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疆古代艺术与内地的渊源关系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j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新疆大量历史文化遗迹、考古发现、文化遗存的研究,加深新疆与内地关系的了解,增强对国家认同的更深入理解,提升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认知新疆自古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关键词】新疆;古代艺术;内地;关系
  新疆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千百年来新疆与内地经济文化相互影响,潜移默化,形成了难解难分,血肉相联的内在联系。历史上新疆各民族对祖国的认同感和热爱以及所显示出来的巨大的内聚力,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新疆各族人民与祖国一道历史相系,命运相连,经济互补,血缘交融,文化相通,有着共同的文化心理、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心理素质和共同的祖国情感。
  新疆是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全国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当前,新疆处于反分裂前沿,由于地域、宗教、民族、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关系,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促进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增强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摆在了我们眼前。目前,有关新疆与祖国内地政治、经济、文化从历史的角度不可分割的考古发现、现存历史遗迹、文化遗存举不胜数。因此,了解和学习这些历史,即可潜移默化“文化认同”, 明晰“归属感”。从正确的角度观照新疆的历史文化以及与祖国几千年的脉络关系。这是国家认同教育的需要,也是新疆未来长治久安、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需要。
  新疆与祖国内地的文化联系源远流长,从先秦时期,中原文化在西域就已经开始传播,这种传播丰富和发展了西域文化,从各个侧面影响了西域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的形成。这些文化不仅包括语言文字、儒家思想、典章制度还包括生产技术、社会习俗等,从而奠定了西域与祖国密不可分的政治、文化关系。下面,本文将通过文献史料及考古发现所呈现的艺术资源,分门别类地加以阐述。
  1、中原文化在西域政权建制中的视觉艺术体现
  众所周知,从公元前60年汉设“西域都护”开始,整个西域地区就处于中央王朝统辖之下, 新疆从此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据《史记》记载,西汉时仅派往西域的使者“一岁中多者十余, 少者五六辇”。中央王朝派驻西域的官吏, 将中原典章礼制带到西域, 戍边屯田的将士汉民, 又将中原民俗礼仪在西域传开,而一部分到过内地的西域人士及西域诸国王子, 目睹了中原文化的繁荣昌盛, 深受汉文化的熏陶, 回国后也成为汉文化的传播者。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就此在西域地区得到实施。从考古发现可以看出,汉朝在西域各王国里都设有一整套统治机构,汉字也流行于西域,从政府文告到民间书信契约,多用汉字书写。从考古发掘出的汉代木简来看,内容丰富数量巨大。而西域地方所铸的钱币中,如和田等地出土的东汉时的汉法二体钱,又称和田马钱,不仅汉文、法卢文合璧,而且其货币单位也采用了与内地相一致的“株”字, 这种钱币在楼兰、米兰、库车、龟兹故城等也有大量发现,在和田买力克阿瓦提遗址,一次就发掘出东汉五株钱上万枚,分布范围广,数量巨大。从而从经济的角度论证了汉代政权建制在西域的落实。
  不仅是汉代,其他各个朝代在西域也出土了大量汉文化考古遗物和遗迹,比较典型的有汉文文书、汉式城址、墓葬、碑刻、钱币、铜镜、俑等。这些文物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新疆和祖国内地的关系,为国家认同教育提供了详实资料。
  2、中原绘画艺术在西域的体现
