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中患者体温变化的影响因素及护理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bin2yh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手术患者术中体温变化,总结保持术中低体温的护理经验.方法 将78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将术中输注液体和冲洗液体加温至37℃;对照组液体不采用加温措施.观察术中体温变化幅度、术中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中体温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加温术中液体的方式可保持手术患者术中体温的平稳,安全可靠,为成功完成手术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中嗜铬粒蛋白A(CgA)、脑尿钠肽(BNP)与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6月1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98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9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中CgA、BNP与NE水平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外周血液中CgA、BNP和NE水平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外
目的 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新辅助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系统检索2个中文数据库(万方、维普)及2个英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截止2013年6月发表的有关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分别对入选文献进行评价,最后提取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符合标准文献共17篇,新辅助化疗组1879例,直接手术组1898例,分析结果显示,与直接手
目的 通过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从而研究VEGF在肝硬化及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0例肝硬化组和30例对照组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含量.结果 Child-PughA级、B级患者血清VEGF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Child-Pugh C级肝硬化患者(P<0.05);Child-Pugh A级患者血清VEGF的含量
目的 探讨甲氧明在无痛肠镜检查中对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 本研究采取随机、双盲对照法,将50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甲氧明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25例,均采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即刻,检查开始3、6 min及检查结束时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检查时间、清醒时间、麻醉及血管活性药用量和并发症.结果 Ⅱ组患者肠镜检查时低血压(
目的 探讨创伤性肝破裂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04例创伤性肝破裂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保守治疗60例,手术治44例,死亡8例.结论 肝破裂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临床中要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正确治疗方案。
目的 探讨恩度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55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60 ~66 Gy和5-FU/DDP化疗,实验组从放疗起每天接受恩度静脉滴注7.5 mg/m2,第1 ~14天,连用2个周期.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期、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疗程12周,观察两组研究对象血脂以及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的差异,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和血浆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明显降低血脂及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磷酸化蛋白-50 (EBP50)与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情况,探讨HCC组织中EBP50蛋白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8例HCC、16例正常肝脏组织中EBP50蛋白与β-caten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 EBP50在HCC组织、正常肝脏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6
目的 探讨新生儿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50例正常新生儿和324例合并肠闭锁等先天性畸形新生儿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并与50例随机选取的正常成人凝血四项对照比较.结果 先天性疾病组新生儿中的PT、APTT、TT、FIB与正常新生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天性疾病组中的PT、APTT较
目的 观察彩超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72例脑梗死患者彩超检查颈动脉,观察斑块的分布、性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与69例非脑梗死患者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4.7%,多为软斑和混合斑,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阻力指数、血管搏动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