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对太湖县果树产业现状、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太湖县发展果树产业的有利条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太湖县果树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果树产业;机遇;挑战;对策;安徽太湖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097-02
1 基本县情
太湖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区南麓,辖15个乡镇、174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年总人口57万人。东邻潜山县、怀宁县,南连望江县,西南接宿松县,西界湖北蕲春、英山,北毗岳西;位于北纬30°09′~30°46′、东经115°45′~116°30′;太湖县东西相距64 km,南北相距23 km,总面积2 031 km2。105国道、合九铁路、沪渝高速公路横穿全境;水路经泊湖入长江,可实现江海联运。太湖县水资源丰富,以地表水为主。县境内有泊湖和花凉亭水库两大水体,泊湖水面3 450 hm2,花凉湖水面6 667 hm2,形成了良好的区域性小气候。花凉湖库容量24亿m3,位于天柱山与庐山之间,有“两山峡一湖”之说,湖光山色,风景秀美。花亭湖景区、“五千年文博园”均是四A级国家旅游风景区。
太湖县气候四季分明,具有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1]。年平均气温16.4 ℃,1月平均气温3.7 ℃,7月平均气温28.4 ℃,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 ℃,极端最低气温可达-12.7 ℃。年平均日照时数1 937.7 h,无霜期249 d;年均降雨量1 460.1 mm,最多可达2 126.6 mm,最少900.3 mm,降水主要集中在4—8月。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布不均。
县内野生果树种类很多,有春季成熟的“芦斗”“三月泡”“野鸡泡”等;有夏季成熟的“寸桃”、毛樱桃、北五味子等;有秋季成熟的野枸杞、乌饭子、野柿子、野山楂、野茅栗、野猕猴桃、野肾果(燕鹏)、金樱子等。其中,生长结果习性表现较好的是野山楂、野茅栗、野猕猴桃、野肾果(燕鹏)等。
2 全县果树生产状况
全县现有果树6 264.8 hm2(成片果园4 189.39 hm2,3.33 hm2以上成片果园239片)。其中,板栗4 483.33 hm2,挂果面积4 331.81 hm2;水果总面积1 781.47 hm2,挂果面积1 246.67 hm2,总产量11 471 t。主栽品种为柑橘(509.87 hm2)、桃(327 hm2)、猕猴桃(237.53 hm2)、枣(57.33 hm2)、蓝莓(42.47 hm2)。全县涉及水果产业的经营主体达42个以上。
3 太湖县果树产业特点
3.1 常绿果树与落叶果树共存,栽培种与野生种同栖
柑橘、枇杷、杨梅等常绿果树和板栗、桃、梨、李、杏、柿、枣、葡萄、猕猴桃、石榴、核桃、银杏等落叶果树中均有适合本地生产需要的品种,如柑橘中的日南一号、岩崎早生等,枇杷有三潭枇杷、大五星等,板栗有油栗、红光栗等,梨树有早生喜水梨、黄花梨、爱宕等,桃树有安农水蜜、新川中岛等,柿树有无核方柿等,枣树有山东红枣、女儿秀蜜枣等。这些果树点缀在太湖县的山水之间,把太湖装扮得更加美丽。
3.2 太湖板栗是太湖县无公害、绿色、有机化程度很高的本地土特产
在长期的板栗生产实践中,利用本地板栗资源——太湖油栗,通过选育、嫁接繁殖,培育出了适于本地生长结果的红光栗,香、甜突出,红色光亮,是板栗生产行业中独一无二的天然品牌[2-3]。改革开放前,板栗一直以零星种植为主。20世纪80—90年代,依靠农发项目、库区扶贫和林业发展项目,利用低山、旱地规模种植板栗。截至目前,已有板栗4 466.67 hm2以上,年产板栗可达2万t以上,居全县果业首位。由于有丰富的水文资源和复杂多样的植被调节条件,形成了优良的果业生态环境,加上板栗适应性强、耐瘠、抗病虫等优点,农业投入相对较低,因而生产的板栗无公害、绿色、有机化程度高。优质的太湖红光栗远销东南亚和港澳台,生产的板栗罐头曾是日本贴标产品。
3.3 环库柑橘、枇杷常绿果树区,集旅游观光、采摘、休闲于一体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库区优越的水热气候条件,大力发展了宫川、兴津、尾张等温洲蜜柑;90年代至今,又通过引进国庆一号、日南一号、岩崎早生等新品种,进行改良,通过近30年努力,一个早、中、晚熟品种相结合,环库400 hm2,年产7 500 t的常绿果树带,在一片清澈的绿水映衬下,呈现在库区周围。加上美丽的枇杷岛、桔子洲等,形成了集旅游观光、采摘、休闲于一体的风景区。
4 發展机遇与挑战
4.1 有利条件
4.1.1 独特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条件,为果树产业的生产、营销等第一产业链提供了优越的时空优势。其果树产业与周边地区一起,组成了独具大别山特色的果树产业板块。在市场网络、品牌建设等方面为太湖县果树产业拓宽了平台。陆路有105国道、合九铁路、沪渝高速公路横穿全境,物流运输到安庆、合肥、南京、九江、黄冈、武汉等全国知名的大中城市只需2~3 h;水路可通过徐桥码头经泊湖入长江,实现江海联运。便捷的交通条件及与之相匹配的广阔的外围市场,为太湖的鲜果运输、销售提供了效益保障。
4.1.2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果树产业的多极性发展打下了基础。北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复杂的地形地貌有机结合,构造出了丰富多样的小气候群。这些小气候群中,有适于柑橘、枇杷等常绿果树生长的温暖抗寒型环库小气候;有适于板栗、山楂等果树生长的温光型山前小气候;有适于猕猴桃、肾果等果树生长的温和湿润型山后、山谷型小气候。
