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目前愈来愈引起教育理论界的关注。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策略的研究对优化整体的课堂结构、营造良性的课堂氛围、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存在的现状与问题
1.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的教师视学生为白纸随意涂画,把学生当“鸭子”硬塞强灌,教师主观确定“我教什么”,不顾及“学生喜欢什么,要什么,应该学到什么,怎样学习”,大量机械地重复作业,教学不根据学法、教法不指导学法。
2.忽视了课程的德育作用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然而应试教育前提下,部分教师只重教书,不重育人,没能发挥德育的功能,不重视教学的过程组织、方法运用、教师态度和言谈举止等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或是脱离实际知识、空泛说教,或是无意挖掘教材德育因素,忽视了教材原有的思想教育内容。
3.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
片面认为有知必有能,重知轻能、以知代能,从而导致了高分低能,有时又认为有能必有知,割裂知识系统,忽视知、能的联系和区别,不注意创设知、能转化的条件。
4.忽视了教学中“知、情、意、行”的统一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本身是知、情、意、行诸要素相联系、变化、发展的过程,而目前演变成为可突出考试的一门课程。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个单一的认识过程,不能把教学过程中的知、情、意、行辨证统一起来,片面强调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在情感、意向和行为上笼统空洞,更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5.忽视了课程间的学科联系
各科间内在联系被割裂,相互渗透受阻隔,互促互补受影响,各科之间难以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甚至各科争夺学生的时间、精力,使学生处于被动地应付状态。
二、方法与策略
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工作的进程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互相作用的子系统构成的。只有强调师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在教学中协同作战和谐统一,挖掘教材的潜在效能,才可以形成合理的教学策略。
1.注重教与学目标的统一性
思想政治课作为对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全员必修的基础型课程。其教学目标中既包括知识、能力、学法等智力因素,当然更包含了品德、兴趣、需要、动机、情感、意志、习惯、态度等非智力因素。青少年时期既是个体身体、心理、性发育与发展的高峰期,又是个体理想、人格、价值观、能力等走向成熟和稳定的关键时期。在智力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之后,开始对理想、前途等进行思考且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教与学的目标有差异,但是殊途同归。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认知发展需要以及教材的逻辑结构设计方案,诱使学生进入认知最近发展区,遁入认知→兴趣→入迷→技能掌握→行动体现的良性发展机制,使教与学的目标最终得到统一。
2.强调师生情感的协同性
师生情感的协同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学生的认知过程往往伴随着情感态度的过程,在良好的情感和积极态度下,学生才能付出实际的意志努力,取得学习和活动的成功。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协同,教师要注意满足学生正当合理的需要,如成就需要的满足会鼓舞青少年步入情感的良性发展期,相反,则会抑制青少年学习的内驱力。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热情鼓励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学生的兴趣。教师还要给学生更多的爱。爱是教育的前提,这是一条人人皆知的教育原理,师生情感本身具有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教师以情入手,用自己情感感染学生,引起师生共鸣,必然会取得教学的高效。
3.重视教学过程上的整体性
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教学工作的进程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基本环节构成的。传统的教学往往把教学看作是一个个单个的认知过程,注重于感受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应用知识,而实际上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是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教材,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使之形成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4.明确教学任务的多重性
教学任务是多重的,既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辨证思维、探索、发现创新能力,又要有机地进行德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传统教学只重视传授知识,不重视培养能力与品德,对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任务明确又具体,对培养能力和品德任务却显得笼统而空洞。为此,课堂教学中既要正确处理好知识教学任务和思想品德教育任务的关系,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又要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关系,实现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辩证统一。
5.加强教学内容的联系性
近年来,为了充分发挥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和能力,体现思想政治课改革的精神,我省在中考中采用开卷考试,这对政治课学习和复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强调对不同知识点多方面、多层次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问题进行思考等,又重视提高学生的理解、辨别、分析、实践等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从多角度上考虑本单元教学内容和外部系统的各种联系,并通过学生所学的知识,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复习重点内容时,既联系有关内容,形成跨章节的、网络知识结构,又联系实际让学生从身边的事做起,正确利用旧知识的迁移,扩展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最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6.注意教学方法的综合性
传统教学较多的采用灌输式,模式单一、缺乏生气,学生常处于被动状态。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变换教法,综合运用多种教法,引发学生新的刺激反应,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有机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相互联系与统一,多种教法融会贯通、合理综合运用,既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又给学生以全新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大王务中学
