的体验。
这种说出来的体验是表象上的,更深层的体验其实在心里,教师只需要注意学生是不是对这个音乐明显有了兴趣,明显沉浸到了音乐中,就成功了。再多次聆听。在多次聆听中,学生有了自己重视的片段,熟悉了音乐旋律,并且喜欢跟唱。这就是学生喜爱上了这个音乐的表现,也是音乐魅力吸引了学生的表现,单靠教师讲述想纠正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偏好根本不可能,但只要课堂有时间反复地听,学生在耳熟能详,有充分机会聆听透彻健康音乐的基础上,音乐自然能让他们有所改观,音乐教师千万不要从自己的角度就轻视音乐的魅力。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一下语文教学中的“美读”这一方法。多读,自然能感受其美,多听多唱,自然可以让学生感受音乐其美。教师要是转换一个角度,不单从自己教上去想,而是从学上去体验,就能感受到,学生喜欢的是听和唱,不喜欢的恰恰是教师讲得过多。我曾经实验过,学生最不感兴趣的歌曲,要是整堂课用大部分的时间给他们听唱,其实最后,他们都不自觉地下课了还在哼唱,这让我感受到,我们音乐教师其实并没有正视过音乐本身的魅力,而是太迷信自己讲述的魅力了。
教师的升华和提炼是聆听最后必不可少的,但是贵在画龙点睛。如果通堂课让学生去聆听毕竟有他的盲目性,这样也并不可取。所以,教师可以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和知识介绍,不过,可以有一些艺术的处理方式。例如,想介绍欧洲音乐风情,很多教师想将欧洲建筑和文化给学生一个印象,这个当然有助学生理解欧洲音乐的风格。可是,为什么不能将这些文化建筑图片在音乐播放的过程中作为一种辅助的视觉效果呈现呢?这样完全可以不打断音乐的连续性,不影响音乐的聆听,学生的看和听是可以同时进行的,所以,这些人文风景的介入,既完全恰当,也没有影响课堂的音乐性,恰恰成了一种非常好的辅助,所以,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中的很多理念非常正确有效,只是教师在操作时候,没有找到最恰当的方法而已。课堂中,每堂课对音乐技巧和知识的传授,是循序渐进的,每堂课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并不多不特别复杂,这些知识目标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传授给学生。例如在聆听奏鸣曲时,教师将奏鸣曲的曲式结构呈现在黑板上,一个简单的讲解,学生就能够理解了,更多的是让学生能在聆听中对照图式进行区别,教师要节约这些知识讲解的时间,如果把这个变成了数学课上的分析或者语文课中的段落分析,音乐的魅力一样会荡然无存。
音乐课堂,音乐体验一定是第一位的,唱谱等技能训练,都是为完整的音乐体验做铺垫,唱歌课中,发声方法的教授等等,也是为学生能优美完整地演唱为目的,教师将聆听放在重要的位置来进行课堂设计,这样,一个有完整音乐体验的课堂,才具有了音乐课堂的特点。
首先,创设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音乐背景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但是离开了相关音乐背景的了解,音乐的美感体验就要大打折扣。对于教师来说,创设这个背景一定要生动,时间和空间具体,情感悬念强烈。例如,在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教师应该设想到,这个乐曲起伏颇大,包含着人生的起落悲喜,并且和贝多芬本人的生活经历情感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就应该着重介绍贝多芬的性格,生活处境,历经的坎坷,还应该结合当时资产阶级大革命的风起云涌,让学生感受乐曲诞生的大时代背景。这种背景介绍和音乐是分不开的,启发学生的情感悬念,才能使学生在聆听时进入音乐情境。
其次,设计一个完美的音乐聆听环境
