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分写作七分改”,道出了一篇好文章修改的重要性。但对于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而言,“改”更难于“写”。修改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不仅仅是一个细节问题,它更是完整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在写作练习过程中做到反复认真修改,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笔者认为,作文修改训练课应抓住八字方针:激发兴趣,主动参与。
一、制定标准
为了学生便于操作,初次进行作文修改专题训练课的时候,教师就应事先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让学生有一个统一的修改符号与操作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操作时能更简洁,更方便,使得学习活动能有序进行。避免了整篇改稿的杂乱无章,自己的文章在自己改后竟然不知所云的现象发生。因此,教师要在事先向大家印发一篇有关修改范例的改稿,让学生掌握常见的一些修改符号及操作方法。
让学生对文章修改有统一的标准。虽然文章的修改无法做到绝对的标准统一,但最基本的标点正确,文从字顺是要做到的。因此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有较多的考虑和准备。比如: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书写汉字;正确的行文格式;没有病句;语意连贯,逻辑严密;每段要有明确的中心;文章选材恰当、新颖;文章主题明确,中心突出;文章结构完整,过渡自然。
这些标准的排列基本上是由简到难,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学年的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安排。7年级时可以标准适当少些,要求适当简单一些,到8—9年级时,可以相应的增加标准与难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修改目标,又使得他们在操作时可以有一个基本统一的标准。这种有意识的训练,又可以使学生在今后作文时,会有意识的严格要求自己按正确的方法去完成习作,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且长期坚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步骤方法
1.教师初评
对于学生作文水平情况,教师必须首先对全班有整体了解,把握每一次作文的总体概况,对全班作文有初步的评价,但并不需要动手去作详细批阅。这样有利于后面对学生修改作文教学环节的把握。
2.反复自改,一步到位
同学们通常习惯于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时他们对自己文章中的问题可以一步到位地进行改动,包括从标点符号到字词句章。学生自改的时候,可以设置计时比赛与展示结果比赛的方式进行,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改法的优点在于,由于是自己创作的文章,所以修改者用不着再花更多的时间重新熟悉文章,所以省时省力,但这恰恰也就是其缺点所在。创作者水平有限,往往对自己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是“熟视无睹”,无法准确发现并及时纠正。这也就是为什么学生对自己的习作修改后,还会存在很多问题的真正原因之一。
3.分组修改,指出失误
初中生水平有限,即使是反复修改,也未必能完全发现自己习作中的所有问题,那么这就要借助同学们的互相修改,以取长补短。同时,学生知识水平、写作技能虽然悬殊不大,但仍良莠不齐,这也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进行作文的互相修改。学生们在遵循教师列出的标准的同时,在修改时不需要作出具体的修改方法,只需指出失误,或者进一步提出修改的意见。等全文改完后,再由习作者自己根据修改者的意见去进行具体改动。在互改后,老师要求修改的学生要在改作上签上自己的姓名,目的是督促学生能积极认真的对待修改活动,以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种互改的好处是,可以让修改者在修改别人的文章时,学习他人的优点;同时,发现别人的不足时,对自己又会有警醒作用。对习作者来说,发现了自己没能发现的失误之处。这样习作者与修改者在这种积极互动中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增加写作知识与提高写作技能。
4.习作传阅,交流共享
选出修改准确乃至精彩的习作,教师印发全班阅读,或者让学生课堂朗读。当然,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此时的教学效果却非同一般。这既是对修改者与习作者的鼓励与激发,同时又让其他同学能更好的学习借鉴好的修改方法与技巧,推动了全班学生作文创作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更进一步促进同学们对习作修改的优秀习惯的养成。
每次作文训练课后,要让学生主动去总结这次作文修改训练课后有哪些收获。对于好的有质量的经验总结,教师一定要在全班公开交流,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与修改的积极性。尤其是7—8年级的学生更应该做到这些。技巧性的东西要能熟记于心,领悟性的东西则要反复思考,让知识与技巧真正据为己有,让学生的创作水平在不经意间有质的提升,化平淡为神奇。
