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1月的一天,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的离休学者、94岁高龄的曲跻武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托他的侄儿带来一篇文章,希望代转适当刊物发表。我展读曲先生《寻人启事——董慎五还在世吗》一文,一下就被其传奇的内容和特别的立意所吸引。
曲跻武先生早年投身革命,经历过奋斗与牺牲的烽火岁月,到近代史所工作后,勤于筆耕,有多部学术著作问世。他在90高龄之际,满含深情地写下这篇文章,一方面是怀念过去那段战斗年华,另一方面也是试图借公开发表文章的机会,登出寻人启事,寻找74年前他在陕北公学结识的一位名叫董慎五的同班战友。自1938年12月学习结束后,他们二人分头奔赴抗日战场,从此失去联络,而当年战友董慎五痛说遭遇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及其侥幸逃出日军魔爪的惊险过程,深深铭记在曲先生心中。时过75年,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迄今已寥寥无几,曲跻武先生多么期望能找到他的老战友,了却对故友的思念,并以战友亲身经历的历史事实,戳穿日本右翼分子否定日军在南京暴行的谰言,让刻骨铭心的经历告诉后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教训。
董慎五先生,您在哪里?
为完成曲跻武先生的郑重嘱托,我们决定在文章发表前代为寻觅,解开文章的悬念,力求使此事有个完满的结果。曲先生在文中提供的线索不多,也许互联网能给我们提供些许他的战友的踪影,但遍寻各知名搜索引擎,终无结果。略加匡算,在南京大屠杀前夜已投身抗日救亡宣传运动的董慎五,迄今至少也是90岁高龄的老人,他是否还健在?念及于此,颇有恐不能成就曲跻武先生心愿之感。“董小吾,原名董慎吾,山东鱼台人……”网上短短一行文字,引起我们的注意,或许董慎五与董慎吾为同一人?
这一发现,令人惊喜不已。我们顺着这条线索查找了与董小吾先生有关的资料,这些资料印证了我们的推测:曲跻武先生分别74年的老战友——董慎五的线索找到了。
董小吾,1920年9月出生于山东鱼台。小学后入县立师范和省立兖州师范。1937年秋随学生救亡演剧队去南京宣传救亡。南京陷落时,遭遇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历尽艰辛才得以脱险。1938年8月到延安,先在陕北公学接受培训,后赴延安鲁艺学习。1939年调八路军120师358旅剧社任副社长,后调120师战斗剧社任副社长,与他人合作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歌剧《刘胡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文工团团长、总政歌舞团团长等职。“文化大革命”后任宁夏文化厅艺术顾问,1988年离休。曾写过《百团大战组歌》、《阳方口小调》、《姐妹们来呀》、《黄继光大合唱》等数百首歌词,创作或导演了话剧《让他去吧》、《打倒亲日派》、《霓虹灯下的哨兵》、《塞上风云》等。
董小吾先生的经历,与曲跻武先生文中所述略有不同,或许需要我们再进一步考证,然而董慎五、董慎吾和董小吾同为一人,并为曲跻武先生74年前陕北公学的战友已为事实。
对60后的我们而言,董小吾的大名在我们的脑海里没能留下多少记忆,但得知他曾是歌剧《刘胡兰》的创作者之一,歌剧中的唱词“数九那个寒天下大雪,天气那个虽冷我心里热,我从那前线转回来,胜利的消息要传开,哎咳哎咳哟嗬嗬嗬,胜利的消息要传开。”却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歌剧中所塑造的形象实乃“60后”的我们在少年时代的偶像!而且,更富戏剧性的是,唱红了20世纪80年代的那首曾经流行一时的《军港之夜》的知名歌手苏小明,正是董小吾先生的女儿,是我们跨入改革开放年代高唱“八十年代的新一辈”时最为欣赏的歌手之一。激动的心情,催促我们恨不能立即找到这位可敬的老人。
恰逢曲跻武先生94岁华诞,中国社会科学院离退休干部管理局和近代史研究所的同志前往协和医院向老人家祝寿,我们把得知董小吾先生线索的消息告诉曲老,曲跻武先生欣慰地感谢大家,说话间眼里含着热泪。他说,今年是日军南京大屠杀75周年,而日本右翼势力一再否认大规模屠杀中国民众的事实。所以,他要发表这篇寻人启事,通过一位抗日老战士目睹和遭遇南京大屠杀的事实,谴责日本右翼势力否定历史的恶劣行径。
现代的电波跨越了北京和银川的千里空间。12月8日,当我们将电话打到董小吾先生家中,电话中传来一位慈祥长者的声音,我们立即感觉到,他就是令人仰慕的董小吾先生:
“喂,哪里……”由于耳背,他将电话转给了家中的阿姨,当阿姨知道我们是应曲跻武先生之托打来电话时,便大声问董先生,您认识陕北公学的曲跻武吗?
