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音乐教育的综合研究,阐述了音乐教育的性质 、价值及任务,揭示了音乐教育塑造"人"的本质。
关键词:音乐教育;综合研究;初探。
音乐教育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音乐的综合研究始终是我们不断探讨的课题,我们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研究和探索音乐教育的奥妙。
一、音乐教育的性质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音乐教育的教育性质是"音乐与人"的问题。它具有唤醒、联系、整合人格的能力。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构建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使人的心灵得以陶冶、人格得以塑造,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音乐,到底是什么?音乐与人生究竟有什么关系?人的成长和发展为什么需要和音乐联系在一起?音乐教育又是什么?
音乐从客观上是人们所不可缺少的,也就是说人类有对音乐的需求。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音乐以其特别的方式在社会发展、个体发展以及教育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把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融进一个音符之中,记载和传承着人类的灿烂文明。音乐担负着探索人生要义的使命,也承担着指导人生道路的责任。音乐把一切在人类心灵当中占据地位的东西都拿出来提供给我们的感性和情感,让人深刻体会到审美的愉悦。音乐给人的理想插上高飞的翅膀,把人的思维注入形象的因子,使人的创造性充满了活力,发展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总之,人类生活如果没有音乐是不可想象的,尤其是对人的情感世界,音乐无异于空气和水一般重要。真正的音乐一定是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声音。音乐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完全在于对生命的那种真诚和执着。音乐就是这样与人和人生紧密联系着,以人的生存意识为中心,反映人的本质,展示人的心态,塑造人格。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来探解音乐教育的真正含义,会给我们增添许多有益的启示。
人需要音乐,培养人的教育同样也需要音乐。人的全面发展内涵之一就是理性与感性或理智与情感的协调发展。个体的发展不是单向的,而是多项的,理智成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方面。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成长也是个体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发展就不会有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只重理性发展而不重感性发展的教育不算是全面的教育。音乐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能有效的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的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长。
苏联著名音乐理论家苏霍母林斯基曾指出:"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1]音乐教育说到底是人的精神文明的教育,他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个体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审美教育为核心。音乐教育如果深化了审美意识,那就必然会导致目前所普遍存在的音乐课堂教学纯技术性操作,使本来活泼快乐给人以享受的音乐课,变成一种枯燥无味的精神折磨,这种音乐教育将会失去它存在的意义。
音乐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体现音乐教育的普遍发展原则。音乐是属于每个人的,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人在各自基础上都有所提高,使每个人的潜能都得到相应的开发。面向全体学生正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我们的音乐教育不是将所有人都培养成音乐家,也不是对少数"音乐人才""拔尖人才"的培养,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教育,都不是素质教育所需要的。
在我们的学校中,每个学生都应是教育对象,任何一个学生不管他的音乐天赋多么缺乏,不管他是否五音不全,他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音乐教育必须坚持素质教育的"全动员",把施教对象对准全体学生,调动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在音乐课学习中受到音乐艺术的感受熏陶,使每个人的综合素质都能得到全面提高。
二、音乐教育价值的体现
1、审美价值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音乐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审美过程,这已成为音乐界的共识。音乐教学中以审美理念为核心,使音乐教育"育人"目的通过美育方式来实现。在审美教育过程中,贯彻审美因素,让学生以产生美感为根本内容,让学生更多体验不同风格、各种类型的审美情绪音乐,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音乐审美鉴赏能力。这样在长期多次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情感状态和志向,陶冶审美情操,从而完善人格发展。
日本教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铃木镇一博士说:"教音乐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想造就出良好公民……使他们获得一颗美好的心。"[2]卡尔.奥尔夫也曾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这一切,我最关注的不是音乐,而是精神的探索。"[3]
音乐教育的审美教育思想最早发端于西方古希腊时代。哲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了音乐的"净化"作用。柏拉图非常强调音乐的特殊美感等。
在我国从周代时期的"乐"、儒家的《乐经》、孔子的"礼乐治天下",到近代蔡元培先生提出的"美育代宗教说"等,都充分说明了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
2、创造性发展价值
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钥匙,这在世界上已引起了极大关注。音乐艺术所具有的创造性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大家所公认的。英国劳伦斯·帕森斯博士,在美国负责实施一个认知神经系统科学研究计划,2000年他组织主办了第一个音乐与大脑的大型专题研讨会(人类大脑映像学会议),并在伦敦的英国皇家科学研究所主办了第一个音乐与大脑研究的大型公众演讲会。他在研究论文《音乐与大脑的发展》中说:"在这篇简短的论文里我把目前在认知神经学领域里有关音乐如何在人的大脑中生成的最新研究挑选出来进行审视。涉及到的主题包括音乐的演变,其他动物身上类似音乐的能力。大脑的成熟,音乐训练对大脑功能和结构的影响,人类唱歌,即兴创作,钢琴演奏,跳舞和对音乐特征感知的大脑依据,以及大脑中的音乐系统和语言系统比较。"[4]大脑的成熟与音乐的开发等数据分析和影象显示,都证明了音乐对大脑的影响提供了最精确的数据依据。
美国早在六十年代为了研究音樂对人的创造能力发展方向的作用,在哈佛大学设立了"零点项目"研究部门,并取得可喜成果。为美国政府将音乐列为核心课程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我国也正在对音乐创造开发潜能给予更多关注。尽管目前还达不到其他发达国家的研究水平,但它对音乐艺术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发展能力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3、自我表现和社会交往价值