  中原绘画艺术在西域的传播可谓源远流长,盛唐时期就有不少内地僧侣工匠画师前往西域帮助修建寺院墓葬,他们将唐代中原地区的雕刻、绘画艺术带到西域。例如库木土拉石窟是唐代汉人开凿、汉人住持最多的一处,其壁画的绘画风格,如山水、楼阁、林木、禽兽等,同内地许多石窟的盛唐风格的壁画完全相似。还有吐鲁番阿斯塔那张氏墓中出土的绢画,妇女体形丰满、衣着华丽,完全是唐人风采。墓葬中不仅有伏羲、女蜗的画像,而且还出土有仕女下围棋的画面等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各国佛教兴盛,佛寺广布。在保存至今的新疆众多千佛洞佛教壁画中可以看出,中原画风渐进,中国画所用毛笔的粗、细、顿、折,平面的造型等在壁画中都有较强体现。如库木吐喇石窟除了龟兹本地特色的洞窟和壁画外,也出现了中原汉风壁画。总而言之,现存龟兹、高昌壁画,其形式语言、造型方法,都具有中原早期山水画特征,其山水描绘,不仅透出了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场景刻画之风范,还不同程度保留了“树木如伸臂布指”、“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等法式,透出中国山水画独有的观念意味,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对其的强烈影响。另外,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第3窟壁画《维摩洁经变》中,其山脉的造型及表现手法,显示出明显的隋唐中原山水画勾、染技巧,从文脉上看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总之,这些现存壁画作品从文化的角度证明了祖国文化与新疆的关系。
  3、中原彩陶、丝织工艺品艺术在西域的体现
  从历史上看,西域同内地民间工艺艺术的交流也在考古发现中被证实。如新疆发现的新石器文化同甘肃、内蒙、东北各地广泛存在的新石器文化基本一致。阿尔泰地区公元前五世纪的墓中已经发现有从内地输人的绣花丝织品和青铜镜随葬物等。而乌鲁木齐南山矿区发掘的先秦墓葬,出土的彩陶器形制、彩绘图案和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的同类器物相似。此外,新疆且末、吐鲁番、库尔勒等地出土的彩陶,在形制特征、制作方法、图案风格上,都明显的受到甘肃沙井文化的影响。
  丝织品上在新疆的考古中有大量发现。例如,汉时期龟兹国带头崇尚汉风汉俗,这从考古发掘的材料中也多有反映。如民丰东汉墓,墓主从体质特征来看是土著,但衣着及枕头是用“万世如意”、“延年益寿宜子孙”锦绸制成,这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衣服有颇多相似之处。魏晋时,汉风俗习惯对西域的影响日益加深。从服饰来看,吐鲁番地区墓葬出土的绢衣、丝履,更具有内地服饰的显著风格。新疆尼雅墓葬中还出土了保存完好的、色泽鲜艳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等。还发现了用汉锦缝制的胡袍。锦和其他丝绸在西域的大量出土,说明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关系的密切。   4、中原生活方式、习俗艺术在西域的体现
  随着中原地区人民与西域人民不断加强往来,中原内地的生活方式、习俗在西域也得到传播。这种传播从日常生活到丧葬习俗都有体现。例如,在饮食习俗方面,尼雅遗址中出土了木著,这是我国中原特有的餐具,汉晋时传入西域。吐鲁番晋墓中发现有釜,这也是内地常用的炊器。此外,罗布泊和尼雅两地遗址还发现了一种下有四足的木器,此物在中原地区河南信阳、湖南长沙等地也有发现,它就是古代切割和陈列肉食的木俎。新疆出土的木俎上有明显的刀痕,这正是在上面切割肉食的证据。因此,从饮食用具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与中原地区同属一个系统。
  而在饮食方面,中原地区的食物随着大量汉人的迁入也在西域生根发芽。例如在吐鲁番唐墓中出土的木碗里发现了饺子,饺子在当时称“水角”、“角子”或“牢丸”等。作为汉民族的传统美食之一,早在唐代就已成为了吐鲁番地区居民普遍食用的一种面食。这个发现表明,在饮食习俗上至少吐鲁番地区在唐代已同内地没有多大区别。不仅如此,西域人民还喜欢使用内地流行的梳妆用具,罗布泊、尼雅、吐鲁番等地发现的木梳、铜镜、漆仓等形式同于内地,有些从内地输入,有些则是本地仿制。
  在丧葬习俗方面, 西域同中原地区也大体一致。如吐鲁番等地墓葬中墓的结构、明器随葬和俑的出现、死者口中含钱、大量寓意招魂的剪纸图案、纸钱、纸鞋、纸腰带、纸冠、还有随葬木鸡、五谷袋、毛笔等已同内地的丧葬习俗无大区别,表现为一种深受中原汉文化影响的“封土墓葬文化”。由此可见,汉文化在西域的传播已由物质领域深入到精神领域,从上层扩展到了民间。
  5、中原书法、建筑艺术在西域的体现
  书法是中国文化中独有的一种艺术。在上千年的历史中,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西域主要通过古籍抄本、蒙学教材以及书信的形式体现出来。例如在吐鲁番就出土了大量唐代所抄的汉文典籍,仅在阿斯塔那唐墓中就出土有《论语》、《千字文》等近两千件。《千字文》是唐代以来儿童的启蒙读物,说明当时吐鲁番一带,学童在读《论语》前的识字课本也和内地一样。南北朝时期,西域汉文化教育事业出现繁荣景象,在楼兰遗址中发现了《战国策·楚策》的抄本。鄯善地区则发现了晋人抄写的《三国志》,这是全国发现的《三国志》最早抄本。在出土木简中还有“九九十一”字样的九九乘法口诀。尤为珍贵的是,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中发现的唐景龙四年的论语郑氏注写本,书写人竟是一个年仅四岁名叫卜天寿的西域孩子。其中在罗布泊还发现了生活于当地的羌女用汉文写的信函,文笔流畅,用词达意准确。
  而在书写工具上,中原地区广为使用的毛笔在西域罗布泊遗址、吐鲁番地区都有发现,尼雅遗址还发现残破的陶砚一块,与湖南长沙沙湖桥发现的砚状形制略同。由此可见,西域少数民族无论从语言文字,还是到书写工具,都受到中原地区汉文化的影响。
  在城市建设上,独具汉文化特色的城市建筑形制对西域城市建筑的影响尤其巨大。从塔里木河流域我们可以看出,吐鲁番、轮台、库车、新和、沙雅,直至喀什、米兰、罗布泊等广大地区,都发现了大量的几乎清一色的汉式城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高昌故城,它所保存至今的较为完整的内城、外城、宫城以及城墙结构等和城市内部组织布局等特征,鲜明地体现了汉文化的特色。
