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已被要求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语文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从语文教材入手,善于发现,寻找渗透点。在语文课中开展心理健康渗透,要把握好契机并通过语文活动巩固强化,同时语文教师需要不断的提升专业和心理素质,使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落到实处。
关键词: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渗透
目前我国在校中小学生中很多人面对家庭中的父子母女的冲突;面对学校里师生关系偶现的不谐同学之间的磨擦,学习上的难题,考试中的失误;面对社会不良现象的刺激以及自身发展的不平衡等种种情况时,心理就会产生许多困惑和紧张焦虑的情绪。教师如不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及今后的发展;大而言之,将间接影响一个团体的健康,社会的安定,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运。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精神后,我们不难发现:心理健康教育已被要求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包括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等方面。就说语文吧,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还有很强的人文性,它更能为心理健康教育开辟广阔的天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进行了一些探索,就语文学科特点,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一、挖掘教材,寻找渗透点
语文课中凭借什么向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从语文教材入手。中学生难以接受自己心理不健康的现实,难主动去心理咨询研究室。而语文学科每一篇文章都蕴含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作者的人格魅力。有的作品中作者在人物中注入自己理想的性格,体现人性中最完美的性格。如学习鲁迅的作品:《藤野先生》、《社戏》、《孔乙己》,可以对学生进行尊重师长教育,适应环境、与人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皇帝的新装》,可以进行讲诚实反撒谎的完整人格教育,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价自己等健康心理教育;学习《我的信念》可以借文中之语言,培养学生淡薄名利,重在参与、实践的过程的完美性格,学习《赫目墨斯和雕像者》,让学生懂得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人,总是要碰壁的;学习冰心的《小桔灯》就可以培养学生面对困境、充满自信、乐观向上的自尊自强教育。如美国作家莫顿·享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可培养学生克服胆小的弱点,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相信自己的能力,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做事的健康心理。还有许多文章都可成为随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使学生在感受美文的同时,净化自己的心灵,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善于发现的老师,在教材中能挖掘心理渗透点,这也是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只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丰富性、形象性,是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且还不伤学生心灵,起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功效。
二、把握契機,筑起“预防线”
众所周知,心中堆积的情感不能及时排泄,心中淤积的问题不能解决就容易形成心理问题。语文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写日记、周记及话题作文的方法使之排泄不良情绪,并通过它们了解学生思想,把握契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其心理保健筑起一道“预防线”。例如,我校刚进入中学的女生在日记中写道“今天老师批评我和另一位同学在说话,我觉得老师对我有偏见……”,日记中反映出这位学生心理已经不健康,不能正确地对待批评。面对学生如此的幼稚心理,我和她谈心,并表示愿意与她一起面对学习中的难题,使她认识到自己性格中的缺陷。又如,有位学生因学习成绩下降,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的坏情绪,他通过周记向我诉了心中的困惑,于是我便在他的周记里写下了有关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法,这样既不伤他的“面子”,又使他能接受建议,及时处理了问题,摆脱了困惑,并在无形中提高了他处理问题的能力,使他恢复了以往的自信,成绩再度回升。语文考试中,一位女生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借作文机会,把自己压抑很久的想法,直诉笔端:“爸爸妈妈,你们扪心自问,你们合格吗?称职吗?公平吗?”这种“迹象”,必然让语文教师有了打开这位学生心结的欲望,时而深入了解她的心迹,并能对症下药,帮助她摆脱困惑,走出那片可能陷入而不能自拔的沼泽地。通过指导学生写作文,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为心理保健筑一道有效的“预防线”。
三、设计活动、巩固强化
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校园生活丰富多姿,是学生展现自我,发挥才干的舞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常常会有许多接触,也难免会有磨擦,隔膜,由此产生的误会也就不足为奇了。语文教师设计活动课,并借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针对某些同学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打出手的现象,让学生办一期《友谊共存》,,《我们如何相处》的墙报。针对不能正确看待教师所谓的“偏心”情况,发动学生查找资料,举办一次《假若我是一位老师》的语文演讲活动课;通过一系列的专题活动,让学生明辨是非曲直,培养健康的心理。墙报,语文活动课,文学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起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这就能使一些细微的不健康的心理“疾病”消失在萌芽时期。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的,能起潜移默化的影响。语文学科因其学科特殊性,将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主阵地之一,也必然会成为心理咨询研究室必不可少的补充和辅助。
四、提升素质,优化课堂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好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新使命。全面提升语文教师素质,优化语文教学显得尤为迫切。心理健康教育是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种助人自乐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提升个人心理健康素质。另外,教师要双向沟通、优化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不仅适合于语文教学也适合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进行平等、双向的沟通,可以优化教学、心理健康教育也会在自然的状态中进行。
总之,在课堂改革中如何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各学科老师都应勇于探索,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康的学生,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学科教育学》[M]陶本一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教育心理学》[M]李伯黍,燕国材.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孔兰英,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渗透
