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茯苓,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呈白色或粉红色, 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
茯苓的生长很有特点,是抱着松树根生长的。早年间,老百姓中流传着很多关于茯苓的传说,据说如果松树根上有茯苓,那么松树上一定会有寄生的菟丝子。
六味地黃丸的创始人,也就是中医儿科的创始人,宋朝的名医钱乙患有风湿病,就是用茯苓来给自己治疗的。他让自己的亲戚到山上采茯苓,找到菟丝子后,用火烧,烧到菟丝子根部的时候,就一定能挖出茯苓来。
茯苓味甘、淡,性平,古人称其为“四时神药”,因为它的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
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有标本兼治之效,其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茯苓也可用作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茯苓还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茯苓的最大药用价值是渗湿利尿,其加工品种众多,药效亦有所偏重。如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功效利水肿;赤茯苓(削去外皮后的淡红色部分),功效渗利湿热;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亦称茯苓),切成小方块,功效渗湿健脾。
传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年少时体弱多病,夏天因为脾胃弱而饮食不消、食欲不振;冬天则因为肺肾气虚而经常感冒、咳嗽。请了许多大夫,服了许多药物也未能根除。直到苏辙过了而立之年,他向人学习养生之道,练习导引气功,经常服用茯苓,一年之后,多年的疾病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从此后,他便专心研究起药物、养生来,并写了《服茯苓赋并引》一文。文中写道:服茯苓可以固形养气,延年益寿。
早在我国魏晋时期,茯苓就被当作养生佳品,王公大臣常用茯苓与白蜜同服。清宫中,慈禧常年让御厨为她制作茯苓饼,她容颜娇美也与常食茯苓有关。茯苓中药用价值最好的当属云南出产的茯苓,称为云苓。
曾经有研究者把能够搜集到的中医方剂做过统计,结果发现,历代的中医方子里,用得最多的一味药就是茯苓,这说明茯苓是广大医家所重视的一味药。
茯苓的生长很有特点,是抱着松树根生长的。早年间,老百姓中流传着很多关于茯苓的传说,据说如果松树根上有茯苓,那么松树上一定会有寄生的菟丝子。
六味地黃丸的创始人,也就是中医儿科的创始人,宋朝的名医钱乙患有风湿病,就是用茯苓来给自己治疗的。他让自己的亲戚到山上采茯苓,找到菟丝子后,用火烧,烧到菟丝子根部的时候,就一定能挖出茯苓来。
茯苓味甘、淡,性平,古人称其为“四时神药”,因为它的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
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有标本兼治之效,其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茯苓也可用作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茯苓还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茯苓的最大药用价值是渗湿利尿,其加工品种众多,药效亦有所偏重。如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功效利水肿;赤茯苓(削去外皮后的淡红色部分),功效渗利湿热;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亦称茯苓),切成小方块,功效渗湿健脾。
传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年少时体弱多病,夏天因为脾胃弱而饮食不消、食欲不振;冬天则因为肺肾气虚而经常感冒、咳嗽。请了许多大夫,服了许多药物也未能根除。直到苏辙过了而立之年,他向人学习养生之道,练习导引气功,经常服用茯苓,一年之后,多年的疾病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从此后,他便专心研究起药物、养生来,并写了《服茯苓赋并引》一文。文中写道:服茯苓可以固形养气,延年益寿。
早在我国魏晋时期,茯苓就被当作养生佳品,王公大臣常用茯苓与白蜜同服。清宫中,慈禧常年让御厨为她制作茯苓饼,她容颜娇美也与常食茯苓有关。茯苓中药用价值最好的当属云南出产的茯苓,称为云苓。
曾经有研究者把能够搜集到的中医方剂做过统计,结果发现,历代的中医方子里,用得最多的一味药就是茯苓,这说明茯苓是广大医家所重视的一味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