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坡坡折带类型与特征及其控沉积作用r——以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湖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例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揭示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坡折带类型和特征,明确湖相碳酸盐岩的沉积规律,利用地震、钻/测井、岩心及分析化验等地质资料,确定了坡折带发育位置,研究了坡折带与碳酸盐岩沉积的关系,建立了缓坡背景下碳酸盐岩沉积模式,认为碳酸盐岩沉积受到坡折带、物源体系、湖平面的联合控制.研究结果表明:低位体系域时期,湖平面低,碎屑物源供给充足,中—低坡折带控制碳酸盐岩发育;湖侵域时期,湖平面持续上升,碎屑物源供给减弱,高—中坡折带处碳酸盐岩最为发育;高位体系域时期,湖平面开始缓慢下降,碎屑物源供给逐渐变强,各坡折带碳酸盐岩沉积规模均有减小.东营凹陷南部缓坡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高坡折带控制的高台阶发育高能灰(云)滩,总面积57 km2,沉积厚度平均为21.1 m,孔隙度平均为12.3%;中坡折带控制的中台阶发育厚层中—高能灰(云)滩,总面积119 km2,沉积厚度平均为43.5 m,孔隙度平均为8.6%,碳酸盐岩发育最好;低坡折带控制的低台阶沉积薄层低能灰(云)滩,厚度平均为9.4m,孔隙度平均为7.4%;深洼带碳酸盐岩发育程度差,沉积厚度平均为4.0m,孔隙度平均为6.1%,但油页岩发育,中坡折带碳酸盐岩储层和深洼带油页岩储层可作为下一步重点勘探开发区域.
其他文献
针对难以从大幅宽InSAR干涉图中自动识别与检测矿区采空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方向梯度直方图(HOG)特征的InSAR矿区开采沉陷盆地检测模型,首先使用HOG算子提取样本中开采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