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数学厌学情绪现象普遍存在,解决中学生数学厌学情绪刻不容缓。
关键词:数学;厌学情绪;解决;消除
厌学情绪是指学生逃避学习、讨厌学习的一种心态。具体来说,厌学是学生在主观意识上感到学习比较枯燥无味,从而对学校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
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数学厌学情绪现象普遍存在,中学生数学厌学是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厌学的学生有着思想冲突、挫折、忧虑、惧怕等情绪,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把学习作为一件痛苦的事情,从而产生逃避心态。数学厌学心理的产生,厌学情绪的日益蔓延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成绩,我们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在这种环境驱使下,也开始惧怕和厌恶学校的学习生活,导致数学学习成绩逐次下降,甚至身心健康也受到了危害。厌学已成为制约我们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解决学生数学厌学情绪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值得重视与研究的话题,解决中学生数学厌学情绪刻不容缓。
厌学数学的中学生,一般表现在:在课堂上多数以睡觉形式体现,即使是大早上,大冷天,他们也睡得着。有的不愿意到学校上课,经常逃课;即使到校上课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们学习成绩不佳,对学习感到乏味,学习被动,对学习任务只是穷于应付。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苦差事,甚至是活受罪,对数学学习毫无兴趣。正是学习成绩基础差的原因,更容易产生自卑感,他们经常对一切数学活动:如练习、作业、考试等漠然视之;当遇到外界压力:如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同学的耻笑等时,他们对学习渐渐失去信心,从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有的是受家庭的影响,不少学生自小娇养成性,有很强烈的依赖心理,对学习缺乏独立思考。在校学习依赖老师辅导,一旦老师辅导不到位,考试成绩骤然下降;遇到难题,经常一筹莫展,依赖参考书或逃避。有的是对数学科目本身无兴趣、反感,听到数学就害怕,不想涉足一步。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阻碍了后学知识的学习,这样恶性循环,造成知识漏洞多,影响学习能力的发展,学习成绩欠佳。这类学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存在着两种偏见:一种是对数学有偏见,认为数学太难、太枯燥、太抽象。一种是对自己有偏见,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数学。因而造成学习数学中的失败太多,受到教师、家长的批评太多,在数学学习中从未尝到过成功的喜悦。有的是学校在追求升学率的重压下,社会与家庭将负担交给学校,学校将压力压给教师,而教师则将负担转嫁给学生,于是学生从早学到晚地学,各种学习资料五花八门,学习像沉重的大山,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让他们觉得苦海无边。学习枯燥乏味,使他们极易将兴趣由学习转移到其它事情上去了。有的是自己的想法、主张,都不愿受别人的控制。但中国式的教育,家长、教师都要求学生服从。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于是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当孩子达不到标准时,便采取不正当的措施,有些孩子能够忍受,有些孩子干脆“死猪不怕开水烫”,反正达不到要求,索性放弃追求。过高的期望值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厌学。有的 甚至幼稚的认为,学习是为了老师好,你得罪了我,我就不给你学,我考不及格,拉了平均分,以此来报复老师。
解决中学生数学厌学情绪刻不容缓。因此,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压力,培育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的动力,是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的大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必须从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学生的 主 体 地 位、发 现 学 生 的 潜 能、给学 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实 施 鼓 励 性 评 价 等 多 方 面 入 手。情 感因素是學生接受 信息的阀门,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 能 源和 发动机。厌学是学生学习情绪动力缺失的典型表现,是一般学生沦为学困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最有效地启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用以激发学生对知识渴求的动机,推进他们思维的发展。我们要积极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能时时处处尊重他们的人格,通过期待与激励去引发学生克服障碍。如:课堂上将一些易答题让他们先回答;讨论问题时,想办法使他们积极参与,注意倾听他们的发言;对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应不断地逐层给些暗示,让他们尝到“跳一跳能摘到果实”的甜头。每当他们解题正确或基本符合要求时,就用“你真行”、“进步真快”等语言给以鼓励,让他们心灵深处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改变他们的自卑心理,重新树立信心,激发学习热情。同时,注重家校联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因此,在帮助学生纠正厌学心理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我们可通过家长会、家访的形式向家长宣传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并且要让家长明白孩子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不能一厢情愿地给孩子施压,更不能打骂、体罚孩子。学校应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
总之,消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共同努力。只有采取积极应对策略,给学生以科学的教育,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使学生在乐学、善学中不断成长,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利兵《中学生厌学的归因与矫治》
