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在于其自律程度。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的关键在于加强职业道德的自律。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自律系统应由有效的道德认知系统、良好的道德环境系统、科学有效的道德自律指标系统、行之有效的约束系统和自律效应反馈评价系统等内容构成。其中,认知是起点,环境是基础,标准是前提,约束是根本,评价是关键。
【关键词】会计 职业道德 自律系统
一个良好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系统应由有效的道德认知系统、良好的道德环境系统、科学有效的道德自律指标系统、行之有效的约束系统和自律效应反馈评价系统等内容构成。其中,认知是起点,环境是基础,标准是前提,约束是根本,评价是关键。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的认知系统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的认知系统,是指会计人员对职业道德的学习、认知、接受和运用的过程,包括对会计之道、会计之德的学习,接受以及如何学习接受等方面的内容。孔子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一个人不能事事处处亲身实践,职业上的很多道德知识、道德习惯、道德标准都不可能是自己亲身实践所得。只有通过对道德及相关知识的学习,才可以认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理解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职业与职业之间的道德关系,并以此为参照,逐步形成与会计职业实践相关的道德观念、道德规则和道德理想。不仅要从书本上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向他人、向社会学习。前人的经验,他人的体会,都可作为会计人员自律的借鉴。学好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从理论上明白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自觉地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自律和修养。明道德可以固本,重修养可以强魂,懂廉耻可以净化心灵。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德”就是遵守市场规则和职业道德准则。会计人员应按照会计职业规律和会计业务技术的要求,坚持准则、诚信为本、重视操守、不做假账,以提高会计服务质量来谋求利润。“道”就是业务技术。业务不熟,技术不精,其“德”则难以表现,其职业之“德”也就失去了依托的基础。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自律,首先必须加强会计业务技术的学习。只有娴熟的技术与高尚的品德相结合,优良的职业道德才能得以体现。技术拙劣,再高尚的个人品德,其职业道德水平也不可能得到完美的体现,业务技术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的前提和基础。会计人员不是生来就懂会计职业道德的,他对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意志等有一个接受过程,这就是学习和受教育。首先,注重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准会计人员是指那些在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在他们未接触会计实践和具体会计工作前,就应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立热爱会计工作、敬重会计职业、珍惜会计职业荣誉的思想,激起强烈的学习会计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技能的欲望。其次,加强会计人员岗前职业道德教育。岗前教育是指在取得上岗资格证书前的学习和考试中所进行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取得各等级会计职称前的会计教育和考试中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再次,强化会计人员后续的职业道德。通过案例教育、警示教育、职称考试等多种教育方式,启发或激励在职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自觉进行的职业道德修养。立足于教育,防范于前,惩戒于后。让会计人员全方位、全寿命地接受职业道德的学习和教育,不断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意识,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水平。
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的环境系统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的环境是指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和道德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造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原因,也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严、企业领导的道德素质欠佳、会计法规不健全、会计人员水平低下、监督不力以及客观环境所迫等。尽管这些因素不是会计人员自己所能左右且与自律没有直接联系,但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自律性的程度有直接的影响,对会计人员的行为结果有着直接影响,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系统的基础和不可回避的要素。会计人员在单位领导的具体领导下进行工作,单位领导的道德水平、道德修养直接影响着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发挥。美国会计界认为,会计职业道德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理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进展与经理职业道德的强化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中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状况也是如此。