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国内文艺艺术的快速发展,民族音乐和声乐艺术发展中逐渐吸收美声等长发技巧,对于民族音乐的发展和弘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将从草原歌曲《莫尼山》的整体概述出发,阐述美声唱法的歌唱技术,最后对草原歌曲《莫尼山》的美声唱法进行分析,旨在深化对草原歌曲演唱艺术的认识和促进美声与民乐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莫尼山》;美声唱法;民族音乐
美声唱法起源于西方,在国家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声誉。草原歌曲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财富,通过美声唱法创作和改变,可以赋予草原歌曲新的生命和艺术魅力。
一、草原歌曲《莫尼山》的整体概述
(一)歌曲创作背景
莫尼山,又名乌拉山,是一座东起包头市昆都仑河,西止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西山嘴的山脉,全程70多公里,山脉附近风景秀丽,四季风景明显。拥有独特的山脉系统资源,因此莫尼山丰富的生态系统和旅游价值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吕燕卫作词、玛西巴图作曲的《莫尼山》完成于2005年4月,创作灵感来自于莫尼山脉。歌曲风格悠扬大气,是一首极具民族特色的草原歌曲,后来被收录在《往事时光》这首专辑中。很多歌手都对这首歌曲进行了翻唱,体现了草原歌曲旺盛的生命力。
(二)歌曲简介
歌曲《莫尼山》是一首简单的二部曲作品,歌词婉转大气,妇幼节奏感和生活气息,展现了蒙古族人民拼搏向上的精神面貌。歌曲前半部分描绘了莫尼山秀丽的自然风光,后半部分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家乡莫尼山的深厚感情,传递出那种思乡之情。作曲者运用了3/4、4/4进行拍子转换,开始用e小调,逐渐过渡到f小调。整首歌曲采用小调的形式,极具情感抒发的色彩,对于歌曲意境的营造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美声唱法的歌唱技术
(一)歌唱的呼吸技巧
在美声唱法中,演唱者的呼吸技巧对于音色的表达具有重要的作用。演唱者良好的发生必须是建立在正确的呼吸基础上的,只有正确的呼吸才是歌唱发声的动力,才能保证演唱的音质。演唱者的要想有效控制呼吸能力,就必须要气息爆满,因此美声演唱中不是只用锁骨部位的呼吸法,同时也不建议使用腹部呼吸法,建议采用胸腔混合式的呼吸法。美声演唱中,歌者的呼吸和生活中的呼吸存在差异,相对而言演唱中的呼吸更加深,也更加长。歌唱者的呼吸也是需要有意识的,在演唱过程中不能刻意去关注呼吸方法,需要注重呼吸机巧的培养,根据演唱需要进行呼吸长短和情绪的调整。
(二)歌唱的发声状态及位置
声带是演唱者的发声体,通过气息让声带发生闭合震动而出声,美声演唱中的“正确”发声就是在打开喉咙的同时进行声带闭合,这看似简单的发生技巧是很难操作的,违背我们正常人的发声规律。演唱者在发声过程中,如果声带闭合不够则会发生漏气的现象,这就会让声音的音质和爆发力受到影响。演唱中声带闭合过紧的话,演唱声音会显得过硬,因此在演唱中声带要保持适度的闭合,并且通過正常的练习很好地掌握声带闭合的适应度。
(三)演唱的共鸣
人们自然发出的声音很小,并且穿透力不强,声音的音色不够完美,因此需要演唱者保持良好的共鸣才能将声音最大化和美化,最后发出悦乐动听的声音。美声中的共鸣腔体主要有胸腔共鸣和咽腔共鸣两种。咽腔共鸣可以让演唱者的咬字和吐字都十分清晰,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演唱者在高位置发声,同时结合共鸣,打开喉咙的同时,吸气让小舌头进行上移,此时保持的位置就是发声的高位置,良好的共鸣效果主要取决于科学的高位置发生和正确的气息支持。
三、草原歌曲《莫尼山》的美声唱法研究