完美的音乐聆听环境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尽量做好准备。良好的音响设备,是演绎音乐最好的载体。人声的纯净与秀美,不需要教师的夸夸其谈,是真正从声音中传递到每个人心中。音乐之美,不是教师的讲述能强加给学生的,只能是聆听,只能是优美的声音效果让学生自己感受。如果在常规教学中,学生欣赏到的都不是最优美的音乐,那长期如此,学生对音乐就开始持怀疑态度,不再认同音乐的感人魅力了。对此,我对某些出版社教材中的配套音像资料颇有意见,那就是,这些磁带灌制质量并不高,优美的《祝酒歌》在我们课堂播放时候,不光不能让学生感受到美,甚至让有的学生尖声讥笑,这样的音乐资料在课堂上给学生听,实在是适得其反。所以,音乐的聆听,是需要教师选取最优美的音乐资料,用好的音响效果呈现出来给学生聆听的,并且,一定要成在常规,长年累月积累,给学生一种完美的音乐感受。
第三,重视音乐课堂中音乐聆听所占的比重
在音乐面前,教师介绍多少,说多少音乐的美,那都是教师的个人感受,这种感受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要学生认同,还不如教师提示一两句,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听,给学生感受。
一堂音乐课,学生听的时间应该起码有半堂课。可以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先完整的听。教师应该提示学生尽量静下心来闭目聆听。完整的音乐形象对学生非常的重要,第一遍完整的聆听,学生其实有很多感受,有的学生并不会用语言描述出来,教师也不应该追求在这个过程之后,有多少个学生说出了自己听音乐的体验。
这种说出来的体验是表象上的,更深层的体验其实在心里,教师只需要注意学生是不是对这个音乐明显有了兴趣,明显沉浸到了音乐中,就成功了。再多次聆听。在多次聆听中,学生有了自己重视的片段,熟悉了音乐旋律,并且喜欢跟唱。这就是学生喜爱上了这个音乐的表现,也是音乐魅力吸引了学生的表现,单靠教师讲述想纠正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偏好根本不可能,但只要课堂有时间反复地听,学生在耳熟能详,有充分机会聆听透彻健康音乐的基础上,音乐自然能让他们有所改观,音乐教师千万不要从自己的角度就轻视音乐的魅力。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一下语文教学中的“美读”这一方法。多读,自然能感受其美,多听多唱,自然可以让学生感受音乐其美。教师要是转换一个角度,不单从自己教上去想,而是从学上去体验,就能感受到,学生喜欢的是听和唱,不喜欢的恰恰是教师讲得过多。我曾经实验过,学生最不感兴趣的歌曲,要是整堂课用大部分的时间给他们听唱,其实最后,他们都不自觉地下课了还在哼唱,这让我感受到,我们音乐教师其实并没有正视过音乐本身的魅力,而是太迷信自己讲述的魅力了。
教师的升华和提炼是聆听最后必不可少的,但是贵在画龙点睛。如果通堂课让学生去聆听毕竟有他的盲目性,这样也并不可取。所以,教师可以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和知识介绍,不过,可以有一些艺术的处理方式。例如,想介绍欧洲音乐风情,很多教师想将欧洲建筑和文化给学生一个印象,这个当然有助学生理解欧洲音乐的风格。可是,为什么不能将这些文化建筑图片在音乐播放的过程中作为一种辅助的视觉效果呈现呢?这样完全可以不打断音乐的连续性,不影响音乐的聆听,学生的看和听是可以同时进行的,所以,这些人文风景的介入,既完全恰当,也没有影响课堂的音乐性,恰恰成了一种非常好的辅助,所以,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中的很多理念非常正确有效,只是教师在操作时候,没有找到最恰当的方法而已。课堂中,每堂课对音乐技巧和知识的传授,是循序渐进的,每堂课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并不多不特别复杂,这些知识目标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传授给学生。例如在聆听奏鸣曲时,教师将奏鸣曲的曲式结构呈现在黑板上,一个简单的讲解,学生就能够理解了,更多的是让学生能在聆听中对照图式进行区别,教师要节约这些知识讲解的时间,如果把这个变成了数学课上的分析或者语文课中的段落分析,音乐的魅力一样会荡然无存。
音乐课堂,音乐体验一定是第一位的,唱谱等技能训练,都是为完整的音乐体验做铺垫,唱歌课中,发声方法的教授等等,也是为学生能优美完整地演唱为目的,教师将聆听放在重要的位置来进行课堂设计,这样,一个有完整音乐体验的课堂,才具有了音乐课堂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