作文修改训练课,看似完全放手,但实际上教师的主导地位与作用贯穿始终。这不仅仅体现在教师对修改标准的制定,分组互改的组织上等,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厉行激励原则,要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快乐的体验中获得写作知识,提高作文修改技能,进一步养成优秀的写作习惯,并进而让优秀的习惯成为一种智慧。
一、制定标准
为了学生便于操作,初次进行作文修改专题训练课的时候,教师就应事先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让学生有一个统一的修改符号与操作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操作时能更简洁,更方便,使得学习活动能有序进行。避免了整篇改稿的杂乱无章,自己的文章在自己改后竟然不知所云的现象发生。因此,教师要在事先向大家印发一篇有关修改范例的改稿,让学生掌握常见的一些修改符号及操作方法。
让学生对文章修改有统一的标准。虽然文章的修改无法做到绝对的标准统一,但最基本的标点正确,文从字顺是要做到的。因此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有较多的考虑和准备。比如: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书写汉字;正确的行文格式;没有病句;语意连贯,逻辑严密;每段要有明确的中心;文章选材恰当、新颖;文章主题明确,中心突出;文章结构完整,过渡自然。
这些标准的排列基本上是由简到难,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学年的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安排。7年级时可以标准适当少些,要求适当简单一些,到8—9年级时,可以相应的增加标准与难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修改目标,又使得他们在操作时可以有一个基本统一的标准。这种有意识的训练,又可以使学生在今后作文时,会有意识的严格要求自己按正确的方法去完成习作,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且长期坚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步骤方法
1.教师初评
对于学生作文水平情况,教师必须首先对全班有整体了解,把握每一次作文的总体概况,对全班作文有初步的评价,但并不需要动手去作详细批阅。这样有利于后面对学生修改作文教学环节的把握。
2.反复自改,一步到位
同学们通常习惯于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时他们对自己文章中的问题可以一步到位地进行改动,包括从标点符号到字词句章。学生自改的时候,可以设置计时比赛与展示结果比赛的方式进行,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改法的优点在于,由于是自己创作的文章,所以修改者用不着再花更多的时间重新熟悉文章,所以省时省力,但这恰恰也就是其缺点所在。创作者水平有限,往往对自己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是“熟视无睹”,无法准确发现并及时纠正。这也就是为什么学生对自己的习作修改后,还会存在很多问题的真正原因之一。
3.分组修改,指出失误
初中生水平有限,即使是反复修改,也未必能完全发现自己习作中的所有问题,那么这就要借助同学们的互相修改,以取长补短。同时,学生知识水平、写作技能虽然悬殊不大,但仍良莠不齐,这也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进行作文的互相修改。学生们在遵循教师列出的标准的同时,在修改时不需要作出具体的修改方法,只需指出失误,或者进一步提出修改的意见。等全文改完后,再由习作者自己根据修改者的意见去进行具体改动。在互改后,老师要求修改的学生要在改作上签上自己的姓名,目的是督促学生能积极认真的对待修改活动,以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种互改的好处是,可以让修改者在修改别人的文章时,学习他人的优点;同时,发现别人的不足时,对自己又会有警醒作用。对习作者来说,发现了自己没能发现的失误之处。这样习作者与修改者在这种积极互动中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增加写作知识与提高写作技能。
4.习作传阅,交流共享
选出修改准确乃至精彩的习作,教师印发全班阅读,或者让学生课堂朗读。当然,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此时的教学效果却非同一般。这既是对修改者与习作者的鼓励与激发,同时又让其他同学能更好的学习借鉴好的修改方法与技巧,推动了全班学生作文创作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更进一步促进同学们对习作修改的优秀习惯的养成。
每次作文训练课后,要让学生主动去总结这次作文修改训练课后有哪些收获。对于好的有质量的经验总结,教师一定要在全班公开交流,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与修改的积极性。尤其是7—8年级的学生更应该做到这些。技巧性的东西要能熟记于心,领悟性的东西则要反复思考,让知识与技巧真正据为己有,让学生的创作水平在不经意间有质的提升,化平淡为神奇。
作文修改训练课,看似完全放手,但实际上教师的主导地位与作用贯穿始终。这不仅仅体现在教师对修改标准的制定,分组互改的组织上等,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厉行激励原则,要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快乐的体验中获得写作知识,提高作文修改技能,进一步养成优秀的写作习惯,并进而让优秀的习惯成为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