  从以上论述可知,新疆与祖国内地的联系源远流长,血脉交融。这从考古发现、历史遗址、文化流转等诸多方面可以加以佐证。千百年来,新疆与祖国在文化上相通,在艺术上交融,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等诸多方面体现出多民族的同一性。自汉一降,虽然由于历朝统治控制时强时弱,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也时弱时强。但是,新疆始终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一大趋势却始终没有变,诚如著名维吾尔族学者包尔汉指出的,“新疆与祖国的关系,既不是一般的朝贡与封赐的关系,也不是一般的暂时的藩属关系,而是表现为长期的不间断的国家行政权力在这一地区的直接行使。”所以,了解新疆历史、尤其是了解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新疆古代文化艺术对于我们明晰新疆与祖国的关系尤为重要。
  当前,新疆处于反恐、反分裂前沿,在复杂多变的斗争形势下,我们更要了解这段历史,在斗争中占据主动。要紧紧围绕国家认同主线,将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引领广大新疆各族人民胸怀祖国、建设边疆,为新疆的跨越式发展、为新疆的长治久安、和谐进步,为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大美新疆的到来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文化研究《兵团党校学报》2009 年第2 期·总第117 期
  [2]周鸿铎 文化传播学通论[M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10.
  [3]王东平 先秦至唐汉文化在西域的传播[J].新疆大学学报,1994,(1).[17 ] [18 ]
  [4]吴景山 突厥人的丧葬习俗述论[J ] 1 兰州: 西北民族研究, 1991 , (1) 1
  [5]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新疆克尔木齐古墓群发掘简报[J ] 1 北京: 文物, 1981 , (1) 1
  [6]王治来 中亚的突厥化和伊斯兰化[J ] 1 乌鲁木齐: 西域研究, 1997 , (4) 1
  [7]齐清顺《清朝统治新疆时期反侵略、反分裂、反动乱斗争的历史启示》《泛伊斯兰主义、突厥主义研究》
  [8]吴元迈 经济全球化与民族文化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1(2)
  [9]王万盈 论我国的民族意识研究 西北师大学报 1998 36(4)
  [10]雷永生 关于民族意识的心理学思考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1999(3)
  [11]张冬菊 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互动 高等教育研究 2006(3)
  [12]刘大海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价值观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3 5(1)
其他文献
基面滑移和?101?2?拉伸孪晶具有较低的临界分切应力,是镁合金室温变形下最常见的变形机制,滑移和孪晶在晶粒内部的竞争与交互作用,以及在晶界处的协调变形会显著影响镁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化和力学性能。本文对具有典型挤压织构和强烈基面织构的AZ31镁合金分别施加单轴压缩和维氏压痕变形,并利用准原位扫描电镜(S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结合Schmid因子(SF)和复合Schmid因子(CSF)计算,系统研究了滑移和孪晶在晶粒内部和晶界处的交互作用;利用连续抛光表征了不同压痕取向的孪晶组织特征和空间分
【摘要】刘征的寓言式杂文《庄周买水》,以故事新遍的形式写庄周弃文从商,买水养鱼,结果在几个衙门间转来转去,被官僚主义弄得灰头土脸,凄苦不堪的故事。作者借此批判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不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的官商勾结、以权谋私的丑陋现象。但此文主题之外,也不乏这样的隐喻:文人从商和从政一样,过多的浪漫主义,过多的感性思维,得来的只有失败。从此层面讲,此文在基本主题之外也折射出文人在时代大潮下的命运
期刊
镁及其合金的密度很小,有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在机械工程中作为结构部件被广泛应用。疲劳性能是结构部件在设计时所要参考的一个重要的参数,因此研究镁合金的循环变形机理和疲劳失效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商用热轧退火AZ31镁合金板材为研究对象,沿其法向(ND)方向加工疲劳试样,首先采用准原位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滑移迹线法研究其在单向纯扭转载荷下,剪切应变(γ)为0.5%、1%、2%、4%时的变形机理。然后选取0.42%、0.887%和1.732%应变幅来研究其低周扭转疲劳的力学性能,之后用准原位EBSD
