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汽修专业中推行“3+3+3”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N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汽车后市场对中职汽修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提升,运用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加快培养专业职业能力全面过硬的人才有迫切需求。为此,笔者在中职汽修领域对现代学徒制办学进行了探索实践研究。在传统校、企二元的现代学徒制办学基础上,导入行业协会作为第三方共同合作办学,强化了合作资源的链接,构建专业行业职业教学资源体系,制定了从员工到合伙人的分级人才培训体系。
   一、研究背景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现代学徒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的一项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1]在庞大的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需求下,探索现代学徒制办学培养人才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对于中等职业教育,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能更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更深入推进中职学校与企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在教育部门的支持下,笔者及教学团队开展了中职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
   二、在中职汽修教育中推动现代学徒制办学的必要性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查阅、走访座谈等形式,笔者对当前中职汽修教育情况进行调查,调研情况表明在中职汽修教育中非常有必要引入现代学徒制办学。
   (一)汽车后市场发展急需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人才
   根据公安部交管局官方发布数据,截至2019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4亿辆,对比2018年底3.27亿辆上升了1300万辆,可见未来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将持续增加,汽车售后服务市场人才需求旺盛。笔者团队通过问卷了解到,78%的企业高管表示所在企业招聘对象主要为中职学历毕业生,远超过第二的高职(48%)30个百分点,可见當前中职汽修毕业生仍是汽车后市场企业的首要选择(见图1)。现代学徒制培养人才具有上岗快、动手能力强等优势,入学即签订劳动合同保障了企业的用人需求;在岗培养、在岗成才的培养模式为企业提供大量的“准人才”,能实现培养人才与满足生产一举两得、相得彰显、相互促进的效果。可见,现代学徒制能为企业提供柔性人才供应。供求关系与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社会运行的基本法则,也是人才等资源优化配置的驱动力量。面对当前不断上升的中职汽修人才需求,有必要通过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加快向社会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二)中职汽修毕业生能力短板需要靠现代学徒制办学补齐
   企业高管表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应在汽车基本原理与构造(66%)、汽车服务及基本常识(53%)、实践操作技能(47%)等方面的学习仍有不足,分别体现了基础理论学习、行业职业素质、学用结合三方面的问题(如图2所示)。现代学徒制“素质为先、能力为本”的培养目标突出了对毕业生素质能力的重视,“交互训教、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岗位培养、在岗成才”的成才方式能有效提高行业职业素质[2]。
  (三)现代学徒制是深化校企合作要素资源链接、强化专业行业职业衔接的必由之路
   笔者调研了我省20所开设有汽修专业的中职院校,全部中职院校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100%),其中15所
  设有“订单(冠名)班”(占75%),开设现代学徒制办学且被定为的试点只有一所(5%)。从“订单冠名班”面上的办学情况来看,招生、教学、管理、服务基本上是学校包揽,企业只需对毕业生照单全收就能完成任务。虽为校企合作,但课程资源、教学组织、学生管理、人才培养等要素没有校企紧密相连,学校“一家主导”办学的模式仍然没有实质改变。而现代学徒制的办学模式通过学生(学徒)和行业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落实培养对象的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学生(学徒)享有企业在岗员工的待遇,接受企业和学校的双重管理,在企业和学校两个场所实施双主体共同培养。通过用工、育人的关系使校企间的资源实现强联系,是解决校企“合而不作”“合而不深”的有效手段。
   三、“3+3+3”的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探索实践
   笔者团队通过两年实践,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方向教育方面探索实践“3+3+3”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探索学校、协会、企业“三元协同”的合作办学模式