4.1.3 优越的区域生态环境,为果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产业发展区域内无工业污染、水热资源丰富、植被群体雄厚,为生产绿色水果和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一方面,生产的水果营养丰富、口感清爽,具有“珍、稀、土、特”等风格,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强有力的生态平衡势能,为果树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客观基础。 4.1.4 日益繁荣的旅游业,为太湖县的果树产业在第三产业方面的创新发展创造了条件。太湖县位于庐山到天柱山的旅游热线上,悠久的人文历史、丰富的旅游景区,使太湖县旅游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给区域内的果园风景、观光、采摘、休闲、果树种群展示等第三产业链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机会。
4.1.5 区域的现代果树栽培史,为果树产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世纪80—90年代,太湖县人民依靠德援项目、农发项目、库区扶贫和林业发展等项目,利用低山、旱地和库区小气候,规模种植了板栗、柑橘。为各种项目在果树生产方面的实施和小气候的合理利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4.1.6 正在成长的各种果树生产实体和组织,对果树产业的发展具有持久的推动作用。各种新型的果树生产企业和组织正应运而生,果树发展区域内果树生产企业13个,管理果园面积317.33 hm2;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社员647户。这些企业和合作组织共注册水果品牌商标6个,为太湖县果树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带头作用。
4.1.7 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太湖县果树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太湖县与省农业科研院校等已结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省果树产业技术体系)、省园艺学会把太湖县果树产业发展作为全省特色水果产业培育,在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省农科院对太湖县特色产业扶贫,特别是小池镇红星村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徐桥镇桃铺村“百果园”产业基地的建设,对太湖县果业发展带来技术引领和新的机遇。
4.2 发展机遇
国家“十三五”期间的农业政策、乡村振兴战略给果树产业带来发展机遇。安徽省大力发展水果产业,为太湖县果树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安徽省将水果产业列入全省十大主导产业之一,省财政投入大量资金,省农委组建水果产业技术体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投入大量科技力量、设立专题科研开发项目,合力推动全省水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根据安徽省2013—2020年全省果树发展规划,将太湖县果树产业发展列入重点规划内容,并在项目资金、技术力量和配套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
4.3 面临的挑战
一是人力和土地资源的不断升值,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人工成本高,给果树产业的发展增加了约束力。二是基础设施薄弱,园地规划缺乏合理的规划布局。贮藏设施薄弱,加工配套设施有待发展。山区分布较多,受地势条件的限制,机械化程度很低。三是露地栽培为主,仅有少量设施栽培。四是品种引进随意性很大,品牌化程度不高。五是技术力量薄弱。六是果品以直销为主,其他销售方式较少。七是资金缺乏,低产园改造成本高。
5 对策
一是深入调研,建立区位优势果业,开发利用现有果树资源,保护当地野生资源。二是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引導果农有序发展。三是积极推广水果套袋、生草覆盖、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4]。引导企业果树生产专业化,延长果树生产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四是培育发展果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五是加大对低产园的改造。
6 参考文献
[1] 张虹,刘毅,王琼,等.安徽省太湖县药用蕨类资源调查[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4(5):75-79.
[2] 余洁中.太湖油栗优良品种繁育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168.
[3] 韦志华.太湖县板栗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J].安徽林业,2000(3):29.
