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项研究旨在分析中国人异丙酚血管内给药的群体药动学特征,建立群体模型预测药物浓度。收集5个中心的手术患者在异丙酚麻醉给药过程中不同时程的血样并测定药物浓度,用NONMEM程序进行群体药动学分析,建立三房室药动学模型(个体间变异用指数模型、残差变异用常系数模型),考察体重等协变量对参数CL、V1、Q2,V2、Q3和V3的影响。用自举验证、拟合优度、直观预测检验(VPC)评价最终模型的性能,并模拟6个亚组群体时间相关半衰期和给药维持速率。CL、V1、Q2、V2、Q3和V3的群体典型值分别是0.965×(1+0.401×VESS)×(BW/59)0.578 L.min?1、13.4×(AGE/45)?0.317 L、0.659×(1+GENDER×0.385)L.min?1、28.8 L、0.575×(1+GENDER×0.367)×(1?0.369×VESS)L.min?1和196 L,个体间变异系数分别是29.2%、46.9%、35.2%、40.4%、67.0%和49.9%。分析仪器HPLC-UV、GC-MS和HPLC-FLU的残差变异系数分别是24.7%、16.1%和22.5%,最终模型表明体重(BW)正相关影响CL,年龄(AGE)负相关影响V1,男性(GENDER=1)的Q2和Q3分别比女性(GENDER=0)升高38.5%和36.7%,动脉采血(VESS=1)的CL和Q3比静脉采血(VESS=0)分别升高40.1%和降低36.9%。最终模型能很好地预测异丙酚浓度,浓度观察值(DV)与个体预测值(IPRED)的决定系数r2=0.91。自举验证、拟合优度、VPC的评价结果都表明模型稳定、预测结果可靠。模拟的6种亚组群体的时间相关半衰期和给药维持速率差异明显。异丙酚血管内给药符合三房室模型,固定效应包括体重、年龄、性别、采血部位,各亚组群体的模拟结果可以用于临床。根据最终模型得出的患者个体药动学参数可用于中国人异丙酚靶控输注给药的麻醉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