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加强情感教育,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阶段的孩子心智发育不成熟,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全面渗透品德教育,帮助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培育优秀、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良好基础。
一、依托一日生活,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古语有云:“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可见,自古以来德行就是教育的核心内容,良好的德行比渊博的知识更为重要。一日生活是幼儿在幼儿园一天的全部经历,是个体在集体环境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对此,教师应紧密围绕一日生活,找寻切入点适时渗透品德教育。例如,以文明就餐为契机,培养幼儿感恩意识。在就餐前组织幼儿念感恩词,诵读表达勤俭节约的诗歌、儿歌,这些词、歌或诗,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就餐时幼儿都会特别小心,不浪费粮食,长此以往能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同时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又比如以课间入厕为抓手,让幼儿遵守公序良俗。遵守公序良俗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在保教活动中,教师应抓准时期引导幼儿初步建立公序良俗意识。入厕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基本活动,教师可以在课间要求幼儿排队入厕,提醒幼儿便后冲水洗手,纸巾用完要入筐。同时,也可鼓励幼儿之间相互监督,杜绝不文明行为发生。当然,培养幼儿公序良俗并不仅局限于课间入厕活动,还可以通过区域活动、集体活动等渠道开展,在潜移默化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立足传统节日,增强幼儿德育实效
在幼儿品德教育中,传统节日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借助传统节日不仅能丰富品德教育内容,还能让幼儿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当然,教师应突破以往传统节日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积极与多方资源进行整合,如社区资源、网络资源。陈鹤琴先生曾说:“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因此教师应拓展眼界,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走进大自然。例如,在中秋节活动中,与社区烘焙店合作,邀请烘焙师来园指导孩子们制作月饼,感受传统民俗;在端午节时给幼儿讲解节日来历,邀请幼儿观看各地划龙舟盛况,感受全国人民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缅怀之情,从而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怀。同时,通过体验民风民俗,渗透传统礼仪。当然,教师还应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图文并茂、音视频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对传统节日有更为直观的体验与感受。如“春节”“元宵节”时,教师就可以录制“春节礼仪”“元宵习俗”等主题小视频,并上传至微信群,让幼儿在家也能与老师进行互动,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切实提高德育实效。
三、加强家园共育,挖掘绘本教育价值
绘本作为一种幼儿非常喜爱的东西,具有独特的文学性,而现实生活是绘本故事的基本素材,依托绘本这一载体开展品德教育,是推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有效举措,同时也是加强家园共育的有效契入点。通过亲子阅读,充分挖掘绘本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品德教育。因此,幼儿园不仅要指导家长选择优秀的绘本,还要指导家长将绘本中所蕴含的德育价值与幼儿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幼儿对绘本故事的熟悉感,深刻感受故事所要表达的主旨思想,通过建立与生活的联系,寻求与绘本主题思想相契合的情感共鸣点,帮助幼儿将故事所蕴含的哲学、道理内化成自己的日常行为。例如,绘本故事《我不想离开你》,就讲述了小袋鼠在妈妈的爱护下茁壮成长,但他总是不愿意离开妈妈,妈妈用爱心和耐心一步步引导和鼓励小袋鼠走出育儿袋。最终,小袋鼠战胜自己,鼓起勇气走向世界。家长在阅读时要注重引导幼儿克服分离的焦虑和恐惧,学会成长、学会独立,并结合当下幼儿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强化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同时激励幼儿学习故事中优秀的品质:“宝宝向勇敢的小袋鼠一样长大,能开心愉快的到幼儿园和同伴一起玩耍”“小袋鼠和我们的宝宝一样,太棒了,每天去幼儿园都会和妈妈道别,真有礼貌!”通过这样的引导更贴合幼儿生活实际,能帮助幼儿建立认知,从而更好地入情入境,激发幼儿去模仿、去学习,不断强化自己的行为。
四、依托文学教育,拓展教育广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到:幼儿园应加强幼儿情感教育,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全方位渗透品德教育,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和全部活动之中。可见,品德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并在各种教学活动传递德育知识。在诸多品德教育渗透领域中,语言教育又是其主阵地,因品德教育渗透性的特点,为其与语言教育融合提供了可能性,而文学教育又是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文学教育中通过挖掘文学作品中的真善美,体会作品中人物性格和纯真的内心,为幼儿树立鲜活的学习榜样;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文学创作中去感悟和体会,进而促进道德由“他律”向“自律”转变。文学创作作为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提高幼儿语言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主要形式,常见的幼儿文化创作活动形式有“表演”“创编”“朗诵”等,无论哪种形式都能促进幼儿将自己所建立的道德认知与现实相连,并通过语言的方式传递出来。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模仿、强化增强幼儿道德认知实践,同时也有助于拓展品德教育广度,甚至可能在创作过程中在现有的道德认知和情感经验上,摩擦和创造出新的道德认知,比如从对人的道德认知发展到对大自然、对动物花草、对环境的认知。例如,在开展《雪孩子》童话故事教学时,为引导幼儿体会雪孩子不怕犧牲、坚强勇敢的优良品质,可以组织开展童话剧活动,带领幼儿编排《雪孩子》情景剧,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并鼓励幼儿创编更多有趣的角色和故事情节,通过编排、创编、表演,去感悟雪孩子美好的道德品质,这样的方式可能比教师用语言讲解更有效。
总之,品德教育是幼教工作者赋予孩子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在当下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更应当意识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抓住一切资源和契机,推进品德教育的实施,不断创新品德教育路径,培养幼儿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时刻铭记:“不论时光如何变迁,德若盛开,蝴蝶自来!”