“认识,认识!”董小吾先生不假思索地说。他以为打来电话的就是曲跻武,一下接过电话急切地说:“跻武,你好啊!”阿姨赶紧告诉他,这是曲跻武单位同志打来的电话,陕北公学的战友曲跻武很想念你,托人四处打听你呢!
“他现在哪里?”董小吾先生关切地问。我们通过阿姨告诉他,曲跻武先生离休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目前在北京协和医院疗养。
“告诉他,我也很想念他”,董小吾先生深情地说,“代我向他问好!”随后,我们将这一消息转告给曲跻武先生,他说要口述一信寄给董小吾先生,表达老战友74年后重叙旧情的喜悦和诚挚的问候。
曲跻武先生和董小吾先生联系上了,我们的使命也圆满完成了,承载着前辈74载的心愿得以实现,让我们感到难以言表的荣幸和欣慰。但是,我们心中的波澜仍在起伏。这是一段跨越了战争烽火和建设年代、延续了数十年的故事,而这个颇富传奇性和戏剧性色彩的故事,反映的却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跌宕起伏,我们期待着这个记录着两位耄耋老人胸怀和情谊的故事能够不断延续,并为后人带来更多的激励与思考……
曲跻武先生早年投身革命,经历过奋斗与牺牲的烽火岁月,到近代史所工作后,勤于筆耕,有多部学术著作问世。他在90高龄之际,满含深情地写下这篇文章,一方面是怀念过去那段战斗年华,另一方面也是试图借公开发表文章的机会,登出寻人启事,寻找74年前他在陕北公学结识的一位名叫董慎五的同班战友。自1938年12月学习结束后,他们二人分头奔赴抗日战场,从此失去联络,而当年战友董慎五痛说遭遇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及其侥幸逃出日军魔爪的惊险过程,深深铭记在曲先生心中。时过75年,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迄今已寥寥无几,曲跻武先生多么期望能找到他的老战友,了却对故友的思念,并以战友亲身经历的历史事实,戳穿日本右翼分子否定日军在南京暴行的谰言,让刻骨铭心的经历告诉后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教训。
董慎五先生,您在哪里?
为完成曲跻武先生的郑重嘱托,我们决定在文章发表前代为寻觅,解开文章的悬念,力求使此事有个完满的结果。曲先生在文中提供的线索不多,也许互联网能给我们提供些许他的战友的踪影,但遍寻各知名搜索引擎,终无结果。略加匡算,在南京大屠杀前夜已投身抗日救亡宣传运动的董慎五,迄今至少也是90岁高龄的老人,他是否还健在?念及于此,颇有恐不能成就曲跻武先生心愿之感。“董小吾,原名董慎吾,山东鱼台人……”网上短短一行文字,引起我们的注意,或许董慎五与董慎吾为同一人?