提高领导的道德修养,既可以带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还可减少领导对会计道德的负面影响。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可以为建设高品质的职业道德提供肥沃的土壤,可以预防发生不道德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但预防不等于杜绝。对于那些职业道德水平不高,道德自律性不强的会计人员、领导人员,还必须营造一个硬环境,即加强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用法律的手段约束、制约其不道德行为。充分发挥法律威慑作用,不仅可以遏制和减少会计人员经济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还可以防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败坏。调查资料表明,由于“会计法规不健全”、“惩罚过轻”而产生的会计人员偏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综合比例分别为40.3%和29.9%,占第六位和八位。严密的企业内部监督,能促使会计人员严格按规定的程序、手续办事,即使有一些不良动机,其行为也无法实现。从会计人员经济犯罪案例中可以看出,贪污、挪用公款并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多次作案都没有被发现。这本身就是内部监督机制的一个漏洞,是产生不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犯罪的土壤。良好的道德风尚可以感化、熏陶会计人员的思想,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自律意识;健全的法律规范体系可以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强制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自律;领导干部的良好道德修养可以优化会计人员的执业环境;而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杜绝或减少不道德行为的产生。
三、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的指标系统
首先应有一个预置的道德标准系统,供其自我选择,参照自评。这些标准可以是具体的条款,也可以是原则的客观判断。根据自律者评价角度不同,本文将其划分为外在标准和内在标准两个层次。外在标准,是指社会或行业制定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原则、准则,或约定俗成的一些道德标准,其内容具体、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中外很多学者和会计职业界都对其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了一些规范。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将会计人员的道德标准分为愿望行为标准和具体行为规则。愿望行为标准是一种职业道德概念,是不可具体实施的,也不具有强制性,但却构成了行为规则的理论基础。具体行为规则是对会计人员最低水准行为的规定,具有强制性,通常以“责任和义务”的形式出现。我国目前还没有成文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但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不少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并散见于一些法规和文献之中。内在标准是自律者根据自己自律能力和修养程度主动提出的理想标准,通常比较抽象,不具体。因自律者的修养不同,内在标准及其内涵的意义和层次也就不相同。如“尽职尽责”,“服务献身”等。“内在标准”与“外在标准”中的“愿望标准”不完全相同,尽管它们都具有操作上不具体性,但在自律的性质和程度上有很大的差异,“不具体性”的程度也有差别。“外在标准”中的“愿望标准”是自律者以外的人或组织提出来,希望人们“如何”,而由自律者主动将它“拿来”作为其自律的标准。对自律者而言,这需要一个认识、理解、体悟、约束、对照、再体悟、再约束的过程。“内在标准”是由自律者根据自己对职业道德的修养和自律性程度,主动“提出”的,作为自己进一步修养和自律的标准。由于自律者的自律性和修养程度不同,其提出的“内在标准”及其内涵也不相同。内在标准是具有一定道德自律能力的会计人员根据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而选定的自我评价、自我对照的理性标准。通过对照理想标准来不断约束和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求得道德境界的进一步升华。随着道德境界的不断升华,其内在标准的内含意义也在不断在丰富和升华。内在标准也会逐渐成为外在标准。
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的约束系统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的根本原因在“心”、在“欲”,而职业道德自律的最高境界则在于“制欲”、“养心”。“心不修养没有德,树不修剪难成木”。如何制欲养心?它一方面取决于外界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取决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即取决于自己的道德修养或道德自律。而道德修养或道德自律的根本方法是“约束”,“约束系统”是自律系统的核心。自律者只有按自律标准和范畴时时进行自我约束,行所必行,止所必止,才能最终达到“制欲”、“养心”的目的。“持戒”、自我约束是道德自律的根本方法,是约束系统的核心。自律就是会计人员自我斗争、自我选择的集中体现,是自己跟自己打官司,是会计人员自觉进行思想斗争,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的过程。这种自我斗争、自我选择是靠人们的道德信念、意志和习惯自觉自愿进行的,而不是全靠外力强制。因此,“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约束系统”,应由“他律”约束系统、“外律”约束系统和“内律”约束系统三部分构成。其中“他律约束系统”是自律约束系统中的基础,适用于初次进行道德自律者,当自律者的自我约束能力弱的时候,必须启动“他律约束系统”,帮助或强制其按会计制度、准则、社会道德规范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进行自我约束;当自律者的自律能力和道德修养达到一定程度时,自律者会主动启动“外律约束系统”,将自己的言行与“外律指标”进行自我对照、自我约束;当自律者的自律能力和道德修养达到相当程度时,自律者会自觉启动“内律约束系统”,运用“内律指标”,自觉地自我对照、自我约束。