在草原歌曲《莫尼山》中,美声演唱中的真声假声都有合理的利用,对于歌曲的艺术表现形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歌曲的转调前半部分,演唱者用高位置半声进行歌唱,在保证高位置的前提下,演唱不需要全部的共鸣唱响,这时候需要通过高位置弱声进行带进,歌唱莫尼山的魅力自然风光和草原风景,将听众带入到广阔的大草原中。在歌曲《莫尼山》的间奏转调部分,歌唱者在保证自然声音的基础上,使用共鸣腔体的形式下进行中转换,从而迸发出更加浑厚有力的声音,和前面的声色产生鲜明的对比,从而表达出对莫尼山深厚的感情,实现直抒胸臆的目的。歌曲在转掉以后,演唱者使用蒙古族语进行演唱,其中蒙古语的演唱需要演唱者正确的发音标准,需要对不认识或不熟悉的发音进行字典查阅。蒙古族语言自身朗朗上口,音色较为纯正,具有很强的音乐性。演唱者要做到元音统一,在元音统一的前提下大胆使用辅音,从而保证演唱歌声的清晰准确,最红成为动听圆润的声音。
在草原歌曲《莫尼山》的演唱中,需要演唱者首先将福音练习去掉,首先通过元音进行打通腔体的训练,在腔体打通以后,再讲辅音准确无误地加入到元音演唱部分中,从而保证腔体的通畅。在作品的最后部分,“任时光慢慢走远,静静守候着草原”,这句歌词的演唱可以重回汉语表达,将歌词从前面宽广浑厚的大气音色之中收回来,继续采用高位置的半声弱音进行演唱,从而可以让观众汹涌澎湃的内心逐渐恢复到平静状态,似有微风吹动的感觉,将观众回归草原家乡的那种情感进行渲染。在最后一句歌词“守候着草原”里的“原”需要使用半声演唱,后半部分使用转换成假声进行结尾,最后辅助一个假声弱音首位,从而营造出意味深长的感觉。
四、结语
草原歌曲是中华民族音乐宝库的重要资源,对于展现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和自然风光具有重要的宣传作用。通过美声演唱的改变,可以赋予草原歌曲以新的生命和艺术魅力,从而扩大草原歌曲的影响力和弘扬民族音乐。
参考文献
[1]照日格图.浅谈美声唱法在蒙古语歌曲演唱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7,37(15):20-21.
[2]陈华.内蒙古当代“草原歌曲”发展历程与流变[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09):112-115.
[3]海全.从传播学角度看草原文学的发展与传播——以当代草原歌曲的网络传播为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02):39-43.
关键词:《莫尼山》;美声唱法;民族音乐
美声唱法起源于西方,在国家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声誉。草原歌曲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财富,通过美声唱法创作和改变,可以赋予草原歌曲新的生命和艺术魅力。
一、草原歌曲《莫尼山》的整体概述
(一)歌曲创作背景
莫尼山,又名乌拉山,是一座东起包头市昆都仑河,西止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西山嘴的山脉,全程70多公里,山脉附近风景秀丽,四季风景明显。拥有独特的山脉系统资源,因此莫尼山丰富的生态系统和旅游价值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吕燕卫作词、玛西巴图作曲的《莫尼山》完成于2005年4月,创作灵感来自于莫尼山脉。歌曲风格悠扬大气,是一首极具民族特色的草原歌曲,后来被收录在《往事时光》这首专辑中。很多歌手都对这首歌曲进行了翻唱,体现了草原歌曲旺盛的生命力。
(二)歌曲简介
歌曲《莫尼山》是一首简单的二部曲作品,歌词婉转大气,妇幼节奏感和生活气息,展现了蒙古族人民拼搏向上的精神面貌。歌曲前半部分描绘了莫尼山秀丽的自然风光,后半部分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家乡莫尼山的深厚感情,传递出那种思乡之情。作曲者运用了3/4、4/4进行拍子转换,开始用e小调,逐渐过渡到f小调。整首歌曲采用小调的形式,极具情感抒发的色彩,对于歌曲意境的营造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美声唱法的歌唱技术
(一)歌唱的呼吸技巧
