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理想的课堂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中,我以新一轮课改为契机,积极实践新课程,同时也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必须有人文主义思想的渗透,必须有人文精神的终级关怀,要能凸现生命的灵动
我认为人文精神所涵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判断、审美理念、对历史的认知与认同、集体意识、关怀意识、道德意识国家意识等等是一个人立身处世、健全人格的基石,如果这些东西模糊不清,一个人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拼搏的理由,他就有可能走向虚无、反动甚至罪恶,在这样一种状况之下知识又有何用?而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恰恰相反的是用对知识机械割裂式地传授代替一种感染、一种参悟、一种建构,缺少人文精神的课堂是毫无生机毫无前景的课堂,所以这将是我教学中关注的重中之重。
二、课堂教学必须要创设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创设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这里面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老师的主体性问题,这个主体性问题关键在于不在老师作为教学的主宰,而是作为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者、实施者、知识的引导者、彼此的沟通者、兴趣的激发者和情感的唤醒者,对学生要持一种尊重、理解、关怀的态度,让学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上,这样他们就能无所不谈,就能尽量发表自己的意见,好的坏的一目了然;另一个就是学生的主体性问题,这个主体性问题关键在于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学过程一切要围绕学生实际展开,这样才有可能创设出一种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我校努力实践的“三段六步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即:“三段”是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实践探究。六步是指:(1)激趣引题。(2)自学自究。(3)合作探究。(4)交流讨论。(5)自结自练。(6)巩固延伸。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人。
三、课堂教学必须要优化知识结构,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情趣
随着教学民主化的进程,激发学生的情趣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怎样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呢?除了创设好的环境和氛围,改变教学内容也是一个重要课题,它最起码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现有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的优化,应该改变过去的一厢情愿而成为两厢情愿,变知识的传授过程为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行梯度式分层式教学,适应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二是扩展课堂的内涵,进行多学科的交叉教学,强调学科间教学的相互渗透,能够做到迁移性联系性教学,这样兴趣的转移情感的介入都可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三是继续扩展到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这就是在更大程度上扩展了课堂45分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上课的概念应扩展到“所见即所得”(当然这其中包括所听即所得),从这一点延伸开去便会成为“所思即所得”“所想即所得”。当然这可能是一个理想境界,如果能够达到这个地步,知识的传授、学科的交叉又蕴含于生活经验的传授社会知识的讲解,那么我们课堂便真正达成了全面提升学生人格全面推进学生素质的目的。例如:在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鲁迅对百草园的喜爱,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私塾的厌恶。我让学生说说他们的童年的故事。学生兴致勃勃地说了起来……他们大都出生在农村,与他们朝夕相伴的是田野、小河,无拘无束的生活让他们与大自然结下了亲密的友谊。可是现在却不能撒欢在其间了,“为什么?”“我们上学了……”“再和鲁迅小时侯的教育比一比”,学生一下子也就明白了……
四、课堂教学应寻求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悉心指导问题的解决策略,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
这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用激励的态势让学生保持一种主观能动的激情,其次要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解决要靠方法,学生学习课本上的问题往往是封闭的,都提供了必要的信息,能找到一个标准统一的答案;但是现实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往往是具有开放性的,并不都会提供必须的信息,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因此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就变得尤为重要。
所以要通过对新知的引入、教学环节转折延伸处进行有效的设计,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革,把各学科思想方法的教学作为各学科教学的灵魂,通过让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发问鼓励创新,达到建构以学生大胆而有益的探索为核心的自主学习的模式,或许这应该是我们研究的核心,毕竟我们是在寻找一种理想与现实能够结合的比较好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个立足点应该不会错,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学生发展的基点,只要学会了学习,我们想发展应该不是一个问题。
五、课堂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兴趣,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教学完《中国石拱桥》一文后,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古人为我们留下了灿烂辉煌的宝贵遗产,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我们身边的桥又有哪些变化和发展呢?”,很快学生就拟定了“诗歌中的桥──桥梁美学、种类──家乡的桥──未来的桥──心中的桥”的研究思路,围绕着思路,们就利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调阅史料,各研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协同作战,去完成课题研究任务。不久一份集合着图片文字、排版精美的《天堑变通途──中国桥的研究》的调查报告就出现在了我的面前。实践证明,结合课堂教学所延伸的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研究欲望,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工作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师生间是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其实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生命活动过程。只要我们积极更新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课堂内外的生命状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就能使广大师生耗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却在教与学上收到优质的效果,使教学效率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就能构建课堂新理想,展现课堂新活力,实现理想新课堂。