一、存在的现状与问题
1.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的教师视学生为白纸随意涂画,把学生当“鸭子”硬塞强灌,教师主观确定“我教什么”,不顾及“学生喜欢什么,要什么,应该学到什么,怎样学习”,大量机械地重复作业,教学不根据学法、教法不指导学法。
2.忽视了课程的德育作用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然而应试教育前提下,部分教师只重教书,不重育人,没能发挥德育的功能,不重视教学的过程组织、方法运用、教师态度和言谈举止等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或是脱离实际知识、空泛说教,或是无意挖掘教材德育因素,忽视了教材原有的思想教育内容。
3.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
片面认为有知必有能,重知轻能、以知代能,从而导致了高分低能,有时又认为有能必有知,割裂知识系统,忽视知、能的联系和区别,不注意创设知、能转化的条件。
4.忽视了教学中“知、情、意、行”的统一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本身是知、情、意、行诸要素相联系、变化、发展的过程,而目前演变成为可突出考试的一门课程。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个单一的认识过程,不能把教学过程中的知、情、意、行辨证统一起来,片面强调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在情感、意向和行为上笼统空洞,更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5.忽视了课程间的学科联系
各科间内在联系被割裂,相互渗透受阻隔,互促互补受影响,各科之间难以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甚至各科争夺学生的时间、精力,使学生处于被动地应付状态。
二、方法与策略
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工作的进程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互相作用的子系统构成的。只有强调师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在教学中协同作战和谐统一,挖掘教材的潜在效能,才可以形成合理的教学策略。
1.注重教与学目标的统一性
思想政治课作为对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全员必修的基础型课程。其教学目标中既包括知识、能力、学法等智力因素,当然更包含了品德、兴趣、需要、动机、情感、意志、习惯、态度等非智力因素。青少年时期既是个体身体、心理、性发育与发展的高峰期,又是个体理想、人格、价值观、能力等走向成熟和稳定的关键时期。在智力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之后,开始对理想、前途等进行思考且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教与学的目标有差异,但是殊途同归。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认知发展需要以及教材的逻辑结构设计方案,诱使学生进入认知最近发展区,遁入认知→兴趣→入迷→技能掌握→行动体现的良性发展机制,使教与学的目标最终得到统一。
2.强调师生情感的协同性
师生情感的协同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学生的认知过程往往伴随着情感态度的过程,在良好的情感和积极态度下,学生才能付出实际的意志努力,取得学习和活动的成功。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协同,教师要注意满足学生正当合理的需要,如成就需要的满足会鼓舞青少年步入情感的良性发展期,相反,则会抑制青少年学习的内驱力。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热情鼓励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学生的兴趣。教师还要给学生更多的爱。爱是教育的前提,这是一条人人皆知的教育原理,师生情感本身具有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教师以情入手,用自己情感感染学生,引起师生共鸣,必然会取得教学的高效。
3.重视教学过程上的整体性
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教学工作的进程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基本环节构成的。传统的教学往往把教学看作是一个个单个的认知过程,注重于感受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应用知识,而实际上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是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教材,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使之形成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4.明确教学任务的多重性
教学任务是多重的,既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辨证思维、探索、发现创新能力,又要有机地进行德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传统教学只重视传授知识,不重视培养能力与品德,对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任务明确又具体,对培养能力和品德任务却显得笼统而空洞。为此,课堂教学中既要正确处理好知识教学任务和思想品德教育任务的关系,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又要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关系,实现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辩证统一。
5.加强教学内容的联系性
近年来,为了充分发挥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和能力,体现思想政治课改革的精神,我省在中考中采用开卷考试,这对政治课学习和复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强调对不同知识点多方面、多层次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问题进行思考等,又重视提高学生的理解、辨别、分析、实践等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从多角度上考虑本单元教学内容和外部系统的各种联系,并通过学生所学的知识,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复习重点内容时,既联系有关内容,形成跨章节的、网络知识结构,又联系实际让学生从身边的事做起,正确利用旧知识的迁移,扩展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最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6.注意教学方法的综合性
传统教学较多的采用灌输式,模式单一、缺乏生气,学生常处于被动状态。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变换教法,综合运用多种教法,引发学生新的刺激反应,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有机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相互联系与统一,多种教法融会贯通、合理综合运用,既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又给学生以全新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大王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