这一发现,令人惊喜不已。我们顺着这条线索查找了与董小吾先生有关的资料,这些资料印证了我们的推测:曲跻武先生分别74年的老战友——董慎五的线索找到了。
董小吾,1920年9月出生于山东鱼台。小学后入县立师范和省立兖州师范。1937年秋随学生救亡演剧队去南京宣传救亡。南京陷落时,遭遇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历尽艰辛才得以脱险。1938年8月到延安,先在陕北公学接受培训,后赴延安鲁艺学习。1939年调八路军120师358旅剧社任副社长,后调120师战斗剧社任副社长,与他人合作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歌剧《刘胡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文工团团长、总政歌舞团团长等职。“文化大革命”后任宁夏文化厅艺术顾问,1988年离休。曾写过《百团大战组歌》、《阳方口小调》、《姐妹们来呀》、《黄继光大合唱》等数百首歌词,创作或导演了话剧《让他去吧》、《打倒亲日派》、《霓虹灯下的哨兵》、《塞上风云》等。
董小吾先生的经历,与曲跻武先生文中所述略有不同,或许需要我们再进一步考证,然而董慎五、董慎吾和董小吾同为一人,并为曲跻武先生74年前陕北公学的战友已为事实。
对60后的我们而言,董小吾的大名在我们的脑海里没能留下多少记忆,但得知他曾是歌剧《刘胡兰》的创作者之一,歌剧中的唱词“数九那个寒天下大雪,天气那个虽冷我心里热,我从那前线转回来,胜利的消息要传开,哎咳哎咳哟嗬嗬嗬,胜利的消息要传开。”却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歌剧中所塑造的形象实乃“60后”的我们在少年时代的偶像!而且,更富戏剧性的是,唱红了20世纪80年代的那首曾经流行一时的《军港之夜》的知名歌手苏小明,正是董小吾先生的女儿,是我们跨入改革开放年代高唱“八十年代的新一辈”时最为欣赏的歌手之一。激动的心情,催促我们恨不能立即找到这位可敬的老人。
恰逢曲跻武先生94岁华诞,中国社会科学院离退休干部管理局和近代史研究所的同志前往协和医院向老人家祝寿,我们把得知董小吾先生线索的消息告诉曲老,曲跻武先生欣慰地感谢大家,说话间眼里含着热泪。他说,今年是日军南京大屠杀75周年,而日本右翼势力一再否认大规模屠杀中国民众的事实。所以,他要发表这篇寻人启事,通过一位抗日老战士目睹和遭遇南京大屠杀的事实,谴责日本右翼势力否定历史的恶劣行径。
现代的电波跨越了北京和银川的千里空间。12月8日,当我们将电话打到董小吾先生家中,电话中传来一位慈祥长者的声音,我们立即感觉到,他就是令人仰慕的董小吾先生:
“喂,哪里……”由于耳背,他将电话转给了家中的阿姨,当阿姨知道我们是应曲跻武先生之托打来电话时,便大声问董先生,您认识陕北公学的曲跻武吗?
“认识,认识!”董小吾先生不假思索地说。他以为打来电话的就是曲跻武,一下接过电话急切地说:“跻武,你好啊!”阿姨赶紧告诉他,这是曲跻武单位同志打来的电话,陕北公学的战友曲跻武很想念你,托人四处打听你呢!
“他现在哪里?”董小吾先生关切地问。我们通过阿姨告诉他,曲跻武先生离休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目前在北京协和医院疗养。
“告诉他,我也很想念他”,董小吾先生深情地说,“代我向他问好!”随后,我们将这一消息转告给曲跻武先生,他说要口述一信寄给董小吾先生,表达老战友74年后重叙旧情的喜悦和诚挚的问候。
曲跻武先生和董小吾先生联系上了,我们的使命也圆满完成了,承载着前辈74载的心愿得以实现,让我们感到难以言表的荣幸和欣慰。但是,我们心中的波澜仍在起伏。这是一段跨越了战争烽火和建设年代、延续了数十年的故事,而这个颇富传奇性和戏剧性色彩的故事,反映的却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跌宕起伏,我们期待着这个记录着两位耄耋老人胸怀和情谊的故事能够不断延续,并为后人带来更多的激励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