我想,只要我们用心领略,认真抓住教学生活中的每一次机会,认真对待每次不起眼的收获,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情感调动情感,用心灵碰撞心灵,美丽就会留在课堂,回味将永驻孩子心间。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理想的课堂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中,我以新一轮课改为契机,积极实践新课程,同时也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必须有人文主义思想的渗透,必须有人文精神的终级关怀,要能凸现生命的灵动
我认为人文精神所涵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判断、审美理念、对历史的认知与认同、集体意识、关怀意识、道德意识国家意识等等是一个人立身处世、健全人格的基石,如果这些东西模糊不清,一个人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拼搏的理由,他就有可能走向虚无、反动甚至罪恶,在这样一种状况之下知识又有何用?而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恰恰相反的是用对知识机械割裂式地传授代替一种感染、一种参悟、一种建构,缺少人文精神的课堂是毫无生机毫无前景的课堂,所以这将是我教学中关注的重中之重。
二、课堂教学必须要创设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创设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这里面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老师的主体性问题,这个主体性问题关键在于不在老师作为教学的主宰,而是作为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者、实施者、知识的引导者、彼此的沟通者、兴趣的激发者和情感的唤醒者,对学生要持一种尊重、理解、关怀的态度,让学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上,这样他们就能无所不谈,就能尽量发表自己的意见,好的坏的一目了然;另一个就是学生的主体性问题,这个主体性问题关键在于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学过程一切要围绕学生实际展开,这样才有可能创设出一种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我校努力实践的“三段六步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即:“三段”是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实践探究。六步是指:(1)激趣引题。(2)自学自究。(3)合作探究。(4)交流讨论。(5)自结自练。(6)巩固延伸。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人。
三、课堂教学必须要优化知识结构,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情趣
随着教学民主化的进程,激发学生的情趣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怎样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呢?除了创设好的环境和氛围,改变教学内容也是一个重要课题,它最起码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现有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的优化,应该改变过去的一厢情愿而成为两厢情愿,变知识的传授过程为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行梯度式分层式教学,适应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二是扩展课堂的内涵,进行多学科的交叉教学,强调学科间教学的相互渗透,能够做到迁移性联系性教学,这样兴趣的转移情感的介入都可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三是继续扩展到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这就是在更大程度上扩展了课堂45分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上课的概念应扩展到“所见即所得”(当然这其中包括所听即所得),从这一点延伸开去便会成为“所思即所得”“所想即所得”。当然这可能是一个理想境界,如果能够达到这个地步,知识的传授、学科的交叉又蕴含于生活经验的传授社会知识的讲解,那么我们课堂便真正达成了全面提升学生人格全面推进学生素质的目的。例如:在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鲁迅对百草园的喜爱,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私塾的厌恶。我让学生说说他们的童年的故事。学生兴致勃勃地说了起来……他们大都出生在农村,与他们朝夕相伴的是田野、小河,无拘无束的生活让他们与大自然结下了亲密的友谊。可是现在却不能撒欢在其间了,“为什么?”“我们上学了……”“再和鲁迅小时侯的教育比一比”,学生一下子也就明白了……
四、课堂教学应寻求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悉心指导问题的解决策略,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
这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用激励的态势让学生保持一种主观能动的激情,其次要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解决要靠方法,学生学习课本上的问题往往是封闭的,都提供了必要的信息,能找到一个标准统一的答案;但是现实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往往是具有开放性的,并不都会提供必须的信息,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因此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就变得尤为重要。
所以要通过对新知的引入、教学环节转折延伸处进行有效的设计,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革,把各学科思想方法的教学作为各学科教学的灵魂,通过让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发问鼓励创新,达到建构以学生大胆而有益的探索为核心的自主学习的模式,或许这应该是我们研究的核心,毕竟我们是在寻找一种理想与现实能够结合的比较好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个立足点应该不会错,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学生发展的基点,只要学会了学习,我们想发展应该不是一个问题。
五、课堂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兴趣,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教学完《中国石拱桥》一文后,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古人为我们留下了灿烂辉煌的宝贵遗产,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我们身边的桥又有哪些变化和发展呢?”,很快学生就拟定了“诗歌中的桥──桥梁美学、种类──家乡的桥──未来的桥──心中的桥”的研究思路,围绕着思路,们就利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调阅史料,各研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协同作战,去完成课题研究任务。不久一份集合着图片文字、排版精美的《天堑变通途──中国桥的研究》的调查报告就出现在了我的面前。实践证明,结合课堂教学所延伸的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研究欲望,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工作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师生间是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其实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生命活动过程。只要我们积极更新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课堂内外的生命状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就能使广大师生耗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却在教与学上收到优质的效果,使教学效率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就能构建课堂新理想,展现课堂新活力,实现理想新课堂。
我想,只要我们用心领略,认真抓住教学生活中的每一次机会,认真对待每次不起眼的收获,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情感调动情感,用心灵碰撞心灵,美丽就会留在课堂,回味将永驻孩子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