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舞蹈教学承担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任务。这对体育舞蹈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讨论,提出意见建议,以不断深化体育舞蹈教学改革。
关键词舞蹈教学开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
舞蹈教学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地开展各类舞蹈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舞蹈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进信息交流、参与文化的传承于发展,在更高的境界上认识生活、认识世界、认识未来,从而产生对人类美感的强烈向往和追求,为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心里基础。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即便是普通高校也把成人舞蹈教学视作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据近年来的了解,目前国内许多院校都不同程度的加大了舞蹈课开设的比重,但从高校的各类文艺演出以及各类不同规模和级别的舞蹈比赛的情况来看,各高校舞蹈的发展和水平参差不齐。
1 明确舞蹈在高校中的发展定位
高校舞蹈要注意密切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科学发展。针对大学生的年龄特点,高校舞蹈应善于发现和利用大学生学习舞蹈的有利条件,应该看到大学生都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大学生学习自觉性比较强,精力容易集中,理解能力好,记忆力强。因此高校舞蹈的创作、编排必须有助于学生肢体的表现力,有利于他们对舞蹈文化的理解和审美水平的提高以及精神追求的养成。要杜绝那种不符和高校舞蹈发展规律,底气不足靠人气、靠舞美、服装、灯光等来拼凑的奢侈作品及那种牵强附会展示难度技巧的作品出现。
高校舞蹈在目标定位上还要加强时代意识,要多一些适应他们自身发展需要的、具有大学文化特点的舞蹈。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舞蹈应多采用具有反映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人生和自我的认识的,以群舞为主的形式。
2 培养学生兴趣,保证教学质量
兴趣是学好舞蹈的动力,尊重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保证教学质量的秘诀,兴趣能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耐性和记忆力,还能发展思维和想象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一种是天赋的,个性化的客观行为,另一种是通过培养产生的,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和氛围的熏陶而形成的带有条件反射的性质,它是通过对事物的认识,理解,以及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形成爱好的“升级”。要积极培养发展学生对学习舞蹈的兴趣,做到“因势利导”,“推波助澜”,使这种爱好舞蹈的兴趣得到进一步“升温”和发展,成为学习和创新的动力。
3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在教学中增强艺术感染力
劳承万在他的《审美中介论》中说:“在审美活动中,要了解审美过程及其运动的基本环节,首先就得区分出审美的主体和客体,然后才能在‘主体——客体’间找出中间环节。同时,审美过程或审美中介也必须放在审美的主体和客体的系统中,才能获得科学的解释。”事实上,学生在学动作、练组合、排节目期间,总是观察和跟随着教师的示范心摹手追地模仿,在聆听教师讲解动作的同时学生本人也手舞足蹈。这时他们主要是以审美主体的身份,对审美客体——动作的技术规格、起止路线、舞姿变化、风格韵律、音乐节奏,人物性格等作舞蹈艺术美的初步审视和判断。由于舞蹈艺术的美感是由舞者心理现象、文化素养集合于他们的身体动作之中体现出来的,如果教师在运用示范法、讲授法与教学方法的时候,缺乏对舞蹈教材的理解和表现,或是不能够由始至终地示范美,并完成感染和引导学生表现美的任务,那么审美过程或审美中介就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削弱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发展,并且会严重阻碍学生审美意识的确立。
4 联系生活,丰富舞蹈教学内容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自身的形体美的基本形态,确立舞蹈艺术的审美意识,而且应充分发挥舞蹈美的功能,通过学习不同题材的舞蹈,在理解和表现作品的基础上,树立一种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的审美意识。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只要留心去挖掘大自然、社会生活中美的题材,理解、把握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审美需求,就一定可以创编出丰富多彩的舞蹈作品充实课堂教学,活跃学生的节日舞台,为他们编织美好生活、美的理想,使学生在舞蹈美的陶冶中提高对社会生活中的审美意识。
5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感知舞蹈美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声图并茂、直观形象、感染力强、表现手段多样的优势,具有打破时空和地域的限制,根据教学要求灵活调节舞蹈画面的独特性。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和灵活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蒙古族舞蹈中的“软手”动作,具有“大雁在蓝天上翱翔”的表现性,给人以辽阔壮观的美,动作由大到小,则有一种“远飞”之感和“草原静悄悄”的优美意境。在教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投影、电视展示草原飞雁、牧马的景色,蒙古族人特有的民族服饰和歌舞场面以及相关的人文地理概况,给学生以直观、丰实的感性认识,并将教师自己的全部智慧和情感深深地倾注于舞蹈美的示范表演和讲解之中,启发学生的想象,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使学生准确把握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
