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学通识课中文学渗透数学思维的探索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数学通识课是以学生为导向,提升学生素养的数学教育,它能纠正目前高职数学教育中輕文化性的弊端。数学知识与文学资源看似一文一理毫无关系,但文理相通,文学资源和数学知识在思维上有着相通性,合理整合高度理性的数学知识与情感丰富的文学资源,应用于教学中,能使得抽象的数学思维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接受,这也是强化高职数学综合教育功能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高职;数学通识课;文学渗透;数学思维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语文隐性课程的建设与开发研究”(项目编号:C-C/2015/053)
  作者简介:宋萌芽,女,江苏商贸职业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06-0025-03
  数学知识自身具有“工具性”与“文化性”双重特点,[1]其“工具性”的特点使得高职数学教育能以学生为导向帮助学生为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而其“文化性”特点使得高职数学教育,能以学生为导向,满足学生个人需求,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养。科学合理的高职数学教育应是一种同时具有“工具性”功能与“文化性”功能的教育。但是,不可否认,目前的高职数学教育现状是重专业教育、轻文化陶冶这一弊端,为了纠正这一弊端,更好的实现高职数学教育的综合教育功能,应当在高职数学教育中积极探索、开展具有“文化性”特点的数学通识教育。
  一、高职数学通识课特点
  数学通识教育是以学生为导向的文化教育,体现数学的文化性。数学思维的渗透是数学通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不管学生毕业后从事什么职业,具体的数学知识可能会遗忘,但是,拥有的数学思维将会随时随地发生作用,渗透到专业技术里面去,对职业发展有着有利帮助。高职数学通识课教学中,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理解蕴含于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和定理等知识中的数学思维。一个好的高职数学通识课,应该充分揭示数学思维,生动形象化抽象的数学思维,提高教学效果,积极地让高职数学通识课落实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方面上来。
  二、数学知识与文学资源整合的价值
  (一)数学知识与文学资源思维相通
  在我国,蔡元培先生提倡大学要“融通文理两科之界限”。徐利治先生在其《数学教授谈文学作用》演讲中,也提出数学与文学有很多相通之处。让抽象的数学思维与文学生动形象的描述在一起。其实,在我国中学数学教学中,早已经有了尝试。比如,湖南版高中数学每章前面写了一首诗。[2]再比如,广西南宁的一道中考数学题:“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唐朝诗人王之涣在《登鹤雀楼》一诗中的名句。有人提问,如果真的要千里之遥,要“站”多高呢?如图1所示,地球上B、C两点间的距离指的是球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它就是BC的长,设BC长为500km(即1000里),试计算视线AC的长度及高度AB(精确到0.1km)。
  学科与学科之间已打破了原有界限,它们相互整合、相互渗透。[3]数学是高度的理性化,文学充满情感,这两者表面上看无关,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两者都依赖于思维的自由想象,思维意境有很多相同之处。比如,数学中的极限概念:设{xn}为一无穷实数数列的集合。如果存在实数[α],对于任意正数[ε](不论它多么小),总存在正整数N,使得当n>N时,均有
  [xn-a<ε]
  不等式成立,那么就称常数[a]是数列{xn} 的极限,或称数列{xn} 收敛于[a]。记作
  [limxn=a或xn→a(n→+∞)n→+∞]
  对于高职学生来讲,这种描述晦涩难懂,提不起学习兴趣,很难深刻把握其思维。但是这种思维意境,文学中有着非常丰富生动的例子:《庄子·天下》中的“一日之锤,日取一半,万世不竭”,周弼诗词《冷泉幽想》中的“水源穷不尽,垢腻生春袜”。在课堂上合理插入这些文学知识,能让学生觉得豁然开朗,继而更有耐心仔细研究数学描述。
  (二)数学与文学资源的整合,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数学内容抽象、逻辑性较强,使许多高职学生对其望而却步甚至放弃学习数学,数学课堂上恰当适宜出现的文学内容,既能放松紧张的情绪,更能帮助突破数学难点,增强学生对数学持久的兴趣。
  (三)数学与文学资源的整合,有助于强化数学综合教育功能
  数学通识教育是一种集知识、人文和情感于一体的数学教育,传授数学知识、渗透数学思维也能透过直观文学描述给学生带来美感和乐趣。通过数学知识与文学资源整合,合理引入高职数学课堂,科学有效渗透,通过文学资源对数学知识的辐射作用,知识和思维在学生脑海中的酝酿发酵,达到数学文学对话的意境,丰富数学教育的人文内涵,推动高职数学通识课对学生数学素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三、实施策略
  (一)面向教育对象,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对于高职数学通识课来说,教师在重视数学知识传授的同时,还应在教学中重视数学思维及人文精神的渗透。在通识教育背景下,高职数学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坚持通识教育改革,积极探索强化教学效果之路。数学与文学的整合,需要教师善于学习,提高人文修养,拓宽知识面,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而不是牵强附会。
  (二)丰富课程内容,融入相关文学资源
  以优化学生所学知识结构和强调数学思维渗透为目的,以注重文理整合为原则,进行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勇敢打破学科知识体系,以相通的思维为线,合理整合数学知识与文学资源,以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实现数学综合教育功能。   比如,数学中的“无界变量”概念为: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M,都存在函数定义域中的一点x0 ,使|f(x0)| ≥M,则称,f(x)是“无界变量”。这与文学释慧开的诗词《颂古四十八首》中的“百丈重关拦不住”,陈宪章《晚酌示藏用诸友(四首)》的“风月满山关不住”的思维意境是相通的。这样的文学描述能很好的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信心,也能更深刻的被学生所理解。
  再比如,在讲数形结合,可以引用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的诗句:“数与形本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形数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切莫忘,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也可以用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形象中渗透数学思维,同时推动对人文素养的培养。
  (三)鼓励学生坚持数学写作
  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坚持数学写作,即以文学的方式表达对当天的数学课学习所带来的理解和感悟等等个性化的东西,反映其思考过程和整个过程中的体验,倾吐学生学习的心声。如果能坚持数学写作,这会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锻炼其思维,也能更好的推动数学通识课的发展。如何让数学写作在高职学生中开展,且免于流于形式,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目前,可以尝试的就是鼓励学生坚持尝试数学写作,教师积极和这些学生进行课外沟通和交流,可适当安排机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写作中的内容,形成学生之间的交流,形成数学写作氛围,继而尝试开展数学写作交流沙龙,让数学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四)更新教学方法,各种手段并行
  1.课堂教学方法丰富多彩,增强指导和建构,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适当增加欣赏环节、小组讨论环节和小组互评环节等。
  2.有针对性地开设讲座。比如,“数学诗歌”讲讲诗歌中的数学的趣味故事,由诗歌提出問题,用数学解决问题,渗透数学思维训练,也拓展了学生的人文知识;再比如,“诗人数学家”讲讲数学造诣与文学修养都很高的国内外大数学家的故事和作品,提高学生的兴趣。
  3.大力开展校本活动。比如,开展文题数学竞赛,“九章算术”中的“池中之葭”问题,古希腊眼里山大的“丢番图墓志铭”寿龄问题,苏东坡“百鸟归巢图”诗词的百鸟何来的问题,等等。开展数学文学活动,在活动中用数学,品文学,练思维。
  参考文献:
  [1] 盛晓玲,毛大会.基于通识教育背景下高职数学教与学调查问卷分析总结[J].教育教学论坛,2014(8):109-111.
  [2] 徐利治.数学美学与文学[J].数学教育学报,2006,15(2):5-8.
  [3] 王声华.中学数学文学化的尝试[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12):103-104.
  [责任编辑 蒋云柯]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