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国迅即掀起了一个学习雷锋的热潮,我们自然都参与其中。
雷锋的先进思想和他刻苦学习、运用毛泽东思想是分不开的。他在部队的2年零7个月里,除了军训军务、出车执勤,读完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還读了60多本人物传记、文化书籍等,平均下来,每天要读五六千字。
学习雷锋,首先要学他的学习精神,要深入学习《毛泽东选集》。记得当时,我学习并做了读书笔记的有《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论持久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23篇,还听过有关学习《实践论》的辅导报告等。
我在日记中写道:“学习《实践论》,联想到校外教育也是这样。第一阶段是感性的认识,第二阶段是理性的认识,要逐渐对各种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加深认识,从而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得出较正确的判断。学习《矛盾论》,要搞清楚校外教育有什么特殊规律,除了搞活动,还要做哪些工作……”
在当时的中小学,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在日常生活中已蔚然成风。大家都以帮助别人为荣,谁有自私的行为,肯定会被大家看不起。有的同学如果缺少铅笔、橡皮等文具,很快就会发现这些东西“飞”到自己座位上。有一个学生回家后,每天都要到邻居家中帮助一个学习困难的同学,讲解例题,检查作业,长达一个学期。后来被帮助学生的家长到学校表示感谢,大家才知道这件事。学习小组中的互相帮助,更是普遍。有一位同学,爱睡懒觉经常迟到,于是小组就决定派另一位同学每天一早去他家里叫他起床,一起上学。
我们还在胡同口、校门口,设立学雷锋岗位,帮助过路的人解决困难。最多的是“自行车服务站”,如果一个人推着车胎瘪了的自行车过来,值班的少先队员会立即热情地迎上前,轮流给自行车打气。
记得有一次过年时,我们院一间房子上的茅草被爆竹引燃,大家往房顶上泼水也不管用。我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一下子蹿到一人多高的墙上,又顺势爬上房顶,用扫帚把火扑灭。
还记得有一次,我路过北京西四丁字街,看到一群人一边喊“抓小偷”一边猛追一个人。我立刻把自行车扔在路上,帮着追小偷。小偷拼命跑,我总差半步,就是抓不到。这时我想起来踢足球的一个动作,伸腿一下子把小偷绊倒了,几个人追上来抓住了小偷……我回头去找自行车,发现不翼而飞。正在着急的时候,一位大姐过来说:“刚才你追小偷,连车都不管了,我们就搬到公共汽车调度室了。”
“少年之家”有一位老实巴交的工友满大爷,孩子多,收入少,日子过得很紧巴,经常被老伴埋怨。那时我单身一人,每月工资有节余,就悄悄地每月接济他20元。“文革”开始后,这件事情不知怎么“泄露”了,有造反派找到满大爷,让他揭发我“拉拢革命工人”。满大爷非常为难,吭吭哧哧地,到底也没有说。
(责 编 再 澜)
雷锋的先进思想和他刻苦学习、运用毛泽东思想是分不开的。他在部队的2年零7个月里,除了军训军务、出车执勤,读完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還读了60多本人物传记、文化书籍等,平均下来,每天要读五六千字。
学习雷锋,首先要学他的学习精神,要深入学习《毛泽东选集》。记得当时,我学习并做了读书笔记的有《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论持久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23篇,还听过有关学习《实践论》的辅导报告等。
我在日记中写道:“学习《实践论》,联想到校外教育也是这样。第一阶段是感性的认识,第二阶段是理性的认识,要逐渐对各种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加深认识,从而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得出较正确的判断。学习《矛盾论》,要搞清楚校外教育有什么特殊规律,除了搞活动,还要做哪些工作……”
在当时的中小学,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在日常生活中已蔚然成风。大家都以帮助别人为荣,谁有自私的行为,肯定会被大家看不起。有的同学如果缺少铅笔、橡皮等文具,很快就会发现这些东西“飞”到自己座位上。有一个学生回家后,每天都要到邻居家中帮助一个学习困难的同学,讲解例题,检查作业,长达一个学期。后来被帮助学生的家长到学校表示感谢,大家才知道这件事。学习小组中的互相帮助,更是普遍。有一位同学,爱睡懒觉经常迟到,于是小组就决定派另一位同学每天一早去他家里叫他起床,一起上学。
我们还在胡同口、校门口,设立学雷锋岗位,帮助过路的人解决困难。最多的是“自行车服务站”,如果一个人推着车胎瘪了的自行车过来,值班的少先队员会立即热情地迎上前,轮流给自行车打气。
记得有一次过年时,我们院一间房子上的茅草被爆竹引燃,大家往房顶上泼水也不管用。我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一下子蹿到一人多高的墙上,又顺势爬上房顶,用扫帚把火扑灭。
还记得有一次,我路过北京西四丁字街,看到一群人一边喊“抓小偷”一边猛追一个人。我立刻把自行车扔在路上,帮着追小偷。小偷拼命跑,我总差半步,就是抓不到。这时我想起来踢足球的一个动作,伸腿一下子把小偷绊倒了,几个人追上来抓住了小偷……我回头去找自行车,发现不翼而飞。正在着急的时候,一位大姐过来说:“刚才你追小偷,连车都不管了,我们就搬到公共汽车调度室了。”
“少年之家”有一位老实巴交的工友满大爷,孩子多,收入少,日子过得很紧巴,经常被老伴埋怨。那时我单身一人,每月工资有节余,就悄悄地每月接济他20元。“文革”开始后,这件事情不知怎么“泄露”了,有造反派找到满大爷,让他揭发我“拉拢革命工人”。满大爷非常为难,吭吭哧哧地,到底也没有说。
(责 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