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感与类型化:关于动态市场化的故事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xcun8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经济学与历史学的交叉学科,经济史的独特性是十分有趣的。文章以希克斯的《经济史理论》为窗口,试图捕捉历史感与类型化之间的微妙关系,寻找二者之间的权衡统一,借此予以反思。
  关键词:历史感;经济史理论;类型化;故事
  
  《经济史理论》是当代著名经济学大师约翰·希克斯于晚年(1969年)撰写的一部著作。希克斯于1972年曾凭借比较静态新古典分析的贡献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作者一生的最爱正是这本不足十万字的小册子,这也是他一生治学的最大贡献。英国经济学家布赖恩·摩根(Brian Morgan)曾经对此评论道:“希克斯的早期著作没有引起争论,是因为他的开创性努力几乎被同行们接受了,但他的后期著作也没有引起什么争论,则主要是因为这些著作被人们忽视了。”
  约翰·希克斯早年主要致力于新古典比较静态分析的典范创建,涉足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理论、货币理论、价值理论、资本理论、增长理论、周期理论、市场理论、核算理论、创新理论等领域。然而,这位经济学大师并不满足于静态的经济分析方法。在他看来,经济学本身就是带有强烈历史感的学科。这种历史感既有传统的继承性,也有不断创新发展的变动性。然而,新古典经济学却日益陷入追求完美的数学逻辑推演和模型建构的公式化世界中,与现实的世界渐行渐远,本质上就是缺乏历史感。希克斯认为再完美的纯粹逻辑建构,如果脱离现实世界的考量,于经济学而言都将变得毫无意义,而且是十分危险的。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视觉,他从李嘉图开创的逻辑世界中重拾始祖斯密开创的历史传统,在比较静态体系中加入时间矢,进而发展出动态分析法,从而实现平面化向立体化的转变。动态分析理论的反思增强了经济理论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基于此,希克斯创作了《经济史理论》。
  经济史作为经济学与历史学的交叉学科,与其他历史的区别在于它是用经济学的立场、信念、理论和方法指导史料的整理和呈现,进而试图获得有体系化的关于经济的历史。这里有两个看似矛盾的概念:“理论”和“经济史”。“理论”代表某种价值取向,试问以此作为指导史料选择的标准,是否能够获得真实的“经济史”。历史包揽了过去时间范畴内的一切客观实在,马克思·韦伯称之为“无边的实在”。史料则是史家及其他人对“无边的实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记述,在记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受到各种客观或主观因素(如当时信息获得技术水平、时代的局限性、个人知识结构、个人价值取向等等)的影响,因此即使是第一手史料也是不全面的,而是客观与主观参半的,甚至是有意歪曲的。这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以“如实直书”为毕身治学宗旨的史学大师兰克也无法“在历史著述中超然物外、消灭自我”。试想作为书写历史主体的人,如果要得到纯粹客观的历史,首先必须要消灭自我的主观意识,而意识是人区别其他生物的特征,失去了意识无异于自杀或谋杀。假若所有人都如此,将意味着人类的灭亡,而历史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人的灭亡即是历史的终结,又何来编史一说。可以说主观性是史学的内在属性,“纯粹的真实”只能是“乌托邦”式的幻想。其次考虑史料的流传,受诸多因素的作用不可避免存在“断流”,因此流传至今的“无边的实在”又减少一部分。而现今的学者所能到手的流传,其史料至今也是有限的。最后是现今史家对史料选择治史的过程,同样受其自身的价值观、理论等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又一次远离了“无边的实在”。这样分析来看,现今的经济史已在多个层面上“失真”了。
  上述的史学分析至少可以得出两个启发:一是“绝对真实的历史”是无法企及的,相反,“真正的历史应该是历史学家跟他的事实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不断的过程”,“经济史”也一样。二是与现代史学方法论相关,即史料总是有限的,仅仅靠史料做不出真正的历史研究,而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史料,对历史过程进行分析和阐释。这与经济史学方法论是一致的,即采用经济学的信念、观点和方法以及经济理论模式对史料进行整理、分析和阐释。希克斯清楚地知道历史认识的这一局限性,“在我看来,经济史的一个主要功能是作为经济学家与政治学家、法学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关于世界大事、思想和技术等历史——可以互相对话的一个论坛。”在他的经济史学范式中,以“经济人”为经济假设前提,采用经济学的某些范畴和体系,更多是经济理论模型,特别是动态的分析思想,并用“统计一致性”规范运用理论的史料范围,以商业专门化为线索,试图呈现关于商品经济和市场发展的动态化市场的历史模型。希克斯认为“统计一致性”能使“理论”和“经济史”的结合成为可能。他认为“把能够根据“统计上一致性”这个概念进行有益讨论的历史问题与不能那么做的历史问题区分开来”即是把“一般现象”和“个别历史事实”相分离,关注史料中的“一般现象”,但允许特例的存在,这是与理论的运用要求相统一的。