   目前一般推行的现代学徒制办学基本是学校、企业的“双元”办学模式,入学同时签订劳动合同,通过“岗位培养、在岗成才”的方式进行培养。此种方式在推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广泛推广,但中职教育学历起点较低,人才培养要更为重视实践动手能力过关、职业素质的养成以及灵活的就业对接。为此我校在开展现代学徒制办学时,继承了“双元”办学的经验,又与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M公司共同合作,探索“学校+行业协会+中小型企业”的“三元”办学模式(合作示意如图3所示),开设了汽车美容、汽车装潢、汽车养护三个专业方向。
   三个合作单位既独立培育人才又相互提供学生管理、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融合支持,实现了三核驱动、优势互补。学校负责公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和日常管理等;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配合建设“行业学徒中心”,与企业和学校一起制定与职业标准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专业技术理论与实训教学,提供跨企业之间学徒用工和分配;合作企业“预订”技术人才,为试点班投入必要的软硬件支持,提供企业内部培训资源和企业师傅(如表1所示)。
   (二)构建专业、行业、职业“三维融合”的教学资源体系
   1.教学组织融合。学生6个学期的教学安排采用“3-1-2”的分配方式,即第1-3学期在校内进行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第4学期在行业协会的学徒中心进行实践能力的学习;第5-6学期在企业进行岗位培养,提升整体职业能力(如图4所示)。
   2.师资团队融合。实行学校、维修行业协会、企业骨干师资互兼互任制度,打造共建、共培、互聘的师资团队。协会、企业的工程师、技师担任校外导师到校内讲授专业技术、上岗标准和职业精神;学校教师在行业协会指导专业研究和标准制定工作、到企业进一步加强专业实践能力;协会从业人员到学校、企业深化理论和实践知识,优化协会发展(如图5所示)。    3.专业行业职业共融共建。我校与企业共同建立了汽车维修保养实训基地,提高专业实训设施建设水平,建成人才“预订、教学、实训、就业”的合作培养链条。校协共建全市性汽车维修行业“学徒中心”,为职业产业发展提供专业人才。协会与企业共享产业发展的科研、教研、技术、工艺等理论和实践成果。三者共同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实现人才培养服务于本地经济发展。此前,笔者已与合作企业建成了汽车维修保养“前店后训”的校内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真枪实战地学习专业知识、锻炼实践技能、感受企业文化,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零距离对接。学校、企业和协会全作三方实现了资源共建共融共享(如图6所示)。
   (三)实施员工-骨干-准合伙人“三阶递进”的人才培养计划
   结合学生对职业发展前景的期盼,立足汽车后市场的市场风口,定位本土汽车美容装潢快修的细化产业,引入“SYB”等中小企业创业培训课程,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三阶”人才培养计划。初阶培养目标是通过扎实的理论、实训、实践教学为企业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的“合格员工”;进阶目标是在基础目标上重点提高专业技术、增强职业素质提升,培育执行力强的“技术大工”;高阶目标是努力培养10%左右技术拔尖、综合素质强、有一定领导力的“准合伙人”,优先优惠加盟企业,实现开店“微创业”(如图7所示)。目前,我校已有3名毕业生被合作企业选定为合伙人,已开设分店。
   四、阶段成效与展望
   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导入企业协会实施“3+3+3”的模式对于中职层次的人才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协会作为校企间的桥梁,除了起到合作润滑外,还担负了对标职业、明确标准、分配人才的重要作用。工作推进两年以来,对比学校传统办学的学生,现代学徒制办学的学生综合能力有明显优势,专业首批全部42名学生工作技能经过协会认可,已安排在不同企业进入准工作状态;通过“技能比武”和实践考试,12名学生基本达到“技术大工”水平,可独立开展维修工作;3名学生通过面试和“SYB”培养考试成为企业“合伙人”,并已开设新店。
   但与此同时,现代学徒制办学还存在不足之处,如保障和激励的政策体系尚未完善,措施还不配套;还缺乏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技术框架体系;学徒的身份还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义;企业招工与学校招生相融合的机制受到限制等问题。展望未来,应重点在国家宏观层面专门就现代学徒制在各个层次办学出台专门的配套政府,同时推动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学徒身份等。学校也会继续在汽修专业上,继续探索现代学徒制办学的实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育职成〔2014〕9号)[A/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1408/t20140827_174583.html
   [2]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50-154.
   [3]祝士明,张翠.职业院校与企业有效合作的运行机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9):15-18.
   [4]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 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杜怡萍,赵鹏飞,李海东,吴琼.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1):75-81.
  责任编辑 何丽华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