目前我国在校中小学生中很多人面对家庭中的父子母女的冲突;面对学校里师生关系偶现的不谐同学之间的磨擦,学习上的难题,考试中的失误;面对社会不良现象的刺激以及自身发展的不平衡等种种情况时,心理就会产生许多困惑和紧张焦虑的情绪。教师如不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及今后的发展;大而言之,将间接影响一个团体的健康,社会的安定,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运。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精神后,我们不难发现:心理健康教育已被要求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包括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等方面。就说语文吧,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还有很强的人文性,它更能为心理健康教育开辟广阔的天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进行了一些探索,就语文学科特点,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一、挖掘教材,寻找渗透点
语文课中凭借什么向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从语文教材入手。中学生难以接受自己心理不健康的现实,难主动去心理咨询研究室。而语文学科每一篇文章都蕴含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作者的人格魅力。有的作品中作者在人物中注入自己理想的性格,体现人性中最完美的性格。如学习鲁迅的作品:《藤野先生》、《社戏》、《孔乙己》,可以对学生进行尊重师长教育,适应环境、与人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皇帝的新装》,可以进行讲诚实反撒谎的完整人格教育,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价自己等健康心理教育;学习《我的信念》可以借文中之语言,培养学生淡薄名利,重在参与、实践的过程的完美性格,学习《赫目墨斯和雕像者》,让学生懂得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人,总是要碰壁的;学习冰心的《小桔灯》就可以培养学生面对困境、充满自信、乐观向上的自尊自强教育。如美国作家莫顿·享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可培养学生克服胆小的弱点,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相信自己的能力,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做事的健康心理。还有许多文章都可成为随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使学生在感受美文的同时,净化自己的心灵,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善于发现的老师,在教材中能挖掘心理渗透点,这也是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只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丰富性、形象性,是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且还不伤学生心灵,起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功效。
二、把握契機,筑起“预防线”
众所周知,心中堆积的情感不能及时排泄,心中淤积的问题不能解决就容易形成心理问题。语文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写日记、周记及话题作文的方法使之排泄不良情绪,并通过它们了解学生思想,把握契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其心理保健筑起一道“预防线”。例如,我校刚进入中学的女生在日记中写道“今天老师批评我和另一位同学在说话,我觉得老师对我有偏见……”,日记中反映出这位学生心理已经不健康,不能正确地对待批评。面对学生如此的幼稚心理,我和她谈心,并表示愿意与她一起面对学习中的难题,使她认识到自己性格中的缺陷。又如,有位学生因学习成绩下降,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的坏情绪,他通过周记向我诉了心中的困惑,于是我便在他的周记里写下了有关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法,这样既不伤他的“面子”,又使他能接受建议,及时处理了问题,摆脱了困惑,并在无形中提高了他处理问题的能力,使他恢复了以往的自信,成绩再度回升。语文考试中,一位女生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借作文机会,把自己压抑很久的想法,直诉笔端:“爸爸妈妈,你们扪心自问,你们合格吗?称职吗?公平吗?”这种“迹象”,必然让语文教师有了打开这位学生心结的欲望,时而深入了解她的心迹,并能对症下药,帮助她摆脱困惑,走出那片可能陷入而不能自拔的沼泽地。通过指导学生写作文,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为心理保健筑一道有效的“预防线”。
三、设计活动、巩固强化
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校园生活丰富多姿,是学生展现自我,发挥才干的舞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常常会有许多接触,也难免会有磨擦,隔膜,由此产生的误会也就不足为奇了。语文教师设计活动课,并借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针对某些同学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打出手的现象,让学生办一期《友谊共存》,,《我们如何相处》的墙报。针对不能正确看待教师所谓的“偏心”情况,发动学生查找资料,举办一次《假若我是一位老师》的语文演讲活动课;通过一系列的专题活动,让学生明辨是非曲直,培养健康的心理。墙报,语文活动课,文学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起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这就能使一些细微的不健康的心理“疾病”消失在萌芽时期。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的,能起潜移默化的影响。语文学科因其学科特殊性,将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主阵地之一,也必然会成为心理咨询研究室必不可少的补充和辅助。
四、提升素质,优化课堂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好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新使命。全面提升语文教师素质,优化语文教学显得尤为迫切。心理健康教育是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种助人自乐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提升个人心理健康素质。另外,教师要双向沟通、优化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不仅适合于语文教学也适合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进行平等、双向的沟通,可以优化教学、心理健康教育也会在自然的状态中进行。
总之,在课堂改革中如何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各学科老师都应勇于探索,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康的学生,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学科教育学》[M]陶本一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教育心理学》[M]李伯黍,燕国材.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孔兰英,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