[4] 阮满娣.太湖县柑橘园土壤养分现状与施肥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1):57-58.
关键词 果树产业;机遇;挑战;对策;安徽太湖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097-02
1 基本县情
太湖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区南麓,辖15个乡镇、174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年总人口57万人。东邻潜山县、怀宁县,南连望江县,西南接宿松县,西界湖北蕲春、英山,北毗岳西;位于北纬30°09′~30°46′、东经115°45′~116°30′;太湖县东西相距64 km,南北相距23 km,总面积2 031 km2。105国道、合九铁路、沪渝高速公路横穿全境;水路经泊湖入长江,可实现江海联运。太湖县水资源丰富,以地表水为主。县境内有泊湖和花凉亭水库两大水体,泊湖水面3 450 hm2,花凉湖水面6 667 hm2,形成了良好的区域性小气候。花凉湖库容量24亿m3,位于天柱山与庐山之间,有“两山峡一湖”之说,湖光山色,风景秀美。花亭湖景区、“五千年文博园”均是四A级国家旅游风景区。
太湖县气候四季分明,具有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1]。年平均气温16.4 ℃,1月平均气温3.7 ℃,7月平均气温28.4 ℃,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 ℃,极端最低气温可达-12.7 ℃。年平均日照时数1 937.7 h,无霜期249 d;年均降雨量1 460.1 mm,最多可达2 126.6 mm,最少900.3 mm,降水主要集中在4—8月。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布不均。
县内野生果树种类很多,有春季成熟的“芦斗”“三月泡”“野鸡泡”等;有夏季成熟的“寸桃”、毛樱桃、北五味子等;有秋季成熟的野枸杞、乌饭子、野柿子、野山楂、野茅栗、野猕猴桃、野肾果(燕鹏)、金樱子等。其中,生长结果习性表现较好的是野山楂、野茅栗、野猕猴桃、野肾果(燕鹏)等。
2 全县果树生产状况
全县现有果树6 264.8 hm2(成片果园4 189.39 hm2,3.33 hm2以上成片果园239片)。其中,板栗4 483.33 hm2,挂果面积4 331.81 hm2;水果总面积1 781.47 hm2,挂果面积1 246.67 hm2,总产量11 471 t。主栽品种为柑橘(509.87 hm2)、桃(327 hm2)、猕猴桃(237.53 hm2)、枣(57.33 hm2)、蓝莓(42.47 hm2)。全县涉及水果产业的经营主体达42个以上。
3 太湖县果树产业特点
3.1 常绿果树与落叶果树共存,栽培种与野生种同栖
柑橘、枇杷、杨梅等常绿果树和板栗、桃、梨、李、杏、柿、枣、葡萄、猕猴桃、石榴、核桃、银杏等落叶果树中均有适合本地生产需要的品种,如柑橘中的日南一号、岩崎早生等,枇杷有三潭枇杷、大五星等,板栗有油栗、红光栗等,梨树有早生喜水梨、黄花梨、爱宕等,桃树有安农水蜜、新川中岛等,柿树有无核方柿等,枣树有山东红枣、女儿秀蜜枣等。这些果树点缀在太湖县的山水之间,把太湖装扮得更加美丽。
3.2 太湖板栗是太湖县无公害、绿色、有机化程度很高的本地土特产
在长期的板栗生产实践中,利用本地板栗资源——太湖油栗,通过选育、嫁接繁殖,培育出了适于本地生长结果的红光栗,香、甜突出,红色光亮,是板栗生产行业中独一无二的天然品牌[2-3]。改革开放前,板栗一直以零星种植为主。20世纪80—90年代,依靠农发项目、库区扶贫和林业发展项目,利用低山、旱地规模种植板栗。截至目前,已有板栗4 466.67 hm2以上,年产板栗可达2万t以上,居全县果业首位。由于有丰富的水文资源和复杂多样的植被调节条件,形成了优良的果业生态环境,加上板栗适应性强、耐瘠、抗病虫等优点,农业投入相对较低,因而生产的板栗无公害、绿色、有机化程度高。优质的太湖红光栗远销东南亚和港澳台,生产的板栗罐头曾是日本贴标产品。
3.3 环库柑橘、枇杷常绿果树区,集旅游观光、采摘、休闲于一体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库区优越的水热气候条件,大力发展了宫川、兴津、尾张等温洲蜜柑;90年代至今,又通过引进国庆一号、日南一号、岩崎早生等新品种,进行改良,通过近30年努力,一个早、中、晚熟品种相结合,环库400 hm2,年产7 500 t的常绿果树带,在一片清澈的绿水映衬下,呈现在库区周围。加上美丽的枇杷岛、桔子洲等,形成了集旅游观光、采摘、休闲于一体的风景区。
4 發展机遇与挑战
4.1 有利条件
4.1.1 独特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条件,为果树产业的生产、营销等第一产业链提供了优越的时空优势。其果树产业与周边地区一起,组成了独具大别山特色的果树产业板块。在市场网络、品牌建设等方面为太湖县果树产业拓宽了平台。陆路有105国道、合九铁路、沪渝高速公路横穿全境,物流运输到安庆、合肥、南京、九江、黄冈、武汉等全国知名的大中城市只需2~3 h;水路可通过徐桥码头经泊湖入长江,实现江海联运。便捷的交通条件及与之相匹配的广阔的外围市场,为太湖的鲜果运输、销售提供了效益保障。
4.1.2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果树产业的多极性发展打下了基础。北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复杂的地形地貌有机结合,构造出了丰富多样的小气候群。这些小气候群中,有适于柑橘、枇杷等常绿果树生长的温暖抗寒型环库小气候;有适于板栗、山楂等果树生长的温光型山前小气候;有适于猕猴桃、肾果等果树生长的温和湿润型山后、山谷型小气候。