[2] 施建农《如何促进青少年创造力的发挥》
关键词:数学;厌学情绪;解决;消除
厌学情绪是指学生逃避学习、讨厌学习的一种心态。具体来说,厌学是学生在主观意识上感到学习比较枯燥无味,从而对学校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
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数学厌学情绪现象普遍存在,中学生数学厌学是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厌学的学生有着思想冲突、挫折、忧虑、惧怕等情绪,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把学习作为一件痛苦的事情,从而产生逃避心态。数学厌学心理的产生,厌学情绪的日益蔓延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成绩,我们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在这种环境驱使下,也开始惧怕和厌恶学校的学习生活,导致数学学习成绩逐次下降,甚至身心健康也受到了危害。厌学已成为制约我们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解决学生数学厌学情绪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值得重视与研究的话题,解决中学生数学厌学情绪刻不容缓。
厌学数学的中学生,一般表现在:在课堂上多数以睡觉形式体现,即使是大早上,大冷天,他们也睡得着。有的不愿意到学校上课,经常逃课;即使到校上课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们学习成绩不佳,对学习感到乏味,学习被动,对学习任务只是穷于应付。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苦差事,甚至是活受罪,对数学学习毫无兴趣。正是学习成绩基础差的原因,更容易产生自卑感,他们经常对一切数学活动:如练习、作业、考试等漠然视之;当遇到外界压力:如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同学的耻笑等时,他们对学习渐渐失去信心,从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有的是受家庭的影响,不少学生自小娇养成性,有很强烈的依赖心理,对学习缺乏独立思考。在校学习依赖老师辅导,一旦老师辅导不到位,考试成绩骤然下降;遇到难题,经常一筹莫展,依赖参考书或逃避。有的是对数学科目本身无兴趣、反感,听到数学就害怕,不想涉足一步。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阻碍了后学知识的学习,这样恶性循环,造成知识漏洞多,影响学习能力的发展,学习成绩欠佳。这类学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存在着两种偏见:一种是对数学有偏见,认为数学太难、太枯燥、太抽象。一种是对自己有偏见,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数学。因而造成学习数学中的失败太多,受到教师、家长的批评太多,在数学学习中从未尝到过成功的喜悦。有的是学校在追求升学率的重压下,社会与家庭将负担交给学校,学校将压力压给教师,而教师则将负担转嫁给学生,于是学生从早学到晚地学,各种学习资料五花八门,学习像沉重的大山,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让他们觉得苦海无边。学习枯燥乏味,使他们极易将兴趣由学习转移到其它事情上去了。有的是自己的想法、主张,都不愿受别人的控制。但中国式的教育,家长、教师都要求学生服从。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于是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当孩子达不到标准时,便采取不正当的措施,有些孩子能够忍受,有些孩子干脆“死猪不怕开水烫”,反正达不到要求,索性放弃追求。过高的期望值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厌学。有的 甚至幼稚的认为,学习是为了老师好,你得罪了我,我就不给你学,我考不及格,拉了平均分,以此来报复老师。
解决中学生数学厌学情绪刻不容缓。因此,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压力,培育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的动力,是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的大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必须从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学生的 主 体 地 位、发 现 学 生 的 潜 能、给学 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实 施 鼓 励 性 评 价 等 多 方 面 入 手。情 感因素是學生接受 信息的阀门,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 能 源和 发动机。厌学是学生学习情绪动力缺失的典型表现,是一般学生沦为学困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最有效地启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用以激发学生对知识渴求的动机,推进他们思维的发展。我们要积极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能时时处处尊重他们的人格,通过期待与激励去引发学生克服障碍。如:课堂上将一些易答题让他们先回答;讨论问题时,想办法使他们积极参与,注意倾听他们的发言;对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应不断地逐层给些暗示,让他们尝到“跳一跳能摘到果实”的甜头。每当他们解题正确或基本符合要求时,就用“你真行”、“进步真快”等语言给以鼓励,让他们心灵深处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改变他们的自卑心理,重新树立信心,激发学习热情。同时,注重家校联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因此,在帮助学生纠正厌学心理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我们可通过家长会、家访的形式向家长宣传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并且要让家长明白孩子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不能一厢情愿地给孩子施压,更不能打骂、体罚孩子。学校应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
总之,消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共同努力。只有采取积极应对策略,给学生以科学的教育,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使学生在乐学、善学中不断成长,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利兵《中学生厌学的归因与矫治》
[2] 施建农《如何促进青少年创造力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