而19世纪史学大师兰克则不同,他采用“外证”与“内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史料进行辨伪,提倡“史料即史学”,可见其对“个别历史事实”是十分重视的。兰克的史料批判法是建立在对“人性中的可能”的假设之上的,相对于经济学“人性不变”的假设,理应更客观、更有历史感,但有趣的是,这里两者都不缺乏历史感。希克斯虽然从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出发研究经济史,却绝非要刻意回归这个假设而反推出一个符合经济理论的经济史。他清楚地知道“他的模式中的‘行动者’(如果这些模式实际上是有用的)至少应该具有现实人的一种特征……但是当我们发现与模型相异时,模型将启示我们问一个‘为什么?’如果它是一个好模型,这个‘为什么?’(至少有时)会是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也就是说他在坚持“理性人”为出发点的同时最终并未放弃“人性中的可能”,希克斯认为在这一点上自己与马克思是一致的,实际上R.M.索洛的经济与他也是一致的。
  总的来说,希克斯试图在一个自己划定的特殊历史背景下使经济学理论模型普遍化(非泛化),而这一过程的实现则有赖于对经济史的类型化。从某种意义上讲,近代科学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将其研究对象类型化并使之不断改进的过程。在方法论上,类型化具有双重意义,它即是理论形成前资料整理的必经阶段,又是以“理想类型”或“规范”的形式表达为某一理论思维过程的最终成果。在马克思·韦伯那里,“理想类型”是个人的“思想图像”,是经过“类型化”了的一种思想表达。希克斯首先将他的“经济史”类型化为“动态的市场化过程”的“理想类型”。在建构了“大类型”后又具体细分为几个包含于“一个单一的过程——具有一个可以认识的趋势(至少到目前为止)的过程”之中的“小类型”(见图1)。
  


  这些“类型”是高度抽象且相对独立、分散和静止的,希克斯把“商人、商业、市场专门化”和“自由放任与集中干涉的相互作用”贯穿其中,在“类型”之间的转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于是“类型”变得相互关联,连成一个整体,实现一个“动态的市场化”的“图像”。希克斯十分重视动态的历史分析,特别体现在“类型”转化的过程,他认为:“商人和商业的专门化”和“公共品的保护”在前市场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发挥作用;“公共品的供给不足”促进城邦经济向贸易中心经济的转变;“市场渗透”使贸易中心经济最终走向现代市场经济(见图2)。
  


  类型化的动态市场的逻辑在此已清楚显现。可以看出,简洁的类型化分析造就了较高的形式化程度,增强了可证实性和可证伪性。这或许就是经济史与其他历史的不同之处:经济史为经济学提供理论检验的平台。然而,应该看到,越是纯粹、概括和完美的类型化范式,就越缺乏历史感,这对于经济史同样是危险的——它变得和经济学一样了。希克斯显然看到了这一點,他认为“我们正在寻找的是一种正常的发展,所以不必适用于全部事实;我们应当乐于承认例外,不过应当设法说明这些例外。”而“这些例外”包括“有些社会在成为交换经济之后倒退回去,而在倒退以后又将这同一的故事从头经历一次。有一些欠发展的国家只是在最近期间才经历了转变,有一些至今也没有完成这一转变。”当然这并非完全不可调和,“理想”照进“现实”的窗口在于把“理想类型”外化到实际的历史过程中,找回复杂而生动的风采。所以当希克斯努力寻找并留下经济史与政治学、宗教、科学以及工艺等其他社会领域的线索时(尽管未深入),类型化的世界又将重拾部分失去的历史感。
  历史哲学家对历史大致呈现两种观点:“解释论”和“理解论”。这个争论至迟从文艺复兴时期就开始了。“解释论”者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可以用类似自然科学的理性方法去把握的,历史学的科学化是学术发展的必然归途,显然“类型化”的思想属于这一类。而“理解论”者更强调一种“人文关怀”,强调今人对古人的“移情理解”,很明显“历史感”的说法更倾向于这一类。其实这两类论调都是理想化的判断,在实际的学术研究中势必要找到平衡,这是一个折中的方法论。希克斯的做法就是这样的一种权衡。然而一种更为强烈的声音来自于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是关于“当代性”与“历史记忆”的极具内在和谐性的复杂的动态关系——人们的“历史记忆”受到其对“当代”理解的影响,而其对“当代”的理解,又受制于“历史记忆”。两者相通的两个基点在于:历史是用可理解的凭证叙述的;只有现在生活中的兴趣方能使人去治史。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相应的两个推论:我们只能发现我们预期发现的凭证;一切兴趣都是当代的。从这个意义上看,“解释论”和“理解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只是发现他自己预期发现的兴趣所在的历史,只是方法和手段的不同,才会有“类型化”和“历史感”的分歧。希克斯自己也认为,因为相距历史太远,今天的经济理论和观念,在历史的某一时期或许根本就不存在。而他的历史演进的叙述,首先是服从于他的经济理论需要,与此关系不大的则被舍弃掉。可以说,任何历史都只是书史者认为是历史的体系化的故事,差异只在于故事的风格是偏重“类型化”还是“历史感”。在这个意义上,希克斯的这本书也只是关于动态市场化的故事。
  
  参考文献:
  1、约翰·R·希克斯.经济史理论[M].商务印书局,1995.