人们需要尽可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现自己。许多观点可以通过语言表达,然而语言有时有一定的局限性,人类的许多经历和情感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得到充分表达,如舞蹈和音乐。古人说:言之不足咏之歌之,咏之歌之不足,舞之蹈之。对于学生来说有自我表现的机会越多,自我发展的潜力就越大。如:学生在课外活动和联欢晚会或游戏活动中节目的表演,演唱、演奏、舞蹈、演讲等,都会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在这种自我表现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对音乐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和勇气。因此音乐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表现创造个人情感的机会,这种表现的价值对人格的发展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又如:在歌曲大合唱或小组合唱中,靠集体力量获得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活动,有助于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人与人和社会交流交往能力,这种社会交往价值的体现在人生发展中是至关重要的。
三、音乐教育的基本任务
依据音乐教育的性质和价值,音乐教育所承担的任务可概括为: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实践活动的机会,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以及合作意识;陶冶高尚情操;发展创造力;并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对人生和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
鉴于以上音乐教育所承担的任务,所以对我们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首先是教学观念的创新。音乐教学应当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再者是教学内容的创新。突出音乐审美育人的功能,强调音乐实践、创造,把感受与鉴赏作为音乐教育的首要内容。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最后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合作学习,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平等。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做为一种资源,教师、学生、课堂与教材结合在一起,丰富教学内容。
总之,让教育走进每个人的心灵,让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伴随终生。
参考文献:
[1]流畅: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中国音乐教育.[j]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第3期。
[2]唐剑平、刘定详:试论铃木教学法的审美教育价值.中国音乐教育价值.[j]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第8期。
[3]扬立梅:以素质教育观透析国外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j]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
[4]劳伦斯.帕森斯:《音乐与大脑的发展》.中国音乐教育.[j]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第2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综合研究;初探。
音乐教育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音乐的综合研究始终是我们不断探讨的课题,我们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研究和探索音乐教育的奥妙。
一、音乐教育的性质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音乐教育的教育性质是"音乐与人"的问题。它具有唤醒、联系、整合人格的能力。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构建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使人的心灵得以陶冶、人格得以塑造,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音乐,到底是什么?音乐与人生究竟有什么关系?人的成长和发展为什么需要和音乐联系在一起?音乐教育又是什么?
音乐从客观上是人们所不可缺少的,也就是说人类有对音乐的需求。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音乐以其特别的方式在社会发展、个体发展以及教育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把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融进一个音符之中,记载和传承着人类的灿烂文明。音乐担负着探索人生要义的使命,也承担着指导人生道路的责任。音乐把一切在人类心灵当中占据地位的东西都拿出来提供给我们的感性和情感,让人深刻体会到审美的愉悦。音乐给人的理想插上高飞的翅膀,把人的思维注入形象的因子,使人的创造性充满了活力,发展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总之,人类生活如果没有音乐是不可想象的,尤其是对人的情感世界,音乐无异于空气和水一般重要。真正的音乐一定是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声音。音乐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完全在于对生命的那种真诚和执着。音乐就是这样与人和人生紧密联系着,以人的生存意识为中心,反映人的本质,展示人的心态,塑造人格。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来探解音乐教育的真正含义,会给我们增添许多有益的启示。
人需要音乐,培养人的教育同样也需要音乐。人的全面发展内涵之一就是理性与感性或理智与情感的协调发展。个体的发展不是单向的,而是多项的,理智成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方面。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成长也是个体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发展就不会有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只重理性发展而不重感性发展的教育不算是全面的教育。音乐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能有效的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的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长。
苏联著名音乐理论家苏霍母林斯基曾指出:"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1]音乐教育说到底是人的精神文明的教育,他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个体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审美教育为核心。音乐教育如果深化了审美意识,那就必然会导致目前所普遍存在的音乐课堂教学纯技术性操作,使本来活泼快乐给人以享受的音乐课,变成一种枯燥无味的精神折磨,这种音乐教育将会失去它存在的意义。