五、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的效应评价系统
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是否符合职业道德?要时时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对照社会道德标准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时时进行自我(包括会计职业的个人和会计职业的群体或组织,以下同)评价、自我解剖、自我批评,及时纠正行为偏差,以达到“扬善抑恶”、“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的目的。这是道德自律系统中的关键。经过对道德及自律的认知和对言行的约束,其道德效果如何,就要通过“评价系统”来评价检验,以便纠正偏差。效应评价系统由会计个人对照“自我评价”的系统、会计行业“对照的自我评价”系统、社会公众对会计人员自律效应的“反馈评价”系统和“评价指标(或标准)的修正更新”系统等有机构成。会计个人“对照自我评价”系统,是会计人员运用评价指标对其个人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约束能力及程度等进行自我对照、自我评价,以不断修正其行为偏差。会计个人要每天对自己一天的会计行为和思想自觉地对照会计准则、职业守则和职业道德规范进行自我评价:在会计事项的处理上是否遵循了会计准则,在一些原则问题上是否是凭良心、按原则进行处理,有无人情行为?有无迁就领导的行为?有无行为过失?等等。会计行业“对照自我评价”系统不针对某具体的会计个人。它通常是由会计职业组织或政府管理部门来组织运行,其对照评价的指标及自律程度也是对整个行业而言。如会计职业水平是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否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会计职业队伍中有无不良从业者?会计职业在社会上职业形象是否在不断地提高或受到影响?会计职业在公众中的权威性和责任感是否得到加强?会计从业人员是否按公正、公平、诚信的原则,按法律法规办事、按德办事?等等。
“效应反馈评价系统”是一个综合评价系统,它的组织运用者可能是有形的社会组织(如企业家协会、证券交易委员会、某一政府部门或者是社会舆论监督组织等),也可能是无形的社会舆论等。它是对评价对象的职业道德行为效果进行综合整体的评判。其评价的对象可能是某会计个人的某一具体职业道德行为,也可能是对会计行业的某一类职业道德行为,还可能是对整个会计行业的群体职业道德。其评判标准也不一定是具体的或规范的,但通常是传统的、适时的。如会计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客观?会计职业是否有诚信?会计人员是否廉洁奉公?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时是否公平、公正、公开?等等。
“评价指标的修正更新系统”是指随着时代的前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认识加深和要求提高,以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能力的增强,社会要求对传统的、现有的、规范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进行修改、更新和充实,对会计人员的自律要求和标准进一步提高等等。评价指标每修正更新一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就提高一个层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就向前发展了一步。
【关键词】会计 职业道德 自律系统
一个良好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系统应由有效的道德认知系统、良好的道德环境系统、科学有效的道德自律指标系统、行之有效的约束系统和自律效应反馈评价系统等内容构成。其中,认知是起点,环境是基础,标准是前提,约束是根本,评价是关键。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的认知系统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的认知系统,是指会计人员对职业道德的学习、认知、接受和运用的过程,包括对会计之道、会计之德的学习,接受以及如何学习接受等方面的内容。孔子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一个人不能事事处处亲身实践,职业上的很多道德知识、道德习惯、道德标准都不可能是自己亲身实践所得。只有通过对道德及相关知识的学习,才可以认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理解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职业与职业之间的道德关系,并以此为参照,逐步形成与会计职业实践相关的道德观念、道德规则和道德理想。不仅要从书本上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向他人、向社会学习。前人的经验,他人的体会,都可作为会计人员自律的借鉴。学好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从理论上明白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自觉地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自律和修养。明道德可以固本,重修养可以强魂,懂廉耻可以净化心灵。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德”就是遵守市场规则和职业道德准则。会计人员应按照会计职业规律和会计业务技术的要求,坚持准则、诚信为本、重视操守、不做假账,以提高会计服务质量来谋求利润。“道”就是业务技术。业务不熟,技术不精,其“德”则难以表现,其职业之“德”也就失去了依托的基础。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自律,首先必须加强会计业务技术的学习。只有娴熟的技术与高尚的品德相结合,优良的职业道德才能得以体现。技术拙劣,再高尚的个人品德,其职业道德水平也不可能得到完美的体现,业务技术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的前提和基础。会计人员不是生来就懂会计职业道德的,他对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意志等有一个接受过程,这就是学习和受教育。首先,注重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准会计人员是指那些在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在他们未接触会计实践和具体会计工作前,就应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立热爱会计工作、敬重会计职业、珍惜会计职业荣誉的思想,激起强烈的学习会计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技能的欲望。