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应强制“师生同考”
1月29日,江苏邳州运河中学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高三年级组第一场模拟考试,要求本校40岁以下的高三年级教师跟着学生们同场考试。校方的这一举措引起教师的反感,有的教师认为这是一种侮辱。据介绍,在第一场语文考试中,多数教师交了空白的答题卡。在第二场数学考试中,一位教师甩笔而去。校方一名负责人说,这只是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进行的一次业务练兵。(2月6日 《现代快报》)
【点评】仅就考试而言,老师考不过学生也不是什么耻辱,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此事之所以引发教师的反感,很大程度上在于校方没有使用正确的考评方式。对学生而言,考试是为了检验学习成效;对教师而言,考试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二者性质不同,完全没有必要把教师与学生置于同一考场上,而且还使用同样的试卷——这很不科学、不合理,加上带着强制性质,无怪乎教师反感。
学校发“免考红包”不可过于任性
抢红包,您肯定不陌生。不过,学生在学校抢红包,您恐怕是第一次听说。记者昨日在树人学校看到,开学第一课,学校竟然准备了一大堆红包。记者看到,有人抽到的红包是“凭此券允许迟到一次(本月有效)”,有人抽到的红包是“数学作业免做一次”,还有人抽到“凭此券英语听写允许不过关一次”。初一年级的李同学说,虽然抽到“免考”券,但她一定会努力不用它。(3月3日《扬州晚报》)
【点评】新春开学,学校别出心裁喜庆一番,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这一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但学校这么任性地派发“免考”“免迟到”等红包,未免不够严肃。并非每一个学生都有很高的觉悟,随意派发可违纪性质的红包,有可能会让某些学生更加“放肆”。在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等方面,不应让学生有任何特权。毕竟教育无小事,学校还是慎重一些为好。
要防止过分突出学生的“优秀标签”
近日,扬州一所小学对外宣称,该校将取消“三好学生”评选,用另外一套新的评价标准取代。据悉,新标准叫做“种子学生”,在家里做家务、读报等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都能获得“种子”,学生集齐一定数量的“种子”,还有机会和校长共餐。(1月27日 《现代快报》)
【点评】在许多学校,“三好学生”的评选重“智”轻“德”的倾向十分突出,导致其成为少数学习成绩优秀学生的专利。如今该小学重视学生各方面的表现,且以积分(集“种子”)的办法评选“种子学生”,其做法值得关注和鼓励。但也要防止过分突出“优秀标签”,例如“与校长共进晚餐”就值得商榷,这样做有可能会使学生养成“特权”“搞小圈子”等不良意识。此外,相比这些“优秀”“突出”的学生,那些“后进生”“问题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爱与帮助。
教辅走出国门值得跟踪观察
上海学生熟悉的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要在英国出分册了。昨天,记者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核实,《一课一练》数学分册英国版已经在翻译中,有望于今年暑期出版。而出版《一课一练》英国版的起因,则是上海学生在全球PISA中取得的好成绩,让英国教育界决意向中国“取经”。据悉,《一课一练》英国版共有11册,分别对应英国从小学到初中的11个年级,将以原书中题目为基础,进行适当改变,但不会降低难度。(2月28日《新闻晨报》)
【点评】在全球经济文化交流日益紧密的今天,图书、教辅等走出国门的例子不值得大惊小怪。此事倒是给我们提了个醒:教辅类图书走出国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国外基础教育的窗口。国外学校如何对待、使用这些教辅图书,值得跟踪观察,反过来还可能为国内治理教辅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
“会游泳才能毕业”不符合多样化
的人才培养规律
昨日,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出台新规:从今年秋季学期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学生在高中3年内必须掌握游泳和一门球技并通过学校的体育特长测试,否则将拿不到高中毕业证。记者了解到,该校将从下届高一新生开始推行体育艺术“2+1+1”方案,学生在高中3年里,必须掌握两项体育特长(游泳和一项球类运动)、两项艺术特长(音乐和美术各一项),3年相关特长考核都合格,才能拿到毕业证。(3月5日 《楚天都市报》)
【点评】从短期内看,这种带着强制性质的举措能一定程度上扭转学生体质下滑的局面,但从长远来看,这并不符合多样化的人才培养规律。并非所有学生都适合某一项体育运动,学生也有选择其他体育项目的自由,某个学生在某类体育项目上不过关,不代表其在所有体育项目上都不过关,更不代表其体质就一定不达标。要考评、提升学生的体质,应该使用多元的测评体系和科学的锻炼方法,而不能局限于一两种。
