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U46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0-0044-01
油底壳结合面漏油问题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存在退车隐患,顾客抱怨强烈,影响非常恶劣。本文通过对油底壳漏油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并与标杆产品进行对比,确认改进方案,最终确认改进有效。本次改善经验、思路可运用于现在及后续开发的柴油机项目中。
一、现状描述
1.漏油位置确认
方法:对返回故障机进行确认,油底壳渗油处均为与缸体底面结合部位,然后对漏油部位统计并拆解油底壳。
结论:漏油油底壳密封区局部存在光亮带(无密封胶),且该光亮带与漏油部位基本一致,可初步断定油底壳漏油为结合面密封不良导致。
二、原因分析
1.失效机理分析
油底壳顶面与缸体底面均存在一定的形状误差(平面度),为保证发动机密封性,必需使用密封胶填充于结合处。由于油底壳在安装过程中,在螺栓力矩的作用下,工件会发生弹性变形,工件结合面为平面结构储胶量有限,大多密封胶将受力挤出,当挤出较多时将导致结合面出现光亮带(无胶)现象,进而造成发动机油底壳漏油。
2.结合失效规律及机理使用5Why分析得出如下结果(图1):
结论:
1. 密封面为平面结构无法形成弹性密封;
2. 密封胶(硅胶)流动性大受挤压力存在溢出现象,导致结合面密封胶残留量较少。
三、对策制定、实施
1.标杆对比(表1):
2.对标验证:
3.方案选定(表2,3):
方法:通过对不同方案进行成本分析,优差对比。
结论:最终方案选配采用乐泰5900H密封胶+储胶槽密封/网纹密封结构。
四、总结
对机械密封原理进行归纳:结合部位增加储胶槽或增加网纹结构。
油底壳结合面漏油问题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存在退车隐患,顾客抱怨强烈,影响非常恶劣。本文通过对油底壳漏油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并与标杆产品进行对比,确认改进方案,最终确认改进有效。本次改善经验、思路可运用于现在及后续开发的柴油机项目中。
一、现状描述
1.漏油位置确认
方法:对返回故障机进行确认,油底壳渗油处均为与缸体底面结合部位,然后对漏油部位统计并拆解油底壳。
结论:漏油油底壳密封区局部存在光亮带(无密封胶),且该光亮带与漏油部位基本一致,可初步断定油底壳漏油为结合面密封不良导致。
二、原因分析
1.失效机理分析
油底壳顶面与缸体底面均存在一定的形状误差(平面度),为保证发动机密封性,必需使用密封胶填充于结合处。由于油底壳在安装过程中,在螺栓力矩的作用下,工件会发生弹性变形,工件结合面为平面结构储胶量有限,大多密封胶将受力挤出,当挤出较多时将导致结合面出现光亮带(无胶)现象,进而造成发动机油底壳漏油。
2.结合失效规律及机理使用5Why分析得出如下结果(图1):
结论:
1. 密封面为平面结构无法形成弹性密封;
2. 密封胶(硅胶)流动性大受挤压力存在溢出现象,导致结合面密封胶残留量较少。
三、对策制定、实施
1.标杆对比(表1):
2.对标验证:
3.方案选定(表2,3):
方法:通过对不同方案进行成本分析,优差对比。
结论:最终方案选配采用乐泰5900H密封胶+储胶槽密封/网纹密封结构。
四、总结
对机械密封原理进行归纳:结合部位增加储胶槽或增加网纹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