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危GIST患者辅助治疗的甲磺酸伊马替尼(IM)血药浓度特点和相关临床因素。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手术完整切除且病理诊断为GIST;(2)依据2008年改良NIH分级复发风险为高危;(3)服用IM 400 mg/d辅助治疗至少1个月;(4)采血前1个月内未合并使用利福平、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显著影响IM药动学者。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GIST专病门诊就诊并接受IM血药浓度检测的高危GIST患者病例资料,患者服用IM后22~26 h采集5 ml外周静脉血至EDTA抗凝管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IM血药浓度。根据患者的IM血药浓度检测水平分为<1 100 μg/L组和≥1 100 μg/L组;对患者临床特征与血药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呈正态分布的参数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呈非正态的参数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复发危险因素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复发生存曲线,两组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
结果共计有85例患者纳入研究,男性49例(57.6%),女性36例(42.4%),年龄(51.9±11.0)岁;体质指数(22.5±2.9)kg/m2,体表面积为(1.6±0.2)m2。有30例患者接受了基因检测,其中23例c-Kit外显子11突变,4例c-Kit外显子9突变,2例未检测到c-Kit或PDGFRA基因突变,1例c-Kit外显子11及17均突变。全组患者血药浓度为(1 391.4±631.3)μg/L,其中<1 100 μg/L组32例,≥1 100 μg/L组53例。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体表面积、血液学检查(白细胞、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清肌酐)、肿瘤部位、肿瘤直径、核分裂像、接受辅助治疗时间以及手术方式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IM血药浓度仅与血清肌酐线性明显正相关(r=0.297,P=0.007),而与患者年龄(r=0.044,P=0.686)、体质指数(r=0.066,P=0.547)、体表面积(r=-0.010,P=0.924)、白细胞(r=-0.080,P=0.478)、白蛋白(r=-0.065,P=0.56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r=0.114,P=0.308)、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r=0.170,P=0.127)和辅助治疗时间(ρ=0.060,P=0.586)均无明显相关性。IM血药浓度在不同性别(t=0.336,P=0.738)和不同手术方式(F=0.888,P=0.451)患者间的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截至2019年3月1日,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30(4~49)个月,IM血药浓度<1 100 μg/L组患者中有2例肿瘤复发,其中1例患者复发后行基因检测为c-Kit外显子11及17突变,1例未行基因检测;而≥1 100 μg/L组中也有2例肿瘤复发,均为首次完整切除术后基因检测结果为c-Kit外显子9突变患者。全组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6.4%,其中<1 100 μg/L组为96.2%,≥1 100 μg/L组则为9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4)。单因素分析显示,IM血药浓度<1 100 μg/L与高危GIST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无关(HR=0.238,95% CI:0.022~2.637,P=0.242)。
结论高危GIST患者辅助治疗IM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血清肌酐水平高的患者IM血药浓度更高。IM血药浓度<1 100 μg/L并不影响高危GIST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