一、依托一日生活,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古语有云:“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可见,自古以来德行就是教育的核心内容,良好的德行比渊博的知识更为重要。一日生活是幼儿在幼儿园一天的全部经历,是个体在集体环境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对此,教师应紧密围绕一日生活,找寻切入点适时渗透品德教育。例如,以文明就餐为契机,培养幼儿感恩意识。在就餐前组织幼儿念感恩词,诵读表达勤俭节约的诗歌、儿歌,这些词、歌或诗,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就餐时幼儿都会特别小心,不浪费粮食,长此以往能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同时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又比如以课间入厕为抓手,让幼儿遵守公序良俗。遵守公序良俗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在保教活动中,教师应抓准时期引导幼儿初步建立公序良俗意识。入厕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基本活动,教师可以在课间要求幼儿排队入厕,提醒幼儿便后冲水洗手,纸巾用完要入筐。同时,也可鼓励幼儿之间相互监督,杜绝不文明行为发生。当然,培养幼儿公序良俗并不仅局限于课间入厕活动,还可以通过区域活动、集体活动等渠道开展,在潜移默化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立足传统节日,增强幼儿德育实效
在幼儿品德教育中,传统节日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借助传统节日不仅能丰富品德教育内容,还能让幼儿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当然,教师应突破以往传统节日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积极与多方资源进行整合,如社区资源、网络资源。陈鹤琴先生曾说:“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因此教师应拓展眼界,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走进大自然。例如,在中秋节活动中,与社区烘焙店合作,邀请烘焙师来园指导孩子们制作月饼,感受传统民俗;在端午节时给幼儿讲解节日来历,邀请幼儿观看各地划龙舟盛况,感受全国人民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缅怀之情,从而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怀。同时,通过体验民风民俗,渗透传统礼仪。当然,教师还应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图文并茂、音视频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对传统节日有更为直观的体验与感受。如“春节”“元宵节”时,教师就可以录制“春节礼仪”“元宵习俗”等主题小视频,并上传至微信群,让幼儿在家也能与老师进行互动,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切实提高德育实效。
三、加强家园共育,挖掘绘本教育价值
绘本作为一种幼儿非常喜爱的东西,具有独特的文学性,而现实生活是绘本故事的基本素材,依托绘本这一载体开展品德教育,是推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有效举措,同时也是加强家园共育的有效契入点。通过亲子阅读,充分挖掘绘本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品德教育。因此,幼儿园不仅要指导家长选择优秀的绘本,还要指导家长将绘本中所蕴含的德育价值与幼儿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幼儿对绘本故事的熟悉感,深刻感受故事所要表达的主旨思想,通过建立与生活的联系,寻求与绘本主题思想相契合的情感共鸣点,帮助幼儿将故事所蕴含的哲学、道理内化成自己的日常行为。例如,绘本故事《我不想离开你》,就讲述了小袋鼠在妈妈的爱护下茁壮成长,但他总是不愿意离开妈妈,妈妈用爱心和耐心一步步引导和鼓励小袋鼠走出育儿袋。最终,小袋鼠战胜自己,鼓起勇气走向世界。家长在阅读时要注重引导幼儿克服分离的焦虑和恐惧,学会成长、学会独立,并结合当下幼儿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强化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同时激励幼儿学习故事中优秀的品质:“宝宝向勇敢的小袋鼠一样长大,能开心愉快的到幼儿园和同伴一起玩耍”“小袋鼠和我们的宝宝一样,太棒了,每天去幼儿园都会和妈妈道别,真有礼貌!”通过这样的引导更贴合幼儿生活实际,能帮助幼儿建立认知,从而更好地入情入境,激发幼儿去模仿、去学习,不断强化自己的行为。
四、依托文学教育,拓展教育广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到:幼儿园应加强幼儿情感教育,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全方位渗透品德教育,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和全部活动之中。可见,品德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并在各种教学活动传递德育知识。在诸多品德教育渗透领域中,语言教育又是其主阵地,因品德教育渗透性的特点,为其与语言教育融合提供了可能性,而文学教育又是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文学教育中通过挖掘文学作品中的真善美,体会作品中人物性格和纯真的内心,为幼儿树立鲜活的学习榜样;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文学创作中去感悟和体会,进而促进道德由“他律”向“自律”转变。文学创作作为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提高幼儿语言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主要形式,常见的幼儿文化创作活动形式有“表演”“创编”“朗诵”等,无论哪种形式都能促进幼儿将自己所建立的道德认知与现实相连,并通过语言的方式传递出来。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模仿、强化增强幼儿道德认知实践,同时也有助于拓展品德教育广度,甚至可能在创作过程中在现有的道德认知和情感经验上,摩擦和创造出新的道德认知,比如从对人的道德认知发展到对大自然、对动物花草、对环境的认知。例如,在开展《雪孩子》童话故事教学时,为引导幼儿体会雪孩子不怕犧牲、坚强勇敢的优良品质,可以组织开展童话剧活动,带领幼儿编排《雪孩子》情景剧,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并鼓励幼儿创编更多有趣的角色和故事情节,通过编排、创编、表演,去感悟雪孩子美好的道德品质,这样的方式可能比教师用语言讲解更有效。
总之,品德教育是幼教工作者赋予孩子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在当下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更应当意识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抓住一切资源和契机,推进品德教育的实施,不断创新品德教育路径,培养幼儿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时刻铭记:“不论时光如何变迁,德若盛开,蝴蝶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