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汪兴政说:“这些老东西都是由能工巧匠精心设计并手工雕琢而成的物件,形态和做工都不尽相同,各具特色。这种经历了时间考验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才是他最欣赏的美。”
一个明媚而慵懒的午后,在梧桐掩映下的雍福会,我们终于见到了汪兴政一世界知名干邑品牌轩尼诗X.O“赏深·越慕”私人收藏系列的又一位嘉宾。他衣着艳丽而考究、带着一副独一无二的眼镜,站在这个自己精心打造的梦幻空间里,对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收藏感受侃侃而谈,显得魅力十足。
汪兴政不仅是国内时尚设计界的先锋人物,还是一位有着近20年收藏历史的收藏家。对他而言,收藏古董只是把经过岁月沉淀的美放到这个时代来欣赏。欣赏是一种态度。这种欣赏是超越时空边界的,而且经历愈多,看得愈真,愈懂欣赏,深谙雅致生活真谛的汪兴政显然对轩尼诗X.0所推崇的这一品牌精神和生活方式颇有感触。
传统情结,欣赏时光之黄
很少有人知道,汪兴政早年生活在个中国式的大家庭中,从小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中国古典的亭台楼阁、雕花门窗情有独钟,幼时家里用过的老旧家具,一直是萦绕在汪兴政心头的旧梦。
正是这种情结,让汪兴政迷上了收藏有历史感的物件。十几年前第一次在旧货市场上看见一张旧梳妆台,便让他一发不可收拾,明清家具、徽雕石刻、晋式门窗、楹联匾额……只要是他觉得美的,都会买下来。所以在他的收藏品中既有罕见的带有青花红木的古董床,又有隐含“寿字当先,五福临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意的大红色桌布。汪兴政说:“这些老东西都是由能工巧匠精心设计并手工雕琢而成的物件,形态和做工都不尽相同,各具特色。几百年来经过无数人的手,还能留下来,其中总有某种独特的美和可贵之处,因为只有大家都喜欢的东西才能保存下来。”这种经历了时间考验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才是他最欣赏的美。
阅历成就欣赏品位。汪兴政这种独到的欣赏眼光,源于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传统家庭的儿时生活经历,赋予了他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刻理解力:多年的时装设计师经历,强化了他对风格和特色的敏锐感受力,而正是这些成就了汪兴政独到的欣赏眼光。
游历西方,酝酿中西融合
虽然生于传统家庭。虽然热爱传统文化,汪兴政却不是个中国文化的卫道者。年轻时,他在国外学的是当时国内最前卫的时装设计,回国之后,他开创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尊龙”,设计的时装款式仅在德清的一次订货会上就预订了四十万件,一时之间风靡大江南北。
这让汪兴政有实力,也有机会去探讨深层次的文化诉求。在1996年移民美国后,他将伦敦、巴黎等欧洲文化名城跑了个遍,他在搜集自己喜爱的收藏品的同时,追寻西方文化的精髓。在法国,他发现咖啡馆遍布大街小巷,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坐在那儿闲聊、阅读、思考,平静而悠闲。这种西方咖啡文化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西方文化中对人文精神的崇尚、对个性的关注、对各种文化元素的包容、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推祟……无一不启发他反思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和共鸣。
经历愈多,看得愈真,愈懂欣赏。在无数次的游历、无数次的思考之后,汪兴政意识到自己所要做的,不是将西方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搬到中国,而是要创造一种亦中亦西的现代生活方式,一种让中国人和外国人都能欣赏的美。
仅有思考是不够的,汪兴政需要通过实验来实践自己的理念,但服装这种浅显而短暂的表达方式又不足以承载如此深刻的文化内涵。于是,汪兴政开始酝酿着一次华丽的转身。
华丽转身,平衡文化冲突
在一次为自己的品牌专卖店做室内设计时,汪兴政将江西农村的米桶和古旧的牛车轱辘请进了淮海路巴黎春天专卖店的橱窗,这种前卫的装饰风格让汪兴政赢得了更多的目光,也让他发现室内装饰这一表达比时装更自由、更不受局限、更长久。
于是时装设计师汪兴政摇身一变,成为了装饰艺术家,凭着多年在时装设计界造就的超凡创造力,从自己十几年收藏下来的近万件宝贝中挑选最合适的,创造了“鲜墙房”、“乾门”和“雍福会”。“这是我尝试着完成中西文化相容的实验品,这种相容不是指和谐,而是指在文化冲突中体现一种美妙的平衡”,汪兴政如是评价自己的设计。这些实验品是汪兴政对自己数十年来生活经历的总结,也是他对现代文化的阐释。
在雍福会,每一件珍品的摆设都在诉说着文化的交融:天花板上的吊灯是铸铁雕花的,案上台灯是镶拼玳瑁壳的。吧台上的两根柱子却是水晶的:欧式壁炉上方悬挂的一块匾额,居然是刘墉的手迹:桌上放在印有毛泽东头像的陶瓷杯旁边的,是大红底色的英式茶杯。汪兴政用那些从不同国家淘来的旧物件,展现出种超越时空的现代感。
汪兴政将诸多中西元素以颠覆性的手法加以重叠、整合,给了人们无限的新鲜和思考;汪兴政把自己的收藏、经验和回忆都拿出来,用自己的方式展示给众人,表达自己对生活、对美的理解。在他的实验中,每个人欣赏到的都可能有所不同,因为每个人所欣赏的美都源于自己的人生经历。
汪兴政,这个致力于在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中达到平衡的文化人,永远超越常规的思考、欣赏生活,从不追随世人的脚步,深厚的人文精神内涵和与众不同的欣赏品位,令人倾倒,这恐怕就是对轩尼诗X.O“经历愈多,看得愈真,愈懂欣赏”精神最完美的诠释了吧!
