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数学的热爱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快感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取得成功。学生对数学兴趣的强弱决定了学生数学质量的高低。兴趣对传授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增效减负、提高学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创设情境;联系实际;变化形式;创造机会;利用两心;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189-0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的突破口,是学生自主型学习形成的重要标志。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方法,在多年的教学中我的体会有如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现代生理、心理学家们发现,当人的身体处于放松和协调的状态时,大脑最活跃,能对信息做出较快的反应。教学中何尝没有这种体验?当学生的情绪高昂时,他们就有良好的情绪去学习,效果也特别好。怎样才能创设和谐氛围,萌发兴趣呢?
1.把微笑带进课堂。尽量不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一进教室就微笑,并以饱满的热情和健康的心态组织教学活动,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参与教学活动。
2.关心、爱护、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加大情感投资,坚决放下老师的架子,主动与学生交朋友。对学生要尽量多一点微笑,少一点冷漠;多一点赞美,少一点批评。有时,教师一个关切的眼神、几句温馨的话语,就会使学生感动,有了这种感动,学生就会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学习就有了劲头。
3.幽默一些、风趣一些。幽默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膜,可化解课堂紧张气氛,学生可轻装上阵,感到数学课不是枯燥无味,而是乐趣无穷。教学《认识钟表》时,为了让学生巧妙而快速地区分时针和分针,我把矮个子大哥叫——时针,高个子弟弟叫——分针,然后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转动的,他们发现:时针走一大格,分钟走一圈。有个学生情不自禁地说道:“时针大哥不爱运动,转得慢,所以又矮又胖,分针弟弟喜爱运动,转得快,所以长得又高又苗条。”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比喻,学生轻松愉快地区分了分针和时针。
二、联系实际,唤起兴趣
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与学生实际紧密相连的生活素材,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数学知识,体验到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运用数学知识能较好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巧妙地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堂开始就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开始学习,能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千米与吨的认识”时,我选择了一组高速行驶的小汽车、远洋集装箱、卡车、摩托等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后,自然地把学习新知转化成了自己需要,这样有利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变换教学形式,增强兴趣
除了在改进教学方法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根据各类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情况,利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1.开展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与现象,它的生动性、趣味性和鲜明的色彩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些教学手段以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观,使比较抽象的材料学起来也不感到枯燥,学生则以一种积极的主动方式自觉地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度的数学知识以后,就会不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增长才干。因为教师应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创造一个自由、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而且,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开放,有利于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课外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之余可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举办趣味数学小讲座、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专题讲座、数学学习交流会、出版数学墙报等。
四、创造应用机会,激发兴趣
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随处见。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对日常生活产生的作用。必须选择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素材,小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有可能会产生不投入的现象,教师如果能从多方面启发学生,并通过展示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情景,使学生了解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学生可以直接应用的数学知识、技能,尽可能地创造实际应用机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在学生学习《认识人民币》以后,我设计了一组“小小商店”的游戏,选择一些小朋友的学习用品与玩具,让学生在不断地模拟购物中运用人民币,从而使学生熟练地进行人民币的转化,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把小学生组织到游戏中来,让学生承担一定的任务,使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在学、用结合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投身到学习中来。
五、利用“兩心”,促进兴趣
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他们会对新异的信息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推动他们去观察、思考,调动积极性。教师要保护和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分类”出示一些三角形时:第一个只露出一个直角,学生说是直角三角形;第二个只露出一个钝角,学生说是钝角三角形;第三个只露出一个锐角,学生也随口说是锐角三角形,此时我默不作声,掀开一看是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学生感到好奇,产生了探究的欲望,促进了学习兴趣。好胜心也是小学生重要的心理特点。他们在学习中往往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他们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我们只有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
关键词:创设情境;联系实际;变化形式;创造机会;利用两心;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189-0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的突破口,是学生自主型学习形成的重要标志。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方法,在多年的教学中我的体会有如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现代生理、心理学家们发现,当人的身体处于放松和协调的状态时,大脑最活跃,能对信息做出较快的反应。教学中何尝没有这种体验?当学生的情绪高昂时,他们就有良好的情绪去学习,效果也特别好。怎样才能创设和谐氛围,萌发兴趣呢?
1.把微笑带进课堂。尽量不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一进教室就微笑,并以饱满的热情和健康的心态组织教学活动,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参与教学活动。
2.关心、爱护、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加大情感投资,坚决放下老师的架子,主动与学生交朋友。对学生要尽量多一点微笑,少一点冷漠;多一点赞美,少一点批评。有时,教师一个关切的眼神、几句温馨的话语,就会使学生感动,有了这种感动,学生就会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学习就有了劲头。
3.幽默一些、风趣一些。幽默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膜,可化解课堂紧张气氛,学生可轻装上阵,感到数学课不是枯燥无味,而是乐趣无穷。教学《认识钟表》时,为了让学生巧妙而快速地区分时针和分针,我把矮个子大哥叫——时针,高个子弟弟叫——分针,然后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转动的,他们发现:时针走一大格,分钟走一圈。有个学生情不自禁地说道:“时针大哥不爱运动,转得慢,所以又矮又胖,分针弟弟喜爱运动,转得快,所以长得又高又苗条。”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比喻,学生轻松愉快地区分了分针和时针。
二、联系实际,唤起兴趣
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与学生实际紧密相连的生活素材,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数学知识,体验到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运用数学知识能较好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巧妙地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堂开始就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开始学习,能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千米与吨的认识”时,我选择了一组高速行驶的小汽车、远洋集装箱、卡车、摩托等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后,自然地把学习新知转化成了自己需要,这样有利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变换教学形式,增强兴趣
除了在改进教学方法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根据各类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情况,利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1.开展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与现象,它的生动性、趣味性和鲜明的色彩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些教学手段以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观,使比较抽象的材料学起来也不感到枯燥,学生则以一种积极的主动方式自觉地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度的数学知识以后,就会不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增长才干。因为教师应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创造一个自由、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而且,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开放,有利于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课外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之余可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举办趣味数学小讲座、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专题讲座、数学学习交流会、出版数学墙报等。
四、创造应用机会,激发兴趣
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随处见。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对日常生活产生的作用。必须选择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素材,小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有可能会产生不投入的现象,教师如果能从多方面启发学生,并通过展示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情景,使学生了解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学生可以直接应用的数学知识、技能,尽可能地创造实际应用机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在学生学习《认识人民币》以后,我设计了一组“小小商店”的游戏,选择一些小朋友的学习用品与玩具,让学生在不断地模拟购物中运用人民币,从而使学生熟练地进行人民币的转化,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把小学生组织到游戏中来,让学生承担一定的任务,使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在学、用结合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投身到学习中来。
五、利用“兩心”,促进兴趣
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他们会对新异的信息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推动他们去观察、思考,调动积极性。教师要保护和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分类”出示一些三角形时:第一个只露出一个直角,学生说是直角三角形;第二个只露出一个钝角,学生说是钝角三角形;第三个只露出一个锐角,学生也随口说是锐角三角形,此时我默不作声,掀开一看是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学生感到好奇,产生了探究的欲望,促进了学习兴趣。好胜心也是小学生重要的心理特点。他们在学习中往往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他们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我们只有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