其次,加强会计人员岗前职业道德教育。岗前教育是指在取得上岗资格证书前的学习和考试中所进行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取得各等级会计职称前的会计教育和考试中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再次,强化会计人员后续的职业道德。通过案例教育、警示教育、职称考试等多种教育方式,启发或激励在职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自觉进行的职业道德修养。立足于教育,防范于前,惩戒于后。让会计人员全方位、全寿命地接受职业道德的学习和教育,不断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意识,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水平。
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的环境系统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的环境是指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和道德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造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原因,也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严、企业领导的道德素质欠佳、会计法规不健全、会计人员水平低下、监督不力以及客观环境所迫等。尽管这些因素不是会计人员自己所能左右且与自律没有直接联系,但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自律性的程度有直接的影响,对会计人员的行为结果有着直接影响,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系统的基础和不可回避的要素。会计人员在单位领导的具体领导下进行工作,单位领导的道德水平、道德修养直接影响着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发挥。美国会计界认为,会计职业道德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理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进展与经理职业道德的强化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中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状况也是如此。提高领导的道德修养,既可以带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还可减少领导对会计道德的负面影响。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可以为建设高品质的职业道德提供肥沃的土壤,可以预防发生不道德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但预防不等于杜绝。对于那些职业道德水平不高,道德自律性不强的会计人员、领导人员,还必须营造一个硬环境,即加强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用法律的手段约束、制约其不道德行为。充分发挥法律威慑作用,不仅可以遏制和减少会计人员经济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还可以防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败坏。调查资料表明,由于“会计法规不健全”、“惩罚过轻”而产生的会计人员偏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综合比例分别为40.3%和29.9%,占第六位和八位。严密的企业内部监督,能促使会计人员严格按规定的程序、手续办事,即使有一些不良动机,其行为也无法实现。从会计人员经济犯罪案例中可以看出,贪污、挪用公款并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多次作案都没有被发现。这本身就是内部监督机制的一个漏洞,是产生不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犯罪的土壤。良好的道德风尚可以感化、熏陶会计人员的思想,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自律意识;健全的法律规范体系可以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强制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自律;领导干部的良好道德修养可以优化会计人员的执业环境;而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杜绝或减少不道德行为的产生。
三、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的指标系统
首先应有一个预置的道德标准系统,供其自我选择,参照自评。这些标准可以是具体的条款,也可以是原则的客观判断。根据自律者评价角度不同,本文将其划分为外在标准和内在标准两个层次。外在标准,是指社会或行业制定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原则、准则,或约定俗成的一些道德标准,其内容具体、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中外很多学者和会计职业界都对其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了一些规范。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将会计人员的道德标准分为愿望行为标准和具体行为规则。愿望行为标准是一种职业道德概念,是不可具体实施的,也不具有强制性,但却构成了行为规则的理论基础。具体行为规则是对会计人员最低水准行为的规定,具有强制性,通常以“责任和义务”的形式出现。我国目前还没有成文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但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不少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并散见于一些法规和文献之中。