一个明媚而慵懒的午后,在梧桐掩映下的雍福会,我们终于见到了汪兴政一世界知名干邑品牌轩尼诗X.O“赏深·越慕”私人收藏系列的又一位嘉宾。他衣着艳丽而考究、带着一副独一无二的眼镜,站在这个自己精心打造的梦幻空间里,对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收藏感受侃侃而谈,显得魅力十足。
汪兴政不仅是国内时尚设计界的先锋人物,还是一位有着近20年收藏历史的收藏家。对他而言,收藏古董只是把经过岁月沉淀的美放到这个时代来欣赏。欣赏是一种态度。这种欣赏是超越时空边界的,而且经历愈多,看得愈真,愈懂欣赏,深谙雅致生活真谛的汪兴政显然对轩尼诗X.0所推崇的这一品牌精神和生活方式颇有感触。
传统情结,欣赏时光之黄
很少有人知道,汪兴政早年生活在个中国式的大家庭中,从小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中国古典的亭台楼阁、雕花门窗情有独钟,幼时家里用过的老旧家具,一直是萦绕在汪兴政心头的旧梦。
正是这种情结,让汪兴政迷上了收藏有历史感的物件。十几年前第一次在旧货市场上看见一张旧梳妆台,便让他一发不可收拾,明清家具、徽雕石刻、晋式门窗、楹联匾额……只要是他觉得美的,都会买下来。所以在他的收藏品中既有罕见的带有青花红木的古董床,又有隐含“寿字当先,五福临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意的大红色桌布。汪兴政说:“这些老东西都是由能工巧匠精心设计并手工雕琢而成的物件,形态和做工都不尽相同,各具特色。几百年来经过无数人的手,还能留下来,其中总有某种独特的美和可贵之处,因为只有大家都喜欢的东西才能保存下来。”这种经历了时间考验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才是他最欣赏的美。
阅历成就欣赏品位。汪兴政这种独到的欣赏眼光,源于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传统家庭的儿时生活经历,赋予了他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刻理解力:多年的时装设计师经历,强化了他对风格和特色的敏锐感受力,而正是这些成就了汪兴政独到的欣赏眼光。
游历西方,酝酿中西融合
虽然生于传统家庭。虽然热爱传统文化,汪兴政却不是个中国文化的卫道者。年轻时,他在国外学的是当时国内最前卫的时装设计,回国之后,他开创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尊龙”,设计的时装款式仅在德清的一次订货会上就预订了四十万件,一时之间风靡大江南北。
这让汪兴政有实力,也有机会去探讨深层次的文化诉求。在1996年移民美国后,他将伦敦、巴黎等欧洲文化名城跑了个遍,他在搜集自己喜爱的收藏品的同时,追寻西方文化的精髓。在法国,他发现咖啡馆遍布大街小巷,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坐在那儿闲聊、阅读、思考,平静而悠闲。这种西方咖啡文化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西方文化中对人文精神的崇尚、对个性的关注、对各种文化元素的包容、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推祟……无一不启发他反思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和共鸣。
经历愈多,看得愈真,愈懂欣赏。在无数次的游历、无数次的思考之后,汪兴政意识到自己所要做的,不是将西方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搬到中国,而是要创造一种亦中亦西的现代生活方式,一种让中国人和外国人都能欣赏的美。
仅有思考是不够的,汪兴政需要通过实验来实践自己的理念,但服装这种浅显而短暂的表达方式又不足以承载如此深刻的文化内涵。于是,汪兴政开始酝酿着一次华丽的转身。
华丽转身,平衡文化冲突
在一次为自己的品牌专卖店做室内设计时,汪兴政将江西农村的米桶和古旧的牛车轱辘请进了淮海路巴黎春天专卖店的橱窗,这种前卫的装饰风格让汪兴政赢得了更多的目光,也让他发现室内装饰这一表达比时装更自由、更不受局限、更长久。
于是时装设计师汪兴政摇身一变,成为了装饰艺术家,凭着多年在时装设计界造就的超凡创造力,从自己十几年收藏下来的近万件宝贝中挑选最合适的,创造了“鲜墙房”、“乾门”和“雍福会”。“这是我尝试着完成中西文化相容的实验品,这种相容不是指和谐,而是指在文化冲突中体现一种美妙的平衡”,汪兴政如是评价自己的设计。这些实验品是汪兴政对自己数十年来生活经历的总结,也是他对现代文化的阐释。
在雍福会,每一件珍品的摆设都在诉说着文化的交融:天花板上的吊灯是铸铁雕花的,案上台灯是镶拼玳瑁壳的。吧台上的两根柱子却是水晶的:欧式壁炉上方悬挂的一块匾额,居然是刘墉的手迹:桌上放在印有毛泽东头像的陶瓷杯旁边的,是大红底色的英式茶杯。汪兴政用那些从不同国家淘来的旧物件,展现出种超越时空的现代感。
汪兴政将诸多中西元素以颠覆性的手法加以重叠、整合,给了人们无限的新鲜和思考;汪兴政把自己的收藏、经验和回忆都拿出来,用自己的方式展示给众人,表达自己对生活、对美的理解。在他的实验中,每个人欣赏到的都可能有所不同,因为每个人所欣赏的美都源于自己的人生经历。
汪兴政,这个致力于在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中达到平衡的文化人,永远超越常规的思考、欣赏生活,从不追随世人的脚步,深厚的人文精神内涵和与众不同的欣赏品位,令人倾倒,这恐怕就是对轩尼诗X.O“经历愈多,看得愈真,愈懂欣赏”精神最完美的诠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