锆及锆合金拥有优异的抗空间辐照损伤、良好的抗原子侵蚀以及在交变温度场中能够保证结构稳定性的能力,具有作为航天航空以及深海探测领域活动构件材料的潜力。但传统锆合金普遍强度较低,难以满足活动构件材料对力学性能的要求。新型ZrTiAlV系合金具有高强度、高塑性以及良好的加工性能等,是航空航天以及深海探测领域结构件材料的有力竞争者。但是,目前关于ZrTiAlV系合金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合金的成分调控、制备工艺以及力学性能等方面,对ZrTiAlV合金,特别是亚稳态的β-ZrTiAlV合金在变形过程中的马氏体相变、孪晶
【摘要】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把古人对月的迷恋写到了极致。诗人将月中之美、月中之理、月中之情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让后人为之倾倒。  【关键词】明月;美丽;永恒;思念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其主要特色是艳丽柔靡。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却完全突破了宫体诗的藩篱,语言清新,意境清幽,充满哲思,面貌为之一新,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作者抓住扬州月下夜景中最动
期刊
【摘要】教学是一种活动,是一种包含目的、计划、组织的活动,为了确保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圆满的达成,需要教师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设计能都让教学变成一个目的,为了完成和优化这个目的,学生和教师都要进行配合和互动。本文在教学活动中的目的是让学生认知“倍”这个定义,让学生在活动中建构概念。  【关键词】学生活动;建构概念;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课题  1.教师拿出3个青苹果
期刊
厚壁注塑件成型后往往会产生较大的体积收缩变形,从而形成内部缩孔或表面缩痕缺陷。而注射压缩成型(Injection-Compression Molding,ICM)由于压缩阶段通过外力对模腔内塑件进行压缩,能使塑件致密化而改善收缩变形。为此论文针对厚壁件收缩问题,将注射压缩工艺应用于厚壁件成型中,从压缩熔体补缩机理和工艺与模具参数对收缩影响规律方面着手,提出基于代理模型和遗传算法的收缩控制策略以实现厚壁件收缩变形的控制与优化。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首先,基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厚壁件注射成型和注射
齿环类零件是机械传动过程中的重要零部件。由于其工作环境复杂恶劣、形状规格多样批量大,对零件质量要求严格,因此通常采用精密锻造成形技术,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易出现充填不饱满和折叠等缺陷。本文选取一款典型的齿环类零件,结合热物理模拟实验、有限元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等对该齿环零件成形过程进行分析,提出齿环零件响应面优化方法。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
  ①镍黄铜热流变行为研究及热加工图的建立。使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镍黄铜合金在变形温度为873K~1073K、应变速率在0.01s-1~10s
硫硅酸钙-硫铝酸钙水泥作为一种新型水泥,煅烧温度较硫铝酸盐水泥降低100℃以上,水泥碳排放量较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减少约46%,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低碳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的制备受原材料制约,对高品位铝矾土需求量大,扩大水泥原材料的来源是低成本制备面临的挑战。将硫硅酸钙矿物引入硫铝酸盐水泥理论上可以减少对矾土的需求,扩大低品位原材料的使用范围。本文将采用不同铝硅比的低品位原材料制备硫硅酸钙-硫铝酸钙水泥,为更好地发挥硫硅酸钙的作用,希望提高水泥中硫硅酸钙含量,并对其水化硬化性能进行探究。
  首先,本
【摘要】嘉兴作为著名的鱼米之乡,水文化历史悠久,其城市建设与居民生活都受到水文化的影响。本文立足于水文化来探讨嘉兴市的城市建设,探讨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关于水文化影响下的城市建设。  【关键词】水文化;城市建设;居民生活  一、概况  (一)水文化论述  1.水文化的定义  水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与水有关的科学、人文等方面的精神与物质的文化财产。“水”分为很多种,其中包含自然水,科学之水,哲学之水,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