内在标准是自律者根据自己自律能力和修养程度主动提出的理想标准,通常比较抽象,不具体。因自律者的修养不同,内在标准及其内涵的意义和层次也就不相同。如“尽职尽责”,“服务献身”等。“内在标准”与“外在标准”中的“愿望标准”不完全相同,尽管它们都具有操作上不具体性,但在自律的性质和程度上有很大的差异,“不具体性”的程度也有差别。“外在标准”中的“愿望标准”是自律者以外的人或组织提出来,希望人们“如何”,而由自律者主动将它“拿来”作为其自律的标准。对自律者而言,这需要一个认识、理解、体悟、约束、对照、再体悟、再约束的过程。“内在标准”是由自律者根据自己对职业道德的修养和自律性程度,主动“提出”的,作为自己进一步修养和自律的标准。由于自律者的自律性和修养程度不同,其提出的“内在标准”及其内涵也不相同。内在标准是具有一定道德自律能力的会计人员根据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而选定的自我评价、自我对照的理性标准。通过对照理想标准来不断约束和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求得道德境界的进一步升华。随着道德境界的不断升华,其内在标准的内含意义也在不断在丰富和升华。内在标准也会逐渐成为外在标准。
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的约束系统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的根本原因在“心”、在“欲”,而职业道德自律的最高境界则在于“制欲”、“养心”。“心不修养没有德,树不修剪难成木”。如何制欲养心?它一方面取决于外界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取决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即取决于自己的道德修养或道德自律。而道德修养或道德自律的根本方法是“约束”,“约束系统”是自律系统的核心。自律者只有按自律标准和范畴时时进行自我约束,行所必行,止所必止,才能最终达到“制欲”、“养心”的目的。“持戒”、自我约束是道德自律的根本方法,是约束系统的核心。自律就是会计人员自我斗争、自我选择的集中体现,是自己跟自己打官司,是会计人员自觉进行思想斗争,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的过程。这种自我斗争、自我选择是靠人们的道德信念、意志和习惯自觉自愿进行的,而不是全靠外力强制。因此,“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约束系统”,应由“他律”约束系统、“外律”约束系统和“内律”约束系统三部分构成。其中“他律约束系统”是自律约束系统中的基础,适用于初次进行道德自律者,当自律者的自我约束能力弱的时候,必须启动“他律约束系统”,帮助或强制其按会计制度、准则、社会道德规范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进行自我约束;当自律者的自律能力和道德修养达到一定程度时,自律者会主动启动“外律约束系统”,将自己的言行与“外律指标”进行自我对照、自我约束;当自律者的自律能力和道德修养达到相当程度时,自律者会自觉启动“内律约束系统”,运用“内律指标”,自觉地自我对照、自我约束。
五、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的效应评价系统
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是否符合职业道德?要时时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对照社会道德标准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时时进行自我(包括会计职业的个人和会计职业的群体或组织,以下同)评价、自我解剖、自我批评,及时纠正行为偏差,以达到“扬善抑恶”、“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的目的。这是道德自律系统中的关键。经过对道德及自律的认知和对言行的约束,其道德效果如何,就要通过“评价系统”来评价检验,以便纠正偏差。效应评价系统由会计个人对照“自我评价”的系统、会计行业“对照的自我评价”系统、社会公众对会计人员自律效应的“反馈评价”系统和“评价指标(或标准)的修正更新”系统等有机构成。会计个人“对照自我评价”系统,是会计人员运用评价指标对其个人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约束能力及程度等进行自我对照、自我评价,以不断修正其行为偏差。会计个人要每天对自己一天的会计行为和思想自觉地对照会计准则、职业守则和职业道德规范进行自我评价:在会计事项的处理上是否遵循了会计准则,在一些原则问题上是否是凭良心、按原则进行处理,有无人情行为?有无迁就领导的行为?有无行为过失?等等。会计行业“对照自我评价”系统不针对某具体的会计个人。它通常是由会计职业组织或政府管理部门来组织运行,其对照评价的指标及自律程度也是对整个行业而言。如会计职业水平是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否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会计职业队伍中有无不良从业者?会计职业在社会上职业形象是否在不断地提高或受到影响?会计职业在公众中的权威性和责任感是否得到加强?会计从业人员是否按公正、公平、诚信的原则,按法律法规办事、按德办事?等等。
“效应反馈评价系统”是一个综合评价系统,它的组织运用者可能是有形的社会组织(如企业家协会、证券交易委员会、某一政府部门或者是社会舆论监督组织等),也可能是无形的社会舆论等。它是对评价对象的职业道德行为效果进行综合整体的评判。其评价的对象可能是某会计个人的某一具体职业道德行为,也可能是对会计行业的某一类职业道德行为,还可能是对整个会计行业的群体职业道德。其评判标准也不一定是具体的或规范的,但通常是传统的、适时的。如会计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客观?会计职业是否有诚信?会计人员是否廉洁奉公?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时是否公平、公正、公开?等等。
“评价指标的修正更新系统”是指随着时代的前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认识加深和要求提高,以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能力的增强,社会要求对传统的、现有的、规范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进行修改、更新和充实,对会计人员的自律要求和标准进一步提高等等。评价指标每修正更新一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就提高一个层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就向前发展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