  2、王志伟.希克斯经济思想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高德步.经济史与经济学[J].经济学家,1998(5).
  4、罗卫东,陈春良.市场经济体制的兴起与演进:一个经济史的理想类型——读希克斯的《经济史理论》[J].财经论丛,2004(6).
  5、陈春声.类型化的魅力与超越——读《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3(4).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人文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介绍了管廊钢结构施工的一种新工艺,该新工艺可以合理的利用人力、设备等资源,实现相似结构批量制造,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该新工艺可以有效的控制尺寸,保证组对质量。  关键词:管廊;钢结构;新工艺  中图分类号:TU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362(2013)10-0032-02  管架、管廊是化工区常见的工业构筑物,支撑化工管道的支架称之为管架,而在较长的距离范围内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人们的建筑不拘于某一种风格、流派、在院内没有固定的模式,它立足于实际,敢于突破、具有创造性地将自己家院内几乎盖满建筑,追求最大利用空间几巧妙的房屋及室内采光设计,大大满足人们的住房所需。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经济能力,结合环境、材料和所掌握的技术,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地进行营造活动,创造出较合理的民居建筑。它显示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关键词:城镇居民;居住条件;民居建筑;室内采光  中图
期刊
摘 要:我国的市政规划与建设,对于市政给排水施工来讲,是一项非常基础的城市建设工程。对于城市建设来讲,市政给排水施工非常重要,可是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市政给排水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显得非常关键。本文通过针对市政给排水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当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寻求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施工质量管理;城市建设;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建筑围护的概念,根据《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05)中的名词解释为:围护结构(envelop enclosure)是指围合建筑空间四周的墙体、门、窗等。它构成建筑空间,抵御环境不利影响的构件(也包括某些配件)。根据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围护结构分为外围护结构和内围护结构。外围护结构包括外墙、屋顶、侧窗、外门等,用以抵御风雨、温度变化、太阳辐射等,应具有保温、隔热、
期刊
摘 要:大型商场的内部装修施工与一般的建筑装修有着较大的差异,本文以大型商场装修工程施工项目的进度管理为研究对象,并探讨如何加强进度的有效管理。  关键词:大型商场内部装修;施工进度;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6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362(2013)10-0106-01  1 大型商场内部装修工程中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  1.1 业主方面的影响  业主方对工程施工进度的影
期刊
摘 要:以呼和浩特中海凯旋门、达拉特旗伊东·上江明苑、沙圪堵镇伊东·新都花苑三个项目为例,从居住区的用地范围、户型比例、容积率等方面对内蒙古地区绿色建筑居住用地指标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绿色建筑;内蒙古地区;居住建筑;人均用地指标;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362(2013)10-0064-03  绿色建筑既要考虑建筑物本体及内部,又要考虑建筑与城市可持续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钢筋混凝土框架计算温差,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钢筋混凝土框架在计算温差作用下的结构受力进行分析,得出框架受温度作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减少温度应力的措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温度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U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362(2013)10-0155-01  引言  某工业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纵向长度为81m。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
期刊
摘 要:本文对弱地基条件下垫墩底板的校核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在进行垫墩校核时,不同垫墩底板面积在相同载荷情况下的沉降量换算不可忽略,地基的准确模拟对垫墩底板的校核结果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充分考虑地基沉降情况,改进完善了垫墩的校核方法,对钢结构建造中垫墩的设计、校核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强度校核;弱地基;垫墩;钢结构  中图分类号:TE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
期刊
摘 要:悬臂梁在钢结构中较为常见,其功能要求决定了必须具备严格的焊接质量,影响焊接质量最主要的因素是焊接完成后出现的冷裂纹。本文对通过采取合理的焊接顺序以及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来尽可能的避免冷裂纹的出现,并对出现的少量裂纹进行返修,总结出一套裂纹返修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悬臂梁;焊接裂纹;控制  中图分类号:T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362(2013)10-0191-02 
期刊
摘要:“两个飞跃”是邓小平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农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理论。必须掌握其主要内容及其重要影响,并且对“两个飞跃”理论的运用做出正确的理解,从而促使中国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构建农村社会和谐。  關键词:正确理解;邓小平;中国社会主义农业改革和发展;“两个飞跃”理论    1990年3月,邓小平谈论农业问题时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