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讨论这一“时髦外衣”更加“实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bert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时下“最流行”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中有课堂讨论这一环节,就像给课堂披上了一件“时髦外衣”,具有光鲜的外表,但实效性却天差地别。研究发现,“形式化”、“数量化”、“随意化”、“作秀式”的课堂讨论普遍存在,本文将从课堂讨论过程的组织这一层面探讨如何切实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讨论 时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57-02
  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采取了“课堂讨论法”,认为据此就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然而,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各类示范课、公开课、评优课等中,我们时常会看到,很多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讨论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形式、轻视内容的“形式化”讨论;只讲数量、不求质量的“数量化”讨论;想论就论、无序组织的“随意化”讨论;只看组织、不看落实的“作秀式”讨论。
  课堂讨论过程的组织是整节课的核心内容,组织和引导好讨论过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笔者在实践课堂讨论组织中从不同分组策略、不同讨论开始契机、讨论耗费时间、讨论生成性问题的处理等方面进行研究比较,得出了一些结论:
  1.要科学分组
  首先,在小组成员搭配上,应当尽量做到小组间的均衡。均衡,指在学习成绩、能力水平和课外活动能力等方面,各小组应大体相等。就是说,各组都应有一定数量的优等生和后进生。这样均衡配置能使每个小组都讨论起来,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深入交往,也有利于组间的公平竞争。
  其次,在小组人数上,一般以3到7人为宜,小组规模大些,组内可能汇集起来的知识、经验和其他信息量就相对大些,容易产生观点碰撞,拓展大家思维。但人数过多,就会使有些学生丧失在组内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最后,在小组分工上,一定要责任明确,互相配合,尤为重要的是要选出“小组长”。由小组成员选出的“小组长”往往是学习的骨干和积极分子,在知识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让这个活动有一个核心;同时由于组长肩负汇报讨论成果的责任,因此,会更加用心的思考和组织成员讨论,提高讨论的实际效率,避免讨论偏离主题。例如,在上《厌氧呼吸》一节课时组织讨论“厌氧呼吸过程”,有一位同学谈到了“厌氧呼吸”产生酒精和酿酒的关系,有一位同学甚至将话题引到了“喝多少酒会醉?”等与课堂内容毫无关系的方向,此时小组长就能及时制止,使讨论回到主题。
  2.要正确扑捉讨论契机
  有些课堂讨论的随意性大,学生想知道什么就讨论什么,没有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阅历,没有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一节课下来“脚踩西瓜皮”,讨论到哪里算哪里,最终不仅没有解决学生的疑问,连课堂的主题也得不到落实。通过研究,我们得出,良好的讨论时机往往需要在以下几点进行把握:
  2.1 在新旧知识衔接处进行讨论
  此时开展讨论的目的是让能进行知识迁移的学生在交流中启发困惑者,使困惑者受到启发,产生联想,找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顺利完成知识的构建。讨论中“启发者”和“被启发者”会经常更换,发挥互补作用,最后达成共识。如,在讲授《减数分裂》一节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变化规律”,由于已经有《有丝分裂》的知识基础,学生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构建出新知识,并通过讨论进行完善。
  2.2 在理解重点和难点时进行讨论
  在重难点的理解上,不同的同学可能理解不同。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恰好在讨论过程中得以揭示,通过争论和互相指正,最终达成一致认识。如在上《基因自由组合》一节课时,教师讲述孟德尔通过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发现F2代出现4种表现型且分离比为9:3:3:1,此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9:3:3:1的分离比?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这样的讨论可以对学生在理解“基因自由组合”以及孟德尔当时的思维逻辑上有很大的帮助。
  2.3 在课堂有效生成性问题上进行讨论
  此时开展讨论的目的是让学生的思维呈开放状态,让不同见解、不同思路可以广泛地交流,引发更多的思考,加深对当前问题从不同侧面去理解,激活思维,开拓思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敢于标新立异的精神,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3.讨论耗时要恰当
  在学生进行学习小组活动时,教师不能吝惜时间。很多公开课,教师安排课堂讨论仅仅为了“作秀”,给自己的课堂披上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时髦外衣”,为了讨论而讨论,没有考虑讨论的实效,在讨论过程中严格限制时间,而且不断催促,期盼学生能快速得出正确结论。“给大家2分钟时间讨论”、“给大家1分钟时间思考”……等“恩赐式”的课堂讨论,学生往往思维尚未打开,或讨论刚进入状态就被教师喊停。结果“数量化”的讨论多了,课堂看似热闹,而其实效性确被忽略了。
  相反,讨论的时间太长,学生也会感到厌烦,到后来讨论会演变为“闲谈”,讨论的效益大打折扣。
  4.要巧妙处理生成性问题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当课堂讨论过程中有生成性问题出现时,教师应当给学生留有一席之地,就课堂上随机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迅速进行应对,并选择其中的有效生成资源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讨论热情,又能在讨论的情境中深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效果。
  但是,正确对待课堂上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并不是有问必论。教师作为整个活动的主导者,应当把握课堂的进展方向,不能偏离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冒出一些教师未能预测的问题,对那些与学习主题无关的问题,教师既要巧妙地“忽略”过去,又要不“伤害”学生的情绪。
  例如:在讲授《减数分裂》一节内容时,我布置学生讨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并画出曲线图”,在讨论过程中,有同学提出疑问:“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为什么要分离?”针对这一个偏离讨论目标的问题,虽然不是中学要求范围,但可以捕捉其中的价值,及时的给全班同学做出解答:“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机制在中学阶段还不需要研究,但确实会发生。”同时趁机提问:“如果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发生分离,最后产生的配子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如果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恰好有一对等位基因Aa,那产生的配子又是什么呢?”这样的处理,不但没有“伤害”提问者的思维积极性,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意外,让课堂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灵活性。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中巧用趣味性、实验、悬念、科学探究、插图等多种方法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自觉性,激活课堂,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高效课堂。  【关键词】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43-02  随着新课
【摘要】以物理学为手段,心理学为目的,深度挖掘负能量的积极意义,指出负能量的本质就是欲望。提出心理势能原理和心理惯性系原理,并论述和对比了《正能量》中的表现原理。  【关键词】负能量 心理势能原理 心理惯性系原理 正能量 表现原理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51-02  1.引 言  生活节奏的加快,使语言词汇的演化、更替也加快了