在美声唱法中,演唱者的呼吸技巧对于音色的表达具有重要的作用。演唱者良好的发生必须是建立在正确的呼吸基础上的,只有正确的呼吸才是歌唱发声的动力,才能保证演唱的音质。演唱者的要想有效控制呼吸能力,就必须要气息爆满,因此美声演唱中不是只用锁骨部位的呼吸法,同时也不建议使用腹部呼吸法,建议采用胸腔混合式的呼吸法。美声演唱中,歌者的呼吸和生活中的呼吸存在差异,相对而言演唱中的呼吸更加深,也更加长。歌唱者的呼吸也是需要有意识的,在演唱过程中不能刻意去关注呼吸方法,需要注重呼吸机巧的培养,根据演唱需要进行呼吸长短和情绪的调整。
(二)歌唱的发声状态及位置
声带是演唱者的发声体,通过气息让声带发生闭合震动而出声,美声演唱中的“正确”发声就是在打开喉咙的同时进行声带闭合,这看似简单的发生技巧是很难操作的,违背我们正常人的发声规律。演唱者在发声过程中,如果声带闭合不够则会发生漏气的现象,这就会让声音的音质和爆发力受到影响。演唱中声带闭合过紧的话,演唱声音会显得过硬,因此在演唱中声带要保持适度的闭合,并且通過正常的练习很好地掌握声带闭合的适应度。
(三)演唱的共鸣
人们自然发出的声音很小,并且穿透力不强,声音的音色不够完美,因此需要演唱者保持良好的共鸣才能将声音最大化和美化,最后发出悦乐动听的声音。美声中的共鸣腔体主要有胸腔共鸣和咽腔共鸣两种。咽腔共鸣可以让演唱者的咬字和吐字都十分清晰,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演唱者在高位置发声,同时结合共鸣,打开喉咙的同时,吸气让小舌头进行上移,此时保持的位置就是发声的高位置,良好的共鸣效果主要取决于科学的高位置发生和正确的气息支持。
三、草原歌曲《莫尼山》的美声唱法研究
在草原歌曲《莫尼山》中,美声演唱中的真声假声都有合理的利用,对于歌曲的艺术表现形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歌曲的转调前半部分,演唱者用高位置半声进行歌唱,在保证高位置的前提下,演唱不需要全部的共鸣唱响,这时候需要通过高位置弱声进行带进,歌唱莫尼山的魅力自然风光和草原风景,将听众带入到广阔的大草原中。在歌曲《莫尼山》的间奏转调部分,歌唱者在保证自然声音的基础上,使用共鸣腔体的形式下进行中转换,从而迸发出更加浑厚有力的声音,和前面的声色产生鲜明的对比,从而表达出对莫尼山深厚的感情,实现直抒胸臆的目的。歌曲在转掉以后,演唱者使用蒙古族语进行演唱,其中蒙古语的演唱需要演唱者正确的发音标准,需要对不认识或不熟悉的发音进行字典查阅。蒙古族语言自身朗朗上口,音色较为纯正,具有很强的音乐性。演唱者要做到元音统一,在元音统一的前提下大胆使用辅音,从而保证演唱歌声的清晰准确,最红成为动听圆润的声音。
在草原歌曲《莫尼山》的演唱中,需要演唱者首先将福音练习去掉,首先通过元音进行打通腔体的训练,在腔体打通以后,再讲辅音准确无误地加入到元音演唱部分中,从而保证腔体的通畅。在作品的最后部分,“任时光慢慢走远,静静守候着草原”,这句歌词的演唱可以重回汉语表达,将歌词从前面宽广浑厚的大气音色之中收回来,继续采用高位置的半声弱音进行演唱,从而可以让观众汹涌澎湃的内心逐渐恢复到平静状态,似有微风吹动的感觉,将观众回归草原家乡的那种情感进行渲染。在最后一句歌词“守候着草原”里的“原”需要使用半声演唱,后半部分使用转换成假声进行结尾,最后辅助一个假声弱音首位,从而营造出意味深长的感觉。
四、结语
草原歌曲是中华民族音乐宝库的重要资源,对于展现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和自然风光具有重要的宣传作用。通过美声演唱的改变,可以赋予草原歌曲以新的生命和艺术魅力,从而扩大草原歌曲的影响力和弘扬民族音乐。
参考文献
[1]照日格图.浅谈美声唱法在蒙古语歌曲演唱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7,37(15):20-21.
[2]陈华.内蒙古当代“草原歌曲”发展历程与流变[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09):112-115.
[3]海全.从传播学角度看草原文学的发展与传播——以当代草原歌曲的网络传播为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02):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