音乐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体现音乐教育的普遍发展原则。音乐是属于每个人的,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人在各自基础上都有所提高,使每个人的潜能都得到相应的开发。面向全体学生正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我们的音乐教育不是将所有人都培养成音乐家,也不是对少数"音乐人才""拔尖人才"的培养,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教育,都不是素质教育所需要的。
在我们的学校中,每个学生都应是教育对象,任何一个学生不管他的音乐天赋多么缺乏,不管他是否五音不全,他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音乐教育必须坚持素质教育的"全动员",把施教对象对准全体学生,调动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在音乐课学习中受到音乐艺术的感受熏陶,使每个人的综合素质都能得到全面提高。
二、音乐教育价值的体现
1、审美价值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音乐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审美过程,这已成为音乐界的共识。音乐教学中以审美理念为核心,使音乐教育"育人"目的通过美育方式来实现。在审美教育过程中,贯彻审美因素,让学生以产生美感为根本内容,让学生更多体验不同风格、各种类型的审美情绪音乐,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音乐审美鉴赏能力。这样在长期多次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情感状态和志向,陶冶审美情操,从而完善人格发展。
日本教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铃木镇一博士说:"教音乐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想造就出良好公民……使他们获得一颗美好的心。"[2]卡尔.奥尔夫也曾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这一切,我最关注的不是音乐,而是精神的探索。"[3]
音乐教育的审美教育思想最早发端于西方古希腊时代。哲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了音乐的"净化"作用。柏拉图非常强调音乐的特殊美感等。
在我国从周代时期的"乐"、儒家的《乐经》、孔子的"礼乐治天下",到近代蔡元培先生提出的"美育代宗教说"等,都充分说明了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
2、创造性发展价值
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钥匙,这在世界上已引起了极大关注。音乐艺术所具有的创造性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大家所公认的。英国劳伦斯·帕森斯博士,在美国负责实施一个认知神经系统科学研究计划,2000年他组织主办了第一个音乐与大脑的大型专题研讨会(人类大脑映像学会议),并在伦敦的英国皇家科学研究所主办了第一个音乐与大脑研究的大型公众演讲会。他在研究论文《音乐与大脑的发展》中说:"在这篇简短的论文里我把目前在认知神经学领域里有关音乐如何在人的大脑中生成的最新研究挑选出来进行审视。涉及到的主题包括音乐的演变,其他动物身上类似音乐的能力。大脑的成熟,音乐训练对大脑功能和结构的影响,人类唱歌,即兴创作,钢琴演奏,跳舞和对音乐特征感知的大脑依据,以及大脑中的音乐系统和语言系统比较。"[4]大脑的成熟与音乐的开发等数据分析和影象显示,都证明了音乐对大脑的影响提供了最精确的数据依据。
美国早在六十年代为了研究音樂对人的创造能力发展方向的作用,在哈佛大学设立了"零点项目"研究部门,并取得可喜成果。为美国政府将音乐列为核心课程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我国也正在对音乐创造开发潜能给予更多关注。尽管目前还达不到其他发达国家的研究水平,但它对音乐艺术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发展能力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3、自我表现和社会交往价值
人们需要尽可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现自己。许多观点可以通过语言表达,然而语言有时有一定的局限性,人类的许多经历和情感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得到充分表达,如舞蹈和音乐。古人说:言之不足咏之歌之,咏之歌之不足,舞之蹈之。对于学生来说有自我表现的机会越多,自我发展的潜力就越大。如:学生在课外活动和联欢晚会或游戏活动中节目的表演,演唱、演奏、舞蹈、演讲等,都会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在这种自我表现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对音乐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和勇气。因此音乐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表现创造个人情感的机会,这种表现的价值对人格的发展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又如:在歌曲大合唱或小组合唱中,靠集体力量获得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活动,有助于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人与人和社会交流交往能力,这种社会交往价值的体现在人生发展中是至关重要的。
三、音乐教育的基本任务
依据音乐教育的性质和价值,音乐教育所承担的任务可概括为: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实践活动的机会,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以及合作意识;陶冶高尚情操;发展创造力;并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对人生和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
鉴于以上音乐教育所承担的任务,所以对我们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首先是教学观念的创新。音乐教学应当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再者是教学内容的创新。突出音乐审美育人的功能,强调音乐实践、创造,把感受与鉴赏作为音乐教育的首要内容。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最后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合作学习,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平等。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做为一种资源,教师、学生、课堂与教材结合在一起,丰富教学内容。
总之,让教育走进每个人的心灵,让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伴随终生。
参考文献:
[1]流畅: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中国音乐教育.[j]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第3期。
[2]唐剑平、刘定详:试论铃木教学法的审美教育价值.中国音乐教育价值.[j]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第8期。
[3]扬立梅:以素质教育观透析国外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j]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
[4]劳伦斯.帕森斯:《音乐与大脑的发展》.中国音乐教育.[j]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