4.1.3 优越的区域生态环境,为果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产业发展区域内无工业污染、水热资源丰富、植被群体雄厚,为生产绿色水果和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一方面,生产的水果营养丰富、口感清爽,具有“珍、稀、土、特”等风格,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强有力的生态平衡势能,为果树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客观基础。 4.1.4 日益繁荣的旅游业,为太湖县的果树产业在第三产业方面的创新发展创造了条件。太湖县位于庐山到天柱山的旅游热线上,悠久的人文历史、丰富的旅游景区,使太湖县旅游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给区域内的果园风景、观光、采摘、休闲、果树种群展示等第三产业链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机会。
4.1.5 区域的现代果树栽培史,为果树产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世纪80—90年代,太湖县人民依靠德援项目、农发项目、库区扶贫和林业发展等项目,利用低山、旱地和库区小气候,规模种植了板栗、柑橘。为各种项目在果树生产方面的实施和小气候的合理利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4.1.6 正在成长的各种果树生产实体和组织,对果树产业的发展具有持久的推动作用。各种新型的果树生产企业和组织正应运而生,果树发展区域内果树生产企业13个,管理果园面积317.33 hm2;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社员647户。这些企业和合作组织共注册水果品牌商标6个,为太湖县果树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带头作用。
4.1.7 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太湖县果树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太湖县与省农业科研院校等已结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省果树产业技术体系)、省园艺学会把太湖县果树产业发展作为全省特色水果产业培育,在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省农科院对太湖县特色产业扶贫,特别是小池镇红星村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徐桥镇桃铺村“百果园”产业基地的建设,对太湖县果业发展带来技术引领和新的机遇。
4.2 发展机遇
国家“十三五”期间的农业政策、乡村振兴战略给果树产业带来发展机遇。安徽省大力发展水果产业,为太湖县果树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安徽省将水果产业列入全省十大主导产业之一,省财政投入大量资金,省农委组建水果产业技术体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投入大量科技力量、设立专题科研开发项目,合力推动全省水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根据安徽省2013—2020年全省果树发展规划,将太湖县果树产业发展列入重点规划内容,并在项目资金、技术力量和配套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
4.3 面临的挑战
一是人力和土地资源的不断升值,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人工成本高,给果树产业的发展增加了约束力。二是基础设施薄弱,园地规划缺乏合理的规划布局。贮藏设施薄弱,加工配套设施有待发展。山区分布较多,受地势条件的限制,机械化程度很低。三是露地栽培为主,仅有少量设施栽培。四是品种引进随意性很大,品牌化程度不高。五是技术力量薄弱。六是果品以直销为主,其他销售方式较少。七是资金缺乏,低产园改造成本高。
5 对策
一是深入调研,建立区位优势果业,开发利用现有果树资源,保护当地野生资源。二是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引導果农有序发展。三是积极推广水果套袋、生草覆盖、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4]。引导企业果树生产专业化,延长果树生产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四是培育发展果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五是加大对低产园的改造。
6 参考文献
[1] 张虹,刘毅,王琼,等.安徽省太湖县药用蕨类资源调查[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4(5):75-79.
[2] 余洁中.太湖油栗优良品种繁育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168.
[3] 韦志华.太湖县板栗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J].安徽林业,2000(3):29.
[4] 阮满娣.太湖县柑橘园土壤养分现状与施肥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