1月29日,江苏邳州运河中学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高三年级组第一场模拟考试,要求本校40岁以下的高三年级教师跟着学生们同场考试。校方的这一举措引起教师的反感,有的教师认为这是一种侮辱。据介绍,在第一场语文考试中,多数教师交了空白的答题卡。在第二场数学考试中,一位教师甩笔而去。校方一名负责人说,这只是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进行的一次业务练兵。(2月6日 《现代快报》)
【点评】仅就考试而言,老师考不过学生也不是什么耻辱,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此事之所以引发教师的反感,很大程度上在于校方没有使用正确的考评方式。对学生而言,考试是为了检验学习成效;对教师而言,考试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二者性质不同,完全没有必要把教师与学生置于同一考场上,而且还使用同样的试卷——这很不科学、不合理,加上带着强制性质,无怪乎教师反感。
学校发“免考红包”不可过于任性
抢红包,您肯定不陌生。不过,学生在学校抢红包,您恐怕是第一次听说。记者昨日在树人学校看到,开学第一课,学校竟然准备了一大堆红包。记者看到,有人抽到的红包是“凭此券允许迟到一次(本月有效)”,有人抽到的红包是“数学作业免做一次”,还有人抽到“凭此券英语听写允许不过关一次”。初一年级的李同学说,虽然抽到“免考”券,但她一定会努力不用它。(3月3日《扬州晚报》)
【点评】新春开学,学校别出心裁喜庆一番,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这一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但学校这么任性地派发“免考”“免迟到”等红包,未免不够严肃。并非每一个学生都有很高的觉悟,随意派发可违纪性质的红包,有可能会让某些学生更加“放肆”。在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等方面,不应让学生有任何特权。毕竟教育无小事,学校还是慎重一些为好。
要防止过分突出学生的“优秀标签”
近日,扬州一所小学对外宣称,该校将取消“三好学生”评选,用另外一套新的评价标准取代。据悉,新标准叫做“种子学生”,在家里做家务、读报等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都能获得“种子”,学生集齐一定数量的“种子”,还有机会和校长共餐。(1月27日 《现代快报》)
【点评】在许多学校,“三好学生”的评选重“智”轻“德”的倾向十分突出,导致其成为少数学习成绩优秀学生的专利。如今该小学重视学生各方面的表现,且以积分(集“种子”)的办法评选“种子学生”,其做法值得关注和鼓励。但也要防止过分突出“优秀标签”,例如“与校长共进晚餐”就值得商榷,这样做有可能会使学生养成“特权”“搞小圈子”等不良意识。此外,相比这些“优秀”“突出”的学生,那些“后进生”“问题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爱与帮助。
教辅走出国门值得跟踪观察
上海学生熟悉的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要在英国出分册了。昨天,记者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核实,《一课一练》数学分册英国版已经在翻译中,有望于今年暑期出版。而出版《一课一练》英国版的起因,则是上海学生在全球PISA中取得的好成绩,让英国教育界决意向中国“取经”。据悉,《一课一练》英国版共有11册,分别对应英国从小学到初中的11个年级,将以原书中题目为基础,进行适当改变,但不会降低难度。(2月28日《新闻晨报》)
【点评】在全球经济文化交流日益紧密的今天,图书、教辅等走出国门的例子不值得大惊小怪。此事倒是给我们提了个醒:教辅类图书走出国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国外基础教育的窗口。国外学校如何对待、使用这些教辅图书,值得跟踪观察,反过来还可能为国内治理教辅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
“会游泳才能毕业”不符合多样化
的人才培养规律
昨日,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出台新规:从今年秋季学期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学生在高中3年内必须掌握游泳和一门球技并通过学校的体育特长测试,否则将拿不到高中毕业证。记者了解到,该校将从下届高一新生开始推行体育艺术“2+1+1”方案,学生在高中3年里,必须掌握两项体育特长(游泳和一项球类运动)、两项艺术特长(音乐和美术各一项),3年相关特长考核都合格,才能拿到毕业证。(3月5日 《楚天都市报》)
【点评】从短期内看,这种带着强制性质的举措能一定程度上扭转学生体质下滑的局面,但从长远来看,这并不符合多样化的人才培养规律。并非所有学生都适合某一项体育运动,学生也有选择其他体育项目的自由,某个学生在某类体育项目上不过关,不代表其在所有体育项目上都不过关,更不代表其体质就一定不达标。要考评、提升学生的体质,应该使用多元的测评体系和科学的锻炼方法,而不能局限于一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