舞蹈艺术对大学生的心理机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他所具有的教育、审美、认识等诸多功能也是不言而喻的。在大学中认真地实施美育教学,大力开展普及性舞蹈教育,对于落实《全国学校艺术教育规划》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舞蹈教学开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
舞蹈教学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地开展各类舞蹈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舞蹈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进信息交流、参与文化的传承于发展,在更高的境界上认识生活、认识世界、认识未来,从而产生对人类美感的强烈向往和追求,为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心里基础。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即便是普通高校也把成人舞蹈教学视作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据近年来的了解,目前国内许多院校都不同程度的加大了舞蹈课开设的比重,但从高校的各类文艺演出以及各类不同规模和级别的舞蹈比赛的情况来看,各高校舞蹈的发展和水平参差不齐。
1 明确舞蹈在高校中的发展定位
高校舞蹈要注意密切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科学发展。针对大学生的年龄特点,高校舞蹈应善于发现和利用大学生学习舞蹈的有利条件,应该看到大学生都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大学生学习自觉性比较强,精力容易集中,理解能力好,记忆力强。因此高校舞蹈的创作、编排必须有助于学生肢体的表现力,有利于他们对舞蹈文化的理解和审美水平的提高以及精神追求的养成。要杜绝那种不符和高校舞蹈发展规律,底气不足靠人气、靠舞美、服装、灯光等来拼凑的奢侈作品及那种牵强附会展示难度技巧的作品出现。
高校舞蹈在目标定位上还要加强时代意识,要多一些适应他们自身发展需要的、具有大学文化特点的舞蹈。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舞蹈应多采用具有反映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人生和自我的认识的,以群舞为主的形式。
2 培养学生兴趣,保证教学质量
兴趣是学好舞蹈的动力,尊重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保证教学质量的秘诀,兴趣能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耐性和记忆力,还能发展思维和想象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一种是天赋的,个性化的客观行为,另一种是通过培养产生的,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和氛围的熏陶而形成的带有条件反射的性质,它是通过对事物的认识,理解,以及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形成爱好的“升级”。要积极培养发展学生对学习舞蹈的兴趣,做到“因势利导”,“推波助澜”,使这种爱好舞蹈的兴趣得到进一步“升温”和发展,成为学习和创新的动力。
3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在教学中增强艺术感染力
劳承万在他的《审美中介论》中说:“在审美活动中,要了解审美过程及其运动的基本环节,首先就得区分出审美的主体和客体,然后才能在‘主体——客体’间找出中间环节。同时,审美过程或审美中介也必须放在审美的主体和客体的系统中,才能获得科学的解释。”事实上,学生在学动作、练组合、排节目期间,总是观察和跟随着教师的示范心摹手追地模仿,在聆听教师讲解动作的同时学生本人也手舞足蹈。这时他们主要是以审美主体的身份,对审美客体——动作的技术规格、起止路线、舞姿变化、风格韵律、音乐节奏,人物性格等作舞蹈艺术美的初步审视和判断。由于舞蹈艺术的美感是由舞者心理现象、文化素养集合于他们的身体动作之中体现出来的,如果教师在运用示范法、讲授法与教学方法的时候,缺乏对舞蹈教材的理解和表现,或是不能够由始至终地示范美,并完成感染和引导学生表现美的任务,那么审美过程或审美中介就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削弱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发展,并且会严重阻碍学生审美意识的确立。
4 联系生活,丰富舞蹈教学内容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自身的形体美的基本形态,确立舞蹈艺术的审美意识,而且应充分发挥舞蹈美的功能,通过学习不同题材的舞蹈,在理解和表现作品的基础上,树立一种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的审美意识。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只要留心去挖掘大自然、社会生活中美的题材,理解、把握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审美需求,就一定可以创编出丰富多彩的舞蹈作品充实课堂教学,活跃学生的节日舞台,为他们编织美好生活、美的理想,使学生在舞蹈美的陶冶中提高对社会生活中的审美意识。
5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感知舞蹈美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声图并茂、直观形象、感染力强、表现手段多样的优势,具有打破时空和地域的限制,根据教学要求灵活调节舞蹈画面的独特性。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和灵活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蒙古族舞蹈中的“软手”动作,具有“大雁在蓝天上翱翔”的表现性,给人以辽阔壮观的美,动作由大到小,则有一种“远飞”之感和“草原静悄悄”的优美意境。在教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投影、电视展示草原飞雁、牧马的景色,蒙古族人特有的民族服饰和歌舞场面以及相关的人文地理概况,给学生以直观、丰实的感性认识,并将教师自己的全部智慧和情感深深地倾注于舞蹈美的示范表演和讲解之中,启发学生的想象,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使学生准确把握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
舞蹈艺术对大学生的心理机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他所具有的教育、审美、认识等诸多功能也是不言而喻的。在大学中认真地实施美育教学,大力开展普及性舞蹈教育,对于落实《全国学校艺术教育规划》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